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次年轻的黄朴,谢方叔,还有余天锡,郑清之是进内阁渡金学习的,将来的内阁成员,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才行。
但他们这四人进入内阁任秘书郎,不代表将来一定能进内阁。
因为时间一长,进过内阁秘书郎的会很多,但不是个个能进内阁成为正式成员。
内阁成员三年任期,最长不能连任三届,即九年。
内阁和新部门的成立,以及在全国推行是需要时间的,赵与芮估计最快也得一年甚至两年。
他飞快说了下内阁运行管理模式,几乎在他意料之外,所有人在场官员听到后,眼睛都一亮,感觉到皇帝稍微有点放权。
以后所有奏折,由都进奏院进送进宫后,先递交内阁。
内阁四位秘书郎各负责一部份,有些是他们可以批阅的。
其余折子由秘书郎看过一遍后,把认为重要的用黑笔圈圈,递交给内阁值守大臣。(每天两人在选德殿,其中一人必然为副相或首相)
值守内阁批复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再用红笔圈下来,最后递交给皇帝。
皇帝批复后,有与内阁成员意见不同的,打回内阁。
内阁召集所有人一起商议,皇帝允许,如果内阁所有成员都反对皇帝这件事,皇帝会考虑。
赵与芮当时说完这句话,现场有些震惊。
皇帝似乎在试探内阁成员。
但皇帝只说考虑,并没有说一定会改正。
比如像丈量粮田的事,如果全体内阁反对,皇帝会收手吗?
但有些大臣认为,只要内阁中有赵汝述和梁成大这种马屁精,永远不可能一起反对皇帝。
内阁成立之后,大宋朝会的运转模式也要改变。
皇帝赵与芮改为上朝五天,休息两天,即给大部份官员放假,但休息的两天,各部都要有官员轮流值班。(这种值班还有加班费)
一般上午上朝,下朝后,内阁留一名首相或副相,带两名大臣,加四名秘书郎到选德殿批复奏折,皇帝也可能和他们聊聊政务。
所以副相级以上,基本三天一值,内阁大臣们五天一值,秘书郎比较苦,六天轮流休息一人。
另一个更重大的改变,则被魏了翁视为皇帝要动兵的征兆。
以后大宋朝,凡在上朝时,军事俱不研究(包括军事主官将领的任免调动)
即以后大宋凡是军事的问题不在上朝时研究。
赵与芮不明白古代上朝喜欢说军事。
古代上朝文武百官好多人,上午说了军事,可能下午全临安城都知道了,一旦敌国有细作在京师,用不了多久就传的天下皆知。
虽然说关上门研究也不一定能保密,但至少比上朝研究讨论好。
而且朝堂上文官也有一大堆,很多人是不用参与的。
所以以后大宋军事问题不在上朝议论,皇帝会视军事问题的大小,考虑召集所有内阁集体讨论,还是只召集相关军将,私下讨论,即有些军事问题,可能连内阁成员都不知道。
其他问题中涉及军事也不在朝堂上议论。
非军事问题中,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议论,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不议论。
人事任免四品以下(不包括县府主官),和财政支出十万贯以下,由首相和内阁在下午下朝后,自己关上门决定,再报由皇帝再批复。
这么多条条款款听完,首任首相李宗勉感觉以后皇帝上不上朝都不重要了。
简单的事都交权给内阁处理,皇帝不知省了多少事。
下朝之后,如果有重要的事,皇帝会召集部份内阁成员一起议论,比如军事,人事任免四品以上(包括县府主官),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
这里显示皇帝也只是召集部分内阁成员,也就是说,人事和财政大权,还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当天皇帝和他们说了很多,诸大臣听明白了内阁的运行。
但无论如何,内阁的运转,体现了几点。
一皇帝在偷懒,把很多事情交给了内阁大臣来处理。
二皇帝试图放权,给内阁管理国家的权力。
三皇帝还是牢牢抓到财政,军事,人事大权没放。
李宗勉和魏了翁在皇帝是沂王时就跟着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有什么打算。
李宗勉和魏了翁对视一眼,忍不住开口:“陛下要离京?”
