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大勇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当年跟过宋军,知道识字很重要,而且这些年会识汉字的高丽人,更容易和宋人打交道,所以他每年都省吃俭用,让儿子去读书。
儿子在城里一个高丽老夫子那读书,那高丽人不但教高丽的东西,还会教汉字。
收费也不高,每年一石米就行。
朴大勇都是从口粮里省出来的,就为了让儿子也多读点书。
看今天儿子的表现,朴大勇隐隐感觉到有点不妙,但却说不出什么来。
而朴英勋离开粮田后,很快就回到通州城。
他先回家清洗了一番,然后拿着书本往学堂跑。
李先生是私塾老师,课堂就开在家里,只收了八个学生,都是和朴英勋这样的少年。
他收费不高,这也是普通老百姓能读书的地方。
但朴英勋有自知之明,高丽的官吏都是世袭,他读再多的书也没什么用,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开拓眼界,明白事理,让他知道有些人类就和虫子一样,虽然不会咬人,但一定要把他们踩死。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李先生家。
同学们也都先后到了。
李先生四十多年,据说早年也跟着宋军打过仗,主要是帮宋军翻译,因为他精通汉语。
不过可惜,他在高丽没当到官。
高丽在光宗时期,进行过科举,主要为了抑制豪族门阀的势力,当时文臣势力开始崛起,很快引起武臣的不满,进行引发了兵变和动乱,等武臣上台后,科举制试也受到压制。
像现在武臣崔怡掌权,根本没有什么科举,基本都是他说了算,除了世袭就是随意的任命。
而且高丽的科举入取人数也极少,从光宗到武臣专权之前的两百多年间(9581170),约每19个月,录取20人,平均下来,约等于一个月录取一个。
这样的科举和同期的唐宋是没法比的,所以像普通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李先生,朴英勋这种,基本不可能通过科举入仕。
而在1170年后,武臣强势上台,全力打压文臣,崔怡祖孙数代世袭罔替,控制着这个国家,让自己的亲信们也世袭勋爵,坐享高位,大伙一起管理这个王朝,分享着高丽的财富和权力。
科举制度早就荡然无存。
“坐,都坐吧。”李先生看到学生们到了,笑眯眯的示意大伙坐下。
学生们相互聊了几句,纷纷坐下。
朴英勋坐在最前面,一脸期盼。
相比于学习,他最喜欢李先生讲的历史,或谈古,或论今,尤其是高丽国内现在的情况和大宋发生的事情,是他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听的。
“最今高丽发生了大事,或影响国内很多人。”李先生刚坐下来,就侃侃而谈,第一句引的小伙伴们的兴奋上来了。
李先生说的正是高丽权臣崔怡的家事。
“崔怡早年的两位夫人,都没给他生下儿子,只有妾室瑞莲房,生了万宗,万全两名庶子。”
这崔怡也是个奇葩,居然不想立儿子为接班人,打算栽培女婿金若先,因此,他把两个儿子流放,让他们去做和尚。
小伙伴们正津津有味的听着,李先生道:“所以你们都明白了,在我高丽朝,高官们都是世袭的,中低层官员,要么靠关系,要么用钱买来的。”
“特别这高层,一旦换人,必然是腥风血雨。”
崔怡父亲崔忠献是前一代权臣,他还有个弟弟叫崔。
崔忠献死之前,崔的支持者准备兵变,派人假传口谕,让崔怡去看望父亲,然后伏兵在半路想杀崔怡。
不料有人告密,让崔怡先下手为强。
李先生开头提醒小伙伴们两件事,一,高丽官叫都是世袭,二,高层换人,肯定腥风血雨,兄弟手足也不例外。
小伙伴们听到这里,都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在场很多人有兄弟,朴英勋也有弟弟,他和弟弟关系极好,显然想像不到,为什么要手足相残。
但李先生也说了,等们到了这个位置,你们可能也会如此。
大伙纷纷表示不会,有人说自己和弟弟或哥哥关系极好。
李先生哈哈一笑,不再说这个话题。
李先生这时又说道,原本崔怡是想让女婿金若先当接班人的。
但金若先这人太蠢,和自己的夫人,即崔怡女儿关系闹的不好,结果还戴了绿帽。
李先生这时道:“金若先不会处理和夫人的关系,即然被当成接班人,当哄好夫人,放低身段,安心等到接班,上位之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金若先只知道花天酒地,与妻子不和,妻子忿而和府中一个奴隶私通了。
为怕金若先发现,金若先妻子和奴隶先下手为强,密告金若先要造反夺位。
崔怡则毫不犹豫,把这接班人女婿给杀了。
“女婿死后,崔怡没办法,先考虑外孙,即金若儿的儿子金敉,然后又考虑两个儿子为接班人。”
他专门把两个儿子召回身边,然后从中选了次子万全,并改名为崔沆.
第564章 逃不逃?
