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528节

  “宋军在和平城大兴土木,占据此地三年多,就没有停过,可见宋军其志不小,我敢断定,将来宋军必然北上。”

  忽必烈第一句话就说宋军将来肯定要打过来。

  如果宋军只想占据波斯湾,没有必要这么大兴土木,和平城越建越大,港口越修越大,这明显为屯军和增加人口准备。

  忽必烈没有望远镜,也看不到宋军更深处,但肯定宋军不止传说中的三千兵力。

  仅在商业街和附近各工地上,光巡逻的宋军,忽必烈最少看到七八百人。

  所以忽必烈估计,宋军最少六七千人,并且还在增加。

  你想想当地帮宋军干活的民夫就好几万,没有上千人如何管理?

  还有宋军这么多船进去,一艘船上能装多少人?

  蒙哥闻言有点不信。

  宋军步骑主力现在在谦州,并且已经往阿泰山附近占据,距离蒙军主力,察合台,窝阔台所在的位置伊希母河附近,也就四千里不到。

  而且这路上一马平川,比较好走,蒙军西征来回就常走。

  以宋军的骑兵速度,就算每天只走一百五十里,也最多一个月就能到,算上宋军带马车,走两个月好吧。

  但你要从海面上过来得走多久?

  宋军福建广东地区过来近两万里,能运三千兵马过来就算不容易,因为军队和做生意是不同的。

  你一船货物能装好多,一船兵马加上器具,如果还有战马更是装不了多少。

  蒙哥常年在草原上,除了上次和拔都西征,也没什么重大的经历,所以他认为,宋军不可能从海面上大举运兵过来,更不可能从波斯南往北出兵。

  蒙军拉伊城现在有五万兵马,波斯各地还能再凑数万,加上大不里士阔端数万,大不里士北,拔都主力精锐,宋军吃饱撑了,将来以几千兵力往北打?

  蒙哥想了想后,问边上一个波斯人:“从大宋过来的船,到波斯湾,要走几天?”

  波斯人愣了下,语气有点犹豫:“主要看顺风逆风的季节,一般正常情况,最少得四五个月。”

  “不过。”波斯人又道:“宋人的船与我们不同,好像比咱们快点,估计也得四个月左右吧。”

  蒙哥看了眼忽必烈,意思是,宋军走陆路只要两个月,走海路要四个月,为何要舍近而求远?

  而且海面上风险多大?

  忽必烈脸色通红,沉声道:“不是说宋军占据了婆罗(飞律宾)等地了吗?他们沿路可以补给,安全的很。”

  蒙哥见状又问:“一艘两千料的海船,能装多少兵马?”

  波斯人想了想:“如果不带粮草物资和器械,最多两百人左右,要是带上战马,一半都装不到。”

  “要是运两万人,得两百艘大船?”蒙哥道。

  “不止,两万人在海上的淡水,粮食,器械,宋军如果要带炮和战马,没有上千条船是不够的。”波斯人道。

  “听到没有,如果宋军大举运兵,我们肯定能发现。”蒙哥认为,宋军要是把大量军队投送到波斯湾,肯定能发现端倪。

  几百条大型战船是瞒不住的,这条线上天天有商船来回。

  忽必烈这下没话说了,但他下意识认为,宋军可以分批次,少量多次的运送,很难发现。

  于是他只好转移话题:“拉伊城还得再征招一些民夫,加大工事的修建,我看了宋军的和平城,造型奇特,但易守难攻,宋军火炮犀利,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

