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40节

兴盛侯说了,以后的人要是能读懂这三本书中任何一本,都可以称为科学家。

能带上家的,那可不是普通人,像以前的墨家 ,阴阳家,道家,儒家等,哪个不是令人景仰的人物。

现在又加上一个科学家,是不是学习杂学的人也有机会能成为那种受人敬仰的人?

…………

一年过去了,来到二月,绵江以南就可以开始种植土豆了。

但宁国百姓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他们可以种稻谷,对土豆这种新生事物并不太感冒。

但土豆有一个好处,就是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种植,在农技司的推广下,一些墙头屋后,山坡上的土地也都种上了土豆。

孙诚并不需要在南方推广土豆,主粮要多样化,不能因为土豆产量高,就全部种植土豆。

种植的这些土豆也是作为蔬菜而种植的,土豆他主要是在绵江以北推广。

现在北方干旱,天气又冷,连小麦这种耐旱,耐寒的粮食也很难耕种。

唯有土豆有着比小麦更加耐旱,更加耐寒,还耐贫瘠的粮食才可以大量种植。

北伐定在三月,所以孙诚准备了大量的种苗,准备占领一个地方,就免费提供种苗,让百姓种植。

据孙诚估计,魏国经过他的削弱后,宁军会势如破竹,在五月份就能打到魏国都城幽燕城下。

而五月,也是土豆在寒冷的气候中,最晚栽种的时期。再晚,就不能成熟了。

快到三月了,北伐要开始了。但北伐的时间越近,宁王心中越发不安。

上次他信心十足,认为全军换装了火器,魏国军队大部分还是冷兵器,自己打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没想到却被蒙毅抓住了火器部队的弱点,就是严重依赖后勤,没有后勤供应火药子弹,部队装备的火器跟打狗棍没有什么区别。

结果被蒙毅诈败,引诱宁军步骑脱节,然后让骑兵切断后路,将部队围了起来。

要不是孙诚通过海军将北伐右路军救了回来,那就是一场惨败啊!

第三百七十九章 孙诚不当北伐主帅

现在三年后又是北伐,这一次宁王谨慎了很多,选择主帅也要更加认真。

宁国军中将领能统领大兵团作战的,以前只有镇国公和安国公,安国公战败殉国之后,也只有镇国公能胜任了。

但镇国公张计是大都督,军中第一人,最关键的是,他是宁王的岳父,也就是国丈。

他也曾有灭国之功,南越就是他灭的,而且在军中素有威望。

要是他成功灭了魏国,那他以后就不好控制了,虽然宁王相信他不会有什么不臣之心。

但他要考虑到以后,外戚势大后,自己在时还能压得住,要是太子上位,他能不能压得住?那就是另说了。

所以宁王不想让张家功劳太大,他必须另选其人。还有一点是张计只擅长冷兵器作战,现在已经是热兵器了,他的战争经验不一定管用。

宁王看着其他将领的名字,张氏一系将领是不行的,他们虽然有指挥热兵器战斗的经验,但他们的战术素养,还不能够驾驭大兵团作战。

安国公陈氏一系本来是有好的人选,陈浩的地位就很合适。同样的,他的战术素养也不能够驾驭大兵团作战。

还有他太年轻,父亲安国公就是死在魏国手上,若他贪功冒进,又败一次,那这次北伐岂不是又得无功而返?

雷裕,他是安国公一系的,后来逐渐靠拢了孙诚,本是最佳人选。但还是一样,他战争经验都是守城得来的,没有指挥大兵团进攻作战经验。

看了半天,宁王无奈,在宁国,有能力掌控大兵团作战的也只有镇国公一人,但他没有使用热兵器作战经验。

别人都太年轻,有使用热兵器作战经验,但指挥大兵团作战又不行,这可让宁王直挠头啊!

忽然他想到,是不是让孙诚成为主帅,他虽是文官,但有指挥热兵器作战经验,而且还屡败魏国骠骑将军蒙毅。

在指挥大兵团上面,他的战略也被镇国公所推崇,当年灭南越方案就是他制定的,

况且北伐之前削弱魏国的战略也是他制定的,不战就让蒙毅中立了,让魏国失去了他最强大的主帅。

这就说明他是个战略天才,而主帅就是要有战略眼光。

更何况孙诚此人对朝中权力不是很热衷,他性格懒散,又不拉帮结派,就是他灭了魏国,立得大功,也不会因功而骄,影响朱家天下。

想到这里,宁王下定决心,准备以孙诚为主帅领兵伐魏了。

他召来孙诚,“王弟,北伐在即,可主帅很是让孤为难啊!你看用谁为好?”

“灭国之战,当然是大兵团作战,镇国公应该可以胜任。”

“镇国公虽然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可他对于热兵器作战却没有什么经验,我怕……。”

孙诚知道这个理由可以成立,但影响不大。估计宁王还是怕外戚势力在军中壮大。

这样一来张氏一系将领就不好提了,本来他是想让大舅子张齐担任主帅的,他现在已经统领了南方边军,都升为都督了。

既然宁王不愿让镇国公一系为主帅北伐,张齐也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那陈浩呢?虽然安国公因败殉国,但他在北方边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陈浩继承了安国公的势力,他可否。”

“他太年轻,虽有热兵器战争经验,但大兵团作战不行。况且他与魏国有大仇,我怕他会冲动冒进。”

“这倒也是,上次若不是雷裕强令他撤兵,他可能会一头栽进魏军的包围圈。”

“是呀!你看还有人选吗?”

