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这些举动肯定是朱元璋默许的,这就是父子俩在办交接呢,把他从朱元璋手上交接给这个未来的接班人。
但是他知道朱标命不长,还没当上皇帝就挂了,而且就算他不挂,他也不想继续留在这封建王朝跟这一代代皇帝耍弄权谋。
李伟沉默了良久,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那我想先请问太子殿下一个问题,请太子据实相告。”
“你说。”朱标也不着急,抬手让他先问。
“假如盛世不需要皇帝,那太子殿下还要这个盛世吗?”
李伟凝视着朱标,沉声问道。
朱标闻言直接愣住,他想过李伟会问各种问题,问他如何治国,问他今后给封个什么王,这些他都能毫不犹豫的答出来,但他万万没想到,李伟会问出这种奇怪的问题。
盛世不需要皇帝?可能吗?
第380章 送你一个公爵(差)
“国不可一日无君,盛又怎会不需要帝王呢?”朱标一脸难以置信。
李伟不置可否,轻声道:“我是说假如!”
朱标闻言,不禁沉默了。
若是真有这种盛世,他是要还是不要呢?
他明白李伟的意思,这是在试探他到底是更重视天下,还是更重视他们老朱家的这个皇位。
他是朱明皇朝的诸君,未来的皇帝,他能为了缔造盛世舍弃自己家的皇位吗?
即便他能,朱元璋允许吗,老朱家的诸多皇子皇孙能答应吗?
朱标沉默了许久,有些艰难的道:“我若是愿意呢?”
李伟笑了笑,道:“那臣定当鼎力相助!”
说完,他也不再多言。
朱标望着李伟沉默不语,他不禁想起了当初李伟与父皇争论的那些话,位有高低,人无贵贱,原来这个人一直都没变,到现在身居高位、权倾朝野了,竟还保留着这种天真的想法。
难怪他能提出“士绅一体纳粮”这种与天下士人为敌的观点,即便导致攀附于他的官吏相继背叛,让他权势大跌也不曾改口。
想起父皇后面跟自己说的那些话,朱标看向他的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怜悯。
不过这样也好,这样的他更让人放心。
堂屋里,两人尽皆无言,干坐了片刻,朱标才起身离开,李伟也跟着起身相送。
出了府门,朱标脚步微顿,转过身来对他道:“今日这番话你不要对别人提起,我也不会多言。”
“谢殿下。”李伟拱了拱手。
朱标轻轻颔首,转身离去。
看着朱标远去的身影,李伟心里也不禁暗叹。
虽然他是被朱标缠得烦了才跟他提了这些话来打发他,但同时他也是存了一种侥幸心理,想试探一下朱标的态度。
若是朱标真的愿意把大明改造成后世那般盛景,那他当然也愿意倾力相助,同时也不用再费尽心机的往外跑了。
只可惜这位太子不长命,还没当上皇帝就死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他也会尽力挽救这位大舅哥的小命。
只是历史上朱标说是病死的,但具体原因却扑朔迷离,即便他有心,现在也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他能制作的药物也就这么一两种消炎药,再多他也有心无力。
更何况若是朱标不是单纯的病死,而是中毒或者其他的原因,那他就更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是盯紧点到时见机行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朱标离开后,李伟也继续着自己的计划安排。
大明的北方边塞,在水师将粮草运抵后不久,冯胜蓝玉等人带领的大军就到了,在离北平不远的通州驻扎下来。
朱元璋对北元很是重视,在出征前也为他们制定了作战方针,冯胜像是上次徐达那样,先是驻兵停留,命小股部队出关侦探敌情,伺机而动。
他们这次的主要目标是蟠踞辽东的纳哈出。
纳哈出是北元太尉,在元廷北迁后他们率军屯扎在金山一带,时常驱兵南下,骚扰大明,朱元璋也曾屡次对他召降,可惜都没成功。
为了对付这个纳哈出,大明也是作足了准备,近几年来在辽东已经建了十二个卫所,驻军近十万,这次冯胜再带领大军抵达,兵力更是强盛。
而纳哈出这边,虽然也有兵马近二十万,但北元衰落,在大明的优待召降下,不断的有属下将领归顺大明,他现在手里的二十万大军也是军心不稳,说是一盘散沙也不为过。
冯胜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并未因此就轻敌冒进,而是按照朱元璋出征前制定的策略先是驻军观望,派小股部队出关探查敌情,在探明情况后才率大军出松亭关。
他一边将已经归降的元军将领派出去召降敌国,一边派蓝玉去攻打元军驻守的庆州,蓝玉不负所望,带领骑兵冒雪突袭,一举拿下了庆州,并斩杀了驻守的北元平章果来。
明军连战连胜,依附于纳哈出的这些北元权贵将领更是人心惶惶,许多人在受到召降后直接归顺大明。
冯胜就这样边打边召降,谨慎的进军,将纳哈出逼的走投无路,最后只能在已经归顺的部将乃刺吾劝说下也同意了大明的召降。
本来战事到了这种程度基本就大局已定,然而这中间偏偏又出了岔子。
纳哈出在投降的时候,蓝玉要他穿汉家服饰,而纳哈出不肯,两人陷入僵持。
就在这种时候,常茂身边的一个将领突然大喊一声纳哈出要跑,常茂也是年轻,也不多想,拔刀就冲上去砍纳哈出,结果差点酿成大祸。
冯胜赶到之后,把纳哈出救了下来,但这事一出,纳哈出的那些军队却是一下子溃散了,冯胜好不容易才在纳哈出的部将帮忙下收拢了一部分降兵。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兵马逃散,而且这些兵马还不时的袭扰大军,冯胜只能带着这些俘获的兵马暂时回师退守。
事后冯胜训斥常茂,然而常茂仗着自己也是国公,不但不知悔改,对他这个大将军加老丈人也很傲慢,冯胜气急之下也不包庇,将他从前在军中抢夺战利品和抢占妇人的事一并上奏。
朱元璋看罢愤怒不已,这一仗本来可以轻松将纳哈出和依附于他的数十万军民一举收服,但出了这么个意外,直接导致此战的收益减半。
当下朱元璋就立刻派人下旨把常茂押了起来,同时也下令大军回师。
