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83节

  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三口,一亩田也没有,只要愿意移民,到了长春城那边最少能拿九亩田。

  当然,移民长春城,不能只有穷人。

  公告里也欢迎商人和读书人过去。

  商人在开封有商铺的,到那边同样有商铺分配,而且只会比原来的大,不会比原来的小。

  没有商铺的,想当商人的,可以低价买商铺,相当便宜。

  商人过去后,都是五年免税,做大宗生意的,还有朝廷补贴。

  比如想做精盐,白糖的,只要你有能力往远处卖,朝廷会低价支持。

  有些商人有门路可以往更北的地方,或东北蒙古控制地方向卖,朝廷也会低价支持。

  至于读书人估计移民的更会多,因为先过去的可以当官。

  朝廷除了府县主官外,其余官吏,都说要在当地移民中挑选,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朝廷现在的科举是百分制,而且还有官办学校在学新东西,很多原先的读书人,特别是金国的根本考不过官办学校的,现在当官唯有的途径就是移民到新地方。

  “必须得移民。”张小洪看着公告,越加坚定自己要移民去长春的念头。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当官,最好再弄个商铺就更好。

  朝廷对这方向很宽松,当官的照样可以开商铺。

  张小洪转身准备走的时候,边上又有两衙役到了现场,然后挤开人群:“借过,让让,让让啊。”

  人群纷纷散开,就看到衙役们又张贴什么。

  “又有新公告啦。”四周老百姓叫了起来。

  “哈哈,好事情,好事情啊。”衙役笑道。

  百姓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围过来。

  但挤到前排的大部份不识字,有人便叫道:“老齐,齐捕头,给咱念念--”

  张小洪也赶紧挤过去,但前面全是人,挤不到最前面,他只能隔空看了几眼,慢慢还是能看清。

  朝廷刚刚平定金国,正准备新税法。

  新税法对百姓们采取人丁税,这人丁税和以前的不同。

  大宋的人丁税是,家中人口越多,税越少,并且还有个前提,即家中田地在二十亩以下的。

  比如原本秋粮税是二成的,如果人口超过五人,可为一成半。

  如果人口超过七人,可为一成,限制粮田在二十亩以下的,基本就是为普通低层百姓减税,对中产不友好。

  同样,这批百姓中,家中有十八岁以下少年少女,从两个开始,每多一个,朝廷每月补贴两斗米。

  这补贴可以从百姓的秋税里扣。

  比如原本你秋粮税是一成,需要上交八斗米,但你有四个小孩子,朝廷需要补贴四斗,那你只要上交四斗。

  张小洪看着这新税法,认为朝廷是鼓励多生育,扩充人口。

  而且这时那衙役也在叫了:“大伙多生啊,朝廷这新税法也不会太久,据说只执行五年。”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以后没有补贴啦。”

  赵与芮说五年,只是为了先看下效果,后面可以再根据效果调整,是继续弄,还是换个办法。

  他现在就是要考虑打败蒙古之后的事,大宋朝要殖民,要移民,就需要更多的人口。

  现在大宋防线已经布置到黄河以北,只要能守住,国内无战事,百姓能安居乐业,就得加大生育。

  后面赵与芮还会想各种办法剌激百姓生育,为大宋增加人口。

  此时衙役又继续道:“朝廷在各地已经陆续开设医馆,以后接生都有朝廷免费负责,由朝廷派稳婆接生。”

  赵与芮在前几年成立医药部,然后在各地重新医馆,也是为了这步准备。

  古代百姓也是看不起病的,找个稳婆生个儿女,很多穷苦百姓都承受不了。

  所以赵与芮先帮大伙把接生费给省了。

  下一步,家中人口多的,考虑科举也得加分,赵与芮是拼命相办法剌激人口增长。

  南宋人口原本八千多万,到赵与芮登基这八年因为防线守的好,又没被蒙古入侵,还吞并了山东,慢慢已经接近九千万,得到中原之后,基本有机会破亿。

  赵与芮要争取在五十年内,让大宋人口破两亿。

  以这个时代大宋的国力和经济,如果有两亿的体量,那简直就是世界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王朝可以抵挡住大宋的铁骑。

  

  轰隆隆,天空中一声雷响,震的察合台脸色发白。

  漫无边隙地的战场上,蒙军正奋力往前,而前面宋军阵地一层又一层,蒙军进展颇为艰难,根本没有打过这样的阵地战。

  前面喊杀声震天,后面察合台与阔端两人都在抬头看头。

  这会已经是八月中下旬。

  蒙军与宋军孟珙部在中兴府东南角大战了近大半个月,难分胜负。

  但宋军的蓄水堤坝越来越高,这对蒙军来说,不是好事。

  “要下雨了。”察合台抬头看着天空:“今天打了好几次雷,怕这两天要下大雨。”

  阔端面无表情,只是有些不甘的看着天空,从东南面黄河对岸,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阴云,正向中兴府飘过来。