“那就是雷裕,他军中素有威望,上次北伐也是军功卓著。他既有热兵器战争经验,也曾独领一军征战过,他如何?”

“不行,他虽是军中宿将,但他主要作战经验都是靠守城获得的,进攻战我怕他力有不待?”

“军中有资格的我都说了,王兄你都不满意,那我就没办法了!”

“是不是还忘了一个人?”

孙诚想了想,“还忘了一个?谁呀?”

“你,兴盛侯!”

孙诚大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让我当主帅?这怎么行?我可是文官,况且我又没读过兵书,让我为帅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事我干不了,我说过了,我是文官,我还要修书。打仗这事我不擅长,还请王兄另请高明。”

宁王开始诱惑了,“北伐成功后,可为国公。”

“不去,我已经是侯爵了,所谓过犹不及,爵位已经够大了。”

“你可以在国中挑一块膏腴之地作为封地。”

“我要封地干什么?我的侯爵府够我住了。”

宁王没办法了,封官封地他都不要,“攻下魏国京城,曹氏宗室女或是后宫之人任你挑选。”

“女人?我要那么多干嘛?我师父说过要节制,阴阳相交不能太过,会影响寿命的。”

宁王头疼,孙诚是软硬不吃,“你回去再考虑一下吧!”

然后挥手让孙诚下去。

宁王叹了口气,心想,别看他说的那么多理由,其实就是懒,让他出主意可以。

要让他亲自动手,除非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就像当年的绵清之战,海河救援之战。平时想让他出手,免谈。

伐魏这么大的事,他若为主帅,起码几个月都睡不了懒觉。而且军中是不能带女眷的,他忍不住的,所以干脆就不去。

要是自己以权力强行压他,以他那脾气,搞不好当时就撂挑子不干。那可就弄得一地鸡毛了,还是让他主动请求为帅比较好。

宁王有些为难,想了半天。还是把王太后请出来,想让她劝劝孙诚。

王太后也为难,“哀家虽收他为义子,但你和他都知道,这只是为了拉扰朱,孙两家关系,又不是真的亲戚。”

“那该如何是好?”

王太后想了想,眼睛一亮,“可以让长郡主去劝他。她是孙诚的大师姐,况且国师那一脉徒弟之间的关系都不错,让她去,说不定会有奇效。”

宁王也只有这么办了,“那就让长郡主试试吧!”

夜晚,兴盛侯府,孙诚正在思考修书的事,忽然听见一个石子从后窗飞了进来,石卫上包着一张纸。

孙诚打开一看,沉吟了一下,也翻出后窗,然后使出惊鸿步隐没在黑暗之中。

越过天安城城墙来到城外,看见有一名女子身穿道袍仰天望月,月光照在她的脸上,使她的脸白璧无瑕,犹如仙姑降世一般。

一股淡淡的幽香飘散过来。

孙诚深吸一口,“大师姐,叫我来有什么事?”

朱寒香回过头,迟疑了一下,“王上想让你为北伐军主帅,让我来劝劝你。”

第三百八十章 今生不娶你为妻,非英雄也

孙诚心中暗骂,这个宁王,军中那么多将军,为什么非要我当主帅,我又不是武官,死盯着我干什么?自己劝不动,还把大师姐给叫出来了。

不过这个主帅不能干,如果干了,几个月都要餐风饮露,连觉都睡不好,还要瘦上好几斤。不去,绝不能去!

孙诚道:“大师姐,我是文官,对于打仗我实在不熟悉,总不能强迫我去吧!要是打败了,岂不是愧对王上,愧对百姓,愧对天下。”

“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你能不能打仗?宁国人都知道,你到底去不去。”

孙诚看着朱寒香薄怒的神色,心中一荡,但还是,“不去。”

“要是师父也要你去呢?”

“哪也不去。”

朱寒香见他如此坚决,牙一咬,“我可以答应你一个条件,你再可以去了吧?”

孙晨眼睛一亮,“真的?”

朱寒香没什么好气的道:“真的。你说吧,条件是什么?”

孙诚往前一步,将两人的距离拉近,胸部差点都贴在一起,脑袋凑近她的耳边,看着她那如天鹅般的美颈,轻声道:“要是师姐陪我一起去,那我就去。”

朱寒香脸一红,退后几步,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我陪着?”

孙诚嘿嘿一笑,双手一摊,“我怕啊!边境打仗无所谓,但这次可是灭国之战,魏国的报国寺肯定是要插手的。

我没人保护,万一那群护国寺的光头想暗杀我,那我岂不是死的很冤枉?”

朱寒香心中暗笑,“那好吧!我会跟着你,保护你的。”

孙诚大喜,“那好,这主帅我当定了,谁也别跟我抢。”

朱寒香悠悠的道:“难道你不知道?按照两门的规矩,只有杀到对方国都的时侯,两门才可参战。你认为这次能打到幽燕城下吗?”

“那是当然,魏国早已被气候弄得奄奄一息,再加上我的计划,灭掉魏国不会太难。”

“既然你都能打到幽燕城下了,你是不是觉得你浪费了一个机会?”

孙诚一愣,对啊!我就是不提那个条件,她也要跟着保护我啊!

他苦着脸道:“条件能不能改一下?”

“那怎么可以?男子汉大丈夫,要说到做到,除非你不是男子汉。”

孙诚叹了口气,“我草率了。”

朱寒香看着他那懊悔的样子掩口而笑。

孙诚走上前去,“师姐,今日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们俩何不坐下赏月,并做诗词自娱。”

首节上一节24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