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506节

  为防宋军追击,从太原城回来的斡陈那颜带了两万蒙军四处游动,做出要攻打宋军的样势,吸引宋军注意力。

  蒙军和宋军先后在应州,朔州附近打了两波野战,俱没占到上风。

  宋军没带火炮和马车,但前锋全部燧发枪,双方各有死伤,蒙军被击退。

  此时听到消息的窝阔台已经有些畏惧宋军。

  早些年宋军以大量的马车,和巨大的盾牌,无数的长枪阵,凶猛的火炮,再加上各种濠沟可以在野外对抗蒙军。

  后来宋军逐步淘汰盾牌,长枪、马车,然后现在连濠沟也不挖了,火炮也不带了。

  仅以步营燧发枪阵,就能在野战对抗蒙军。

  宋军越来越强,蒙军变的越来越弱。

  其实窝阔台这会手上的蒙军并不弱,甚至也不比开国的蒙军弱。

  但因为宋军越来越强,反而衬托着他的蒙军比铁木真手上的要弱。

  蒙军的巅峰应该在忽必烈手上。

  参与西征的精锐蒙军,后来在争汗位时就打不过忽必烈的蒙军。

  忽必烈的蒙军中汉军占据大多数,打法也和蒙军的老套路不同,加上武备先进,所以窝阔台手上的蒙军,其实并不比拔都西征的主力差多少。

  拔都西征时最大规模用的投石机只有七八台。

  而在伐宋时,蒙军围攻襄阳用过几百台。

  草原上那套打法到这边是不合用的。

  西征虽然是蒙军主力,但不一定打的过伐宋的蒙军偏师。

  窝阔台等人一直以为拔都那边才算蒙军精锐,其实他们在河北,山西的汉军也挺厉害的。

  如今看到宋军越来越强,窝阔台下意识就寄托在拔都身上。

  七月中旬,窝阔台到了官山。

  没多久,斡陈那颜带着一股蒙军也追到官山。

  斡陈那颜追上窝阔台,并告诉窝阔台,自己算断后最后一批离开大同的,走前,一把火将大同城烧了个精光。

  然后驱使城中汉人出城,跟在蒙军后面,主要是为了拖延后面追击的宋军。

  但有大量汉人不愿意跟蒙古人去草原。

  于是斡陈那颜直接下了毒手,城中不肯跟着他们走的汉人,他派人大杀特杀,然后扬长而去。

  “你?”窝阔台听的目瞪口呆,又惊又怒:“这可都是我大蒙古的子民。”

  “我大蒙古的子民,自然都跟着我们到草原上来,这些不肯走的,将来都是宋人,不如杀了。”斡陈那颜不以为然。

  边上耶律楚材暗暗摇头。

  塔思撤离燕京时,也来信使询问窝阔台,要不要一把火把燕京烧了,再把当地汉人都杀光。

  耶律楚材极力反对。

  因为大蒙古将来还是要打回来的。

  而且现在这些汉人都算蒙古子民,你蒙古撤走就杀当地人,将来回来怎么统治这里。

  窝阔台心里可能隐隐感觉将来再也回不来了,但也不愿意这么干。

  人总有侥幸心里,窝阔台尽管承认宋军现在比蒙军厉害,但下意识总认为自己将来能打回来。

  更何况河北,山西一带被他统治了这么多年,现在斡陈那颜又杀又烧的,蒙军的口碑是彻底崩了。

  而且斡陈那颜强逼汉人跟着他们到草原上,同样引起汉人们强烈的不满。

  窝阔台也没法责骂斡陈那颜。

  斡陈那颜这么做也是为他们好。

  斡陈那颜驱使了数万汉人百姓跟在蒙军后面,宋军如果追上来,也要被暂时阻挡。

  但窝阔台显然想多了,宋军根本没功夫追他们。

  知道蒙军撤出大同,宋军除了派小股骑兵来查看情况外,大军陆续在征服河北和山西。

  窝阔台带人撤往草原后,河北,山西仍然有好多城池有蒙军死守。

  宋军逐一清剿,然后占据,再清理当地官员,查抄分派土地,很多事要忙,那有功夫管到蒙军。

  现在是窝阔台着急和拔都会师,然后来与宋军决战,赵与芮却不急。

  对赵与芮来说,决战还早,目前赵与芮只想先夺回北宋时的所有故土,然后巩固消化。

  此时的宋军如果想减少伤亡,还是以逸待劳,等蒙军来攻比较容易。

第467章 最强炸药

  元贞八年七月,窝阔台正往草原上撤退的同时,赵与芮又来到火器局演练场。

  今天火器局又有新玩意向他展示,赵与芮来的挺早,他到了演练场时,天都刚刚亮。

  现场早就布置好了,前面用沙包堆起一米多高,沙包后面挖了两个坑,中间有条小道。

  这就是后世训练扔手榴弹的布置。

  没错,今天赵与芮要见识下大宋自己的步兵手雷。

  手雷这玩意听起来好像比燧发枪还容易,其实也有难度的。

  赵与芮到现在才弄好,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引信问题。

  之前宋军守城时,用过大型的,类似明朝万人敌那种的炸弹,但那个难度不大,引信可以弄的很长,需要燃烧一段时间。

  而手雷比较小,是不可能弄很长的引信。

  引信短了,就烧起来太快,还没扔出去,就能在手上爆炸。

  赵与芮在这方面也不是专家,只是把原因和工匠们说了下,工匠们经过多年试验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这也是后世经典引线的配方,以硝石、火药加炭粉三者合一,这种做出来的引线烧的就比较慢,算成后世时间,大概一秒钟烧一厘米。

