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
郑清之和周旦两人瑟瑟发抖站到前面。
刚才郑清之和周旦也站出来支持李知孝,后来看情况不对,立刻退了回去。
“葛洪。”
皇帝又叫。
葛洪刚才没站出来,但也没支持皇帝,保持了中立。
这会听到叫他,他也只好站出来:“臣在。”
“拟旨,同签枢密院事葛洪为枢密使,升右丞相。”
“以李宗勉为签书枢密院事,以魏了翁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后面这两枢密院的副职,原本是史弥远的心腹薛极和宣缯。
郑清之和周旦愣了下,立刻道:“遵旨。”
身后有牛宝拿出空白圣旨和笔墨,还有皇帝和太后两人的大印。
杨太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大印什么时候到了大庆殿,她脸色发白,一言不敢出。
葛洪可没想到自己突然成了枢密使,但他不是史弥远的人,为官也比较清正,但又比较聪明,史弥远得势时,他可没得罪史弥远,现在皇帝得势,他当然顺着皇帝。
“葛洪,另两个左符(兵符)在谁那里?”
“殿前司前军正将徐丰年、步军司威武军正将叶春雷手上。”
“拟旨--”赵与芮飞快道。
升李平虎为殿前司前军统制,拿回兵符。
皇帝说话时,身后有胡松等几个内侍捧上来一大堆东西,然后把酒桌上的酒菜全推倒在地,堆放上去。
大伙一看,得了,枢密院的大印,中书省的大印,相关的文书,翰林院空白的圣旨,凡是需要用的到的东西,都被皇帝搬到大庆殿里了。
郑清之和周旦两人现场写圣旨,写完后当场盖印,然后拿着另一半兵符和圣旨,直接出宫。
全勇不客气的上前,在史弥远身上搜出另一个兵符。
所有人现场办公,效率极快。
皇帝无视众人,一道道圣旨不停颁出,短短半个时辰,写了几十道圣旨。
翰林院陆续有人被叫出来写圣旨。
迁薛极为中书令,升乔行简为中书侍郎。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但南宋有名无职,中书侍郎是副长官,却真正掌握本省职权。
枢密院主管武官,中书省主管文官,这两个部门的长官第一时间全被赵与芮当场换了。
宣缯为尚书令,等于也是有名无实职,陈贵谦为左司朗中(左司管吏部、户部、礼部),陈贵谊为右司朗中(右司管兵部、刑部、工部。)
这两职位之前是余铸和林介,又称都司官,是南宋极为重要的权力部门。
起复邓若水为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魏了翁再兼兵部尚书、徐元为工部尚书、杜范为户部尚书,杨长孺为礼部尚书、李皇为刑部尚书。
大伙在现场默默看着皇帝一道道的发下圣旨,表情怪诡。
南宋没实权的六部尚书都被换了,而且要么是被史弥远以前罢职的人(如邓若水、杨长孺),要么是赵与芮的人,其中那个徐元,大伙都没听过,后来才知道,原本是定海船场出身的七品小官。
史弥远很敏感,一看六部尚书的名单,就感觉到皇帝可能要改制,以六部尚书,来削弱丞相宰执的权力。
当天皇帝不知发了多少圣旨,除了京师中文武官员的调动。
更是连发十数道圣旨往各路。
包括,调崔与之安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调原四川制置使郑损为广南东路制置使,知广州。
召淮南西路安抚参议赵葵、淮东安抚副使兼知扬州赵范进京。
调淮南西路制置使曾式中任两浙西路制置使。
调杜杲为淮南西路制置使兼转运使、沿江制置使、知安庆府。
召峡州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孟珙进京。
调强勇军指挥余到建康侍卫马军司。
召忠训军指挥王坚进京。
当天赵与芮就直接在大庆殿办公,当着上百文武官员连发四十六道圣旨。
该用印的全部用印,无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省,或者皇帝皇太后。
所有圣旨写完之后,李平虎回来汇报,外面的兵符都收回来了,京师目前稳定,各营都在自己驻地,临安城各大城门,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此时史弥远就知道,大势已去。
赵与芮把他们都封在皇城,用最快的速度,连连颁布圣旨和军令,完全控制了皇城。
除非这时有人铁了心来营救他们,不计后果的起兵出击,但在南宋此时,基本不可能。
没有人会冒着造反和杀头的威胁出兵的。
没有兵符和圣旨,临安城十万禁军没人敢乱动,也没人动得了。
更何况统领以上的军将,现在都在宫中。
史弥远还关注到,其中另有一道圣旨,把整个皇城司五千人马换了一小半,有一千五百名定海的兵马替换到皇城司。
以全勇提举皇城司,李平豹、陈峰、毛同为提点。
以李平夏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杨跃虎、徐有忠等一些原皇城司的将官,纷纷转任禁军统制。
冯德山为步军司都指挥使,兼定海水军统制。(水军有统制,这代表着定海水军后面可能扩军,兵额可能破万)
然后殿前司统制十三,统领二十一,侍卫步军司统制级五人,统领级十人,共四十九个高级将领,全部在现场,被更换一半,另一半也是瑟瑟发抖,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更换完毕后,各统制统领级以上手持枢密院的文书、圣旨各着一队亲兵奔赴禁军各营,接管各营。
五个左兵符分别由李平夏,全勇,杨跃虎,冯德山,李平虎五人先拿着。
另有圣旨规定,以后兵符和唐以前一样,放在皇帝这边,不再放枢密院。
所有右兵符被收集到皇宫皇帝这里。
天黑之前,赵与芮基本稳住了京师,下面就是要稳住地方各位大佬。
但地方大佬们,主要是前线及西北方向的,两浙江两广等地比较简单。
他的圣旨今天下午就以八百里加急奔赴各地,不出意外,各地接到圣旨后,会陆续做出反应,也不知道京师发生了什么变故。
就算知道了,谁又敢违背圣旨?
