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逆子,你敢造反? 第133节

“鄯州刺史所奏,并无任何的夸大之词,也无任何的水分,鄯州刺史同样惊愕无比,原本对这支突如其来的铁骑心怀恐惧,可接触之后,发现他们谦卑有礼,没有丝毫的骄横之气。”

房玄龄笑道:“这支铁骑的将军自称袁崇焕,副将祖大寿,如何安抚他们,请大家拿个章程出来吧。”

“这是要归降吗?”

杜如晦目露好笑。

“归降的意思,倒也不是非常的坚定,以鄯州刺史所奏来看,他们有意效忠大唐,若是大唐不接纳的话,他们就在草原上自行组建部落。”

房玄龄咧嘴一笑,“诸位怎么看,现在可以议论了。”

杜如晦神秘一笑,“他们既是大隋的遗民,理应是我大唐的子民,我大唐海纳百川,胸襟广阔,自然要接纳了。”

“没错,应当接纳。”

“外邦藩国,我大唐尚能礼遇有加,大隋遗民,本就是我大唐的子民。”

“无需犹豫,直接招降即可。”

“我大唐还能再添一支劲旅,何乐不为?”

关于接纳袁崇焕和祖大寿所部,群臣意见一致,没有任何人反对,倒不是贪图这支铁骑的力量,既然是隋朝的子民,现在就是大唐的子民。

对待自己的子民,他们非常的包容。

“太子,你觉得如何?”

杜如晦望向了李承乾,笑容淡然。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只能点头了。”

“不管这支铁骑的力量有多强,但在我看来,还是我大唐的精骑更胜一筹。”

李承乾意味深长的笑了,这个安排总算是起到了应有的效果,现在也有了妥善的安置办法,也就彻底的安心了。

“房大人,我有一个疑问,吐谷浑三万大军,都是怎么死的?”

萧脸色肃穆,心头尤为好奇。

古往今来的将军们,也就人屠白起,经常打歼灭战,其他人很少做到这样。

由于顾虑,也不会这样做。

胜利之后都会有俘虏,并且不会杀掉俘虏。

如今这支铁骑,既然如此彪悍,怎么也学着斩尽杀绝?

杀降不详不懂吗?

“两万余人,死于战阵之上,其余投降者,全部被砍掉了脑袋,如今三万具尸体的脑袋,在鄯州城外筑成了京观,震慑着吐谷浑。”

房玄龄没有说的太清楚,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

其实死掉的两万余人,压根就来不及投降,甚至对于投降,袁崇焕所部就没有理睬,杀的差不多之后,就将集体投降的一万人赶到了一起,然后就给杀了。

死的是吐谷浑军卒,他倒是漠不关心。

“呵,这行事手段,怎么有点熟悉呢?”

萧神色一苦,看向了女婿。

这个袁崇焕所干的事情,怎么跟四十万突厥降卒被屠戮殆尽的事情遥相呼应,似乎一模一样呢?

第173章 李世民训子,太子嗤之以鼻

“太子,袁崇焕和祖大寿,该授何职是好?”

房玄龄眼睛一眯,笑容恬淡。

“吐谷浑寇边,这战事将起,就让他们在边关效命吧。”

李承乾笑道:“至于这个功劳,暂且先记下吧,等他们归朝之后再论功行赏。”

“尚可!”

房玄龄轻轻一笑,“太子,吐谷浑损失了三万兵马,肯定会大肆入侵,如今又该如何是好?要不要发兵征讨?”

“暂时不用,先静观吐谷浑的具体动作,之后再讨论发兵的事也不迟。”

李承乾漫不经心,“就让袁崇焕所部主动出击,免得让吐谷浑再次来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如此对待,会不会引起不满?”

杜如晦神色凝重,“但凡是领兵作战之人,都是悍将,朝廷并未有任何的赏赐,就让他们效命于疆场,有失体统。”

“既然想要归降我大唐,就要有拿得出手的耀眼战绩,斩首三万是不错,可只要再立大功,才能封侯拜将。”

李承乾神秘一笑,“既然他们有意投效,一定不会放过立功的机会,我们就等着边关的捷报吧。”

“吐谷浑势大,仅三万铁骑,恐怕难成大事。”

房玄龄有所忧心,“现在就看袁崇焕和祖大寿的将帅之才如何了,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想要跻身于我大唐的朝堂,怕是不可能了。”

“立功的机会给他们了,就看他们本事如何了。”

李捋了捋胡须,“若有真才实学,当受人礼遇,若是就这么沉沦了下去,没有足够的军事才干,就让他们葬身于草原吧。”

“敬请期待吧。”

李承乾也不是太关心,心中自然得意。

他的态度相当冷漠,没有丝毫的重视。

下朝之后,就被李世民唤到了身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袁崇焕和祖大寿,应该是不错的猛士,我们应该许以高官俸禄,然后再让他们为我们去效命。”

李世民无奈笑道:“如今又想马儿跑得快,还想马儿不吃草,也太不合适了。”

“父皇,我这旨意已下,要收回吗?”

