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16节

“陛下请放心,臣定竭尽所能。”蒲寿庚还真是不怕。

胜利油田第一次出油在地下1200米到1630米,赵与芮要是知道,也不会有自己挖油的想法了,但当时挖到五十多米时就看到油层,所以可以提前确定出油的地方。

现在赵与芮也不知道,只能让蒲寿庚去试试,与此同时,赵与芮打算攻略山西,尽快把蒙军逼回草原,到时他就可以到延州挖石油。

送走蒲和里和蒲寿庚后,赵与芮叫来匠作局官员周文军。

周文军以前是福建玻璃匠,在朝廷大力征招工匠时,第一时间投效朝廷,充为吏员,之后又立下大功,成为官员,现在是匠作局七品官。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周文军进来就拜,表情振奋。

他以一介工匠成为官员,自然对当今皇帝尊敬有加。

“周博士快请起,过来看看。”赵与芮挥手招呼道。

周文军的官职是正七品匠作博士。

这当然是赵与芮为匠作局新设的官职,宋朝官职中,有正八品的太常博士,赵与芮新立匠作博士,并且品级超过太常博士,明显也是关照和鼓励工匠们。

周文军屁巅屁巅来到皇帝身边,赵与芮正在画图。

赵与芮画了个玻璃啤酒瓶,尽寸稍微小了点,比后世手雷略大。

“工匠局玻璃司,以后要大规模造这种玻璃瓶,瓶身要轻薄,扔到人身上就能爆开。”

赵与芮有了汽油之后,直接造汽油弹,比手雷成本低,也方便。

到时灌点汽油,赛个布条,带在军中,打仗用到时,点燃后直接扔过去,太方便了。

当然,手雷这玩意他的火器局也在研究,现在难点还不少,引信时间很不稳定,杀伤力不够。

虽然赵与芮的火药已经是最好的配方,但古代军人甲比后世重啊。

你要遇到宋军这样的重甲部队,以现在的爆炸威力,七八步外,能不能破甲都是问题。

你要炸骑兵,也是如此,一个手雷过去,能炸翻两三匹算是不错。

而且炸完后,后续没有杀伤力了。

汽油弹不同,扔到身上爆炸,点燃十个人就能在十个地方造成恐慌,点燃一百个人就会在更大规模造成恐慌,被烧起的人越多,敌军就越混乱,越害怕。

前面全烧起来,后面就不敢上。

所以考虑之后,赵与芮认为,现在汽油弹的杀伤力,比手雷好多了,成本也低,效率也快。

周文军认真听着,然后表态,最晚明天下午,就能交个样品给皇帝过目。

从匠作局出来时,已经是中午。

赵与芮牵着儿子的手站在匠作局门外,回头看看匠作局的大门,心中豪气顿生,有我赵与芮在,非得把蒙古干趴下不可。

坐到马车上,赵与芮脑子里开始评估蒙军现在的总兵力。

窝阔台和拖雷争汗位时,西征的蒙军大量回归,当时大概还有七个方向有部份蒙军。

一是蒙军西征攻占的地方,有少量驻军,二是术赤老家乞察兀,三是西辽地区属于察合台部份兵马,四是西夏那边也有部份兵马,五是辽东方向,六是河北方向,七是山西方向。

这个七个地方中,蒙军留在西面的不会低于两万左右,毕竟他们控制着成千上万里的地盘。

而术赤的兵马在接近后世乌拉尔河处,他生前铁木真让他往北打,往伏而加河方向打,他没听命令,而且一直不回家,最后病死在驻地,儿子拔都回来参与大汗选举时,带回来人马也不多,赵与芮这几年也一直往乞察兀(术赤生前驻地,现拔都封地)派细作,而且不能用汉人,必须要用蒙古人,女真人或突厥人等。

