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军放弃了战马,以步营冲击燧发枪阵。
短短的时间里全军伤亡近千人。
宋军几乎没什么损失,只有两百多人被箭射中,绝大部份都没破甲。
董俊这家伙和历史上一样,每战身先士卒,终于战死在阵前。
但他肯定没想到,他最后临终的话,直接被人窜改了。
董俊带着一百多人冲锋时,还有三十多人往回跑,这些人有部份被宋军燧发枪和弓箭打倒了,也有七八个人跑了回去。
赵克靠着一面盾牌,也活着跑了回去,可背部又中了一枪。
他满身是血找到董蔚,想了想后就道:“万户临冲阵前嘱附小的和少将军说一声。”
“宋军火器凶猛,不可力敌,为了全城兄弟父老,不若带大伙降了吧。”
赵克说完,一口鲜血狂喷,惨死当场。
董俊让他盯嘱董文蔚要死战到底,藁城决不能降。
他到好,回来后让董文蔚降。
赵克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都在城里,还有个弟弟也在军中。
他知道凡是抵抗激烈的各县州,等宋军进城之后,只要是蒙军和家属,都难逃一劫。
宋军杀起人来比蒙军还狠,赵克也是怕的,思来想去,为了家里人,他还是劝降董文蔚。
董文蔚原本就有降意,眼下听到这话,立刻哭道:“兄弟们都听到了,家父已经为蒙古尽忠尽义,我身为人子,又岂能不忠?”意思是,我得听父亲的话,我要降了。
于是这战是打的莫名其妙。
蒙军先是冲锋宋军,然后突然派人来说藁城要降。
要说董文蔚突然投降,也救了少量的蒙军。
对面宋军已经越过拒马,开始捅杀受伤倒地不起的蒙军。
蒙军突然表态要降,高重连忙下令暂停,且是喜出望外啊。
高重前半辈子都没打过什么重要战役,仅有一次是随吕文德出战高丽。
而且他当时也不在前锋,都没捞到什么战斗。
这次奉命驻守岸边,没想到突然遇到这好的事情。
被董俊经营二十多年的藁城决定投降,让高重这个代理准备将凭空弄了天大的功劳。
藁城投降之后,附近再也没有危险到滹沱河岸的蒙军,高重他们也不需要驻守岸边,没多久就搬进藁城。
宋军进入藁城时也是大为震惊。
进入城门之后,就见街上到处堆满了泥石墙,和宋军在外面建的濠沟土城一模一样,还搭有顶部,可以防雨。
这些泥石墙纵横交错在藁城的城中各处,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巷子。
董俊这是拼老命要打算和宋军打巷战的。
宋军就是攻进藁城,后面打巷战的难度也不小。
因为藁城中的巷子都是用泥石结构,宋军的汽油弹威力会被削弱,而且打起巷战,为减少伤亡,宋军会用大量汽油弹。
而宋蒙交战这几年,宋军汽油消耗极大,能不用的时候,尽量不会用。
此时在阿拉伯海域,宋军刚刚在波斯占据一个据点,石油的采购和收集,还是比较麻烦的事。
高重这下凭空得到一个大功,为后面晋升垫定基础。
宋军得到藁城后,又得到汉军降军近两万。
又经过一个月的整编后。
宋军从中吸收一万一千青壮为宋军,其中有五千人与高重的两个营一千多人新组建了藁城军。
整编后的藁城军统制为牛小用,高重为鼓城军一将正将,董文蔚为副将。
另六千降军中所有军官换成了宋军,统制为唐波,一将正将为董文炳。
第462章 窝阔台的决择
藁城投降对蒙军意义也非同一般。
藁城是河北西南蒙军驻军最多,经营最好的县城。
不但是其位置比较特殊,而且因为在滹沱河边,拥有宽广的护城河,原本是易守难攻的重镇,蒙军在这边也准备大量消耗宋军的。
但董俊阵亡,其子投降,使河北这座蒙军经营多年的重镇落入到宋军手上。
藁城一降后,河北以南的各县州无不望风而降,很多州城比藁城大也没有用,因为没有护城河,肯定守不住。
你像顺德府原本比藁城大很多,但其没有护城河,城中蒙军连三天都没守住就被攻破了。
藁城还是往西通往山西的重镇,宋军破藁城后,往西就能直入山西,往西南就是真定。
而且此时宋军从陕西和河的兵马,在王坚、刘整等人的带领下正大举进攻山西,目前也快打到太原。
只要太原一下,河北宋军往西再打几天,很快山西和河北的宋军就能连成一线。
藁城降了几天后,山西的宋军三路并发,左、中、右三路大军在太原南汇合。
太原城南二十多里的清源县外,宋军大营遮天敝日,近二十万大军屯驻在此,正在商讨攻打太原之事。
太原自古就是坚城,北宋初年,朝廷知道太原是西北边防重地,大将潘美扩展唐明镇到太原城,开壕引水,最先在城东建了护城河,之后宋廷略次加巩,把护城河沿着太原城绕了一圈,没有设桥,并采用了吊桥设计,并以吊桥前方为中心又设计了月城。
这可谓是山西一带最有代表性的城府,像宋军在河北好不容易招降的藁城都没有吊桥,是实体桥,因为没有瓮城,所以宋军也无法在城下瓮城采用堆放炸药来炸城门的办法。
太原城是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长十一里左右,子城长五里多。
