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12节

  原历史彭义斌也是多次上书南宋朝廷,但南宋怕他在北方坐大,想坐山观虎斗,既没论功行赏,也没回信给彭义斌,最后被叛徒出卖,力战失败而亡。

  赵与芮虽然不了不认识彭义斌,但陈小刀和秦越两人见过。

  两人一致认为,所见军头,唯彭义斌真正保持汉人之心,立志光复中原。

  赵与芮听过之后,谁能交易,谁要小心交易,心中基本有数。

  “以后你们两人中轮流去一个。”赵与芮沉声道。

  陈小刀和秦越认真听着。

  “咱们先要弄明白一件事,现在是各大军头急需各种物资,而且我们不急着要人口。”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虽然不明白魏王为什么要抢人口,但也知道这个道理,无论如何,不能让别人知道,是他们急着要人口。

  “李全那边先别管,本王要逼他一下,让他主动上门。”

  “石和严实先不要理,中间全是我大宋和李全地盘,我们运输物资过去,太过明显和危险。”

  赵与芮最后决定,目前只与张林交易,想办法和彭义斌交易。

  张林交易方便,但彭义斌很难,所以他要再次派人过去和彭义斌说,让彭义斌,打下德州,控制德州和临清到浮河的水上运输钱。

  “们回去后派人告诉彭义斌,只要他打下德州,守住德州,我们每年给他十万斤铁料,十万石粮,其他交易另算。”

  陈小刀等人脸色大变,没想到魏王这么支持彭义斌。

  “那武仙呢?”

  “武仙也不管他,既然投降了蒙古,暂时先不用管他。”

  其实现在蒙古和宋关系不错,但众人发现魏王好像对蒙古有很大意见,投降蒙古的军头,都不怎么搭理。

  “彭义斌一心光复中原是好事,但他不能闷着头就往北打。”

  “我写封信,你们帮我带给彭义斌。”赵与芮决定好好劝劝彭义斌,虽然他不认识,也没见过,但听完彭义斌的事后,心中还是挺欣赏彭义斌的。

  

  七月初赵与芮召冯德山同去船厂,问水军情况。

  赵与芮二月份刚到定海县就替船厂招工匠,四月开始雇使民工造船坞,每月的钱粮哗啦啦流出去,四月下旬,船厂开始造船。

  庆元府船厂到六月份时,已经有各种工匠两千六百余人,比原来多了一倍有余。

  并且还在陆续雇招。

  才到七月份,庆元府船厂已经造出三艘中型多桨船,两艘海鹘战舰,一艘车船,三十艘纫渔船。

  其中纫渔船因为小,速度快,每天都能造几十艘。

  但他们主要是造多桨船和车船还有海鹘战舰,受限于木材采购和船坞数量,庆元府船厂暂时的生产速度还不够快,等后继船坞到位,木材供应足够,按南宋历史一千多人的船厂年造三百多艘纪录,这边一年最少能造七八百艘。

  但赵与芮不只是在官方船厂打造,他自己刚到定海时就让秦卓买下一个定海的私人船厂,其实就是与对方合伙。

  这边按规定是不能造战船的,赵与芮打造平底多桨湖船,再拉到自己水军码头由工匠悄悄改造,就成了简单战船。

  至七月初,冯德山水军右军已经新拥有十艘中型船,二十艘纫渔船,而在金墉岛的周来那边水军左军也拥有三艘中型船,十艘纫渔船。

  这段时间水军天天吃饱喝足,除了轮流出海经商的,都在海边训练,缉私,无论精神面貌和战力,都比以前上升了一个台阶。

  冯德山按赵与芮要求,每月比武一次,选优秀者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六月,七月各提拔了几个中层武官,整个水军士气焕然一新。

第149章 南宋火器其实很强

  “李全那边在步军为主,水军船只和装备都不如咱们。”冯德山道:“大王钱粮到位,工匠无数,不出一年,末将敢言,我定海水军,定然是大宋第一。”

  赵与芮则道:“不要嘴上吹,如果李全敢来,你们敢不敢打?”