李承乾嘴巴一咧,一副悔恨不已的表情。

李世民的意思,就是先开空头支票,再让人家去效死。

这些道理他自然懂了,但是对待袁崇焕和祖大寿,即便是犯错,也就故意的犯了吧。

反正是他自己的人,怎么对待都可以。

以后还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能有任何的接触。

“君无戏言,岂可如此儿戏?”

“这次的决定,有些草率了,你应当自省。”

“希望袁崇焕,不要让朕失望。”

李世民喜爱猛将,从现在得到的有限情况来看,袁崇焕和祖大寿都非常不错,以后入朝为官,也要重用了。

“我大唐无比高贵,自然要自持身份,秉持足够的傲气了。”

李承乾没心没肺的笑道:“所以对待袁崇焕所部,也就放肆了一些,没将他们放在眼中,看来真的有欠考虑。”

“对待文臣猛士,都要礼下于人,不可过分骄狂。”

“即便是敌人,也要这样做。”

“行了下不为例,我也没有要怪你。”

李世民耷拉着脸,叹息道:“你这段时间,处理国家大事做得都很好,这一次怎么就大意了呢?哎,也是你太过骄傲了,就这样吧。”

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关注之下。

并且委派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时不时给太子出一些难题,将难以做主的事情,也全部推给了儿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太子独立自主的决策能力。

事实证明效果很不错,不管对错,只要太子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基本上没出过大错,都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这已经足够的优秀了,他也相当的欣慰。

“多谢父皇勉励,父皇的教诲我也记下了。”

李承乾笑道:“我会再接再厉,尽量做的更好。”

“嗯,这才是国之储君应有的态度,不错。”

李世民相当的满意,继而神色一凝,“如今吐谷浑袭扰边境,若是大举入侵,我大唐的边关又将狼烟滚滚,你只让袁崇焕所部去进攻,万一战事不利,战火还会烧到我们的身上,你也要早做决定了,出征的兵马要准备好了,首先把粮草准备充足,先运到邻近边关的要塞。”

“父皇,我会安排的,我考虑不周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父皇深谙兵法,儿臣非常的佩服。”

李承乾敷衍着笑了,其实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既然父皇都这么说了,只能照做了。

事后证明,李世民的做法多此一举,相信到时候脸色一定很难看。

这也间接证明了,他故意的粗心大意,要比李世民还要有远见,真是个麻烦啊。

不知不觉当中,比父皇厉害了,可不是好事啊。

“朕戎马一生,这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都多,自然是经验丰富。”

李世民傲然一笑,“万事要做妥当了,只要将细节做到位了,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若是袁崇焕一败涂地,就该拜将远征了,你觉得何人出征最好?”

“英国公身体欠安,不应该出征了。”

“卫国公当为主将,再选择两个副将,只要出兵五六万,就能横扫吐谷浑全境,那些蛮夷不足为虑,到时候肯定会死伤惨重,哪怕是灭了吐谷浑,也是既有可能。”

李承乾把话没有说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同李世民谈话,就要有所保留,不能太过自信。

“不错,考虑的倒是挺全面。”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自然有考验的心思,也要指出太子的不当之处。

“吐谷浑使者骄横无礼,死了也就死了。”

“可毕竟,他是吐谷浑使者。”

“以后这样的脏事,别自己做,免得脏了自己的手。”

“终究是对名声不好,就要有所考虑了。”

李世民嘴巴一咧,儿子的霸气做法,他也想做,可碍于条条框框的限制,就不能做了。

“父皇说的是,我太年轻气盛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也就顺着李世民的话,承认了自己的不当。

心中嗤之以鼻,大唐什么都好,可就是太过仁慈,有时候就要相当的霸气,才能显示出威武雄壮。

父子两人聊了很久,天黑之后才分开了。

第174章 萧蔷的委屈,太子的宠溺

这一日,袁崇焕进献的战利品,一万匹骏马,一万头牛,三万头羊,抵达了长安城。

东宫分到了一部分。

群臣也跟着沾光了。

首节上一节13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