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47节

可听完朱高煜的安排以后,他才惊讶的发现,这哪里是纸上谈兵啊,这是自上而下安排了个妥妥当当啊。

一想到刚刚自家大儿子嘴里所说的各种安排,朱棣就忍不住兴奋了起来。

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这个什么税务管理局可谓是纯纯的直属于皇家的机构啊。

有这种完全不跟文官们沾边的机构在,不说完全杜绝文官们伸手,但至少短时间内他们是绝对没办法染指了。

但好处还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税务管理局一旦建立,那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银钱将会被送入国库和内帑。

那大明就不缺钱了啊!

大明国库有钱了,那军费怎么可能不涨?

那自己以后岂不是压根不用为无仗可打发愁了?

往远了想的话,大明的将来也必将更加兴盛啊!

可就这等一言定国本的“国策”,在自家大儿子嘴里居然成了治标不治本?

这让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朱棣感觉自己在儿子面前,跟个傻子也没啥区别了!

因为就连这治标之法,朱棣都忍不住拍案叫绝,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想不出来,枉论更加厉害的治本之法。

朱高煜见眼前这脸上写满了求知欲的二人,也不准备藏着掖着了。

作为他眼下最为倚重的“麾下大将”,他清楚的知道,几年后的靖难之旅中,他就得凭借着眼前这二人来实操了。

若是不趁着眼下还有空,赶紧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作法,统一好价值观,那到时候自己人跳反了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想到这里,朱高煜放下茶碗朗声道。

“二位,所谓治本之法,其实已经不再局限于商贾、士子这些人了。”

“对于我来说,所谓的治本,其实是对于眼下大明的一些困局、隐患,乃至我皇爷爷定下的政策当中的一些不足予以修改。”

“我皇爷爷是个有抱负的,他想给子孙开创一番万世不易的基业。”

“可哪有那么简单,霸秦、强汉、盛唐、富宋,哪个时代没有个惊艳绝伦的开国帝王?”

“可最终呢,终究还是走向了分崩离析的落寞,为何?”

“便是因为他们始终不曾扎根到百姓之中,固然轻徭薄赋拉拢了一批民心,但终究还是被一众门阀、世家、士绅给架空了。”

“而我,大明皇室子弟,一个从小就准备着造反把自己父王推上皇位的幕后黑手!”

“我打算试试,一手拿刀子一手拿银子,能不能一改这千百年来的困局,彻底改变皇朝不过三百年的命运!”

朱高煜这话一出,朱元璋、朱棣二人的脸色都有些复杂。

他们压根没想到,朱高煜居然早在谋划着“造反”的时候,就存着这么大的心思。

朱元璋心中尤其的酸涩。

说这大孙子有志气吧,可他偏偏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定下的政策有问题。

虽然不知道这大孙子说的是哪条,但就冲着他这些日子所说的那些事来看,绝对不是一句空谈。

可要说生气吧,这大孙子说的句句在理不说,这明显还是打算等自己百年之后,他父王上位了才动手。

显然是打算给自己留脸面呢。

唉……

这子孙太争气了,也发愁啊!

比起朱元璋那酸涩难当的复杂来说,朱棣就好多了。

他此时满心里就萦绕着一句话“一个从小就准备着造反把自己父王推上皇位的幕后黑手”!

自己何德何能有这么一个天授其才的好大儿!

明明只是一介被抛弃在应天不闻不问的私生子,却偏偏毫无怨怼的靠着自己给的一点点银钱打下了偌大家业。

如果只是自立也就算了,但朱高煜却是为了他这个父王准备的,为的不过是挽救一家人的性命并且把自己送上皇位?

实际上这些天下来,午夜梦回之间自己也曾扪心自问过,真的如之前跟父皇说的那样一丝一毫想法都没有?

当然不可能!

本王的父皇乃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正儿八经的天潢贵胄、龙子龙孙。

若是以前大哥还在的话,这等事自己想都不会想,可如今大哥不在了,那自己上位又有何不可?

更何况……

朱棣隐蔽的看了一眼对面自己那优秀到令人惊讶的大儿子。

自己有这么个天授其才的大儿子存在,未尝就没机会!

朱元璋父子二人沉默了盏茶功夫,才苦笑着回过神。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位仍旧一脸淡定的大孙子,心中感慨莫名,可嘴里却直接问道。

“小友,洪武皇帝真的犯下了很多错?”

虽然朱元璋说的轻描淡写,但朱高煜却敏锐的听出了他话语当中的颓然和失落。

“不能说犯错吧,只能说我那皇爷爷更多的还是想着家国天下,把整个大明朝当成咱老朱家的家业在打理。”

“我那皇爷爷,想让如他一般的泥腿子能吃饱饭,故而对百姓多有宽恕。”

“他又念及当年吃过贪官污吏的亏,故而对官吏颇为苛刻。”

“于国事上,他便是遇着麻烦了,也不肯轻易听信朝臣的建议,因为他觉着这天下间就没有新鲜事儿,与其听他们的还不如翻翻史书。”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累积起来,才让皇爷爷开创了大明的这番基业,却也把自己累了个油尽灯枯!”