  “必然打的他满地找牙。”冯德山高声道。

  他们这波水军都当兵多年,经验丰富,用冯德山的话,以前就是钱不够,伙食待遇又不好,谁愿意拼命。

  现在魏王保证钱粮,赏罚分明,大伙也愿意训练,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到了船厂后,舅舅全忠和徐元很快来见赵与芮。

  赵与芮问到造船进度和需要。

  全忠居然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看来也用功在学。

  “咱们用的绍兴七年(1137)处州知州张在造船发明的工料定额术。”

  “即‘先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或二十倍算之。’”

  这种先做模型再放样造船的方法,创造了船模放样的造船技术,可以确定船图和工料定额。

  船场所有的船都先造了个小的,然后按尺寸倍数进购木料。

  木料选用上,以热带硬木、荔枝木、樟木、乌婪木等为主,用铁钉相连,铆接加固,让整个船身都坚实耐用。

  另根据魏王要求,主要用在海上和大型河道,所有中型以上船呈现狭长型,首尾两端有尖型设计,在航行中减少阻力,船体吃水深,适合在南洋日本海等深海水域航行。

  “现在人手不成问题,铁料铁钉也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木料来源。”

  全忠最后道,因为大部份木料都是热带硬木,而且要选取阴干很多年的陈木,所以福广占城等地的木料最佳,日本高丽的其次。

  赵与芮到了定海县就开始收购木料,但现在仓库里堆积了大量的日本高丽木料,热带硬木还是比较少。(因为距离远,来回一趟,需要好久)

  赵与芮听完后点了点头,心想,等济州岛拿过来,岛上也有好多木料,先少量砍伐存储,若干年后,都是造船的好木。

  回程时,他去水军大寨看了水军船只的武器。

  这会也没什么厉害的远程武器,但种类还是比较多,主要是弓箭和神臂床子弩,还有霹雳炮、猛火油柜、震天雷(配合车)。

  弓箭和床子弩不说了,定海水军以前的标配,每百人配弓箭十副,床子弩两架。

  通常一艘中型战船上,两三百人的,只有二三十副弓箭和四到六架床子弩,最高一般就是六架床子弩。

  南宋床子弩分步兵用和水军用,步兵用又称三弓床弩,最大射程可达五百步以上,也有说能达千步左右,但要三十人一起拉,非常麻烦。(辽军将领萧挞凛便是被600多米外宋军阵地的两米巨箭射杀,最终双方签订著名的“澶渊之盟”。)

  水军用的是绞车型床弩,需六七人操作,最大射程三百多步,最好杀伤距离约两百五十步。

  赵与芮还看水军试射了一发,从上箭,拉弓到射箭,大概要三十秒钟,已经算是简便的,但很伤体力,水军一人装箭,六人拉弓,每三人轮流,据他们说,大概射五轮(十支箭)就没什么力气,需要休息。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要继续加强他们的体能训练,然后要想办法做出省力的零件,或者加配人手,每弩再加六人,以十二人轮流,四轮一回合。

  赵与芮看了会后,感觉以后做几个齿轮,配点其他零件,应该能省力不少,但现在他并不打算这么干,毕竟他还没有正式掌权,没有成为大宋帝国的掌门人。

  接着赵与芮看到霹雳炮。

  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李纲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1161年虞允文领导的采石之战中都立下战功,在1161年时,宋军已经将霹雳炮装备在水师舰船上。

  这玩意已经有后世火炮的稚形,但本质上有点像大型的烟花。

  里面装了火药和石灰。

  赵与芮也看他们发了一炮,射程约百步,但因为内部没装石子铁片,声音很响,然后石灰飞撒,用来吓吓人还是不错,杀伤力真是不大。

  金国与两宋开仗时,第一次遇到都吃了亏,军士惊慌失措,又被石灰迷眼,之后慢慢就不怕了,后来金国也学会霹雳炮,更从宋朝的霹雳火球上,发明改良出震天雷。

  宋朝的霹雳火球:“用于竹西三节,径一寸半无罐裂者,存节勿透。用薄瓷如铁钱三十片,和火药三四斤,裹竹为球。两头留竹寸许,球外加傅药。”

  这种霹雷火球在使用时用烧红的烙锥引燃后用“炮”掷向敌人,“球开,声如霹雷”,不再是靠燃烧,而是靠爆炸时的碎瓷片使敌人受伤,同时还有巨大的声响使敌人震惊,还有烟焰熏灼。所以,这已不再是过去的燃烧类兵器,而是最原始的爆炸类兵器。如果抛射出去,就有如近代的大炸弹或手榴弹。