太原城外城每六十步设有一马面,马面即马面墙,墙体凸出城墙约两丈,从墙体两侧可以看到城墙下面,即可以攻击到城墙最近底处的敌军,这已经有后世棱堡的思路。
外城城墙高约三丈,这在蒙古人眼里是绝对高大的城墙,和欧洲的一两丈的城墙高度明显高出一大截,在整个山西河北地区,太原城也算比较高的。
另外北宋时,宋廷又在外城距离六尺处,建造了女墙,女墙高五尺,形状像“山”字,每两个女墙中间留垛口。
为防城头宋军被敌军弓箭射击,宋廷又在城墙上修了“鹊台”。
鹊台高二丈,宽约五尺左右。
宋军可以躲在里面避箭,同时在墙上,留方孔眼一个,可以利用方孔眼射往城下。
可以说当时的太原城防御工事在北宋是首屈一指,时金军大举入侵,攻打太原的大将粘罕自跟随完颜阿骨打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在太原城下吃了好多苦头。
宋军前后支援太原的兵马接近二十万,俱被金兵围点打援,一次次大败而回,精锐西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太原城在军民粮绝之下,坚持了两百五十多天,最后才被攻破。
其中金军攻城时,每次驱北宋百姓在前面,使宋军守军束手束脚,守城的用的梢炮也不敢用,也严重影响宋军守城。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太原城被金国占据,又落入蒙军手中。
蒙军这些年也加巩了不少城防设施,修缮了一些老化的地方。
太原城防原本就是大宋各城中少有的配置,现在变的更加坚固。
窝阔台也知道太原的重要性,先派心腹斡陈那颜驻守。
蒙军在太原有四万人马,忻州二万,寿阳二万,三地呈三角形势,相为倚援。
这三地要是一失,整个山西就余下大同附近了。
宋军只要打破这三地,就能和河北宋军连成一线,进一步压缩蒙军的生存空间,逼他们退回草原。
但这三地也是山西最难攻打的几地方之一,三地都有护城河。
太原城就不说了,忻州建在滹沱河的分支上面,寿阳在黑水河边。
三座县州都有护城河为天然屏障,寿阳的船还能直接开到太原边上。
好在宋军先打下了清源县,以清源县为大本营,切断了太原和寿阳的水上交通。
宋军此次攻进山西的兵马比较多,分左中右三路大军。
左路军为刘整,由陕西带兵过潼关而入,左路军合计六万。
中路军为王坚,主要是约八万,右路军主将为汪世显约六万。
宋军来自四面八方,有陕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各地驻军,主要是河南和荆湖一带的宋军为主。
这次宋军也是用打一个占一个的地方方式,逐步蚕食,每占一处,必留三千守军。
但山西这边归蒙古比较晚,所以投降的很多,宋军一路也收到不少降军。
宋军从降军中挑选一批,每个城留一千五百宋军,一千五百降军。
这样宋军最后来到清源县城附近汇合时,加上降军,总数还有近二十万。
打山西必取太原,此时宋军各将云集,正在商讨攻打太原之事。
蒙军在太原人马不多,也就四五万,但太原城出名的易守难攻,还有各种马面墙,女墙,子城,月城,鹊台,设施非常完善,这在南宋京城临安都是没有的。
这天宋军各部齐齐来到中军大帐议事。
战场上目前负责的最高主将是王坚,副手是刘整和汪世显。
现场也是诸将云集,很多都是在历史留名的良将。
比如张俊,贺顺守,刘全、王、王鉴、扈世达,胡显,李庭玉(李忽兰吉)等。
王坚看到大伙到了现场,便指着地上的太原城沙盘地图道:“太原城不好打,当年金国打了两百五十多天,城中弹尽粮绝之后才被打破的。”
“咱们现在有两个办法。”
王坚也是两套战术,一是强攻,但必然死伤会比较重,二是和河北的余学习,先扫荡所有能打的,全部占下,然后围而不攻,耗蒙军的粮。
有将领最近有点飘了,因为宋军有汽油弹,所向披靡,蒙军也到处望风而降,忍不住道:“有啥难攻的,打个小小太原,死不了多少人吧?”意思就是强攻。
汪世显立刻道:“太原不一样,城防相当多,咱们的汽油弹也不好使。”
太原城有专门防箭的“鹊台”,同样可以防火烧。
关键前面护城河挺宽的,要是填河,得需要大量民夫和劳力,前期就是个浩大的工程。
金国当年可以驱北宋百姓干这事,宋军现在强攻的话,可能也得驱使当地百姓,这事不得人心,能不干,王坚当然不想干比较好。
“城中守将是谁,能招降吗?”汪世显想问问是不是汉人。
“斡陈那颜,是铁木真小舅子,窝阔台的心腹。”王坚道:“当年好像就是他毒死的拖雷。”
“他是窝阔台死忠,肯定不会降的。”
守将是蒙古人,且是宗王,基本不可能降的。
接着众人七嘴八舌,都在议论如何攻打太原城,各种献计。
见众人在议论,王坚和刘整却没有说话。
王坚注视着沙盘,脑子里在想着皇帝带来的话。
赵与芮让他们耐心的打仗,不要急着立功,也尽量不要犯错,徐徐图之。
就算吃了败仗也不要急,整个大宋在后面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