  忽必烈说罢拿出一张图,是他看到宋军的棱堡后,粗略画的,他示意拉伊城在城外四个角上,也可以修建这样的棱堡,与主城相互支援。

  这次蒙哥没有反驳,他也一直认为,拉伊城是蒙军现在为数不多的重镇,更是波斯的统治中心,一定得加固。

  因为蒙哥希望自己将来的封地就在波斯,以后这里成为自己的地盘。

  此次他支持宋军和拔都做生意,也是因为拔都向他承诺,会向窝阔台要求,让蒙哥以后的封地在波斯。

  虽然这里面对着宋军,但蒙哥并不担心。

  波斯湾的几千宋军肯定不被他放在眼里。

  忽必烈回去后,蒙军再次在附近强征波斯百姓和工匠,加固拉伊城的工事。

  与此同时,忽必烈还建议蒙哥打造战船。

  拉伊城北边就是里海,有了战船之后,可以从里海随时和拔都,及阔端联系,无论运兵运粮都非常方便,而且可以跑海商做生意,赚钱养兵。

  蒙哥考虑下后,也同意了忽必烈的建议,但蒙古人在这方面不是专家,全靠当地波斯人。

  蒙哥强行征收了当地一家船厂和工匠,然后为他打造战船,准备舰队。

  忽必烈这时已经开始逐步展现他的大局观和战略水平,可惜他现在身份太低,家里有大哥蒙哥,外面宗王无数,根本轮不到他参与决策中心。

  他唯一的作用,或许就是帮蒙哥稍微提升些实力,也仅限于此。

  忽必烈和平城一趟算是获益非浅,而罗雷去巴格达的回信传到临安,也让赵与芮学到了什么。

  元贞十年八月,赵与芮拿到罗雷去巴格达后回来写的信,信上讲述了他在巴格达的所见所闻,赵与芮顿时感觉到在有些地方,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还领先他的大宋。

第487章 货币改制

  阿巴斯王朝的巴格达,居然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大学。

  赵与芮不禁反思了下自己。

  他于元贞初筹建大宋医学院,仅前期盖医院,准备师生就好几年时间,真正运转起来也就这五六年。

  大宋医学院做为大宋唯一的专业大学,现在每年能为大宋输出上千名专业医学生。

  不过医术这玩意还需要常年的经验积累,大宋的这些医学生,更多的是被赵与芮用到战场和驻军各地,充当军医比较多。

  开启民智对封建统治不利,但赵与芮并不在意自己的统治。

  说到底,他也不能长生不死。

  至于他将来死后,这大宋朝是姓赵还是姓刘,与他何干?

  所以他很多政策是比较激进,像不立太子,将传位诏书放大庆殿牌匾上。

  像对外殖民,允许将来外地总督们起兵对付加税的皇帝。

  我赵与芮死后,天下大乱也不关我的事,我只要保证在位的时候,国泰民安就好。

  赵与芮不是圣人,也无法事事做到圆满,他也不能未卜先知,他一直认为,不能因为某个事情对统治不利,就想办法避开这件事。

  宝庆七年,赵与芮设教育部撤门下省,为兴建学校准备。

  进入元贞年后,陆续在各地筹建学校,先从路(省府所在地)开始,当时招生就极为困难,很多官吏都是迫于任务,把自己儿子送进学校。

  接着推广到府,州,县,将各地县学也改成学校,每县都有定额学生要求,更是成为当地官员的考核任务。

  经过近十年的推广,大宋现在一千多年县,每个县都有一座学校。

  当然,很多僻远地区的穷县,可能只有几十名学生,赵与芮年初得到的数据,最少的一个县,只有学生二十八人,在海外汉州省。

  大宋现的学校,从八岁入岁,到十六岁毕业,整八年时间。

  毕业后可以参与科举,和考吏,已经算是形成一套熟练培养人才体系,但因为大宋现在的官员位置有限,赵与芮限定官员数量,所以绝大多数人最后还是走上社会,干其他的事,也有人会应征入伍,成为宋军。

  这次看到巴格达的大学为全世界最多之后,赵与芮心有感触,打算再建几个大学,扩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八月中旬,赵与芮召见内阁,在商量之后,决定再建几所大学。

  一是大宋帝国军校,在地方学校十六岁毕业后,可以考取帝国军校,每年录取四百人,学习四年后,即可到部队担任武官,起步副都头。(百人副职)

  同时军队中的三年以上,六年以下的老兵,都可以申请考帝国军校,每年也录取约六百人。

  帝国军校计划招生五千人,每年毕业约一千人。

  一年增加一千名武官听起来比较多。

  但大宋朝现在上百万军队,对外殖民加大,每年战死和退役的武官加起来也近上千。

  而且帝国军校出来的全是基层武官,所以对财政压力也不是很大。

  帝国军校分有步骑,武器,水师、工程四大专业。

  二是筹建帝国大学,这是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要的专业有,语言翻译:鉴于大宋现在主要扩张方向是亚欧大陆,目前学校主要培养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欧洲各地的语言翻译,将来的毕业的方向都是到殖民地任翻译官或外派使节。

