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
“科举制?你具体的说说。”
“科举制,说简单点,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这样可以解决察举制的弊端。
察举出来的官员不用考试,就能当官。那就要看察举人的品德了。如果一心为公,那也罢了。若是有私心,那就会像现在一样,到处都是四大世家的亲戚。
里面虽有人才,但大部分却是无知之徒,他们要不是世家的亲属,别说当官了,当个吏都不够格。
如果我们把察举权力收回来,让朝廷统一开展考试。这样世家就是想让他的亲属进入官场,也得通过考试,免得他们把阿猫阿狗都塞进来。
再加上我们有了李家藏书和清风观藏书,文化会迅速推广,读书人也不必要为了书藉拜而入世家门下。
这样拜在世家门下的读书人也会越来越少,中立的官员也会越来越多。”
宁王兴奋了,一拍桌子,“好办法,好制度。这样可以让世家的影响渐渐消退,也不会让他们与孤拼个鱼死网破。”
“不过这制度要从下往上逐渐建立,慢慢调整,慢慢宣传,不能太过激进。
先试行童生试,就是县一级考试。再推乡试,是省一级考试,再京城会试,最后才是王上主持的殿试。
这样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文官可以这样,那武将自然也可以科举。
而最后考中的人,就是天子门生。文官武将都是王上的门生,那自然是江山永固了。”
宁王站了起来,在殿中来回踱步,脸上潮红,一脸兴奋之色。
最后,来到孙诚身边,一拍他的肩膀,“王弟,如果制举制可以推行,那你就于国有大功,以后国公之位孤不吝赏赐!”
“谢王上。”
“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费用直接找你父亲去拿。”
“怎么又是我的事?”
“能者多劳嘛!再说咱们可是亲戚,你可不能不帮孤呀!”
孙诚无语。
要办这件事,首先就要有书籍,没有书籍,要是开展了科举制,那些读书人还不得为了那些书投入了世家门下啊!
要想印书,当然要钱。孙诚来到内阁,直接闯进了孙尚值房。
孙尚正在批改公文,见了儿子来了,“你倒是稀客,来我这有什么事?”
“要钱?”
孙尚一愣,“要钱你应该找你娘去要,你找我要干什么?我身上又没钱。”
“我要印书,王上说了找你要。”
孙尚无所谓,他想印书虽然贵,但对于国家来说,印几本书,那只是九牛一毛,
“印书?印什么书,需要多少钱?”
“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杂书等无一不包,估计要个二百余万两吧!”
孙尚正喝着茶,听到要两百余万两,一口茶喷了出来,连连咳嗽。
孙诚忙上去替父亲顺气,“又要不了多少,不过才要二百多万两,而且又不是一次拨款,可以分批次的,爹你也不必这样吧!”
孙尚好不容易顺了气,“你到底要印多少书呀?”
“也不多,清风观藏书加上李家的藏书。”
“李家的藏书?”
孙诚又将他与李阶,宁王的对话说了一遍。
“现在要推行科举制,书当然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就来要钱了。”
孙尚想了想,“科举制这个主意是好,但想要实行还需靠后,马上就要北伐了,国库紧张啊!
就是灭掉了魏国,要想一次印这么多书,也要分个几十年的时间拨款。”
“只是两百余万两,又不是一次拨,怎么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
“你说的轻松,你以为两百余万两就够吗?要印这么多书,依我看最少也得一千多万两。”
孙诚一愣,“不会吧?怎么会需要那么多钱?”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首先你借的书先要抄录吧!抄录的人要字迹工整秀美,一天抄的也不会太多,还需要校对,这些都是读书人,他们的费用是很高的。
我算了一下那么多书,大概需要一百多万两抄录费用。
印书需要雕版,每一页都要雕。而且印好之后,还需要人再校对。如果错了一个字,这块雕版就要报废,重新再雕,然后再校对。
而且你要印刷的还不止一套,你说,这成本是不是需要一千多万两?”
孙诚有些懵逼,他没想到居然要这么多钱,忽然他想到了什么?
“爹,为什么要雕版印刷?”
“不用雕版,你怎么印?”
“可以用活字印刷啊!”
“什么活字印刷?从来没听说过呀!”
“就是用铅铸成一个个字体,然后随意组合,一篇文章不就出来了。印好之后,又可以拆散,再印刷下一篇文章。
虽然印刷质量不如雕版印刷,但字迹还是很清楚的,不妨碍阅读,这样不就不用刻雕版了,这可是会省下一大笔钱的。”
孙尚愣了,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怎么?难道不行吗?”
