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455节

  现场蒙军诸将俱是吓的全身一颤。

  “血战毫无意义,愿意降的,们降吧。”口温不花说完,转身进屋。

  众将面面相觑,愣了会后,布哈特率先反应过来,赶紧推开屋门。

  只见口温不花端坐在屋中,手里握着长刀,一言不发淡定的看着屋外。

  口温不花是他们的主子,现场诸将见状,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布哈特也没犹豫,立刻站到口温不花身后,也拔出了腰刀。

  接着陆续有蒙将来到口温不花身后。

  反而是他的亲兵百夫长,纳速剌丁犹豫了下后,突然跪下,向口温不花重重磕了几个头,转身而去。

  “tui”现场有人对着他背影大吐口水,一脸不屑。

  口温不花伸手制止部下骂人,淡定的道:“人各有志,谁都不想死。”

  口温不花这一等,就等到天亮。

  宋军进来这么慢,让他有些震惊。

  不过他后来就想明白了,宋军也怕上当,先让契丹人和蒙军在城中死拼。

  宋军进来后就占据南门一侧,也不往里推,然后把炮架起来,阵地先弄起来,马车先推进来,防御工事先做好,就等天亮。

  所以当然大部都是蒙军自己在打。

  城中一大半是契丹人,真正的蒙古军不到五千,另有其他仆从军,所以战力不等,蒙军又被偷袭,当晚就是大败,死伤无数,也好多人投降。

  但战争持续到天亮还没结束,城北到处都有抵抗。

  天亮之后,宋军确定契丹人和蒙军在死拼了,终于开始清扫败兵。

第422章 忽必烈的愤怒

  “宋军才五六万骑,俱是轻骑,没有任何辎重,无攻城的器械和火炮”

  “他们从东而至,一路经过我大蒙古多片草原,各宗王此刻都应该接到消息,并调集兵马”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简直是天赐良机”

  “我们得告诉宋人,我们蒙古人才是草原上的主人”

  黑水城里,忽必烈绞尽脑汁,苦口婆心的在劝守将奥屯世英。

  哈剌合林被宋军围攻前,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就派快骑通传四面八方。

  之后忽必烈带一千精骑离开哈剌合林,中间还遇到宋军打了一波,惨败之后,忽必烈直接往黑水城跑。

  原本以为半路上能遇到黑水城的援军,结果一路跑到黑水城,也没见到一个援军。

  到了黑水城后就见黑水城里到处忙碌,奥屯世英正在加固防守,防备宋军来袭。

  忽必烈又惊又怒,他见到奥屯世英,先拿出死去的父亲为依靠,称母亲还在漠北,奥屯世英为何不派援军支援哈剌合林,那可是大蒙古的京师?

  奥屯世英曾是拖雷的家将、心腹,也是他们拖雷系的人,但拖雷死后被划给了阔端。

  奥屯世英还是非常尊重忽必烈,只能好声道,他是驻守黑水城的兵马,按合汗的旨意,归属阔端。

  想调动兵马,在西夏这边,只有两个人可以,一个是驻守克夷门的宗王口温不花,一个是在兀剌孩城的阔端。

  然后便向忽必烈表态,他会派快骑去传迅,看两位宗王有什么命令。

  忽必烈见奥屯世英不给面子,也没办法,立马改变态度,和奥屯世英说理由。

  宋军远涉数千里而来,人困马乏,补给有限,又没带辎重,这个时候是最好打的时候。

  等宋军把四周数百里的牧民们抢光了,得到补给,马吃肥了,人吃饱了,那时候就不好打了。

  如果再晚点,万一宋军攻破哈剌合林,以城池为防守,蒙军就算聚集二十万兵马,都不好打啊。

  所以忽必烈认为,现在的宋军是最好打的,并且可以在草原上,以骑兵对骑兵,光明正大的打败宋军,让宋人见识下草原上真正的霸主。

  不得不说,忽必烈说的挺有道理,要是纳图儿现在在他面前,肯定也要哭诉,宋军阵地战不好打,只能和他们在野外草原上打移动战。

  可奥屯世英没有得到命令不敢动。

  这样就比较麻烦了,黑水城距离克夷门上千里,距离兀剌孩城更远。

  他就是派出快骑,一来一回都得好几天时间。

  忽必烈没办法,只能在黑水城等着。

  这天忽必烈又找到城头上的奥屯世英,再次劝他出兵。

  奥屯世英这几天天在城头,安排工事和防御,忽必烈非常不理解,而且看到城头有各种防箭棚,更是从没见过。

  奥屯世英向他解释:“这是和宋军学来的,宋军中弓弩手很多,一打起来,箭如雨下。”

  忽必烈和布鲁海牙对视一眼,两人的表情都有些哭笑不得。

  蒙军向来能骑射见长,箭雨闻名,没想到,现在得防着宋军的箭。

  “这些水桶和沙土是干什么的?”布鲁海牙又问。

  “宋军喜欢用火箭,大白天就射带火的箭。”

  “咱们用来灭火。”

  边上有个忽必烈手下的千户忍不住了,只好道:“为什么宋军在打哈剌合林,你却要加固黑水城的城防?”

