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22节

“好,这才对嘛!宁王可是天命在身的。”

孙诚将宋河带回去后,结合历代农民起义,给他设计一整套起义的计划。

先是让宋河带着宁国支援的军官潜回魏国,以自己的威望来吸引人才投奔。

再以童谣来动摇民心,等到天灾来临,百姓没粮的时候,就是起义之时。

到那时,宁国会给钱给粮,给武器。让宋河占住各路要冲。

然后迅速扩大地盘,壮大声势,招兵买马。那个时候,只要有粮,就能招到兵,而且洛风府民风彪悍,是上佳的招兵地。

只要占住各路要冲,凭着充足的粮草,犀利的武器,就能与魏国展开拉锯。

到那时,匈奴,宁国,再加上国内的叛乱。魏国可就三面受敌,国力会大幅消耗。

等宁国兵甲齐备,土豆育苗完毕,就能开始二次北伐,进而一统夏族故地。

…………

太平宫,宁王听到安慎思报告的事后,勃然大怒。

一拍桌子,“他怎么敢?他怎么敢?我朱家对他差了吗?他竟敢背叛于孤,孤要将他满门抄斩。”

“王上息怒!他们一家门生故吏众多,加上又与另三家同气连枝,要是贸然下手,恐对社稷不利。”

宁王镇静下来,想了一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找孙诚商议了。

“让兴盛侯进宫。”

“遵旨。”

“且慢,孤亲自去。”

其实,宁王有时候也觉得太过压榨孙诚了,什么事都让他干,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谁让交给他的事,办的又快又好,又合自己心意呢?这样的人办事,领导放心啊!

他虽是宁王,孙诚为宁王效劳那是天经地义之事,但这么压榨,他心中总有点不满,所以宁王要安抚安抚他。

若一味的以势压着他为事,他若撂挑子不干,这也麻烦。

于是,宁王亲自上门求教,给孙诚一个面子,顺便带几位美女送给他。

第三百五十章 世家心中只有宗族

孙诚费尽心力,好不容易将起义的事弄好,正在家休息。

袁方匆匆的跑进来,“侯爷,王上来了。”

孙诚一拍额头,“又来事了,这一次王上亲自登门,看来是大事啊!”

孙诚来到大厅,“参见王上。”一边作势欲跪。

宁王赶紧扶住他,“不必多礼,王弟,以后见孤,免你跪拜之礼。”

孙诚是最怕跪拜,宁王免他跪拜之礼,他当然很高兴。他可是现代人,天天跪来跪去,又不是自己的父母,他当然觉得不舒服。

“谢王上。”

不过孙诚也知道,宁王免去了他的跪拜之礼,估计是有非常棘手的事。

两人坐下后,宁王一使眼色,安慎思掏出一份公文,交于孙诚。

孙诚打开一看,眼睛一下睁大了,但又平静下来。

看完之后,孙诚叹道:“没想到,调查一个魏国奸细,竟然钓了一条大鱼。”

安慎思道:“经过内卫司的调查,袁焕说的军中奸细是提督陈浩的手下,总兵许印。

本来我们是按计划监视他,希望由他引出另外的奸细。可没想到,经常和他联络的人是郑家的。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到郑家背叛了宁国,”

“王弟 ,你对于此事是怎么看的。”

孙诚沉吟了一下,“郑家背叛有很大可能,这许印是在安国公三万兵马被全歼后跑回来的。

也许那个时候他就被魏国千牛卫发展成了奸细。他又与郑宣联络上,郑宣也进而背叛了宁国。”

“可郑宣就这么容易被拉下水了吗?他可是礼部尚书啊!”

“也许他并不是被许印拉下水,而是他本来就有这个愿望,两人正好一拍即合。”

“具体说说。”

“郑宣背叛这件事,如果放在现在看,当然不正常,可以说郑家家主郑宣是脑子进水了水,才会背叛宁国。

可如果放在那个时候,就很正常了。那时,安国公三万精锐被蒙毅诱出城外被全歼,整个绵清防线岌岌可危。

绵清防线一丢,魏国就能饮马绵江,千里绵江,我们凭着那时候的水军是根本守不住的。

只要一点被突破,全线就会崩溃。那时候的宁国已处在生死边缘的时候。

郑宣认为宁国要亡了,他当然要提前布置,这时,许印就与他接上了头,毕竟他们都是同乡,两人才会一拍即合。”

“这是为何?我朱家对李,崔,王,郑四大世家难道不好吗?甚至开国宁王都说过,要与他们共天下。

可郑家竟然敢背叛于孤,这哪里正常?这分明就是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啊!”