  “斡扎箦”察合台突然叫道。

  “下官在。”斡扎箦恭敬的上前道。

  斡扎箦是党项人,原西凉府守将,蒙军当年攻灭西夏时,斡扎箦和高智耀商量举城投降,避免被屠。

  当时孟瑛也在,劝说高智耀带着全城牛马羊和他一起逃向宋朝四川。

  斡扎箦还专门为他们拖延了几天时间,事后差点被成吉思汗砍了。

  西夏被灭后,斡扎箦和历史上一样,因办事能力出众,被任命为中兴府管民官。

  相当于中原的知府知县之类,一府民政长官。

  他处理民政是一把手,中兴府在他管理下,给蒙古供应战马和粮饷不绝,深受好评。

  斡扎箦长年在西夏,对这里气侯地势相当了解。

  阔端刚刚被分封到西夏时,斡扎箦面见他向向阔端提到中兴府地势比较低洼,每年一到雨季,四周几十里到处泥泞,水泽遍布,是不是考虑把西凉王府迁到西凉(即把蒙古在西夏的统治中心,迁移中兴府。)

  阔端当时没有在意,只说以后考虑。

  现在几人在城外看着宋军蓄水,也是相当无奈,终于想到斡扎箦的话。

  “雨季什么时候开始,大概会下多久?”察合台一连数问。

  斡扎箦道不一定,通常八月或九月,但下起来可能连续半个月以上,甚至会一个月,然后还会断断续续的下。

  因为中兴府地处低洼,一旦下雨,一两天后四周就开始泥泞,很多道路步营都不好走了,骑兵也是勉强。

  等过三五天以上,甚至连骑兵都难走。

  当年蒙古被自己堤坝的水淹了,中兴府的西夏兵也只能干瞪眼,无法出城,如果能出城追击,六万蒙军能全军覆没在西夏,成吉思汗也得挂掉。

  当时到处泥泞,骑兵也不好走,根本没法打仗,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军缓缓退出西夏。

  接着他又道:“宋军十几万人在那,也要吃喝拉撒。”

  “他们也呆不了多久,他们想淹咱们,也得想着自己的后勤和撤退方向。”

  斡扎箦这时建议,可遣五千到一万精锐,到中兴府百里之外等着宋军撤退。

  如果宋军淹不了中兴府,或没有达到效果,到时肯定也要撤出泥泞地区。

  按现在宋军驻地方向,极大可能往陕西撤退。

  到时可以半路截击,而且这样保证蒙军在雨区以外也有预备兵力。

  但百里之内肯定不能有伏兵,到时怕是到处泥泞。

369.第369章 吉凶难料

  369.

  斡扎箦最近几次建议都没有被采取,包括十几天前,他曾经建议中兴府在北面挖开护城河,往更北面引水,工程不算大,而且宋军不在外面,可以发动百姓来干,用几千百姓,几十天内也能挖出一条深沟,如果动用百姓更多,甚至可以引到北面几十里外的沙湖,可以降低水淹的压力。

  当时察合台也没采取,他认为可以打破宋军防线,摧毁宋军的堤坝,结果没有城墙的宋军,比有城墙的还难打。

  斡扎箦还是有些想法,但察合台和阔端一直没有重视,极可能斡扎箦是民政官,在他们眼里,虽然斡扎箦民政一把好手,打仗不一定行。

  察合台两人把他带在身边,更多的是问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地势等情况,斡扎箦都是了如指掌。

  几人在阵前商量了会,斡扎箦今天的提议又没被采纳,心情有些闷闷不乐。

  他不再乱提意见,只随着察合台的提问,说说附近的气候,地势,水流情况。

  他可以肯定的一条是,等雨季到来,东南角这块黄河水位涨起来很快,因为河道比较窄,到时宋军可以先把黄河的水引进来,然后堵住再靠下雨蓄水,堤坝里的水涨起来会更快,这是蒙古当年用过的办法。

  察合台与阔端和斡扎箦说了会,也没听到对打仗有用的东西,只能道:“走,前面看看。”

  一行人骑着马往前去。

  他们先来到中兴府正东面。

  这是蒙军主攻方向,宋军的堤坝就建在这边。

  目前已经老远都能看到高高的堤坝,目测最少已经有七八米高,非常之快。

  要知道为了蓄水,这个堤坝是做的相当大,比蒙古当年那个还大。

  周长最少有十几里,整个中兴城城墙才几里?

  宋军带了数万宋人民夫在这干活,短短两个多月,已经弄到七八米高,像一座城似的,并且还在加高。

  察合台他们骑着马在堤坝四周先看了一圈,感觉到到处都有宋军,蒙军像蚂蚁似的蚁附,但进展很慢。

  几人找了正东位置开始往前。

  没多久就来到一条沟渠前。

  这是被蒙军攻破的沟渠,上面铺着很多跳板。

  为了打造跳板,中兴府的民房门板快被拆光了。

  几人站在门板上,看着下面沟渠污水混浊还有阵亡蒙军留下的物具,一个个脸色极为难看。

  蒙军每攻一道沟渠,都得付出巨大的伤亡。

  他们还得把阵亡的蒙军尸体捞出来处理掉,不然怕生瘟疫影响自己兵马。

  “宋军带着这么多百姓干活,粮草肯定支持不上。”这时斡扎箦又道。

  察合台和阔端说没什么,心里都在想,宋军惨无人道,到时可能把蒙古牧民们先全部杀了。

  但身边有斡扎箦这种党项人,他们自然不好说出来。

首节上一节383/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