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朕乃始皇帝,两界搬运工 第194节

文武百官仰头看着,同时与手中的身份证进行对比。

众人恍然,原来如此。

嬴政接着说道:“除了更换新的身份证,户籍制度也要变更,从今往后,以家庭为单位,制定专门的户口本。”

“该户籍制度关乎到国计民生,朝廷补贴,教育就业,医疗保健等各个方面,都与户籍相关。”

嬴政将新户籍制的详细内容投影在幕布上,让每一个臣子都能看得清楚。

“朕还编撰了大秦身份证和户籍试行条例和相关律法。”

嬴政说着,将编撰的内容投影出来。

文武百官抬头看去,仔细阅读。

特备是李斯,他是大秦律法的主要负责人,现在又出现新的律法,所以他必须要尽快掌握。

“首先是大秦帝国子民身份证法……”嬴政一边滑动鼠标,一边讲解。

从总则开始,到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再到身份证的使用和查验,最后是相关法律责任。

讲到最后,嬴政补充道:“这些都是试行律法,后续每隔一段时间,收集试行漏洞,再进行补充和修改。”

李斯出列拜下,无比激动的说道:“臣以为陛下写的这部律法非常全面,即便是臣,也很难找出漏洞来。”

这马屁拍得!

嬴政虽然不是那种听信佞臣溜须拍马的帝王,但手底下的臣子这么会说话,他也感到浑身舒爽!

于是,嬴政向李斯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语气温和的道:“李爱卿,这部律法要尽快掌握!”

“臣,遵旨!”李斯面露喜色,他在陛下表现得越好,将来上升空间也就越大。

与他同列同级别的九卿们暗呼李斯这厮不讲武德。

难怪升得那么快,原来是靠这般手段获得的!

只不过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李斯本身就很有才,能力也出众。

不然历史上的李斯如何爬到丞相的位置呢!

回到正题。

文武百官都看得出,这样的身份证和户籍以及律法出现,对大秦来说,将是大好事!

不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对朝廷而言,也方便管理。

他们都想不到这样的法子,也就陛下能想到。

而且陛下还拿出了制作身份证的高科技设备!

文武百官纷纷拜下:“陛下高瞻远瞩,臣等拜服!”

嬴政站起身来,下旨道:“屠睢,王贲,大秦第一代身份的申领发放查验,由大秦公安部负责执行。”

屠睢,王贲二人出列,“末将,遵旨!”

按照陛下编撰的律法,新身份证制度的实施全权由大秦公安部执行。

而大秦公安部的负责人是王贲,任大秦帝国公安部第一任部长。

“屠睢,王贲,李斯…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嬴政开始赶人。

没过多久,大殿中只剩下嬴政要求留下的人员。

嬴政看向几人,语气严肃:“诸位,身份证的制作工艺技术,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大秦一级保密!”

一级保密,与钞票的印制达到一个级别。

现在大秦开始施行新钞票印制和发行,除了嬴政本人,其他人包括研究院,都还没搞懂印钞机的工作原理。

现在这身份证的制作设备工作原理更难理解了。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技术都被列为一级保密。

说明它们非常的重要!

在场的几人拜下:“臣等明白!”

第199章 东征军航行中,抵达箕子朝鲜

嬴政看向王贲。

“朕会先提供给你五百台身份证制作设备,每郡分发十台,剩下的用于备用。”

“该设备一定要严加保管,决不能落入外人手里,要杜绝造假,每一张身份证制作之前,都要经过多重验证,确认身份证本人信息!”

“身份证材料朕先给你五千万张,争取三年之内在大秦境内完成普及!”

三年之内将身份证普及整个大秦,王贲深感任务繁重。

以当前大秦人口量,也有两千多万张身份证。

加上鼓励生育政策实施,接下来人口绝对会猛增。

不过这是陛下的旨意,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去完成。

王贲拜下道:“末将,遵旨!”

嬴政看向李斯。

“李斯,配套的律法执行和监督也要到位,凡是违反律法之人,严惩!”

“臣,遵旨!”

在大秦这个时代,新制度的实施会遇到很多困难。

而且现在还处于融合其他六国的时期,一定会有人趁机钻空子。

对此,嬴政决定用重法,尽可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身份证和户籍制度的实施需要时间,大秦交通不便,不过三年的时间足够。

嬴政将工作下发到臣子手中,他只需要结果。

接下来几天,嬴政将大量的身份证制作设备和相关材料都搬运过来。

这种设备由夏国为大秦定制的,材料也有现成。

设备的使用方法也比较傻瓜式,只需要按照制定的规范进行信息录入,然后打印即可。

有了身份证之后,将来人员流动,可以在专设的关卡进行身份证查验。

查验的方法很简单。

虽然大秦现在还没有互联网,但可以直接通过身份证本身的证件进行查验。

这种身份证的材料除了大秦朝廷和大秦公安部,其他人都仿制不了。

至于借用或者是盗用,嬴政也设置了专门的应对措施。

依然是从律法上入手,违法者重罚严惩!

若还是有人铤而走险,那没办法了,不论是什么时代,都无法避免!

只能以后逐步完善。

……

时间如齿轮缓缓转动。

在大秦帝国东海一处海面上。

数十艘海战船在海面上缓缓前行。

在为首的一艘海战船上。

一名中年男子站在船首,手持望远镜观望远方。

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此人正是李信。

他奉命东征,第一站目的地是穿过东海,到达半岛。

今日是出海的第二日。

按照陛下给他的地图,从胶东郡海岸出发,到达半岛最近的距离也有两百公里左右。

这么远的航行,李信没有太大的把握。

于是他改变方案,选择从胶东郡出发,直达辽东郡海岸。

在辽东郡稍作停留,再从辽东郡往半岛方向进发!

李信以及两万秦军,都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大海的浩瀚。

而在两万秦军的海战船后方,还有大量的补给船只。

这些船只都是新造的,可以用来运输物资。

“将军,按照地图显示,再过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一名近卫汇报。

李信点了点头,下令道:“加速前进,争取在中午靠岸。”

主帅一声令下,通信兵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没过多久,所有海战船开始提速。

在临近中午时间,李信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是海岸线。

就算是通过肉眼,也隐约能看到一条黑色凸起的黑影线条出现在海面上。

“这里应该就是箕子朝鲜海岸线,当年周武王兴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避难去了朝鲜半岛,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箕子在这里建立了他自己的政权。”

李信非常好奇,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是箕子朝鲜的当权者还是不是箕子的后人。

在海岸边上,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村庄部落。

这里居住着箕子朝鲜原始土著,常年靠打渔为生,也是箕子朝鲜王庭重点关注的区域。

这里盛产海盐,它受箕子朝鲜王庭贵族重点把控。

这里还有海鲜,用来供奉箕子朝鲜王庭贵族食用。

此时,几名渔民正在临近海岸的海域打鱼。

他们的船只都比较小,加上对深海的恐惧,他们不敢离开岸边太远。

一名光着膀子,身上晒得黢黑的男子突然从小船上站了起来。

他手指向远方,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叽里呱啦的说道:“你们快看,海面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其他人闻言,纷纷伸长脖子望去,顿时吓得浑身一颤。

因为太远的缘故,他们只看到一排黑影若隐若现。

但这让他们想到了由王庭传出来的传说。

传说在遥远的大陆上,有一个无比庞大的王朝。

当年王庭创始人,就是来自那个庞大的王朝。

首节上一节194/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