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了,这些兵马都已经溃散,清剿起来太过费时,与其四处追击,不如直接筑城设所防守。
大军出征半年余,冯胜和诸侯均班师回朝,仅留下部分将领在当地筑城。
冯胜等人归朝后,常茂立刻被押入了大牢等候处置,昔日的国公就这么轻易的沦为了阶下囚。
然而这才是个开始。
永昌侯府,蓝玉意气风发,这次征战他的军功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奔袭庆州,为大军打了一场漂亮的首胜。
在他归府后不久,家奴突然禀报一个老儒士突然登门拜访。
蓝玉心下诧异,但也没多想,以他现在的身份,有人来巴拉也正常。
想了一下,他便命人把这儒士领了进来,正好他也想在文政方面也有些建树,就像李伟那样文武双全。
家奴很快把这个老儒士领了进来,蓝玉大马金刀的坐于上位,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这老儒也不在意,恭敬的行了一礼:“王行见过侯爷。”
这个老儒正是曾经在李善长府上呆过的那个王行。
蓝玉淡淡的点了点头,端着架子道:“嗯,你来拜见本侯有何事啊?”
王行笑了笑:“老朽是代韩国公来侯爷送礼的。”
蓝玉闻言顿时一惊,坐直了身子正色的注视着他:“你是韩国公的人?”
“是也不是。”王行模棱两可的说道。
蓝玉看了他片刻,又恢复了轻视的态度,淡淡的道:“韩国公要给本侯送什么礼物啊?”
现在李善长归乡,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而反观他,连立战功,地位越来越高,再加上陛下的赏识,如今虽还不是国公,但在侯爵里也是最顶尖的那个了。
王行望着他,并未直言,而是递上一张纸条。
蓝玉漫不经心的打开一看,顿时浑身一震,猛的站了起来:“这个礼你们要如何送?”
王行看着他笑而不语。
蓝玉神色微动,立刻朝着周围的下人挥了挥手:“都下去,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靠近。”
“是!”
周围伺候的下人恭声应是,纷纷退下。
蓝玉凝视着这个王行再次沉声问道:“你们要如何送了……这个礼?”
说着蓝玉抬手举起手上的这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要送他一个国公之位!
国公之位非大功不得封,像汤各傅友德都是开国功臣,他们的功勋开国之时就够封公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与徐达李善长这些人一起得封而已。
而除了两人之外惟一得封公爵的就是李伟了,李伟可是灭倭之功,经他那一战过后,倭国几乎已经完全处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
虽然蓝玉自己非常自负,但他也知道以他现在的军功还够不到封公的,他很想知道,这个王行,还有他身后的李善长要怎么送他一个国公位。
王行面带微笑的又取出一张纸条来递给他:“侯爷请看。”
蓝玉诧异的接了过来看了看,这是一张简略的地图,上面标注了一处位置。
“这是塞外的地图,这处地方是什么?”蓝玉指着这处位置问道。
“是元主所在!”王行低声道。
蓝玉的手微微一颤:“你说这是北元朝廷所在?”
“不错。”
王行肯定的点了点头。
蓝玉心中震惊不已:“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北元现在衰落至极,若是能确定他们的老巢所在,明军定能将他们一举灭国!
然而塞外地域广博,地理又十分恶劣,明军不可能一直在塞外长留,而北元朝廷四处躲藏,明军想要找到他们十分困难。
但如此困难的事,明军数次侦察都没能找到的北元朝廷,如今竟被一个儒士轻易找到了,他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王行知道不说清楚他是不会相信的,当下也不隐瞒,轻声道:“实不相瞒,我在北元朝中有位旧人,这个位置就是从他那里得知的。”
蓝玉瞪起眼睛:“你们竟然勾结北元作孽?”
“侯爷此言差矣,我等不过是交流学问而已,怎能说是勾结呢?”王行正色道。
蓝玉眼角直跳,王行这敷衍的借口他当然是不信的,但这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这个北元朝廷的位置,若是让他再次北征作战,他便可直捣黄龙!
相对于北元,倭国根本算不得什么,至少在大明朝中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他能灭掉北元,那功绩绝对要胜过李伟的灭倭之功,到时候晋封公爵是必然的!
“不行,即便得知了元主所在的位置也没用,大军北征必然是以冯胜或者傅友德他们为主帅,到时候我听命行事,这番功勋肯定不能独享。”
蓝玉想了想又道。
北征向来是大明最重要的军事战略,从前都是以徐达这个开国第一功臣为大将军,即便是现在,也是以冯胜这种老将统军,他现在还没资格。
王行笑了笑道:“这个侯爷不必担心,我等自有办法助侯爷当上这个征虏大将军!”
蓝玉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心下更是惊异不已。他不傻,王行敢这么说,显然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韩国公想让我做什么?”
蓝玉沉声问道。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惠,对方既然给了他这么大的好上,那自然是有所求的。
“侯爷你也是淮西故旧,韩国公帮你也是帮自己,他别无所求,只是将来朝中若有不测之事,希望能与侯爷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王行轻声说道,只是却没说清楚什么不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