即便这样,也不能肯定乞察兀有多少蒙军,因为外面的人无法接近他们核心驻地,毛估估那边五六万人是有的,除掉家属和老弱,蒙军精锐不会低于一万。

西辽是察合台封地,也是蒙军西征的大本营之一,和西夏一样重要,为蒙军西征和南侵,提供战马和粮草等各种资源,甚至兵员。

窝阔台和察合台关系还相当好,那边又有大量原西辽仆从兵,估计最少也有四五万。

西夏方向赵与芮派哨骑查探过,各城都有蒙军,加起来毛估估六七万左右。

辽东方向蒙军也就一两万人,算两万,河北方向比较多,那边好多汉军女真兵,最少得算有十万。

山西当时和金国各占一方,蒙军处于攻势,估计三四万人最少。

这样当时窝阔台和拖雷争汗位时,在外的蒙军约有二十七八万,而蒙军主力,则更加多。

333.第333章 陛下你不是把窝阔台当傻子吧

窝阔台登上汗位后,很快进行了长达一年强攻金国的战役,当时亲率大军四十万,都是聚集在草原附近的蒙军主力。

另有速不台偏军四万先行,绰儿马罕带三万去打札兰丁。

同时河北方向的蒙军配合夹攻。

河北的不能重复计算,窝阔台主力中可能有山西兵,所以蒙军当时主力最少估计有四十多万。

加上之前算的二十七八万,此时蒙军全部兵马,约在七十万左右。

这次方城山大战虽然灭了拖雷三万,但绰儿马罕在西波斯又凑了十几万出来,此时蒙军不降反升,应该有八十万了。

但蒙军要防御的地方也挺多的,西夏,山西,河北,全与宋军接壤,赵与芮还在打辽东,所以窝阔台这些兵马肯定要铺到各地,甚至还得加强西辽的防御。

赵与芮打算步步蚕食,先打掉辽东蒙军,然后打掉西夏部份,甚至全部,把西辽和西夏再次切割。

当年铁木真灭西夏,同时从几路出兵,也从西辽出数万人马。

现在西辽和西夏已经连成一片,赵与芮要是打掉西夏,切割了西辽和蒙古不说,还可以给驻守西辽的察合台很大的压力,到时他得防着宋军先攻西辽。

然后赵与芮可能先不动西辽,继续打山西和河北,将蒙军压回草原。

为什么不打西辽呢,因为怕蒙古不西征了,到时集中全部兵马来死磕赵与芮都可能。

原本两三年后,蒙军留一部份与宋军打,另由拔都发起‘长子西征’,率十二万主力,五十万匹战马,打西方去了。

也就是说,当时蒙古没把宋朝放首位,直接先西征,回来后才开始全面伐宋。

现在赵与芮要是打的太狠,把西辽也占了,等于断了蒙军西行的路,到时窝阔台非得和他拼命不成。

赵与芮一路思索着战略和意图,回到皇宫后,立刻召来礼部尚书杨长孺。

“上次方城山大战,咱们抓到的蒙古人叫什么来着?”

杨长孺笑道:“回陛下,叫按竺迩。”

“这人是什么来头?”赵与芮问。

杨长孺道:“此人出生于大同,算大同人,雍古族。先祖居云中塞上,十四岁14岁属铁木真子察合台部”杨长孺这么清楚,应该是有人和他提前支会过。

大同不是我汉人的吗,好吧,赵与芮没反对,毕竟这回真不是。

按竺迩的雍古族算草原民族,而且出生时就属于蒙古地盘了。

“朕写封信,让按竺迩带回去给窝阔台。”赵与芮笑道:“朕希望和蒙古和解,和平共处。”

“。。”杨长孺一脸懵逼,陛下你不是把窝阔台当傻子吧?

宋军这会已经明摆着在辽东痛击蒙军,还和金国合伙干了蒙军,另外陛下好像还打西夏的主意,你就这样还想和蒙古讲和?

难怪官家没有派使者去了,估计怕被蒙古人直接砍了。

“万事皆有可能,你得看朕的信能不能打动窝阔台,就这么干了。”赵与芮叹道:“朕其实,也不想和蒙古开仗呐,大战一起,苦的还是老百姓。”

“以和为贵,当以和为贵。”

“。。”杨长孺。

就在赵与芮亲自写信让按竺迩带回草原的同时,常驻吐蕃的宋军已经蠢蠢欲动。

赵与芮是一边打蒙古,一边在讲和,估计真是把窝阔台当傻子。

以前叠州城只不过是吐蕃的边陲小城,但自从被宋军占领后,宋军先是从东到西对叠州城进行了扩建,接着又到处挖矿,筹建各类矿厂。

为此宋人开始花钱和以货物征招当地及附近居民,又因为叠州城的吐蕃人经常拿着满载的货物到附近和其他部族交易,一年不到的时间,叠州城似乎成为吐蕃的经济中心,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吐蕃人不计其数。

他们在这里能收购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货物,无论是丝绸、陶瓷、白糖,还是上等的茶叶,甚至来自海外的香料和珠宝。

