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方向也是进出马六甲的主要通道。
这两个通道一封锁,那你就得从印渡洋绕过整个苏门答腊岛,才能到爪哇,要多走好多里,不论现在还是后世,都没人会这么走。
大伙宁愿走马六甲交钱,也不愿意绕远路。
四月,孟瑛先后决定驻军大营,和港口位置,与此同时,从婆罗省方向,大量的船只向狮城过来,先期运了一批批的渤泥人,全是当民夫所用。
与此同时,宋军在上面开快屯田,第一年要把粮田屯到一万亩,按占城双季稻产量,最少以西石计,可以供一万人用一年。
这样至少能保证宋军自给自足,但宋军在这里还大兴仓库,存粮,每年都从三佛齐,信诃沙里,婆罗,占城等地进购粮食,储存起来。
还建了大型的补给仓库,方便过路的宋军和百姓们补给。
因为按照赵与芮的计划,朝廷还会断断续续的鼓励和推进百姓往宝洲(南美洲)移民。
五月,孟之经带着严乐等,共一营五百人多人,全员燧发枪,着皮甲自丹戎布蒂里(柔佛新山)附近登陆。
他们登陆时,带了六艘船,而他们五百多人,只在三艘船就能装满。
另外带了五十多条狗。
这次的目的,就是抓人,抓当地土著马来人,为他们干活,同时在这边建立据占。
这边的土著就是后面的马来人,在后世约占百分之六十,然后移民来的华人,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可见在后世,这边还是大量华裔的落脚点,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华裔。
这会当地都是土著,属于三佛齐王朝,而三佛齐是个信奉大乘佛教的王朝,他们主要经济来源靠水师控制水道,和过往商船的交易,然后还有香料,农业上能自给自足,有时还能卖点给宋军的狮城,主要是交换宋军的好东西,比如白糖和丝绢等。
整体来说,有点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之间,各地都有大小领主,领主下面的人基本就是领主的奴隶和仆人。
三佛齐强盛时,他们依附在三佛齐王朝,但这几年受北面素可泰王朝(即暹罗人)的进攻,当地三佛齐势力大减,加上宋人来后,三佛齐迁都,从巨港往西迁了,三佛齐人对这里的控制进一步被消弱,不过三佛齐的人水师还是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连宋军来往也得给钱。
前期宋军没功夫理他们,专门往波斯运货,因为赵与芮不想在这里开打,如果灭不了他们的水师,老是他们让骚扰,宋军的运输线会比较麻烦。
现在宋军该运输的都运完了,主的运兵船也把大量兵马投放到波斯,终于可以收拾三佛齐。
收拾三佛齐第一步,控制马六甲,在港口建炮台,三佛齐的船刚过来,直接轰他们。
同时用水师逼三佛齐在海上决战,一决打垮他们,再用步营灭三佛齐国。
孟瑛这是几路并发,同时发作。
孟之经带五百人上岸时,毛成的水师已经在海上寻找地方,埋伏三佛齐水师了。
丹戎布蒂里这边以前是古柔佛国的中心,后被三佛齐所灭,到十六世纪后,马六甲国王又在旧柔佛建了柔佛国。
大伙都选在这里建都,除了这边资源好,位置好外,还因为这里人口多。
柔佛州的主要地形是平原,而且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从丹戎布蒂里往北就是后世的森林城市,附近森林面积相当于五六个新加波大小,其中有名的红树林,柔佛州就拥有七百多万亩。
古代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是最重要的,远东天寒不算,生存困难,但条件其实相当好,这边天气暖和,森森资源和水资源又丰富,所以一直都当地土著的聚集地。
暹罗人在前几年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并向南压迫下,柔佛州更北的土著要么臣服暹罗人,要么被杀,要么就往南逃,这让柔佛州和马六甲一带的马来人变的更多。
当宋军的军队出现在丹戎布蒂里城外时,当地人都惊呆了。
孟之经也是看的一呆。
他正站在高处,你望远镜看数千步外的丹戎布蒂里城。
宋军之前有哨骑过来,也和他说过这里的情况,甚至还画了简易的地图,但亲眼看到还是比较意外。
丹戎布蒂里城这会应该叫柔佛城,说是城,但更像欧洲那种土木结构,因为他毕竟做过古柔佛国的首都,外围有一堵城墙,但大部份是木土结构,很多地方都没有土了,只有木头。
城墙高不到两米,站在远处的高地,都能看到城内。
这个城后来还被爪哇人毁掉,彻底变成了小渔村。
目前城内城外全是百姓生的居住地,当地的建筑是标准的岛国建筑,即用木制小屋,下面架空在地面,做了阶梯进出。
孟之经常年在大宋,最近才到海外来,显然没见过这么破旧和简易的地方,看起和渔村差不多。
据说这在三佛齐还算比较好的城镇了。
随行的严乐马上低声道:“这几年暹罗人对他们北面大举进攻,很多马来人往南逃,所以这边人口较多。”
两人对话时,对面也有马来人看到宋军,他们纷纷起身。
第516章 面子和银子那个重要?