“而我,却不想那样,我自出生开始便有锦衣玉食,只因我是朱家子弟,自有一份福源在身。”

“读书、明智、看眼、观世界,我不拜大儒为师,不细究儒家经典,却如同方外之人一般,细细打量着这方世界。”

“等看了十来年后,慢慢的也就看出来点名堂了!”

“我与我那皇爷爷从未谋面,他也不会知道燕王府还有我这么个私生子。”

“但我托生到朱家,接下了这番因果,那我自然要认!”

“于父王,我帮他荣登大宝、让他封狼居胥一展心中所愿,于皇爷爷,我帮他再续大明几百年国运一振大明雄威。”

“与此也算是了结了这段因果,全了祖孙三代恩情了!”

朱高煜云淡风轻的一番话,却说得朱元璋父子二人差点当场落泪。

第六十七章 自古土地之争,事为国本

朱高煜一番话让整个正堂之中的三人都沉默了。

朱元璋、朱棣都没想到朱高煜辛辛苦苦谋划了这么些年,积攒了这么雄厚的实力,原来只是为了报恩?

二人都不是能被人三言两语乱了心智的,但如今骤然间听闻自家子孙如此袒露心意的话,又怎么可能不感动?

好在二人都是心智坚定之辈,固然心中千重山万重浪,面上却依然不显,只是鼻息粗重了几分罢了。

朱元璋此时心中更是复杂,自家大孙子倒也没有把他多年的施政贬的一文不值。

可偏偏却说出了他的局限性。

明明这大孙子从未进过宫,更从未与自己谋过面,甚至连生父都当面不相识,却能一语道破天机。

这哪里是一句天授其才能解释得了的?

古人所说的智多近妖也就如此了吧。

朱元璋此时已经不敢就“洪武皇帝”这个话题再问什么了。

实在是害怕自家大孙子再冒出什么惊人之语,把自己再给气着了。

毕竟这会儿他还没想着掀桌子亮身份呢,到时候不尴不尬的多难受啊。

于是,他旧事重提的说起了之前的话题。

“小友,咱琢磨着你这绕了一大圈子,还是没说这治本的事儿呢,要不,这会儿说说!”

朱高煜本就打算今日里收收心,自然不会拒绝,放下手中茶碗笑着说道。

“所谓治本,之前我就说了,便是一项大工程、大动作。”

“这第一步嘛,便是清查天下田亩!彻查土地归属!”

“不仅仅现有的鱼鳞黄册上的田亩要清查,还得弄清楚藩王、勋贵、富商、乡绅名下的田地到底有多少!”

“毕竟民无地不稳,国无粮不宁,这点事情不趁早解决的话,将来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大!”

“等清查完天下田亩后,便可以做第二步了。”

说到这里,朱高煜的眼中也多了几分煞气,嘴上倒是轻松的说道。

“这第二步嘛,便是士绅一体纳粮以及摊丁入亩!”

“这个政策便是我真正治本的第一刀!”

“左手刀子右手银子,听话的给奖励,不听话的都砍了,便是逼也得把土地从哪些勋贵、藩王、大户手中给逼出来!”

朱元璋光是听到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这两策的名字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但纵使如此仍旧惊骇得直接站了起来。

“小友,何至于此啊,连藩王和勋贵都要纳粮?咱们皇帝可是说了举人便可免税了的啊!”

“你这一刀斩下来,怕是会被人说成暴政,苛政啊!”

朱高煜倒没想到老爷子眼光如此精准,直接说出了这个政策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

不过对于这些,朱高煜早已在平日闲暇时分想了个通透,自然胸有成竹。

“老爷子,我之前就说了,一手刀子、一手银子!”

“将来若有人说我是暴政的或者不愿意跟着我脚步走放不下那点富贵的,那砍了便是了,为了这天下百姓,什么士子、勋贵皆可杀!区区骂名而已,我自一肩担之!”

“至于藩王,若他们都不肯为自己家天下出力,只想着自己圈地富贵的话,那该降爵的降爵、该罚款的罚款呗!”

“我皇爷爷看重自家这些儿子,我父王亦是藩王之一,我当然不能对自家叔伯下狠手,但多少还是要惩戒敲打一番的。”

“不然的话,这天下的田地迟早都得落到一应藩王、勋贵、乡绅名下去。”

“至于表现良好、办事积极的,到时候国库丰盈了,转过头来再多赏点银子就是了!”

“毕竟,我大明缺的是能分给百姓耕种的土地,而不是银子!”

朱元璋听到这里,一颗心终于放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就没问题了!

他刚刚差点以为自己大孙子也要跟允那小子一样对自家叔伯下手了呢。

好在只是惩戒、敲打,那就没问题了啊。

本该如此嘛。

那些混账平日里在地方上是何等模样,朱元璋又不是不清楚。

一个比一个的跋扈,一个比一个的混账!

首节上一节47/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