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60节

那边的晋商眼见着又没动静了,还以为自己算是终于等到对方扛不住了。

正打算闹出点其他动静来呢,谁曾想,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到老张在外边喊到。

“那什么姓王的,赶紧过来收你的银子!”

“你马车呢,别说你要自个儿把钱扛回去?”

“我跟你说,我们这儿可不包送银子的活计啊!”

王姓晋商听到外边老张那喊声,顿时眉头一皱,赶忙走到了外面。

一看,嚯,不声不响的已经搬出来十箱了。

老张什么人呢,当师爷见惯了牛鬼蛇神的,哪里会被一介小小商人拿捏,压根没跟人商量,直接掀开了所有箱子。

白花花的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若在放光一般,格外的刺眼。

“来来来,你自己好好点点,咱们银行的箱子一万两一箱,这里十箱,你赶紧点,我们还得进去继续搬呢!”

嘴里说着让人点点,可实际上,老张等个屁,直接手一挥就让人进去继续搬去了。

然后这王姓晋商就傻眼了,这情况,有些不对啊!

不是说没钱嘛,为啥搬钱这么痛快?

莫非他们在打肿脸充胖子?

对,一定是这样!

如今王姓晋商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不然他真怕自己转头就得跑!

毕竟他很清楚,他这次可是跟朱皇帝还有那位监国太孙在作对呢。

这要是银行真有毛病,那他就不是作对,而是上当受骗,那到时候想想办法倒是能活命。

可若是对方没毛病,反而是在他挑三拣四的话,那他这就得罪人了啊。

所以,如今的他,也只能咬牙坚持了。

可惜,随着看热闹的百姓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帮着数箱子,从最开始的十个,数到两百、三百、四百的时候。

王姓晋商腿都麻了。

这特娘的只是一个苏州分行啊,怎么这库房里也有这么多银子啊。

你有这实力你早说啊!

老张是没听见这话,听见这话绝对一大耳刮子抽人脸上。

你特娘的消遣老子的时候怎么不说这个?

当老子搬钱不累?

一千万两呢!

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辕北辙的结局

人嘛,总是会有个认知方面的障碍,那便是会习惯性的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看待某些事物。

但这就导致在某些不符合自己所在阶层的问题上,经常会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错误来。

就好比老农以为皇帝天天能拿金锄头翻地,而富二代坚定认为开奥迪A4住个60平的房子就是穷人了,这种事儿其实自古都有。

何不食肉糜,其实何尝不是对于其他阶层的不了解?

在王姓晋商的心中,一千万两乃是何等巨大的数字?

要知道,这次存进银行之中的三千万两,可不是他一家的,可以说晋商之中就没几家能掏出这么多银子。

毕竟作为商贾之家,生意做得越大,平日里的开销就越大,更别说那摊子铺开以后的各种生意所占用的资金了。

要拿出三千万两还要不伤筋动骨,不妨碍到其他生意的正常运行,这实力怎么着也得一两亿两的存在了。

而这样的存在,晋商之中能有几个?

所以,在王姓商人眼中,一千万两真就是一个他往日里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了。

可他却没想过,这样的数字,别说放在“暴富”之后的大明了,哪怕是之前朱皇帝天天为钱发愁的时候,又何曾是个多么惊恐的数字?

国库的存银之所以不多,无非是开支巨大快进快出罢了。

真要是有什么急用的时候,朱皇帝的内帑实际上银子比国库还多。

那个老貔貅存钱的习惯可不是后来才有的,他可是一直都有。

那时候的大明都不怕,如今的大明?

哼!

不说库存的那十亿两白银了,就算之前蓝玉第一次从东瀛带回来的三亿两白银,到现在都还没用完呢。

这还是敞开用的情况下。

如今有了商税这个远超当年的财税来源,户部的底气可不是一般的足。

要不是铁甲舰和新海港项目耗费了太多银钱,那么实际上国库的存银是在不断增长的。

没错,就是如今在全国所有官吏都涨了俸禄的情况下,正常开支之下国库的存银照样能增长。

那么,有国库存银随时作为支援能临时“借用”的情况下,大明皇家银行会害怕一个所谓的一千万两的“巨额”兑换单?

他们甚至巴不得这种戏码多上演几次才好呢。

毕竟每这么干一次,那银行可是要实打实的收取一笔手续费来着。

这手续费看似只有五个点,可你得看看基数是多少啊。

一千万两的五个点,那可就是五十万两了啊!

而实际上,大明皇家银行掏钱雇佣锦衣卫和城外大营的大军护送大批现银到各地,总的费用都没有五十万两好吧。

没错,掏钱雇佣的!

朱高煜这人就是这么“公私分明”!