皇帝安排内阁值守,处理政务,明显有摆烂,偷懒的想法。
但两人更认为,皇帝为离京铺垫,今天没说要打仗的事,一旦打仗,搞不好会御驾亲征。
“朕暂时还没有这想法,不过将来可不一定。”赵与芮不动声色的道:“内阁的存在,就是朕不在京师,你们也得运转自然,处理朝政。”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但内阁改制和部门改制又是两宋以来少有的大动作,赵与芮估计最少半年,平稳运转后估计得一到两年。
这件事是今年的重点朝政。
散会之后,魏了翁却没走,赵与芮知道他有什么想单独交流,便让内侍也退到外面。
魏了翁见四下无人,立刻道:“陛下要离京,最好立太子以监国。”
赵与芮还是很能生的,成亲之后娶的几个妃子,现在个个都生了儿女。
但居然和历史上一样,目前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赵祺。
历史上赵与芮的儿子叫赵,也就是宋度宗。
这会赵与芮自己帮儿子改了名字,叫赵祺,但赵祺不是谢皇后生的,是贾玉华生的。
加上赵祺年纪还小,今年才四岁,所以赵与芮也一直没有立太子
魏了翁突然提出立太子事,让赵与芮愣了一下。
皇帝正当年轻,皇后也很年轻,还能再生,这个时侯提出立太子显然不合适。
赵与芮不动声色看了眼魏了翁,大概知道魏了翁猜到了自己心思。
他便道:“魏卿不用担心,其实魏卿从朕在沂王时就跟着朕,应该明白朕的为人。”
“朕,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也不会胡来。”
“请魏卿,像以前一样,一如即往的支持和相信朕。”
魏了翁闻言,微微松了口气:“是臣多心了。”
他以为皇帝是答应自己不会御驾亲征。
赵与芮或许不会御驾亲征。
但绝对会让魏了翁大惊失色。
宝庆七年(1231年)四月,陕西延安府。
自倒回谷惨败之后,蒙军大军就停驻在延安府附近,军中一片哀愁和不满之色。
窝阔台登基后,从宝庆六年一月到宝庆七年一月,不顾拖雷借道伐金的建议,连续对金国潼关黄河防线进行正面进攻,整整打了一年,几乎没有一场胜仗,百战百败的大蒙古帝国,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窝阔台新任合汗的威严受到了严重的消弱和挑恤,很多蒙古贵族已经开始后悔选择窝阔台为大汗。
自蒙古大军停在关中后,窝阔台报复性的下令横扫除凤翔外所有金国大城。
为此,还动用了速不台从西征回来带的四百架投石机。
金国在潼关以西的坚城,先后被蒙军攻下。
当年木华黎都没有攻破的延安,西安,纷纷被蒙古攻破,到四月为止,整个潼关以西的原金国地盘,除了凤翔还在宋人手上,其余已经全部归蒙古所有。
虽然蒙军得到了发泻,但数十万大军停靠在被坚壁清野过的潼关以西,补给是个问题,而且不能打通潼关,留在这里毫无意义。
这些天蒙军很多贵族要求回草原,原本窝阔台和历史上一样,准备起兵先回官山(内蒙古卓资),然后和宋朝看借道之事的成效,但就在这时,前方陆续传来各种消息。
先是耶律楚材在黄河以北,奏立10路课税的事得到成绩,来信说今年有望大丰收,得税粮和钱不少。
历史上窝阔台回军官山,在经过大同时,故意让耶律楚材把收到的五十万两银,绢八万匹。粟40万石摆出来给蒙古诸贵族看,使大伙看到税收的好处。
同时也是给拖雷看,你不要老是屠城,留着汉民,我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接着他的侍卫撒礼塔来信,他们已经扫平了辽东原金国势力,现在只有东夏和高丽还在,他请高丽联合出兵灭东夏,高丽没回应,他想问窝阔台,下面先打谁?
很快西夏也传来消息,西夏附近有敌军哨骑出现,初步查探像是宋军,另宋军占据了临兆府,大兴土木,且派出哨骑驱赶咱们,拖雷更是问窝阔台,能不能对宋动兵,好好教训下宋人?甚至建议攻克凤翔,驱赶宋人回四川境。
窝阔台得到各种消息后,立刻召集蒙古贵族,商量下步决策。
304.第304章 三路伐金和宋军的诱铒?
304.
当天延安府的一个大房间里,诸多蒙古贵族都在。
拖雷、速不台、斡陈那颜(成吉思汗小舅子)、塔思(木华黎长孙)、速浑查(次孙)、脱察剌、塔察儿、阔端等人,现场数十人云集,还有汉臣王等人。
现场蒙古贵族这么多,但窝阔台能感觉到大伙的心情不是很好,毕竟自从他这个新大汗上任以后,蒙军几乎没有胜绩。
大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必须要用战绩来证明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几年之后,蒙古没地方可打,只能再次发动二次西征了。
窝阔台此时非常的确定,联宋灭金是当务之急,不但是父汗的遗愿,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先高兴的把撒礼塔扫平辽东的成绩给大伙看,证明自己用人正确。
接着表态要回信撒礼塔,让其先攻高丽,征服高丽之后,逼高丽再一起打东夏,这个决定和他历史上是一模一样。
现场贵族们对这件事没多大兴趣,因为辽东苦寒之地,高丽也没被他们放在眼里,打这种小地方,丝毫不能展现窝阔台的能力,用后世的话说,只要蒙古出些精锐,主帅拴条狗都能打赢。
窝阔台也不管大伙的反应,等回信到了撒礼塔处,已经是当年六月,撒礼塔整顿兵马,和原本差不多时间,大概于八月份,率耶律薛、蒲桃、迪巨、唐古、王荣祖、吾也而、移剌买奴等将领渡过鸭绿江,正式拉开蒙丽战争的序幕。
说完辽东的事,窝阔台说,出使宋朝的使者已经把宋人皇帝的圣旨拿来了。
四周贵族们一片哗然?人人莫名其妙。
王在一年多前就进了临安拿回了宋人皇帝赵与芮的圣旨,得到了可以借道的保证。
但窝阔台当时并没有反应,所以圣旨一直放在燕京。
因为窝阔台当时正在猛攻金国,他认为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正面攻破潼关和黄河防线。
更何况当时他还收到一个消息,说拖雷借道灭金是假,其实还想趁机攻打宋国,因为当年拖雷在临兆附近吃了个亏,想报复回来。
鉴于这几个原因,窝阔台不但没有讨论借道的事,还不准西夏和临兆附近的蒙军与宋军冲突,以防拖雷借机发难,破坏自己攻灭金国的大事。
但之后打了一年没打下金国,拖雷联合诸多贵族,强烈要求借道灭金,窝阔台这才下令,拿宋人圣旨过来。
“朕决定按父汗的遗愿。”窝阔台此时缓缓道:“兵发三路,攻灭金国。”
此言一出,现场又是一片哗然。
刚刚打了一年全是败仗,还要接着打?不是说回草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