  然后还有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包括了记帐和统计学。

  物化科技:初步的物理化学知识,和工业机械的研究。这个专业学生不多,全部要大宋优秀工匠的后代才能报名,毕业后就是官员或吏员身份,进入朝廷相关机构工作,不得自谋职业。

  历史地理:赵与芮认为,历史应该是一个国家和王朝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所以对历史非常看重,朝廷按赵与芮要求,从炎黄时代开始编注,加上各朝史书,重点突出了母系,奴隶、封建等层次的进化,各朝的兴衰原因,游牧民族与汉人的关系及威胁,统治阶级的作用,再加世界地理,介绍周边环境,世界地图,推崇他的殖民思想。

  这个专业是帝国大学的重点专业,招收的学生也最多,所谓开启明智,也基本靠这个专业。

  蒙古人选举大汗,欧洲人的议会制度,落后王朝的奴隶制度,各种不同于大宋的思想,都会在历史地理专业学到,让学生们可以自我对比,感同身受。

  教育管理:这个专业主要是为学校培养老师,扩大大宋教育而设,同样被赵与芮消弱了儒家思想,采用百家齐放的方计,上古时代的墨家,法家,道家,儒家,各种古籍都学,让学生们来评论哪家熟优熟劣。

  然后加上现代管理等经验,毕业的学生将来可以当老师,也可以科举,这个专业知识丰富,考现在的科举机率也比较大。

  农业研究:这个专业也挺复杂的,包括了水利建设,农业耕种,畜养,毕业方向也很好,因为大宋到处殖民,海外殖民地越来越多,这类的人才也需求挺多,特别像南洋的岛国,包括现在的西亚,非洲沿岸,美洲等地,都是未开化的土著居多,欧洲很多地方同样不擅长耕种,特别不会用水利设驰辅助,这都是末来毕业生就业的地方。

  航海、机械及贸易:这个专业字最多,也代表着是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其包括航海技术,船舰制造和维修,海上贸易等几大类,其他专业学期四年,这个专业学期六年。

  将来这个专业出来的学生,不但是合格的船舰长,也同样懂造船和维修,所有学生最后都要在造船厂实习一年,海上实习一年。

  大宋将来肯定殖民为主,这也是主力培养的殖民选手。

  前面的帝国军校也有水师专业,但都是航海打仗,不会造船,只能简单维修。

  这边的学生除了不会打仗,造船,海图,海上贸易,包括世界地理,有些外国语言都得学点皮毛。

  总之赵与芮的帝国大学是他在全国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大学,专业多达十几种。

  这么多专业,哪来这么多老师?还需要这么多教材?

  好在前几年赵与芮建立医学院时,已经提前找人编写部份教材,所有教材赵与芮都会亲自过目,亲自决定。

  此次军校成立比较简单,元贞十一年中就已经完善了师资和学员,只差学校建设了。

  而帝国大学前期的老师,教材就准备了两三年,第一批学生的入学要等到元贞十四年夏季。

  赵与芮和内阁们确定了两所大学的建设后,挥手示意内侍黄裳端上来一盘东西。

  接着分发给内阁成员们。

  大伙纷纷凝神看去,却是各种钱币,而且是他们没有见过的钱币。

  “这个叫第纳尔,是阿巴斯王朝的货币,有金币,银币之分。”

  “这个是波斯的金币。”

  “这是欧洲凶牙利用的银币。”

  赵与芮大概向诸大臣解释一遍,然后拿起一个波斯银币笑道:“我朝在波斯设港口收税,收了很多当地的银币。”

  “他们的十五银币相当于我们一两银子重量,当然,银币里含有少量其他金属。”

  “所以我们换算时,通常用一两银子,换取他们二十枚银币。”

  赵与芮说了这里奸笑起来,就么一换算,大宋每换一两白银,能赚波斯人三枚银币。

  阿巴斯王朝的金币是一样的,大宋朝每换一两黄金,大概能赚一枚金币。

  赵与芮看到好处,自然大量的去换,这样每年仅换算,就能额外赚一笔。

首节上一节528/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