  金国将之改良,称为震天雷,金国发明后,又被宋人学了过来。

  “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金人主要用铁罐取代了宋人的竹罐,用铁片代替了宋人的瓷片,“震天雷”爆炸开来,热力可达半亩(估算直径在19米左右,但这是热力,并不是杀伤力),弹片可穿铁甲,时进攻金国的蒙古军团,不怕其他武器,就怕这“震天雷”。

  赵与芮拿手上试了下,大概有七八斤重,用手抛是比较沉的,抛不远,守城时可用。

  南宋的战船上,主要用投石机来投掷,南宋这会叫车。

  车分单梢、双梢、五梢、七梢、卧车、虎蹲、旋风。

  一杆抛竿就叫单梢,两条木杆并一起,叫双梢。

  七梢一般用来攻城,比较大,投的远。

  赵与芮的水军战船上,都是五梢,主要就是投这震天雷(也有投燃烧弹的),大概能投出三十步--四十步,每船两部车,一般都在船头或船尾,两边是弩车。

  接着赵与芮再看到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就是个早期的喷火器,下面是个熟铜打造的柜子,柜子里装满了猛火油,下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还有一种用于守城战和水战的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

  猛火油柜就是喷出火焰来烧对面,射程最近,大概十步左右。

  这个在水战上有点鸡肋,因为近距离后,弓箭的威力不比这玩意差,你还得担心烧到自己的船。

  南宋中后期,很多水军都不用,还把油柜给卖了,因为这是熟铜做的,又沉又重,很值钱。

  冯德山七艘船过来时,只有两部猛火油柜,其他早卖了。

  赵与芮专门了看了猛火油,居然就是石油。

  中原王朝其实很早也在用石油,但发挥最多最大的时期,是五代十国和金辽元,反而到了明朝之后,用石油的少了。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正式为其取名叫石油。

  这玩意用来做燃烧弹不错,但南宋水军为什么会卖猛火油柜,就是因为有柜没石油。

  南宋石油产量很少,以前全靠占城(今越南)进贡过来。

  看完水军所有装备,赵与芮对宋朝战力也有了了解,其实从配置上看,宋朝水军已经非常强大。

  两百步外以床子弩,百步内用霹雳炮,接着就是弓箭,三十步内用车(投石机),十步内还有喷火器,简直一环套一环。

  如果宋军每支军队都有这样的配置,士气可用,粮饷充足,哪有金国和蒙古的事?

  但最大的问题,除了军心士气之外,粮饷不足之外,就是火药威力不够,火药产量不够,猛火油产量远远不够。

  火器是好用,但两宋举国产量都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战争,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每年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硝石,硫磺。

  而且这会的火药真的没法和后世比,这时的火药在配制时都会加入各种助燃物质和有毒物质以增加其威力,如艾草、油脂、桐油、沥青以及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草乌头和砒霜,简直乱七八糟,配料越多,火药威力反而越弱。

  事实上从蒙古进攻南宋过程来看,如果不野战,只是守城,打襄阳也好,打钓鱼城也好,只要宋军敢守,能守,几乎是不可能攻破的。

  南宋这些火器只要有无限的支持,对攻城方来方就是灾难。

  看过宋朝水军装备,赵与芮也发现比李全这些地方军头的强多了,李全这些地方军头不注重工匠,也没多少工匠,更极少拥有火器,在水战时,和官军还是有些差距。

第150章 宋人江山,就要亡了

  “从今天开始,水军派船沿海巡逻,严禁商船往北,不准和金国交易,凡往北的船被抓到,一律没收,还查抄船主家中,切断李全过路收一半的财路,等他过来找我们谈判。”

  冯德山立刻答应。

  此时与金国交易的船,主要从临安、平江(苏州)、定海等几个地方出海,冯德山这边派出几只船扼守浙东的几个港口,另外通知许浦水军统制吴英,一起帮忙,冯德山专门去了趟许浦,送上会子五万贯,吴英一口答应,高兴的不得了。

  从江东寨回到定海后,赵与芮招来秦卓,问起石油(猛火油)。

  秦卓说这也是战略物资啊,朝廷也需求极大,北宋时,在延州(延安)有油田,还是当时的知州沈括发现的。

  沈括此因取名为石油,沈括还亲自主持扩大了石油的开采和运用规模。他主办了官办制墨厂,生产优质墨锭行销全国,墨锭上镌有“延州石液”四字作为商标,很受文人墨客的欢迎。

首节上一节112/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