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是皇上的,你征地,难道不该出点钱吗?
孙诚也不参与了修路了,他开始了卖水泥,还是大赚一笔。
草原上的路修好之后,朝廷开始了同化政策。护国寺在草原上修建了大批寺庙,招收了大批匈奴和尚,这让草原上的劳动力大大减少。
于是,宁朝迁入了大量夏族人,这些大都是男人,草原上的男人有许多当和尚去了,所以女人就很难找到男人。
大量夏族男人前来,正好娶了这些女人,他们生下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是夏族人了。
再下推恩令,匈奴王死后,他们的牧场要分散给他们的各个儿子,美其名曰众生平等。
这样儿子越多,牧场分的就越小,根本没有力量反抗宁朝。
匈奴王想反抗,但一想到宁军的火枪骑兵,还有能开花的炮弹,也就偃旗息鼓了。
时间一长,草原上的人口增加了,但匈奴人却减少了,夏族人却大大增加,改变了草原人口构成,只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造反就更难了。
因为只要匈奴人想造反,肯定瞒不过生活在一起的夏族人,只要通知当地驻军,就会迎来无情的打击。
这就是孙诚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只要你乖乖的,肯干活,吃饱穿暖很容易。傻子才会造反。如果想造反,那你就要看看别人的刀利不利了。
等到草原上夏族人口到达多数时,扶起来的呼韩可汗就和以前南越国主一样,来个自动归附。
还是老规矩,三辞三让之后,宁皇才会同意草原的归附。这时呼韩可汗就完成他的使命,被封个侯混吃等死了。
当然,这需要时间,最少也需要二十五年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吞并草原。
…………
宁朝征服了草原之后,国力迅速增长,科学院在孙诚的指导下,发明了大量机器,就连蒸汽机也发明出来了。
以蒸汽机作为动力,宁朝货物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他们的产品行销各国,让国家蒸蒸日上。
这时,西方使馆传来一个消息,斯图亚特国的海盗战法,终于激怒了哈斯堡王国。
他向斯图亚特王国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必须停止帮助海盗,给海盗提供补给,否则,一切后果让他们自己承担。
斯图亚特王国当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即矢口否认。
本国一贯对海盗是深恶痛绝的,你所说的都是污蔑,本国是不可能干这种事的。
双方大使大吵一通后,没有任何结果。海盗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还是海上袭击哈斯堡王国的商船,
第三百三十九章 最后通牒
哈斯堡王国见谈判未果,当即发动战争,与瓦卢王国组成协约国,向斯图亚特王国宣战。
斯图亚特王国也毫不示弱,与普林堡结成同盟国,向协约国宣战,
哈斯堡王国调动了全部海军,组成无敌舰队,开始向斯图尔特国发起了进攻。
同样的,普林堡王国的陆军也向着瓦卢王国开始进攻。
协约国也让宁国遵守盟约,希望宁国能出动远征部队,征伐同盟国。
消息传到宁朝,宁朝经过商议后,决定遵守盟约出兵,但不是出兵远征 。
西方大陆太远,舰队到了那里,舰只的状况也不会太好,况且有些军舰还没有建好。
但对印地半岛发动进攻,这还是可以的,那里距离金明岛海军基地也不是太远。
况且印地半岛是斯图亚特女王头顶上的皇冠,为斯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也是他们产品的倾销地。
要是夺下了印地半岛,那可是让斯图亚特国伤筋动骨呀!
这也是宿命的一战,宁朝就是没有与哈斯堡王国签订盟约,宁朝也得参战。
因为西方大陆的战争过后,协约国要是赢了还好说。要是同盟国赢了,斯图亚特国肯定获的大量赔款。
有了这些赔款,他们的军力、国力会大大增加,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宁朝。
宁朝可是歼灭了他们两支分舰队,斯图亚特王国当时是与哈斯堡对峙中,抽不出手来,不能报复,只能吞下这个苦果。
现在他战争打赢了,肯定会乘胜追击,利用自己强大的舰队,非得要宁朝割地赔款不可。
按信国公孙诚的话说,我们的钱可以打仗消耗掉,但决不能当赔款。
斯图亚特王国知道宁朝也在准备战争,所以他必须要提前决战,以便腾出手来,应付宁朝。
在宁朝准备战争之时,斯图亚特王国提前发动了法尔加海战,在天才将领纳尔逊的指挥下大胜哈斯堡王国。
逼得哈斯堡不得不在宁朝还没来得及参战的情况下,宣布战败,然后割地赔款。
陆上,虽然瓦卢王国顶住了普林堡王国的进攻,但海上已经失败,也不得不承认战败。
一时间,斯图亚特王国军心大振,他们的海军至此也被女王赐于皇家二字,称为皇家海军。
这时,宁朝朝廷重臣都知道,虽然自己还没有宣战,但只要斯图亚特王国消化吞下的战争果实后,就会向宁朝发起进攻。
宁朝众臣经过讨论,准备抢先进攻,让斯图亚特王国的海军在没有恢复全部战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被迫应战。
第一个目标就是印地半岛,只要威胁斯图亚特王国这个最重要,最富裕的的殖民地,他们的海军就得出动,这就是攻敌所必救。
他们的海军在出征宁国时,在东方海域没有休整的地方,这会大大降低他们的战斗力。
毕竟宁朝的海军装备虽然先进,但不如斯图亚特王国百年海军,底蕴深厚,他们的舰队规模庞大,足足有宁朝海军的两倍。
如果不降低他们的战力,想战胜他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计划是制定了,但宣战总要有一个理由,名正则言顺嘛!
