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24节

  “现如今看看当初的计划,真的并不是多么的严谨啊。”

  “父亲看不出来就怪了。”

  两个人躺在那里,回忆着童年的生活。

  他们觉着那个时候才是最幸福的。

  而不是现在,与天下人打交道,与六国的国君打交道,甚至还要与远在咸阳城的秦王打交道。

  陈靖默默的笑着:“如今做了父亲之后,方才能够体会到父亲的心情。”

  “不过你还没有劝说成功五弟么?”

  陈慎幽幽的叹了口气:“我前些日子给五弟去信了,告诉他我的第四个嫡子降生了,这一次无论他再怎么反对,也需要回官渡一趟,我要将这个孩子过继给他。”

  “决计不能让他断了香火。”

  陈靖有些沉默,他低声道:“去岁五弟回来的时候,我曾经观望过他的面色,似乎不是大好。”

  “我曾与“扁鹊”学习过一段时间,略微懂得些许药理。”

  “怕是”

  陈慎摆了摆手,闭着眼睛没说什么。

  他有些累了。

  “五弟自然有他的想法这是他的人生,你我都不能替他决定。”

  “你还记得当初父亲所说的么?”

  陈靖神色肃然:“自然记得。”

  “陈氏中人,不求大富大贵,不求权势滔天,只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问心无愧于己。”

  “若如此,哪怕天翻地覆,哪怕己身不复,亦九死不悔。”

  陈慎微微颔首:“不错。”

  “五弟既问心无愧,不愧天地,并且选择了这般做,你我便尊重他就是了。”

  “只是希望,那样子的一天来的晚一些。”

  再晚一些吧

  赵国,都城邯郸。

  蔺相如站在王宫的大殿中,神色里面带着些许的从容,即便如今的他还未成为赵国的“相国”,他也依旧从容。

  群臣们讨论着关于与其余四国联合起来伐秦的事情,但蔺相如并不想听这些。

  他不知道为何,只是想要叹气。

  秦国已然强大到就算六国联手或许都对抗不了的局面了,可如今的六国却依旧是各自有各自的心思,楚国更是与秦国签订了盟约,退出了六国合盟

  他们真的有机会,能在秦国的刀下继续坚持下去么?

  燕国都城

  燕昭王有些紧张的看着乐毅:“乐卿,你可是心中有了主意?”

  乐毅坐在那里,神色肃然。

  其实他能有什么主意呢?

  “赵国既然提出要合盟,准备伐秦,那我们便是做好准备就是了。”

  “秦国太过于强大了.”

  他微微一笑:“而且,在秦国的探子不是送来消息,明年的时候,陈瞻准备伐匈奴?”

  “或许,这是个机会!”

第143章 “新绿”【一更,求订阅】

  伐匈奴?

  燕昭王有些犹豫。

  他看着乐毅说道:“若是在陈瞻伐匈奴的时候,五国合盟伐秦,岂不是有些失去了道义?”

  “无论中原华夏怎么争斗,终究是要一致对外的。”

  燕昭王虽然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但他却知道华夏与匈奴蛮夷间、华夏内部之间,这两种争斗是不一样的。

  他叹了口气说道:“若是在这种情况下伐秦,陈瞻顾忌秦国的局势因而撤军回来,从而让匈奴人意识到秦国的疲软进而南下,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秦国在合盟之战中输了,难道孤心中便能心安么?”

  燕国同样是处于边疆的国家,或者说秦赵燕三国都处于边疆,多次抵抗蛮夷。

  他们与蛮夷之间的仇恨或许比彼此之间的仇恨更重。

  乐毅坐在那里,心中松了口气。

  其实他也不想在秦国征战匈奴的时候攻伐秦国,但是他拿不准燕王的主意,于是故意这般的试探。

  若是燕王也不同意,那么便好;若是燕王支持的话,他只能够尽力的找人劝说,实在不行只能如此攻伐秦国了。

  他抬起头说道:“既然王上觉着这个时候攻伐秦国有失道义,那么便与其余诸国商议一下吧。”

  乐毅的眼睛中带着些许思索:“其实臣下同样以为这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时机。”

  “最好的时机,应当是秦国伐匈奴之后的那个时候。”

  “当匈奴被秦国打残的时候,秦国自身的实力也损耗了不少,这种情况下合盟伐秦,不仅不会让匈奴南下,更是会让我们的牺牲降到最低。”

  燕昭王眉目一亮,当即笑着说道:“好!”

  “那便如此做!”