  奥屯世英看白痴的看了那千户一眼,解释道:“宋军打仗最喜欢出其不意。”

  “前几天还在哈剌合林,保不准突然出现在黑水城外。”

  “而且他们擅长多地同时开战。”

  “咱们得防这一手。”

  “当年他们攻沙州城时,也有股宋军越过巴丹吉林沙漠,到了黑水城外,想偷袭我们。”奥屯世英感慨道。

  忽必烈认为奥屯世英太小心,黑水城原本易守难攻,在蒙古数年经营下变的更加坚固,宋军没有火炮和辎重是很难打的。

  而宋军带着火炮和辎重从西边是没法走沙漠的,东面有黄河和克夷门挡着,根本不怕。

  所以如果宋军不带火炮和辎重从西边经沙漠过来,以蒙军在这里的三万精锐,宋军十万来攻都不怕。

  两人正在议论,突然就看到城外不远处一股哨骑疯狂从西南方向而来。

  奥屯世英脸色大变:“不好,怕是宋军来了。”

  忽必烈等人也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哨骑是从巴丹吉林沙漠方向过来的,跑的飞快,显然是要传递什么情报。

  片刻之后,哨骑一路跑到城头。

  “报”

  哨骑说距离黑水城一百多里外,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面出现大量宋骑,他们试图想靠近看看有多少,但被对方驱逐,双方骑射斗了会,蒙军人少,吃了亏,无法靠近。

  哨骑说能从远处大概看下,宋军人马挺多,应该是一人双马或三马,大概有万骑左右。

  奥屯世英听完后便看向忽必烈:“这股宋军要么从肃州,要么从甘州来的。”

  从肃州来的可能性更大,可以沿着黑水河一路往东北方向,能得到补给,也不缺吃喝。

  当然,这条路极难走,骑兵好走,辎重和马车肯定不行。

  “宋军没带辎重,可以打一波。”忽必烈立刻道。

  奥屯世英沉默了下,并没有立刻回话。

  片刻后,他好像回过神来,赶紧下令部下通知黑水城外的牧民们进城。

  忽必烈过来后,他就开始让远处的牧民进城,现在城外五十里内有百姓,这比哈剌合林四周的牧民们更有充分的时间避开宋军。

  其间忽必烈一直劝他出去和宋军打一波。

  奥屯世英又不敢骂忽必烈,只能先回应看看再说。

  外面蒙军还有大量哨骑在跟随宋军,陆续有消息回来。

  当天天黑前,有蒙军哨骑回来,说宋军在约一百里外扎营了。

  宋军近万骑,走了一天也才走二三十里,速度非常慢。

  忽必烈立刻道:“这股宋军是来拖延时间和压迫咱们的。”

  “不想我们出兵支援漠北。”

  宋军大张旗鼓来万骑,走的这么慢,根本不像是来打仗,更像是给黑水城压力,逼迫黑水城的蒙军。

  “我怀疑宋军根本没有上万,可能只有两三千。”忽必烈一语中的。

  奥屯世英还是没出声,只是带着谦意的看了眼忽必烈。

  奥屯世英从拖雷系被划到阔端后,也是夹着尾巴做人,毕竟他不是阔端心腹出身,现在的主子却是阔端。

  他的想法就是尽量少犯错,别给新主子阔端有不好的印象。

  宋军来三千也好,一万也好,他守着黑水城不丢,就算成功。

  此时远在百里外的宋军正将莫勇嘴里正咬牙青草,看向远处的巴丹吉林沙漠,一脸坏笑。

  莫勇即木尔提,当年他和葛猛(格日勒)等跟着宋军查看地形,绕道数千里,西夏除了最远的兀剌孩城和克夷门等东面没去,西边诸城都跑遍了,也来过巴丹吉林沙漠。

  元贞三年莫勇为副指挥,后参与平定吐蕃,设宁夏制置使司的事,吐蕃内反抗激烈,朝廷强力派兵平定,莫勇因功又升副将,今年刚升正将。

  莫勇前后两次走过这条线,当年宋军打沙州时,他也负责带路。

  这次做为对这条路线比较熟的人,他第三次来黑水城,并且亲自带领本将三千多骑,为壮大声势,每人三马,平时行军骑马的都在外围。

  所以蒙军哨骑远远看过去,好像有上万骑一样。

  他这路兵马就是从肃州出发,过来牵制黑水城的蒙军,不是来打仗的。

  忽必烈是没猜错,但可惜忽必烈不是主帅,更不是统兵将领。

  “距离黑水城还有约一百里,蒙军今天没出来,奥屯世英是不敢出来了。”副将葛猛这时凑上来,笑眯眯的对着莫勇道:“明天怎么说?”

  莫勇扭头看看四周:“明天往前二十里,看蒙军会出来不。”

  葛猛嘴角裂起,笑道:“奥屯世英不敢犯错,多半还是会观望。”

  次日宋军再行军二十里,距离黑水城只有八十里。

  奥屯世英还是按兵不动。

  但宋军的哨骑已经接近黑水城,双方哨骑在外面陆续纠缠,哨骑本是蒙军强项,进退自如,骑射精绝,但现在也不占优了。

  宋军的马和骑术不比他们差多少,射术差点没事,距离来补,宋军的弓射的更远,让蒙军很头痛。

  蒙军哨骑往往想贴近宋军时,两百步左右,宋军就开射,这让蒙军大惊失色,不敢相信。

  双方几经纠缠,蒙军哨骑反而吃亏,大部份哨骑看到宋军哨骑后,不再轻易上前,而是以监视为主。

  又过一日,宋军进入黑水城五十里。

  这时奥屯世英要是出兵,骑兵跑快点,当天能和宋军交锋。

首节上一节455/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