群臣经过商议后,还是找不出什么好理由,斯图亚特王国从没有入侵过宁朝本土,也没有与自己宣战过。
就是在金明岛处发生了两次战事,但当时两国都心照不宣的认为是冲突,所以这理由不好找啊!
孙诚这时心中一动,他曾听母亲说过,最近最好卖的,也是利润最高的货物之一,茶叶竟然滞销了。
好像西方人都不愿意喝茶了,特别是最好卖的红茶,销量是一路下降。
后来查明了原因,原来是斯图亚特王国垂涎茶叶的丰厚利润。
竟然偷偷的到宁朝偷取了茶种,并高价雇佣了一些茶农,在印地半岛教土著种茶制茶。
印地半岛的环境非常适合于种茶,而且他们都是用奴隶工作,成本自然比宁朝还要低,夺取了大片宁朝茶叶的市场。
想到这里,孙诚有了主意,“皇上,理由我这里有一个,而且这理由很充足。”
“快说。”
孙诚就把茶叶的事说了出来。
卫轩道:“这是对我国经济有影响,但这也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拿来做理由有些牵强吧?”
“怎么牵强了?这违反了我朝的专利法。茶叶种植炒制技术是我朝发明的,早已注册专利,比如说红茶,绿茶,乌龙茶。
斯图亚特国在我国偷去了茶种,私自在印地半岛种植,并制作出售,这已经损害了我们的利益,这是不是违反了专利法吗?”
“可这是我朝的法律,能制裁别国吗?”
“那就要看这一场仗能不能打赢了?打赢了,我们的法律就能制裁他们,这就是长臂管辖。
手臂长不长,能管辖到什么地方?在于大炮的射程。”
宁皇道:“既然他们损害了我们的利益,那就有了宣战的理由,就按信国公的意思办。
给他们下最后通牒,让他们赔款,并要在我们的见证下销毁茶树。否则,一切后果由他们承担。”
“皇上圣明。”
最后通牒传到斯图亚特王国,这让国中的贵族震惊了,宁朝竟然敢给自己下最后通牒?
自己没有找宁朝的麻烦,他们就应该谢天谢地,他们竟然还敢来挑衅女王,发出了最后通牒,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在斯图亚特王国的议会中,众议员是吵成一团,一致要求拒绝最后通牒,宁朝想战,那就战吧!
这时,纳尔逊上将说话了,“先生们,在军事方面来说,我们刚刚打赢了哈斯堡王国,获得了大批赔款。
但我们也损失不少,特别是失去了大量训练有素的官兵,依我看还是要以外交解决为好。
等我们利用赔款造出更多的舰船,训练好人员后,失去的我们还能夺回来,而且还会加倍。”
一名激进的议员道:“上将阁下,虽然海军在法尔加之战中有所损失,但你们也缴获了不少舰船呀!
军舰数目并没有少,至于人员,我们是岛国,什么不多,但渔民多的是,里面还有很多退役的士兵。
把他们召回来,经过简单训练,不就是一名合格的船员了吗?所以你所说的我不能同意。”
“损失的人员,可不能从渔民中补,而且退役的士兵已经征召过一次了,再征召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战斗力与年轻人差的很多。
而且宁朝舰队的战力也非常强悍,从他两次击败我们的舰队都可以看出来。所以对于他们主动挑衅,我们还是要谨慎一些,”
第四百四十章 拒绝最后通牒,宣战
纳尔逊说了这些,不是说他怕了,而是刚刚大战后,舰队有所损失,没有恢复皇家海军的巅峰状态。
这时候出击,他认为胜利还是可以的,毕竟皇家海军的军舰数目可是宁朝的两倍,但现在作战,会损失很大。
这是军事方面的考虑,但纳尔逊忘记了。战争可不只是军事因素,还关系到政治与经济。
一名议员道:“上将阁下,如果按你的说法以外交手段解决,万一解决不了,那我们付出代价可就大了。
首先,我们印地半岛就会遭至袭击,那可是女王头上的王冠啊!
那里生产的棉花,粮食,还有茶叶都是紧俏商品,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税收。这个地方,我们绝不能失去。”
“宁朝虽然国力比我们强,但宁朝就像他们卖的瓷器一样,外表坚硬,其实只要你用铁锤轻轻一敲,他们就会轰然垮塌。
而我们的皇家海军就是这只铁锤,只要他们击败宁朝海军,封锁他们的各个港口,他们就会屈服。”
“我们都击败了曾经天下第一的哈斯堡海军,东方大陆的落后海军难道还能让我们的皇家海军害怕吗?”
“对啊!我们的海军已经是天下第一了,怎么都天下第一了还能避战呢?”
“宁朝那个专利法,那是他们的国内法,怎么管到我们头上来了?
这是霸权主义,我们必须拒绝最后通牒,我们斯图亚特人决不能避战。他要战,我们就战。
“皇家海军必胜。”
“宣战。”
“宣战。”
……
众多议员个个脸红脖子粗,敲击着桌子,一个个都要求宣战。
纳尔逊看着他们疯狂的样子,心中叹了口气。
议长敲敲锤子,让他们静了下来,“那各位先生们投票吧!”
经过投票,几乎都要求宣战,唯一的几个还是弃权票。
议长望向女王,“女王陛下,议会讨论的结果是宣战。”
维多利亚女王站了起来。“那就拒绝最后通牒,与宁朝宣战,”
议会中一阵欢呼,这一段时间,斯图亚特王国正在上升期,屡次征战都能获得获胜,得到了大量好处。
他们已经视战争为获得好处的最快方法。其实就是宁朝不对他们宣战,过不了多少时候,他们也会找个理由向宁朝宣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