孙尚哈哈大笑,拍着孙诚的肩膀,“当然行,大大的行,行的不能再行了。
有事我都有些迷茫,我上辈子干了什么好事,才生下了你这个儿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 总有一款适合你
孙尚道:“这个活字印刷你可要申请专利啊!别让别人占了便宜。”
孙诚道:“那是当然,谁敢占我的便宜。”
“这是一个大工程,就是有活字印刷,也要拨一大笔钱。
我先拨个五十万两,先抄录、印刷那些大儒注释,这样世家就不能拿捏庶族读书人了。
至于那些杂书,还是等一下,等注释印刷完毕才印吧!”
“爹,那些注释必须是国家负责印的,这是官方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但那些杂书就不用朝廷印了,我们可以通过民间印刷。你想想,我们孙家自己掏钱印,自己卖,赚来的钱可以继续印这些杂书。
那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减轻了朝廷负担。杂书也是很重要的,里面有数学,水利,建造等知识。
这些知识传播出去以后,能大大提高我宁国的科技发展。况且科举制不能只考圣人经典,那会把脑子读傻的。科举考试中,这些杂书也是要考的。”
孙尚深以为然,当初他被察举为官,也不是圣人书读得有多好,毕竟他想读圣人书,也没有那么多书读!
他是通过数学方面的才能被人察举的,当年要不是以杂学出仕,现在搞不好在哪个店铺里当账房呢!
“那好就这么办,不过,这盘子太大,我孙家一家可吃不下,你要利益均沾。
李家,清风观捐出了藏书,他们肯定要占一份,你还要请几位大儒坐镇,请他们校对,也要给他们一份。
吃独食的人走不远,懂得利益均沾,才能赚个盆满钵满。”
“老爹高见。”
两人互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拿到钱后,孙诚就来到了栖霞书院,见到了山长江楼。
“兴盛侯,好久不见了,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来是有何事啊!”
孙诚笑了笑,转首四顾,看见栖霞书院已经破败,立柱的红漆已经斑驳,房中的桌椅等也有些晃动,看来这栖霞书院缺少维修啊!
“栖霞书院可是我国除了太学以外,最有实力的书院,怎么现在……。”
江楼有些埋怨,“这能怪我吗?还不是怪你!”
孙诚有些懵,“怎么怪到我头上来了?该不会是我没有捐钱,你就埋怨我吧!”
“捐款是自愿的,你不愿意捐,我也不会求着你捐。”
“那是何缘故?”
“这些年,你在太学两次辩论,可是让那些老古董是无地自容,你又邀请我给你站台。
这下好了,你完成了任务,拍拍屁股走了,太学是动不了你,可我栖霞书院惨了。
礼部和太学知道我为你站台,把朝廷给我们的拨款扣下来大半,几年下来,不就是这样啦!”
孙诚有些尴尬,他确实是忽略了栖霞书院。礼部和太学是世家控制的,见到江楼为他站台,当然要报复了,
“江山长,是我忽略了,还请恕罪。”
来了一个深揖。
江楼发泄了怨气,孙诚也以侯爷之尊赔礼道歉,心中舒服了些。
“说吧!这次来我这又有什么事?不会又要我为你站台吧?我可告诉你,栖霞书院现在是穷的叮当响,都靠那点拨款勉强活着。
要是世家那边把我们的拨款全部扣下,那我这书院可就要解散了。”
“好事,绝对是好事。能让栖霞书院名满天下,青史留名,你们也能挣个盆满钵满。”
“拉倒吧!天下间有这样的好事吗?”
“当然有,要不是你帮过我,这种好事哪轮的到栖霞书院?”
江楼还是不相信,他带着疑惑的表情,“那你说说!”
孙诚就把抄录圣人经典注释、再校对的事,并且能参与分成的事说了一遍。
江楼大喜,要是这件事是真的,那可是真的既得名,又得利啊!
他拍着孙诚的肩膀,“你终于给我栖霞书院干了件好事,这件事,我与院内是学生,教授包了。”
“你可要挑嘴巴严一点的人,这件事要是提早泄露了,李家会不好办的。”
“我明白。”
第二天,江楼就带着挑选的师生入驻李家田庄,开始抄录。
孙诚也来到自家的工坊,开始熔铅造字,这字模是造出来,试印刷,效果也非常不错。
但就是一个字,贵。虽然比雕版印刷便宜点,但这铅也比铜贵啊!这要印出来,买的起书的平民百姓可就不多了。
还要再压低成本,铅字还贵,那就用泥巴,泥巴比铅便宜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只要用瓷士做成字模,在泥模上雕刻出字,然后用火一烧,字模不就成了。
虽然泥活字印刷的质量不佳,但能认得清不就行了,你也不看看这书才卖多少钱?一分钱一分货啊!
你有钱,要好的能收藏的,这有雕版印刷,经济实力差一点的,也有铅活字印刷的。
你再没钱,泥活字你总买得起吧!所以不管你钱有多少,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