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势必会有所动作。
并非是说他要对张家动手。
亦或者说,张家的待遇很有可能并不会被影响。
只是。
肯定会有人徐徐上升。
这个上升的人,势必也不会是张家。
无论如何。
即便是帝王再愿意去信任张家。
也不可能让其肆意的发展。
张家眼下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也是为何张伟执意想要打匈奴。
不仅是为了迎合刘彻,亦是为了张家能够更进一步。
有人离开了。
势必会有人上来。
屏幕前的张伟缓缓地关闭了手中的度娘。
汉武帝刘彻上位之后,熬走了寇太后,接着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刀,其实就砍向大汉的思想,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家主。”
恍然间。
门口传来一阵低声的呼唤。
似乎是在遮掩着什么。
天色已经趋近于昏暗。
漆黑的夜色,逐渐开始笼罩向大地。
隐约间,张伟只看到一道略带模糊的身影。
他主动操纵着张旺川走上前。
来人似乎很是小心谨慎。
只是将一份简短的麻纸交到了张旺川的手上,便匆匆离开了。
张伟倒是没有太过惊异。
这样的一幕,他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张家,势力庞大的同时。
情报这东西,自然是蔓延成了一大串网络。
虽说比不上刘彻的能够监视整个天下的庞大情报网。
但。
经过张伟的倾力建设,已经是初见成效。
就着灯火,张伟凝神摒息,看向麻纸上的文字。
“阏氏点头,愿与我大汉里应外合。只是,希望我大汉助其执掌王帐。”
第一条信息平平无奇。
在张伟的意料之中。
阏氏,本就是大汉的子民。
只是因为种种利益交换,或者说是大汉与匈奴和亲的缘故。
这才出现在草原。
阏氏,代表着大汉的脸面,在匈奴拥有了一帐之权。
随着时间的流逝。
在匈奴间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
虽说大决策上,阏氏确实是影响不了什么。
毕竟是外人。
不过。
屏幕前的张伟可是深知枕边风的威力。
能够被大汉派出来和亲的,容貌方面字是不会差。
更有甚者,本就是借着和亲的名义作为扎入匈奴中的钉子。
如此。
阏氏同意,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光逐渐下移。
“多为儒士进京,陛下与其彻夜畅谈,衣食同寝。”
简短的一句话。
旋即。
屏幕前的张伟神色一凝。
嘴角苦笑。
终究还是来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尽管有着张家的出现,大汉在国力强大的同时,刘彻上位之后,似乎也并未遭遇到太大的阻碍。
排除熬走了寇太后一事。
说到底,还是有着些许的钳制的。
这算是个小小的插曲。
故而,在匈奴方面,至少刘彻不可能一言而决。
除此之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而现在未曾见到任何苗头的儒家了。
张家在朝堂上占据了大量的职位。
陈平等人,一直在张家的影响下,绵延至今。
朝堂之上,老臣者占据的职位不在少数。
如此一来,就等于进一步压缩了新晋之人,尤其是儒者的空间。
原本张伟以为这么一个影响,已经是足以让某些东西发生质的改变。
至少张伟对儒家思想一直是秉承着客观的态度。
既不格外推崇,也并不太过抵制。
只是。
之于眼下的封建社会。
儒家实在是太适合作为主导的思想了。
其思想,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各地的诸侯。
总的来说,这样的思想适应了当下的发展环境,对君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甚至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不断强化全国思想能力,为封建帝王统治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也难怪汉武帝会如此的推崇。
可以预想。
儒家终究还是会如此辉煌地登上历史的舞台。
将闲杂的思绪甩出脑中。
张伟亦是明白了,如今刘彻的思虑。
眼下,最为让他头疼的不是其他。
反倒是朝堂之事。
之前投降派的嚣张历历在目。
甚至让身为君王的刘彻都感觉到无可奈何。
至于这群人。
即便是身为刘彻手中的刀的装甲,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但。
他张伟可以不去考虑这群人的事。
刘彻必然不能。
眼下,这一群人已经是威胁到了刘彻帝王的尊严。
他应该,也必须作出回应。
再联系手中的几个当世大儒进京的情报
张伟很清楚。
眼下,再一次到了大汉的转折点。
不,用转折点一词似乎并不恰当。
至少。
至于张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只是。
张伟不是怎么很喜欢这么一份转折点就是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方面是能够巩固维护帝王的统治。
然而,其矛盾点在于。
一味地推崇儒术,极大程度地钳制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