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2节

咱金口玉言、口含天宪,护着自家大孙子,咋了?

正好,昨日里咱没能聊个过瘾,今日里过去,能痛痛快快的问个明白。

哦,还能舒舒服服的吃个饭喝点酒。

不得不说,咱孙子就是机灵,到底是咱老朱家的种,连吃食都能琢磨出花儿来。

不过,朱元璋此时忽然想起,昨日里最后高煜那孩子忽然逼宫,直接说起了“入伙”的事儿。

结果,这一来二去的,居然忘记跟高煜那孩子聊聊那“屠圣”的事儿了。

现在想想都觉着后悔莫及啊!

尤其是眼下这帮子读书人,忒烦!

朱元璋想到此处,当即懊恼的忍不住狠狠拍了一下大腿。

心中更是追悔莫及,想着之后一定要好好问问。

不能再让这帮子腐儒在咱眼前这么蹦了。

瞧瞧这趾高气昂、义正言辞的模样。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帮人真是忧国忧民的在世贤才呢。

可谁知道他们那肚子里,到底藏着多少鬼蜮伎俩和阴私算计?

咱以前为了治理这大明,忍了也就算了。

如今,眼见着咱大孙子有法子了,那咱还忍什么?

真当咱年级大了,那屠刀便不好使了?

到时候这帮腐儒统统都得给跪着,要么领死,要么给咱爬得远远的,反正咱是说什么都不能留了。

朱元璋这走神走得倒是痛快了。

可他却忘记了,他刚刚那拍大腿的动作,却落在了百官眼中。

朝堂上的百官见此也是一愣。

他们还以为眼前的洪武皇帝已经有了决定呢,可等了半天,却发现朱元璋正两眼放空,脸色变幻的走神呢。

这让一帮子文官们气得顿时七窍生烟。

这摆明了,刚刚老朱压根没在乎他们说的是什么啊。

虽然他们说的那些话里,九成都是引经据典、车轱辘话来回说,核心的其实就一句支持立朱允为太孙。

但,咱可以说车轱辘话,你个当皇帝的不能真当车轱辘话随意处置啊。

瞧瞧他们选择的“好圣孙”朱允,表现得多好。

如沐天恩、如饮甘泉,甚至说到些有些隐晦的典故,那位殿下也能坦然应对。

这才是我辈读书人希望看到和支持的圣君啊!

故而,几个脾气稍微有些暴躁的文官,尤其是黄子澄这个牵扯最深的,当即就忍不住了。

“陛下,为何如此苛待微臣?”

“臣之奏对,乃是臣呕心沥血之作,陛下为何充耳不闻?”

“臣再请陛下,立太孙正国本!”

朱元璋这会儿也烦躁起来了。

这还有完没完呢,怎么一个破事儿,咱都说了不行了,还来回说呢。

于是,老朱的语气也重了几分。

“行了,什么呕心沥血之作?”

“无非就是摇旗呐喊罢了,何故遮遮掩掩?”

“不过念在你皇孙之师的身份上,朕不跟你计较了。”

“不过,立储一事,让咱再考虑考虑,此事如你们所说,涉及国本,哪能这么草率!”

朱允听到这话,脸都黑了,原本他还以为今日基本可以敲定自己被册立为太孙之事。

没想到皇爷爷压根不这么想?

而且,听皇爷爷话里话外的意思,甚至还想从自己的几个叔叔之中立太子?

一想到这里,朱允一张小脸顿时扭曲了起来。

他恨不得现在就杀了自己的几个叔叔。

不过,跟朱允不同,其他文官们,敏锐的从朱元璋的话里意识到事情的走向好像不太妙。

似乎,这事儿朱元璋不是在忽悠,他是真的在考虑那几个儿子立太子的事情?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吓得一众文官们老脸煞白。

比起朱允这个一直养在宫中的“好圣孙”,朱元璋那几位好大儿,个顶个都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杀官的煞星。

可以说,这些人可都是朱元璋一脉相承、一手培养出来的。

若真是这几位继位了,那他们这好日子啥时候能来啊?

