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04节

  好在窝阔台没有强攻,看了宋人的炮后立刻走了,这让彭义斌舒了口气,赶紧疯狂打造工事,特别城头防箭,防投石机的工事。

  自从看到蒙军有投石机,赵与芮也开始在城头新增防御工事。

  大名也算是河北重镇,之前蒙金两人国一直为两个地方争来争去,多次大战,一是真定,一就是大名。

  大名扼守山东以西,往东可以进攻山东,往西可以打河南彰德,甚至山西长治。

  这边距离河南和山西都挺近的,从大名出发的骑兵,一天能到山西长治。

  所以赵与芮在河南与金蒙开战的同时,立刻让彭义斌先打下大名。

  此时宋军刚进城几天,当地人还有些不习惯。

  大名先后在金人和蒙古的统治下,但大部份时间都是被金人统治。

  自金国武仙败退卫州之后,蒙古人在当地也不过统治了一两年时间。

  当地的很多豪强和富户官员,转身就投降了蒙古人。

  当然,这也是南宋时期司空见惯的事,各地官员和豪强们基本都是这样。

  蒙古人来,投降蒙古人,金人来,投降金人。

  不愿意投降蒙古人的,都跟着武仙退往卫州,现在都在南京城里。

  但这是上百年来第一次看到宋军。

325.第325章 可以得罪宋人,没必要惹怒蒙军

  325.

  宋军进来之后,明显感觉到当地人并不是很欢迎他们。

  这会蒙古强盛,金宋较弱,还是在当地百姓形成普遍的共识。

  一直等蒙军走后的第二天,正月初六,大名县终于有个自称当地县尉的官员上门拜见,并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宋军,还说县令生病了,所以没能来。

  这和蒙军进来时完全不一样,蒙军进来时,大量官员和当地豪绅同时投降,和迎王师差不多。

  因为蒙军动不动屠城和掠夺,这些人都害怕。

  人性就是如此,宋人以礼仪出名,当地百姓和豪强却更怕凶残的蒙军。

  而且在大多数豪强和官员眼中,宋人进来之后也未必留的住,说不定用不了多久蒙军就能打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这会彭义斌正在面见大名县的县尉。

  县尉说自己是本地人,叫杨春,然后又特意说了句,自己是汉人。

  “汉人?哈哈哈。”彭义斌不由笑了:“北地还有觉得自己是汉人的吗?”

  杨春一愣。

  彭义斌又道:“我大军进城,百姓的表情,可不像是欢迎王师北归的样子。”

  杨春苦笑。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

  “他们全部出生在金国,向来以金人自居,早忘了自己是汉人了。”

  大宋丢掉河北等地,已经是上百年前的事。

  现在活着的北人,完全都是生于金国,毕竟这会能活百岁的几乎没有。

  杨春立刻道:“北地虽然已经离开大宋上百年,但咱们骨子里,还是汉人血脉呐。”言语表情比较讨好。

  彭义斌则道:“我要查看当地册簿和人口财帛。”

  他刚带兵进城几天,一进来就全力打造工事,运炮上城头,主要就是防备蒙军回击,现在蒙军退了,他终于有空做这些事。

  “这”杨春非常意外,大概他也不觉得宋人能长期占据这里。

  “彭将军,经下官和本地士绅们商讨,我大名县愿献五千石粮,一百头猪,两百只羊,五十坛酒,欢迎王师。”

  杨春认为,彭将军你拿些好处就算了,早点走吧,别等蒙军打回来,全军覆没就晚了。

  前几年山东河北等地都是打来打去,今天蒙军来明天金军来,中间还有义军,各地地主官员都是这么做的,有的军将贪婪,还会要些银钱甚至马匹等物,大伙能满足的都会尽量满足。

  当兵的拿了好处,就不要骚扰地方,这是双方的默契。

  因为金蒙守将,谁也不能肯定自己一直占据当地。

  当然,最近这两年基本是蒙军一直占据,金国势力已经退到卫州以南。

  所以此时在大名县大部份官员和地主眼里,宋军肯定是呆不长的。

  给点好处打发下军将,希望他们不要搔扰城中。

  杨春说完后,也等着彭义斌讨价还价。

  这不是他们的底线,彭义斌加钱也好,加马也好,城中都有,当然不会有优质战马,运输马是不少的。

  但见彭义斌笑道:“杨县尉这是以为,我大宋军队,在这里呆不长?”

  “呃”杨春不好意思开口。

  彭义斌忽然脸色一沉:“你回去通知县令,半个时辰后,我要到县衙查看本县全部帐簿。”

  “若有缺失-”彭义斌顿了顿,语气也变的冰冷起来,后面话没说出来,但表情相当凶狠。

  嘶,杨春倒吸了口冷气,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宋军会这种态度?还要不要和士大夫共天下了?