  昭襄王十二年的春天很快就来到了,秦国内部流传着很多的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今年要发生一件大事,但除却苏秦、张仪这些处于最权力最顶端的人之外,尚未有人猜测中到底是什么事情。

  一个十分寻常,而又十分不寻常的朝会。

  寻常是因为这一天没有什么奇特的。

  不寻常是因为,自从昭襄王十年陈氏众人离开了咸阳城,离开了秦国政治中心后,就不经常出现在朝会上的陈守、陈瞻二人,全都出现在了朝堂上。

  并且陈瞻的身上,穿着华服。

  那是赐封他为武安君的时候,他所穿着的衣服,非大事绝对不会穿出来的。

  人们看着前面站着的那个身影,眼睛中带着紧张。

  这位出现,难道是有什么大事了?

  往日里有些提不起精神看朝堂争斗的“陈氏一脉”以及“学宫一脉”这个时候都提起来了精神,一个个的看起来精神烁烁。

  当朝会的进度进展到一半的时候,陈瞻缓缓出列,声音沉肃。

  “启禀王上,臣有一请,望王上准允。”

  嬴稷看着站在下方的陈瞻,神色同样凝重,他也是知道陈瞻身体状况的,从去年的冬日陈瞻请诏的时候,他便令太医令时时刻刻的看着陈瞻的身体。

  他知道,陈瞻的身体怕是要到一个极限了。

  莫看如今的陈瞻尚且处于壮年,好似十分强壮一样,但内里已然快要被挖空了。

  “武安君有何事?”

  陈瞻微微躬身行礼,神色肃穆:“北域蛮夷匈奴,屡次进犯秦国,屡次进犯中原,去岁冬日,更是胆大妄为,侵扰我秦国边疆数十个村落,将我中原百姓当做牛羊。”

  “此之行为,天之所弃、人所之不能忍之。”

  “秦国为华夏中原之国,兼具九鼎之三,乃聚华夏之气,当镇守华夏大地。”

  陈瞻一字一句的说着有些陌生而繁琐的前奏,这其中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刀一样。

  “历年以来,匈奴犯秦、燕、赵三国之地,所伤亡百姓近乎以数万计。”

  他抬起头,用尽全身的力气说道:“臣,武安君陈瞻,请战!”

  “请伐匈奴!”

  “臣愿为主将,不破匈奴,誓不犯!”

  周围的众多朝臣听到这话脸上都是带着一抹惊讶,就连陈氏一脉以及学宫一脉的大臣都是有些不可思议,但不可思议之后便是沉重的思索。

  陈瞻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匈奴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所以每年冬日都会侵扰中原,戎狄其实只是匈奴的一个小小部分罢了。

  如今天下局势虽然依旧不算明朗,但秦国的实力在这里。

  而且

  若是这个时候秦国伐匈奴,那么五国除非想要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否则绝对不会合盟伐秦的。

  至少也要等到伐匈奴之后吧?

  而这么漫长的时间,难道秦国就不会做好准备么?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北边的地方适合牧马!

  秦国如今多数都是步兵,但骑兵在战场上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秦国会想要攻伐戎狄的缘故,攻伐戎狄,将戎狄的土地纳入秦国的领土,便是因为戎狄那里适合牧马!

  于是,一时之间众人纷纷应和陈瞻的提议。

  “王上,臣附议!”

  “王上,臣附议!”

  嬴稷坐在台上,看着那些臣子们脸上的激动之色,心中幽幽的叹了口气,他看着台下站着的那陈瞻,脸上的神色中带着些许唏嘘,别人不知道陈瞻的身体,他还是知道的。

  或许能够坚持到伐匈奴之战的结束,但.

  这一场战争结束后,陈瞻还能够回来么?

  或许能够回来,或许.要马革裹尸了。

  他闭上眼睛,声音沉重的说道:“允。”

  “传孤之令,蛮夷之匈奴,屡次侵犯我华夏之地,秦国当举义旗,伐匈奴!”

  “令武安君陈瞻为主将,司马错、赢疾、白起为副将,率二十万大军,伐匈奴!”

  陈瞻站在大殿的中央,神情复杂,他身后白起、司马错、嬴稷等人站在身后,轻声道:“臣,听令!”

  章台宫后殿

  嬴稷坐在那里,此时的他不像是一位君王,而像是一个普通人。

  “老师,你就不能劝一劝武安君么?”

  他叹着气说道:“武安君的身体,其实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若是日后待在咸阳城中不再出征,而是好好的养着,还能够再延续四五年的光阴。”

  “若是他执意如此,只怕是真的”

  陈守看着嬴稷,脸上带着无可奈何的笑容:“王上,难道您还不知道我五弟的性子么?别说是我了,就算是我父亲再世,恐怕都是劝不动他的,他一心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撞破南墙都会继续。”

  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的漂浮:“更何况,破匈奴一直是五弟的心愿。”

  “也是他想要为华夏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我怎么能够阻止他呢?”

首节上一节124/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