整个下午,赵与芮在京师接管禁军,更换部份皇城司和禁军,所有官员都关在大庆殿不能动弹。
第182章 陛下你最大,你说了算
下午四点左右,赵与芮先把杨太后请入后殿,两人说了一会,杨太后出来后,对着众大臣道,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垂帘听政,当还政于官家,太后走后,皇帝立刻当廷下圣旨,让太后侄子杨谷知奉化县,杨石知武进县。
众大臣顿时若有所悟。
接着赵与芮分批召见官员,有的是单个召见,有的是两个一起。
像乔行简、陈贵谦等很快高高兴兴的离开了,他们将带领京师各衙,包括枢密院,中书省等继续正常运转。
薛极、宣缯一起被皇帝叫进后殿。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态度也不错,没办法,现在刀架在脖子上,当然老老实实。
赵与芮简单直接:“你俩去洞霄宫,月钱不少你们,家属子女全去济州岛,洞霄宫呆三年后,放你们和家属团聚,到时想去哪就去哪?”
“家中田产全部没收,银钱可带走,商铺可以卖掉换钱带走。”
“陛下--”薛极还想说话。
“们只需回答朕,同意还是不同意?”赵与芮冷冷的看着他们。
南宋大部份高级官员退休,都会提举洞霄宫等道观,相当于朝廷花钱继续养着他们,这也是南宋一笔极大的开支。
赵与芮开口就是让两人提举洞霄宫,只能选同意或不同意。
两人脸色难看之极,想都不想用,现在家属都在皇帝手上。
“臣遵旨。”两人最后无奈道。
宣缯还问,能不能见家属一面?
“可以,他们上船前,朕会安排。”
两人后来到岸边时才发现,啥叫家属。
南宋这会家属通常是指直系家属,赵与芮这新皇帝真狠。
薛家、宣缯直系非直系,甚至连七姑八婆亲家等家属,凡在京师的,统统送往济州岛,两家有关的直接被送走两百多人,不在京师的,在后面一段日子,继续被抓了过来,送往济州岛。
接着是聂子述、余铸、林介等和赵与芮共过事的几个官员。
处于结果相似,家中田产全部没收,银钱可以带走。
皇帝成立济州府,这几人到济州任县令,其实过去也是被架空,等于被圈禁在济州岛。
郑清之和余天锡两人一起见了皇帝。
郑清之为人不错,余天锡更是帮过赵与芮。
赵与芮也不多说,勉励了几句,让他们好好干,然后安排在翰林院,专门写圣旨,算是弄了个闲职。
然后划了个大饼,意思是,你们好好干,将来朕自然会重用。
两人当然只能表态感激。
大庆殿里的人越来越少,史弥远一直没被召见,夏震也是如此,两人坐在一起,身后是几十名禁军统领以上。
这些军将才慌。
按大宋传统,文官们应该不会被杀,他们武官就说不定了。
陆续有官员进出后殿,通常出来后就会有新的圣旨。
有些官员直接致仕,但圣旨立刻把他们的儿子亲属们升官,这在史弥远看来,肯定是和皇帝达成了妥协。
有些官员致仕到道观,出来时表情相当痛苦,这在史弥远看来,连儿女家属们,可能都没有得到好处。
到下午六点左右,大庆殿里只余下李知孝、史弥远、夏震和军将们。
“李知孝。”突然有人大喝。
“臣在。”李知孝这疯狗,这会满头大汗,表情紧张无比。
他匆匆往前走,不料前面牛宝一步拦住他:“你往哪去呢?”
“不是去后殿吗?”李知孝表情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