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55节

格日勒在边上听完,感觉木尔提现在变化很大,跟着宋军成长飞快。

问完话后,木尔提与宋军们聚头。

他看了眼仁绰,故意问:“这些人怎么办?要不要放了?”

格日勒一听急了:“把他们放了,蒙军肯定要来追我们。”

木尔提只是看着仁绰。

仁绰则问:“还要去哪?”

“甘州、肃州、瓜州,甚至中兴府。”木尔提道。

西夏国土面积还比较大,但城市就这么几个,木尔提说的基本都是原西夏的大城。

听木尔提说完,仁绰毫不犹豫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都杀了。”

嘶,四周另几个西夏人微微吸了口冷气。

“不杀他们,回去后他们肯定瞒不住,蒙军会出来追咱们。”

“杀了他们,至少能拖延一两天,而且蒙军也不知道是谁干的。”

西夏虽然被灭国了,但国内现在还有一些反抗势力,并且陆续有人往外逃。

说不定蒙古人以为他们一队人逃向吐蕃,或逃向宋境呢?

木尔提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不过队中有五个西夏人,他还得征求他们的意见。

此时仁绰伸手拍拍木尔提,转身黑着脸走向另一边,身边另几个西夏人也都低下头。

木尔提扭头看了眼格日勒,格日勒心领神会,拿起腰刀走进林子里,片刻之后,他提着血淋淋的长刀回到众人中。

“走,去甘州。”木尔提大手一挥,也不管树林里的尸体,出来后又处理了受伤的西夏马匹,费力的拖到林中,然后宰了。

众人换上西夏衣甲,绕过西凉府,往甘州去了。

甘州和西凉一样,是西夏最好的养马地,西夏当年巅峰期年保有战马五六十万匹,甘凉地区就占近一半。

蒙古人当年打甘州,守将曲也怯律的儿子就在蒙军那边,他想投降,被副将阿绰杀了,阿绰带人誓死反抗,结果蒙军攻破甘州,屠了整个甘州军民。

阿绰这么做是为了保家卫国,决不投降。

但连累全城军民被屠,可谓非常之惨。

至于这件事的对错不用争,阿绰肯定没有错,要怪只能怪蒙军太凶残,毫无人性可言。

现在距离屠城已经过了三四年,众人来到甘州附近时,依然能感觉到空中隐隐有股惨烈的血腥味。

仁绰几个西夏人进来后脸色就一直很难看,实在无法忘记甘州被屠的惨状。

他们更无法忘记蒙古人数次进攻西夏,屠杀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军民的凶残。

此时的宋军副什长刘大江沉声道:“陛下说的没错,对于这些野蛮人,只有用更野蛮的手段。”

“他们喜欢杀人,咱们将来,要狠狠的痛杀他们才好。”

仁绰等西夏人几乎个个咬牙切齿:“当杀光蒙军。”

这上的木尔提和格日勒面面相觑,他们同时想到之前宋军的宣传,说是吐蕃各部想投靠蒙古人,所以宋人才来打他们。

没想到蒙古人这么凶残,如果来打我们,我们不投降,必然也要屠我们,我们投降了,就要跟着蒙古人去打宋人?

所以宋人才来打我们,这么想想,好像族人被宋人打还是活该?

这逻辑没问题啊?

木尔提这次不设坑了,他们有西夏军衣甲,然后故意在天快黑时,去遇到一股甘州哨骑,接着突然发作,他们这边也有西夏人,西夏人走在前面,说着西夏话,然后突然一顿切刀砍菜,又灭了一队。

经过询问后,知道甘州这边没什么人,主要几年被蒙古屠了,蒙军从西凉迁了五千户过来,加上五千西夏军和家属,还有其他契丹人等,加起来全城才五万人不到,驻军不到一万,只是个蒙古百夫长负责,主力还是西夏降兵。