  彭义斌就是地方军头,果然是土匪。

  片刻后,杨春匆匆离开彭义斌所住的地方,往县衙去,走近县衙时,只见县衙门口左右各站着两队宋军,墙壁上还贴了什么公告,大量的百姓正在围观。

  杨春挤过去一看,先是看到站在边上的宋军,不禁微微有些惊讶。

  宋军全身甲胄包裹,肩胸部有部份铁甲,其余全是棉甲(但内部有铁片,他们看不出来),关键甲胄都很新,打造也相当精良,与他以前见过的金军,义军,甚至蒙军相比,眼前的宋军更有气势,更加精锐。

  宋军的帽子不怎么协调,因为好像是棉皮的,但杨春知道这是保暖用的,蒙军来攻城时,很多宋军会换成铁头盔,而且他不知道的是,铁头盔里面,在冬天时也会有层棉布保暖。

  现在不是战时,很多宋军都换成了棉皮帽,保暖效果很好。

  仅看现在宋军的装备,杨春就知道这支宋军投入极大,花费了大量的银粮。

  这样的宋军,可不是几千石粮,几十头猪羊能应付的?

  要知道大名可不穷。

  大名在北宋时是陪都,巅峰期的大名府有一百多万人,现在大名县也是有十几万人,算是比较大的县。

  恐怕要出点血了,杨春若有所思。

  就在他盯着宋军看时,边上到处都是百姓的声音。

  “真的假的,干一天活三十文铜钱或五十文会子。?”

  “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干一天结一天,应该不会错。”

  “只要青壮,只要青壮,老何你就别想了。”

  “谁说的?”

  “老子识字。”

  现场好多百姓不识字,当然也有县衙里的吏役在,有识字正在读,也有过往的读书人帮解说。

  杨春定睛看去,宋军在大名城招民工两千,只要青壮,帮忙干工事,每天三十文铜钱或五十文会子,干一天结一天,包正午一顿饭,每天辰时一刻报到。

  这会的正午大概是十二点到一点左右,吃的是比较晚,但古代很多人只吃两餐,所以百姓们要去干活,早饭要自己吃饱去。

  宋军这公告写的很详细,每天辰时一刻开始干,大概下午四点左右休息回家,只包一顿饭。

  边上还有人在讲,宋军在城中贴的到处都是。

  三十文铜钱可不少,即便是宋军的会子,现在也比较值钱,毕竟赵与芮上台后,发行的会子越来越少,市面上越来越值钱。

  现场很多人看完转身就去报名了,杨春摇摇头,宋军这么舍得花钱,那区区五千石粮怕更没效果。

  等他进入县衙,县令李已经在里面等他,室中还有大量的当地士绅豪强。

  李根本没生病,只是不想去见彭义斌,他怕自己去了之后,将来蒙军打回来,会找他算帐。

  昨天蒙军十万大军围城,把李吓了一跳,还以为当天蒙军就能攻进来,不过后来蒙军不知为何走了,李心想,蒙军还是会来的,自己先不要做出头鸟。

  因为蒙军不讲理,而宋人是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可以得罪宋人,没必要惹怒蒙军。

  杨春把见面的事和李他们说了下。

  现场立刻炸锅了。

  “彭义斌胃口这么大,直接要看册簿是几个意思?”

  “他都没有讨价还价?”

  “他不开价,比讨价还价还可恶。”

  “明显胃口很大。”

  “宋军还在外面招人做工事,我看这钱,怕是想让咱们出。”

  当地官绅们都在大骂彭义斌贪婪。

  确实,彭义斌面对他们的开价,连还价都没有,这比讲价麻烦多了。

  这会四周有些吵闹,众人都在猜彭义斌要什么?他堂堂一个武将,看什么县中册簿,你是打算长驻大名?问过蒙古人了吗?

  大伙主要怕一件事,就是蒙军再来的时候,宋军抵抗激烈,一旦破城,蒙军发起疯来,会屠城的,到时大伙就要陪宋人一起完蛋。

  所以大伙普遍希望宋人赶紧拿了财物赶紧走,千万不能驻扎大名。

  “他半个时辰就来。”杨春这时道。

  “哼”李冷哼,心想到时我直接躺床上去,看他拿我怎么办?

  “来人,给本官煎副药。”李这时回头大声道。

  “李知县,煎什么药?”属下不解。

  “你管什么药,反正随便煎几副。”李怒道:“等那彭义斌来了,送我床边去。”

  属下赶紧转身离开。

  杨春知道李要装病了,心想到时彭义斌也拿李没办法,怕是要我出头。

  “李知县,彭义斌来了之后要看册簿怎么办?”他苦笑着问。

  “你说没有,被蒙军一把火烧了。”

  现场有人提议搬到县衙外面,对面不远有个地主的商铺。

  但古代的一个县的册簿挺多的,半个时辰怕是不够,而且外面有宋军。

  李表态不怕,说一个武将粗汉懂什么,他要是真的一间间屋搜,到时再承认也行。

首节上一节304/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