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他是有意成为张家家主的。
他之前也的确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奋斗,甚至想带着张家重新崛起,超越他们父亲打下的基础。
可惜了。
可惜,他的兄长比他还要厉害,而且隐忍不发,直到叔父离世之后,兄长这才怦然崛起,而且到了他无法追赶的地步。
兄长成为张家之主是众人期待的结果。
他自然无法反抗。
只能默默的辅佐张伟。
但张伟和他的意见已经有些相佐。
他现在已经把重心放在朝廷之上。
甚至特别关注民生。
他觉得这样做能给张家提高名望,让张家能够在大汉立足,不至于被别人取代。
可他现在看到张相齐将对方的头颅带入朝堂之上。
而且无视他们的存在。
甚至连他的指令都置若罔闻。
确实让张兴民有些气愤。
“张将军,你这是何意?”
“陛下现在还未上朝,你却把这如此恶臭之物拿到朝堂之上,这是对陛下的不敬。”
“众位大臣好言相劝,你却将其无视,你这是何意?”
张兴民的话,让朝堂之上的人精神振奋。
他们看了看张兴民。
又看了看着他旁边的张相齐。
眼中都带着一丝好奇的神色。
有意思。
这两方要是打起来,那才真是有意思。
张相齐看了看张兴民,眼中浮现出一丝失望。
家主说起这位二老爷的时候,言语之中也有失望。
他当时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直到他登入朝堂之后,看到张兴民和众位大臣之间的互通往来,才明白家主的担忧。
张兴民已经摒弃了张家的立足之本。
张家能发展至今。
能绵延几十年。
不仅仅是因为张家有一位仁爱的家主。
更是因为他们的家训。
张家有言。
凡入朝堂之人,得以自身为重,且注重家族之发展,以家族为首,朝廷为次。
君臣相佐,才能让家族长盛不衰。
可君要不仁,臣便自立。
这是张家的家训。
这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哪怕他们在军营之中。
他们也能记得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几十年前的事,差点让张家付诸一炬,多年辛苦毁于一旦。
经过此事之后,张家痛定思痛。
这些年一直低调发展,默默的积攒实力,现在一飞冲天,好不容易成就世家之基。
但张兴民好像忘记了张家的家训。
现在甚至想要将自己的一生交托在朝堂之上。
这样的人怕是不配为张家之人。
更不配以张为姓。
他这次回京都,本来就是为了零赏的。
要是不让他们直观的看一下自己的功劳,自己之后提出的是可能会让陛下为难。
甚至会让这些人转而攻向自己。
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自保。
张兴民身为张家之人。
现在还是辅政大臣之一。
朝廷之上更是他的一言堂。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方不向着自己,反而为这些大臣说话,他是胳膊肘往外拐了。
张相齐失望的看了看张兴民。
然后扭过头,不打算搭理此人。
他好歹也是车骑大将军。
职位并不比此人低。
而且他也是张家的人,还是张家中说得上话的人。
除了张伟以外,他便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张兴民都得往旁边站。
这人现在向自己发号施令,也得看看他有没有本事。
张相齐的反应也被众位大臣看在眼中。
这些人看了看张相齐,又看了看张兴民,眼中的疑惑更多了。
怎么回事?
不是说张家向来兄友弟恭吗?
而且张家内部十分团结。
不会出现内乱的事情。
可现在是怎么回事?
他们好像看到了内乱的苗头。
尤其是张兴民和张伟之间的矛盾。
张相齐毫无疑问,是站在张伟那边的。
因为张伟之前在军中历练过,而且帮着张家在军中的人崛起。
张伟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甚至可以比肩大司马。
大司马之所以能够稳居此位,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兄长。
虽然此人文武双全。
可忠心却没有霍去病大将军来的厚重。
他们对朝廷之上的事情都是有目共睹的。
也知道大司马是如何对待陛下的。
陛下之所以对大司马如此信任。
是因为陛下要用大司马来牵制张家。
只有两方平衡,陛下才能安然无忧。
这个天下才能继续姓刘。
众人心知肚明。
并不打算掺和到两大权力的争夺之中。
田千秋和桑弘羊早日已经看清楚形势。
他们之所以把张兴民推出来,就是想要捧杀张兴民,偏偏对方没有看出来,反而飘飘然,以为自己已经是首辅。
张兴民没有张伟睿智。
也没有张伟克制。
张兴民虽然对民生有所帮助。
而且智计无双。
在民间的声望很高。
可这又如何呢?
要是张兴民背后没有张伟和其他人为其撑腰。
他做出的一切功绩早就已经被别人给争夺了,又岂会让张兴民担任大司农?
偏偏张兴民没看出来。
甚至想要把他和张伟分离开。
简直不知所谓。
这两人一母双生。
张伟文武双全,且智计无双。
在这种对比之下,张兴民就显得普通多了。
可能是因为落差的原因,张兴民对张伟早有不满,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张伟这次带兵北上,刚好将朝堂之上的空缺留了出来,张兴民得以施展。
这更让张兴民压抑的心得到膨胀,甚至想要一展身手,辅佐明君,成就一番伟业。
当然,这也有刘弗陵的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