宋人的各种货物从四川源源不断运到叠州城,这些吐蕃境内以前多年难得一见的稀罕物现在只要有战马和牛羊就能换购,直接征服了所有的吐蕃人。

吐蕃地处偏远,原本就没有什么铜钱和金银,宋人主收优质战马,然后是次等运输马,接着就是牛羊,最后才是银钱。

这对吐蕃的大小贵族们来说,绝对是大开了方便之门,他们什么最多?战马和牛羊最多啊。

这些东西,只要压榨一下奴隶们就能得到,而金银在奴隶们身上是压榨不到的。

所以尽管宋人以屠刀和战马征服了吐蕃,但很快又得到吐蕃各部的支持。

贵族们并没有失去利益,即便是叠州城也是赵昌阿哥的地盘,宋人也没有进入吐蕃深处,反而把大量的精美的物货和奢侈品带到了吐蕃,让贵族们得到享受。

短短一两年时间,吐蕃的贵族们开始纵情享乐于这种美好的日子,他们用着海外产的香料,喝着上等的茶叶,使用最好的精盐,品尝最白的白糖,家中有把玩不尽的精美陶瓷和各种工艺品,还有宋人特有的琉璃制品。

叠州城越来越繁华,很快取代了拉萨成为吐蕃的中心,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客商和百姓沿着叠州城外铺起连绵的营帐。

叠州城大小有限,所以城中除了原先的两万宋军和五千户吐蕃仆从军外,在高智耀决定大办各种矿厂时,又接收了五千户。

之后城中不再允许新的吐蕃人入住,于是吐蕃人在叠州城的东西两个方向,开始建立野外营地。

到宝庆六年十月时,吐蕃人在城外已经有上万户。

这些人在附近养着牛马羊,然后定期与城中换购所需物资,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其中有大部份都是从以前的贵族那边逃过来的。

比如像达札赞家就是如此。

达札赞才二十出头,曾是拉萨附近的贵族家奴隶,当年同样参与了格尔木大战,兵败后被俘。

但后来宋军在降兵中挑选有资格入住叠州城的吐蕃人时,没有选他。

达札赞之后回到了拉萨,继续为贵族的奴隶。

他家中有只三个人,一个父亲,一个妹妹,还有他自己。

回来没多久就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吐蕃战败,贵族们需要向宋人每年进贡,达札赞家以后每年要多上交两匹战马,五头牛,十只羊。

达札赞听到又惊又怒,他四下打听,发现很多附近的百姓不需要上交这么多,宋人要求的进贡,其实在贵族们承受范围,但贵族们无不例外,把这些损失转嫁到奴隶们身上。

命令由贵族下到中层大户,大户们把和自己关系好的就跳过,像达札赞这种家里人口少,好欺负的,又性格比较忠厚的就直接增加。

达札赞和父亲两人以前每年要养五马,五头牛,十只羊,因为有死亡率,最后肯定不会有这么多,贵族们给他们定的目标是家中几个人,交几匹马,几头牛,双倍的羊。

像他们家中三口人,就要交三匹马,三头牛,六只羊。

他们基本每年都能勉强完成任务,有多余的可以当生活支用,换些生活用品。

达札赞也想养更多的牛马羊,但草原有限,大伙都在争抢。

他们父子比较老实,附近有的家中人口有七八个人,一旦抢夺地盘,肯定是他们家抢不过。

多少亩草原养多少牛马羊,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足够的草原就无法养更多的牛羊。

而且牛羊多了,家中人少了,也不好驱使和管理,容易被人偷走。

达札赞父子比较忠厚,每年在拉萨四周不停的换地方,想寻找更好的草原,养更多的牛羊。

但大部份水草丰美的地方早就被人占了。

这次贵族们加贡,让达札赞家上贡的牛马羊,达到五匹马,八头牛,十六只羊。

这对三口之家来说压力非常大,关键你得找到足够大足够丰美的草原来牧养。

结果第一年达札赞家就没有完成任务,尽管他们养了多达十匹马,十头牛,三十只羊,但中间死了好多,自己家还要吃掉一些,最后战马少了一匹,牛少了一头。

结果上面收贡的族人下来后,态度相当恶劣,直接从他们家自用的三匹马里抢一匹代替,还要用达札赞才十岁的妹妹代替另一头牛。

首节上一节316/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