  配方之初,火器局做了无数次的试验,因为三者的比例要适中。

  比例不对,烧起来很快。

  一秒钟烧十厘米都有。

  刚开始,拳头长的引信,嗖的一下瞬间烧完,把工匠们也吓了一跳。

  这种要是当引信,刚点燃就爆了,非常危险。

  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后,工匠们终于按着特定的比例,发明出最适合的引信。

  等赵与芮到了现场,唐波就拿来十根长长的引信,一水摆在赵与芮面前。

  “陛下请看,这是以硝石,火药和炭粉三者为主要配方,加了少量的纱布制成。”

  唐波简单讲了下过程,赵与芮听完感觉工程量还是不小。

  首先要硝石打粉,这步原来极耗人工,但赵与芮有水力磨盘,各种机械,换成蒙古人这么干,得多用好多人工。

  为固定引信,工匠们也想过很多材质配合,丝,棉,布等各种用过,最后选了纱。

  还要加上一点粘合剂,后世用没用粘合赵与芮也不知道,大宋的工匠们用动物胶。

  经过工匠们这么一折腾,摆在赵与芮面前的引信看起来很眼熟,连颜色也差不多是青黑色的,像他玩过的烟花引信。

  接着唐波让人现场烧给赵与芮看。

  这会也没秒的概念,所以赵与芮是心里数数,唐波他们是嘴上读数。

  1,2,3,4刚好数完后,十根引信差不多同时烧完。

  赵与芮默默盘算了下,几乎是一秒烧一厘米左右,这速度不快不慢,很适合手雷和爆炸用的炮弹引信。

  引信问题几乎是这个时代手雷最大的难点,工匠们把这个解决掉,手雷自然就不难了,而且对守城用的大型炸弹来说,也是巨大的进步。

  看完引信后,唐波让人拿来了手雷。

  手雷是赵与芮起的名字,以手扔出去,发出雷霆般的爆炸,因而叫手雷,大伙都表示很满意这名字,至于是不是皇帝取的,当然就忽略了。

  赵与芮拿到手上时,还是比较满意。

  大宋的手雷当然比他以前电影里见过的大,说是手雷,其实更像是早期的手榴弹。

  手雷全重一斤一两,但宋朝一斤有六百多克,接近后世一斤半重。

  前端是爆炸区,以火药和碎铁屑、粒组成。

  碎铁都是练钢和铸造时得到的废料,并没有专门打造杀伤力大的弹片。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和人工,而且赵与芮认为,手雷在这个时代的野战时,这点杀伤力已经足够了。

  后端是手柄区,主要是存放了引信和为了扔的更远。

  引信长二十厘米,尾端有个盖子,打开后可以拉出引线,然后点火。

  这比后世的手雷多了道点火程序,没办法,这会也没雷管。

  赵与芮本来想试扔一个,想想自己是皇帝,也没有必要试险,而且身边的唐波他们也不同意。

  当下赵与芮走到远处,火器局叫了个工匠试投。

  只见工匠拿着手雷,打开盖子,拉出引信,点燃后,又站原地数了三下,这才扔出。

  看的出这工匠是个熟手,比较自信,还专门在原地等了三秒钟。

  手雷飞出去没一会,轰隆,一声爆炸。

  沙包前面摆了一圈东西,当场被炸的七零八落的。

  炸完之后,众人围上去看,并现场量了下爆炸直径。

  “约四步。”唐波最后向赵与芮报告。

  爆炸直径只有四步,威力算是比较小,没法和后世比,但在赵与芮眼里,已经是够用了。

  “这个可以扔多远?”赵与芮问。

  “力气大的可以扔五六十步。”

  “一般人也能扔二三十步。”

  “给我拿个过来。”赵与芮亲自试了下。

  他也算勤奋自律的皇帝,每天都尽量早起,在皇宫里跑操,和皇城司的人一起跑步锻炼身体,做做伏卧撑什么的,所以他身材一直也保持的不错。

  唐波派人拿了个新的手雷,赵与芮握在手上感觉了下,不是很重,然后也没助跑,原地转身,甩腰,发力,嗖,直接扔了出去。

  现场一片哗然,没一会有人兴冲冲跑过来。

  “陛下威武,四十八步。”

  四周一片喝彩声,都夸皇帝厉害。

  边上全勇和牛宝嘴角微抽,也不好说什么。

首节上一节506/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