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已经收了皇命。
自然得抓紧时间。
把京都的事情处理妥当之后,他便会带兵北上。
然后去当这个西域都护府。
他可没忘张伟给他的嘱咐。
途中遇到张伟之时,张伟已经猜到刘弗陵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果不其然。
刘弗陵还真让自己去西域,镇守边疆。
这为自己的金蝉脱壳提供了条件。
他之所以进入军营。
之所以爬到这个地步。
就是为了都护府的位置。
设立都护府是张家最先提出来的。
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而是为他的金蝉脱壳提供条件。
丝绸之路确实连通了大汉和其他国家的往来。
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隐患。
因为大汉太过于富庶。
国力也很强盛。
他们看到了大汉的美好。
这些人都有些蠢蠢欲动。
匈奴现在突然进攻大汉。
他们极有可能会选择和匈奴合作。
这个时候去都护府,确实会有生命之危,但也有很大的机遇。
他现在知道张伟这样做的目的。
自然得进行到底。
张兴民见张相齐离开之后。
整个人呆滞在了原地。
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不是他们这些学子的终生夙愿吗?
之前在叔父的教导之下,他对大汉确实没有死心塌地。
也不是特别忠诚。
可自从进入大汉朝堂之后,他看到了大汉的民生艰辛。
他只想让自己的所学能造福大汉百姓。
让大汉百姓能衣食无忧,快活度日。
难道他这也错了吗?
他担任大司农的这段时间。
让大汉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很多,也养活了不少人。
而且在他的努力之下,他让陛下减免赋税,让百姓安居乐业,更让其在各郡县之地设立粮仓。
这些措施都让大汉的国力在稳步提升。
人口也在不停增长。
他觉得自己是有功于大汉的,并没有做对不起张家的事情。
可张相齐刚刚那是什么眼神?
好像他是什么千古罪人一样。
他的确对不起张家,但却从未做对不起大汉的事情。
张家也在他的庇护之下发展壮大。
他自认他没违背家训。
就在张兴民准备追上去问个明白的时候。
旁边有个侍从突然走了过来。
“张大人,陛下有情!”
张兴民听闻此言,身行僵硬了一下,然后猛然扭头,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随从。
“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这人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
他有没有听到什么?
张相齐刚刚的话可是大逆不道之言。
这话要是传到刘弗陵耳中,刘弗陵可能会直接对张家动手。
旁边的随从看着一脸紧张的张兴民,笑着说道:“张大人放心,不该奴婢听的,奴婢一个字也没听。”
“张大人,陛下已经在未央宫等候多时,还请张大人前往一叙。”
张兴民看了看面前的随从。
心中无比忐忑。
然后快速来到刘弗陵的未央宫。
边走,张兴民便越发的紧张。
什么事是不能当着众人面说的?
他都已经快要离开皇城,陛下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他,而且让他重新回到未央宫议事,不会是因为张家的事情吧。
张兴民怀着忐忑的心情。
喘喘不安的来到未央宫。
“张大人,请!”
随从看了看张兴民,冲着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兴民看了看身边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踏入未央宫。
当张兴民进入未央宫之后。
便看到在上方奋笔疾书的刘弗陵。
不得不说。
刘弗陵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虽然年幼,但却承担起了一国天子的重担。
在刘弗陵继位之时,确实没有做出有所大汉国力之事。
反而让大汉蒸蒸日上。
刘弗陵就是他心目中的明君。
他是想不做这样的人的。
可偏偏他又是张家的人。
张家在大汉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因为张家大部分的能人都死在大汉的发展历程之中。
而且,有一大部分人都没有被列入史书。
这无疑是想抹除他们张家的功绩。
当然,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有名有姓。
且被记入史册的。
对于张家先祖。
张兴民也很犹豫。
他在未央宫的大厅之中站了很长时间。
思绪不知何时飘远。
也不知过了多久。
刘弗陵这才抬头。
在他看到不远处的张兴民时,当时才反应过来。
立刻从坐椅之上站起身,然后绕过龙案,走到张兴民面前,把人扶了起来。
“瞧朕这记性!”
“朕这段时间忙着西南方向的事情,一时不查,还望张大人见谅。”
“你们这些混账东西,还愣在那里干嘛?还不赶紧给张大人搬张案几!”
刘弗陵冲着旁边的随从吼道。
旁边的随从立刻走了下去,然后给张兴民搬了一张案几。
张兴民心中一暖。
刚刚的不平就瞬间消失。
然后认真的看了看刘弗陵,摇了摇头:“陛下,臣无事!”
“张爱卿,朕这次让你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
刘弗陵一脸认真的看着张兴民。
把他想要做的事情和张兴民说了一遍。
张兴民可以说是正人君子。
而且端的是君子之风。
张家把张兴民培养的很好。
而且将他培养的十分端正,让他无法跨越心中的那层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