不过,他们还想继续,但朱元璋却没给他们这个机会。

老朱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

“行了,今日里该说的也说了,咱也有些累了,退朝!”

说完也没管众人,直接起身一甩袖袍就这么走了,徒留一群人面面相觑。

第三十章 爷孙的第二次较量开始

朱元璋着急忙慌的下了朝,几乎半点没停歇的便在宫中换好了便装。

可等他里里外外都换好了后,却发现朱棣迟迟未到。

这让他顿时心头一阵火起。

“去,看看老四死哪儿去了,怎么还没来?”

内侍闻言赶忙领命跑出去找人了。

不多时,同样换上一身便装的朱棣终于来了。

结果还没来得及给朱元璋见礼呢,这边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

“你干啥吃的?”

“就换件衣裳的事儿,难不成你还得焚香沐浴一番不成?”

“明知道咱急着走,还磨磨唧唧的耽误咱时间,你小子这是找骂呢?”

朱棣被朱元璋骂得一脸无奈,心中更是有苦难言。

这种事儿,能赖自己嘛。

谁知道这么急啊!

前脚刚下朝,后脚就开始着急。

可自己不得回王府换身衣服再出来吗。

不过,这一切都不顾是朱棣的腹诽罢了,他可不敢在朱元璋面前这么抱怨。

而朱元璋此刻却感觉自己从未像现在一般,迫切的想要见到一个人。

这种感觉很奇妙,奇妙到让朱元璋原本油尽灯枯、古井无波的心境,都开始萌发新的活力来了。

昨天刚刚去过,今日里轻车熟路倒是走得挺快。

再次看到昨日里刚刚见过的“朱宅”牌匾,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

自家好大孙,如今连个“府”都不能自称,未免委屈了些。

想到这里,朱元璋没好气的瞪了一旁的朱棣一眼。

都是这逆子的错!

朱棣被朱元璋这一眼瞪了个莫名其妙。

只是这会儿,他的身份已经换成商人李三了,自然不能乱来。

故而只能放下心中疑惑,重重的敲响了大门。

听闻下人来报,昨日里做客的两位客人重新上门了,朱高煜确实非常高兴。

能主动上门来投,这说明两人确实有心加入自己的造反队伍。

不然的话,昨日里自己都摊牌了,若他们真没心思的话。

那么今日里不仅他们不会出现,说不定还会有朝廷兵马前来。

如今,这二人既然主动出现了,那便证明,他们是真的相信自己、看好自己。

想到此处,朱高煜默默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定计。

转头,脸上带着一股子肃然,看着眼前二人认真道。

“老爷子、李叔,你二人既然信得过我朱高煜,那在下自然不能有负二位期望。”

“此番,在下打算让二位真正见识见识在下的底牌。”

“事涉机密,还望二位待会儿看完了,能做到心中有数。”

朱元璋父子俩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致。

朱元璋其实昨日就在琢磨了。

自家大孙子,昨日里跟自己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底气十足。

可琢磨琢磨就知道,自家大孙子手里这要是没几张底牌才奇了怪了。

本来朱元璋还想着,今日里旁敲侧击的打听一下来着。

没想到自家大孙这么爽快,都没用自己开口,便主动掀开底牌了?

跟朱棣对视一眼后,父子俩均一脸欣喜的跟上了朱高煜的脚步,朝着后院走去。

可没走多远,朱元璋便觉着一股子腥臭还有一阵阵嘎嘎、咯咯的叫声传来。

在绕过一道侧门一看。

嚯,好大一个养殖场啊。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见识过民间疾苦的,自然知道,不少人家中都会养上几只鸡鸭。

平日里能摸个蛋出来给孩子解解馋,过年了,还能给桌上加个硬菜。

真到了应急的时候,往酒肆或者旁人手里一卖,也能换点银钱。

可他们父子俩,从未见过,有人如此大规模、集中的养殖这些禽类。

这一眼望过去,各区域虽然分隔了开来,可鸡鸭鹅等禽类何止数千?

首节上一节22/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