在他看来,既然锦衣卫和军户的俸禄是朝廷发的,以后还要尝试银行出资赞助对外战争这一思路,那不如就从最基础的雇佣开始。

于是一万大营精锐和一千锦衣卫笑眯眯的拿着银子上路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无非就是跑一趟来回罢了,他们可不信谁真敢冲着他们动手。

虽然雇佣的时候已经说好了,一旦发生战斗,那么受伤、牺牲都有抚恤,还是比朝廷重得多的抚恤。

可他们始终不认为哪个山大王有胆子干冲着京营大军下手,那都不是找死了,那是活得不耐烦了。

而事实也果然跟他们想的一样,甚至都没让太多人知道这消息,京营的老卒子就跟一批抢到了名额的锦衣卫笑眯眯的把这笔“外快”给挣到手了。

要知道,他们这走一趟,来回一个来月时间里,俸禄一分不少不说,还有一笔不低于五十两银子每个人的外快,这特娘的谁不乐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路吃喝拉撒都不用他们负责,都是背后的金主,也就是大明皇家银行掏钱。

每日里虽说不是大鱼大肉,但绝对吃得饱、吃得好。

就这待遇,也难怪一众人都要互相争抢了,谁不乐意啊。

而对于大明皇家银行来说,他们照样乐意啊!

瞧瞧,不到一百万两,就把库存的九亿两银子全给安安全全的运到各地去了,平均每个城市分行的消耗其实还不到十万两而已。

这笔开支,当时看得各分行负责人差点破口大骂。

可等到他们拿到几笔大额存单异地提取的手续费以后立马不骂了,反而笑眯眯的联系总行,想着法子推荐本地的军户。

因为他们觉着本地的军户便宜啊!

反正都是大明的军队,比不上京营那么精锐,那出动两万人行不行?

可是两万人的本地军户,那也比之前那一万京营精锐的开支便宜啊。

虽然但两万本地军户绝对能干出比一万京营精锐更多的事儿来。

毕竟,平日里不咋训练的他们,种地、运粮、看家护院等各种杂务,干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啊。

所以,精明的各地大明皇家银行分行,早就兴致勃勃的想要从这里面捞一笔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各地的分行,尤其是像眼下这种商贾云集的重量级分行,库房里的资金是何等的恐怖。

这不,当一箱箱银子如同流水一般从那黑黢黢、戒备森严的库房之中搬出来后,王姓晋商的汗也是越流越多了。

这情况有点不对啊。

为啥这地方有这么多钱?

而一旁一直围观着看热闹的百姓们这会儿同样是眼睛越来越亮了。

娘咧,一万两银子一箱啊,这多少箱了,瞧瞧,这都快把街上堆满了吧。

看热闹的人很多,可没人敢往前走,毕竟谁都知道,一旁的锦衣卫腰间的刀子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比一旁看热闹的百姓更加紧张的,其实是这位王姓晋商啊。

他现在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二字形容了,现在就想琢磨明白一个事儿,眼下这场戏到底要怎么往下演?

他是来砸场子的啊,这要是继续弄下去,岂不是成了给人立口碑的了?

这特娘的,是不是有些不对啊!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监察院发飙

人们总是在陷入僵局之时,对未来抱有最后一丝美好的期待,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可事实上,即将到来的局面有时候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恶劣不少。

这不,原本想着用通过异地大额挤兑,能一次性把大明皇家银行的名声一次搞臭的王姓晋商,眼见着最初的目的达不到了,那他就一个想法,别把自己陷进去了。

毕竟他搞出来的事,虽然从明面上看半点问题都没有,只是照章办事的来取自己名下的银子而已。

可刚刚他在银行里的一举一动,那可不是“照章办事”的态度啊。

说白了,都不是傻子,他的目的,其实一早别人就知道了。

而眼下,他到底要怎么收场?

眼见着越来越多的银箱被搬出来,王姓晋商也是越来越急了。

而皇家银行当地分行的主管老张见此情景,不但没有收手,反而退到大堂里,拉着保安队长在一旁贱兮兮的嘀咕了两句。

那边的保安队长闻言同样贱兮兮的一笑,重重的一点头,转身走向了后方。

不多时,眼见着银子快搬完了,银行的保安队长忽然带着人就这么手捧着一大堆的银子出来了。

哐当……

来人二话不说直接把银子往王姓晋商脚底下一扔,没好气的说道。

“跟你说一声啊!咱银行你说取多少银子,那就给你多少银子!”

“可咱们可没说一定要送你箱子啊!”

“银子咱多的是,可这箱子,我们银行不够了,所以,这最后十万两,你自己想办法弄走!”

“对了,成色、重量你可以当场验,有问题我当场给你解决,走了我们可不认了啊!”

首节上一节160/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