问完还是老套路,直接杀了拖走,然后往肃州。

肃州当年同样很惨,西夏守军坚守不降,城破后被屠,一个不留。

木尔提还是老套路,得到肃州总人口才两万,守军不到三千。

大概这边距离宋境太远,所以蒙军在这边放的人也少,当然,这会西夏也没多少人了。

接着木尔提带人继续深入,先后到达瓜州,沙州,行程上千里。

几人最后是每人带了三四匹马,马匹越来越多。

因为穿着西夏军服,加上路上比较小心,每次出发,都是派仁绰单骑在前面探路,以防遇到大队兵马,所以跑了一个多月也没出什么事。

沙州同样惨,当年蒙军打沙州时,沙州西夏守将先假降,然后伏击蒙军,差点把蒙军主将给活捉了,之后沙州顽强坚守,蒙军是晚上挖地穴后,奇袭破城,打下来很艰难,所以把沙州又给屠了。

沙州已经和原西辽地盘相邻,这边人更少,全城一万人不到,守军两千,其中好多百姓是原西辽的人被迁到这边,所以城中契丹人最多。

宝庆六年(1230年九月),在外游荡了近两个月的木尔提带着小队人马开始回程。

格日勒在路上不停的看宋军画地图,心里非常佩服,还主动学习。

队中有两个宋军是专门画地图的,他们一路过来,那边有水,那边有山,那边有树林,树林有多大,能藏多少人,那边有路,路有多宽,能不能走马车,全部画的清清楚楚。

回程的时候,西夏人仁绰建议木尔提别走原路,从沙州往南,经祁连山北麓山,那边山脚下有水草最为丰美的草原祁连山草原,这段路是比较好走的。

当然,过了草原后,就会到沙州南的一片广阔的戈壁地带,这段路是最难走的,最好能有骆驼,然后可以进入若盖草原,再从若盖草原绕回叠州。

这段路长上千里,比来时要远,但比较安全,其中最难的就过数百里的戈壁沙砾地区,和过沙漠没有区别。

而且仁绰认为,将来蒙军如果想进吐蕃,打不掉叠州的话,必然也要选这条路,他们可以先走走看,看看适不适合大军行走,有没有可以伏击的地点。

木尔提本来还想原路回去,再去试着打探下中兴府,毕竟中兴府现在是蒙军在西夏的统治中心。

但仁绰的话提醒了他,他果断同意,众骑好好准备了一番,又在沙州附近抢了波当地牧民,沙州西北南三个方向都有沙漠,所以这边牧民都有骆驼。

众人带着马和骆驼,抢了大量物资,从沙州南往回而来。

一路上又是画图又是观察,历经辛苦,走了二十多天才回到若盖草原。

要说仁绰也算是救了他们,还好他们没走原路。

因为蒙军多批哨骑不见,而且分处各州,蒙军已经知道有人进来,并且认为是宋军的可能性最大。

蒙军在他们回去的路上到处设伏,并以少量哨骑为引诱。

因为木尔提没去中兴府,侥幸躲过了蒙军的伏击。

此次木尔提小队,出去近三个月,成功打探到很多消息,还刻了大量的地图,更走了一遍跨越沙漠的千里远路,木尔提因功升为哨骑百人都头。

部下所属,几乎个个升为什长,或副什长,另宋军给每人赏钱二十贯,白糖、精盐,茶叶等若干。

此后叠州城每天有大量哨骑派出,在北面临兆府境内到处穿梭,主要就是防范蒙军哨骑过来。

双方多次接触,也有撕杀。

但因为这时蒙古已经派使者入宋,双方算是谈盟阶段,而且蒙军正全力攻金,连蒙军也尽量避免和宋军纠缠,不得不让出部份巡逻地域。

把蒙军哨骑驱逐远后,宋军突然派了上千人进原金国临兆府,开始大兴土木,看起来好像要占据临兆,准备移民似的。

因为之前临兆府(狄道县)早就被拆迁一空,人口也全被迁走,所以宋人突然又回到临兆,蒙古人以为宋军想占据这里。

但这时宋人过来也不多,每天都在修补城墙,或城中建筑,蒙古哨骑经常过来看看,同时上报窝阔台。

现在和临兆连人口都没有,四周一片荒野,宋人占临兆肯定要迁百姓过来,所以蒙古人看的很奇怪,难道你们认为,你们可以守住?

他们经常来看宋人在这里修城,每天有哨骑过来看宋人进度。

宋军用临兆吸引了蒙古人的注意。

另一方面,宋军以前在叠州是很少养骆驼的,赵阿昌哥时代,叠州养了好多骆驼,宋军攻破这里后,在过去几年基本以养战马为主,少量养牛羊。

但自从木尔提回来汇报之后,孟瑛多次派哨骑走祁连山东侧的木尔提他们回来的路线,与此同时,叠州知州兼叠州群牧所都监高智耀要求叠州吐蕃人大量养骆驼。

303.第303章 陛下要御驾亲征?