“王兄,他们是世家,在他们眼中,国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他们的宗族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想当年,匈奴也曾攻入中原,几乎占了夏族半壁江山。当时的圣人之家孔家可是夏族第一大世家。

他们本应率民众反抗,但他们并没有奋起抵抗,反而跪倒在匈奴大单于的脚下。

还寡不廉耻的称大单于为大宗师,以圣人名义为匈奴的统治背书。

这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他们的宗族?反抗,有可能会被匈奴灭族。

配合匈奴,宗族能保全,他们的富贵也能保全,这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世家来说,国家算什么?民族算什么?只要能保全他们的宗族,国家属于谁,哪怕属于蛮夷,他们也毫不在意。

百年后,我夏族重新杀回中原故地,孔家马上抛弃了匈奴,又跪在当时的齐高祖脚下,那无耻面目,让拜在圣人门下的文人无不汗颜。

那次孔家做的太难看,被所有文人所抵制,今后只尊圣人,不尊圣人之后,所以夏族第一大世家孔家这才没落下去。

相当于孔家来说,郑家干的这事是很正常的,至少他还没有叛到匈奴那边去。”

“按这么说,那郑家确实是叛国了。”

“其实王兄也知道,只是不知道郑家为什么要叛国罢了?”

宁王叹了口气,“安慎思调查过了,在北伐期间,郑家的人频繁出没于两国边境,传递消息,这不是叛国又是什么?

孤只是不明白,我朱家给他那么多好处,他为什么要背叛宁国?听到王弟一度话,孤才明了,世家只认宗族,不认国家,民族。

当时,若不是王弟守住了杨柳城,稳定了绵清防线,估计另三家也会叛国。”

孙诚点点头,“那是肯定的,他们会两头下注,不管谁赢了,他们的宗族都会存在。

这不光是我们这边,魏国那边也是一样,袁家不就是这样嘛!”

宁王叹了口气,“那郑家我们该怎么办?”

“还是不能动,郑家是千年世家,他们历朝历代两头下注,这种事干多了,是不会让我们拿到他们叛国的证据。”

“那就这么放过了?”

“当然不是,世家是以文化立足,正是他们垄断了文化,让大多数文人拜在他们的门下,这才让王上束手束脚。

要削除世家影响,还是要在文化上入手。这几年,我已印了大量书籍,让寒门弟子有书读,他们已经不能垄断文化了。

打破他们的文化垄断,还要打破他们的官位垄断,那个察举制需要改革了。

以后若想为官,必须考试,断绝他们的互相察举,这样才能将世家的影响降到最低。”

“就是你说的那个科举制。”

“不错,科举制从下到上为,童试,府试,院试,三次通过即为秀才。

接着就是乡试,考中即为举人。会试,考中后即为进士。

殿试,只是一个排名考试,选出最优秀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如此这样,才能为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而不会让世家推举那些不合格的人入仕为官。”

“你曾经说过这个,孤也让礼部实施过,从秀才开始推进,但进展甚慢。”

“礼部当然不愿意,礼部尚书是郑宣啊!”

宁王一愣,苦笑着摇摇头,“是啊!科举制是削世家的根,他怎会愿意呢?”

又带着希夷的声音道:“王弟,你一定有办法的,我们是亲戚,你可一定要帮我呀!”

孙诚无语,每次是都是这句话,“我帮你,我帮你,你就别说那句话了,我听的耳朵都起茧了。”

宁王讪讪的笑笑。

第三百五十一章 蒙毅缺粮了

孙诚站了起来,在厅中不停的踱步,想以一个办法来绕开礼部,先把秀才三试开展起来。

宁王也一声不吭,静静的等着孙诚。

忽然孙诚回头,“礼部不愿意开展秀才三试,那我们就绕开礼部。”

“绕开礼部,可教育是礼部管辖的,我们怎么绕开?”

“让吏部来办,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考中秀才,才能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这个秀才三试主要就是为储备后备官员,这样,吏部不就有资格开展秀才三试了。”

“对啊!考试不就是当官嘛!当官就归吏部管,吏部当然有权利这么干。”

“先把秀才三试办好,等到王兄统一夏族故地称帝,威望大增之后。

那四家就不能束缚王兄了。到时,开展科举制,谁敢不同意改革!”

“王弟,言之有理。这多愧了王弟,这样,孤看王弟才一妻五妾,身边乏人照料,孤从宫中挑选了几位美人,就让她们照料你吧!”

孙诚一愣,心中大动,可又一想,算了,家里已经有六个了,要多了,自己不能满足她们,那我的面子可就丢光了。

他正色道:“王兄,臣弟以前是喜好女色,但自从入了清风观,拜国师为师后,精研道家学说。

到如今已经清心寡欲,不喜女色了,这几位美人,王兄还是拿回去吧!”

宁王惊诧道:“不会吧!你居然戒色了?难道孤选的女人不美?”

“美是美,但道家讲究缘份,无缘还是算了吧!”

宁王摇摇头,“孤可是给你了,是你不要的。”

“拿走,拿走,无量寿佛。”

几日后,殿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吏部尚书陆伯与礼部尚书互不相让。

但现在保王派已占据上风,内阁中占了三位,首辅卫轩也是保王派的。

更何况,吏部尚书号称天官,是六部之首,妥妥的压制礼部。

世家派大派亏输,被吏部抢去了秀才三试的权力,科举制这才缓慢的推动起来。

首节上一节22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