可这崔沆之前一直当和尚,其实和混混差不多,崔怡还专门派人教他礼仪。
当时的崔怡还是打算在外孙金敉和儿子崔沆中选一个的。
也就在李先生和他们讲课的去年,崔沆还专门去了大宋,暗中交好皇子赵。
崔沆并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他没有效好赵,父亲崔怡也是决定立他为接班人的。
但现在他交好赵,赵下令海叁威和辽东附近,多与高丽交易,推波助澜之下,崔怡也决定立他为接班人。
所以就在上个月,丁未年(1247年)五月,崔沆被授予左右卫上护军、户部尚书的官职,终于登上了高丽的政治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代高丽权臣,就是崔沆了。
但这个崔沆,从小被发配去山上寺庙当和尚,过着混混似的生活,显然是很多大臣们不愿意看到的。
“一旦崔沆,高丽高层将来必然是腥风血雨,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李先生最后一针见血的指出将来的麻烦。
他当然没说错,崔沆上台后,把和他有仇的朴暄、周肃、金孝精、李、吴承绩等人通通丢到大海里,超过一半被发配到南方地区的人被他丢到大海里淹死。
其中吴承绩(崔怡续弦大氏与前夫所生之子)被丢到海里时因夜黑潮退而侥幸逃生,他给母亲寄信,大氏派家奴去密城寻找吴承绩,事泄后被副使李舒告发。
崔沆闻之大怒,下令再次把吴承绩丢到海里淹死,又斩了当初负责把吴承绩丢到海里的皇甫俊昌等六人。
当初大氏支持金敉(金若先之子、崔沆的外甥),崔沆原本就怨恨继母,至此更是把她流放海岛,随后派人把她毒杀了,大氏的奴婢或杀或流,株连七十余人。
因崔沆杀人太多,其舅舅(嫡母之弟)郑晏有所抱怨,崔沆听说后把他流放到白翎岛,然后淹死在大海里。
李先生说完后就笑问:“你们听完有什么想法?”
众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李先生是什么意思。
这时李先生看到朴英勋的表情,似乎欲言又止,当然便鼓励道:“朴英勋,你有什么想说就说出来,这里都是自己人。”
听到自己人几个字,朴英勋便鼓起勇气道:“听先生讲课这么久,学生就知道,其实咱们学再多知识也当不了高丽的官,高丽的官员,要么靠关系,要么靠钱,要么就是世袭。”
现场的小伙伴们听到这,很多人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来这里上课的都是普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是想将来走科举当官的,如今李先生和朴英勋的话,简直给他们当天一棒。
“没错,你能明白就好。”李先生笑道:“不过--”
他还没说完,朴英勋继续道:“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也得好好读书,因为读书识字,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但如果连字都不识一,只会像我们的父辈那般,一辈子在种着别人的田,交着高税,辛苦一生。”
“说的好。”李先生这时了点头:“朝廷最近又加征了邻里税,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听说宋人那边税比较少?”这时有少年道。
李先生再次点头:“宋人那边高丽农民税三成,其余没有任何税赋,但若是商人,还有商税,总体比我们这边税低。”
“种田十年后,田就归自己。”
“如果同意成为宋人,同样是屯田十年,经过宋人核实贡献之后,也可以转为宋人,以后就是税两成。”
“若是能去铁州就好了。”有人叹道:“我们还学汉字,说不定能受重用。”
众学生也是一脸向往之色。
就在李先生表情得意之际。
突然。
外面,砰砰砰,传来重重的敲门声。
场中诸人脸色大变。
众人赶紧收起一部份书本,交由朴英勋拿到后院藏了起来。
等朴英勋回来后,就看到几个衙役已经进入前院书堂。
几人在书堂翻了会,接着一副凶巴巴的说了几句。
朴英勋听的清楚,大概意思是,从下个月开始,通州城和私塾老师,不准教汉语。
看到有汉语相关的书籍都会查收。
另外,像李先生这样的私塾,也得交税了。
他们按人头收费,现场看到有八个学生,每人每年交五斗。
这样就要交四石税。
李先生的一半收入要交税。
说完这些人扬长而去。
学生们顿时七嘴八舌,又惊又怒。
上完课后,同学们纷纷离开。
朴英勋要走时,却被李先生叫住。
“先生。”朴英勋恭敬的道。
他以为李先生要说涨价的事。
李先生要被收一半税,估计要涨学生们的学费,但他们家里,也是好不容易挤出一石粮来,哪有多余的钱。
“我后天就离开通州,前往铁州,你若想跟我一起走,后天辰时一刻,到西城门口等我。”
“啊?”朴英勋非常惊讶。
“你回去好好考虑下吧,明天休息,还有两天时间。”李先生最后淡淡挥了挥手。
朴英勋这才想起来,明天是上十天课,休息一天的时间。
明天不上课,后天就得决定是走是留。
朴英勋被李先生洗脑多年,当然想走,但又舍不得父母和家人。
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
当晚大伯朴志海还请他们家到朴志海家吃饭,两家是邻居,但很少一起吃。
朴大勇也莫名奇妙,结果发现伙食挺好的,朴志海烧了几个好菜,还杀了一只鸡,也不知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