进入宝庆七年下半年后,叠州城已经养了超过五千骆驼,有很多直接是从吐蕃其他部族手中买过来的成年骆驼。

宝庆七年五月,高智耀突然下令,叠州城以后只能官方和吐蕃人交易,原吐蕃军户不能再私自交易,也不能外出,专门训练,自此,叠州城对外的交流通迅,瞬息被封锁。

木尔提和格日勒再也不能去若盖草原赚钱。

两人反应比较敏感,立马想到宋军可能要干点什么。

九月时,他们在营中听到消息,好像不久前蒙军和宋军在四川大散关干了一仗,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接着蒙军和宋军又好像谈和了,双方还划定了临兆归宋国,蒙军哨骑不能进入临兆范围。

十一月,突然有一万宋军从四川绕道洮水进入叠州,可谓神不知鬼不觉。因为这时洮水附近已经没有蒙军哨骑,每天都是宋军哨骑在穿梭来回。

次年二月,又一万宋军进叠州。

此时叠州城人满为患,宋军兵力已经达到四万人。

从次年一月开始,每天都有大量马骡进出叠州,一批批物资被送到叠州后,马骡们又原路回四川,接着再运物资过来,马车来往相当频繁。

此时蒙军全力在攻打金国,根本管不到宋军在这边的小动作。

与此同时,宋军在吐蕃境内征收大量骆驼。

这时格日勒和木尔提私下认为,宋军可能要对原西夏动手,而且要走他们当天回来的路线,穿越戈壁沙漠,通过祁连山草原,绕道千里,从南往北进沙州方向。

这是?打算要和蒙古人开仗了?

但宋军没去打人口最多的中兴府,而是绕道千里突袭沙州,这和蒙古当年西路军攻西夏是一模一样的路线。

这样的好处就是,从沙州瓜州开始,守军人口稀少,一路攻下容易,而且能先把西夏最大的几个产马地全给占了,同时切断原西辽地区和西夏地区蒙军的联系。

甚至,宋军在攻占沙瓜州等地后,有实力可以往西辽攻打蒙军腹部。

那是蒙军西征的重要后勤甚至基地所在,甚至能影响到蒙古西征的稳定。

十二月的京师比较寒冷,今天一大早赵与芮又召见一些重臣到选德殿开会。

现场还是那么些人,枢密使葛洪、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魏了翁。

吏部尚书邓若水,工部尚书徐元、户部尚书杜范、礼部尚书杨长孺、刑部尚书李皇,侍御史赵汝述、中书侍郎乔行简、门下侍郎胡梦昱、都进奏院都院秦卓,权判尚书都省事梁成大。

另有黄朴、谢方叔、余天锡、郑清之四个秘书郎,这四人这几年专门帮皇帝批奏章,算是赵与芮的贴身秘书,虽然事情好像不起眼,但能算参与军国重事,他们四个还是干的一头劲。

每年十二月份都是皇帝总结全年的日子。

这次议程差不多。

先是报收支,说大事。

去年朝廷没干多少大事,改制的事也只有榷酒一项,即以前只有朝廷可以卖酒曲,或朝廷指定的商家卖酒曲,现在也是全面放开,同时征收酒税。

这也算让利于民的措施,南宋粮食不怎么缺,所以大量粮食都用来酿酒,但因为官府控制酒业,百姓没得到多少好处,现在让利于民,南宋酒业又兴旺发达起来,更多的酒上了市。

另外经过赵与芮六年执政,官员的恩荫和奉祠基本被取消了,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今年是户部尚书最高兴的一年,全年算完开支后,还余下四千万贯,两千多万石粮,又破了新纪录。

但军费和官员开支依然占了大头,占了全国收入的六成。

去年军费开支也破纪录,皇帝造了大量的大型船,更多的兵甲和火炮。

好在大宋的兵马没有再突破,去年全国兵马(水陆合计)为一百零六万,其中包括了济州岛和大员的全部兵马。

首节上一节255/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