孟之经看着他们,大部份人身上的衣服都很破旧,有些都看起来像是宋军换给他们的。
很多着粗布衣服,但小孩子还有不穿衣服,只套着兽皮的,看起来和野人差不多。
布绢在这里都是稀罕货,也是三佛齐用粮食和宋军来换购的主要物品。
这边森林比较多,水资源也丰富,在森林和水道的中间,到处都是粮田,马来人在这里耕作,生存,很多屋子就建在粮田或水道边上。
他们茫然看着宋人,尽管有人看到过宋人,但还是感觉很新欣奇。
孟之经看着这些难民和野人似的马来人,有那么一点点感觉到不忍心,因为他知道,但下一刻,他马上摇了摇头,回过神来,这是为大宋,为陛下,为我自己要做的事。
“蹲下不杀。”孟之经立刻大声道。
他声音刚落,身边一个当地的向导,用马来语就叫了起来:“都跪下,都跪下,跪下不杀。”
紧接着,宋军们纷纷往前,开始用马来语叫了起来。
大伙这些天都学了几句话:“跪下不杀。”
“不要跑,都跪下。”
“不想死,别反抗。”
翻来覆去就是这三句话,很多人发音还不标准,但几乎都能叫出来。
看到宋军往前,有人下意识转身就往屋子里跑。
孟之经还在犹豫,严乐可不客气,举起燧发枪:“砰”,近距离就是一枪。
对面一声惨叫,轰然倒地。
现场顿时炸了锅,人群四散而逃,也有人听懂了宋军的马来话,赶紧跪下。
“谁让你开枪的?”孟之经大怒。
严乐耸耸肩:“这些蛮人没法沟通人,你不开枪,抓不住他们的?”
孟之经还要说什么。
砰砰砰,宋军这边已经纷纷打了起来。
谁跑就打谁。
对面惨叫连连,纷纷倒地,同时宋军有部份人还在大叫:“跪下不杀。”
“不要跑,都跪下。”
有人狂奔,有人跪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原地跪下,瑟瑟发抖。
孟之经脸色难看,却又不好发作,他没带燧发枪,只带了一把弓,腰间有把刀。
他把弓拿在手上,跟着宋军往前走。
这时有人跑进了屋子,突然又跑了出来,众人定睛一看,这人手上拿着一把自制长矛,哇哇叫着就冲向宋军。
“打腿打腿。”孟之经还不想杀人。
砰砰砰,宋军这边至少三人同时开枪,那人仰声栽倒,全部命中要害。
孟之经脸都绿了。
“特娘的,孟指挥说打腿,你们没听到?”严乐怒道。
宋军们纷纷低头,也不说话。
孟之经之前一直跟着父亲孟珙,长年在西夏(现在的宁夏),蒙古(现在的泰北),那边都是他爹的老部下,大伙也会给他面子。
现在这边都不是孟珙的军队,谁认识他。
他这会也才十八岁十九岁的样子,年纪轻轻做到营指挥,几乎是大宋最年轻的指挥军,这边的宋军可不怎么卖他面子。
大伙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有个高级军官爹,年纪轻轻当到指挥,肯定是关系户。
孟之经的话有点不管用,好在严乐在后面约束部下,让大家听命令行事,总算不至于太难看。
但是你别说,这些马来人开始都到处跑,但宋军一顿燧发枪打完之后,现场马上老实了。
还有人试图回家拿兵器,被宋军远距离用燧发枪打倒,马来人也看明白了,宋军兵器厉害,这么远都能打中。
现场很快跪满了人,当然,也有人跑掉了,往远处丹戎布蒂里城跑。
丹戎布蒂里城那边立刻开始关城门。
孟之经也不管,先在这边抓人。
军士们带来了麻绳,十人一组捆起来。
他发现这边人几乎不穿鞋子,能穿鞋子的,基本相当于贵族和官员,有钱人这种,普通百姓真和野人似的。
很快他看到有宋军在捆小孩,立刻道:“小孩也抓,他们能干什么?”
严乐道:“大人和小孩不能分开,都一起抓,这样大人干活就老实,咱们养着小孩,教他们汉语汉字,将来就是汉人,成年了就可以用了。”
宋军第一波在城外抓了有三四百人,但更多的人逃回城内,丹戎布蒂里城也关上了城门。
当然,宋军从南面过来,在丹戎布蒂里城的其他方向,东,西,北面还有大量百姓在外面。
宋军把这些人捆起来后,留下半个都,五十多人看守,其余的人继续往东去。
宋军这次带了五十多条狗。
宋军现在养狗已经成了习惯,在营房里还能当岗哨用,狗多了还能吃狗肉,像大员,汉州(飞律兵)、渤泥(印泥文来),这些山多的地方,狗是很有用的,敌人根本藏不住,放出狗就能找到他们。
远东那边还养了大量的狗拉雪撬,冬天宋军出去都不骑马,用雪撬,现在的狗显然成了宋军的标配。
孟之经和父亲孟珙在西夏和漠北时,几乎没用过狗,那边没什么用,全是蒙古骑兵。
现在看到宋军带了五十多条狗也很新奇。
“都是猎狗吗?也要打猎?”孟之经问严乐。
“不全是猎狗,但能提前发现隐藏的敌人,一般人藏不住。”严乐向他解释,对面如果没有专门防着狗,一般是藏不住的。
“马来人的气味和咱们也不一样,让狗经常闻闻,很容易找到他们,这样就不会被伏击。”
孟之经听的有点玄乎。
但走了不到两刻钟,他们进入一片丛林,正是这边有名的红树林。
柔佛州这边有世界最大的红树林,总占地面积有七百多万亩,即便到了后世,还有六百多万亩,八百多年的时间,被砍了一百多万亩。
现在两边都是红树林,视线不好,宋军还是比较小心,严乐这时示意孟之经到阵中去,不要走在最前面。
孟之经闻言摇头,他身为孟珙的儿子,当然不敢给爹丢脸,他也有点看出来,兄弟们好像感觉他是官二代,有点瞧不起他。
他继续走最前。
严乐则回头示意:“张大全,带你的伍到前面,带五条狗开路。”
“诺。”
马上有宋军带着狗往前面去,他们越走越快,领先大部份五十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