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42节

可土水泥,实际上也就那样,质量肯定比不上后世那些高标号水泥,但胜在一个操作简单、用料简单啊!

不然岂不是辜负了“土”这个字?

这不,这会儿朱高煜就一身粗布衣服,毫不顾忌的带着工部的人在将作监忙活着呢。

虽然一旁看着他的工部官员那表情简直扭曲到了极点,可朱高煜纯粹当做没看见。

“殿下,这些事儿您动动嘴让其他人上不就行了?何苦您亲自上手呢?”

朱高煜头都没回答道:“我光动嘴,我怎么知道你们到的错在哪里,指挥都不知道怎么下嘴!”

“还不如一次次的试出合适的方法,然后你们到时候一边照着做,一边想办法提升产量、工艺,那岂不是更好!”

工部官员还想劝点什么,可张了张嘴以后,最终还是闭上了,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劝啥了。

“殿下那您能不能给臣交个底,您烧制的这东西,到底是个啥?”

“这东西叫土水泥,如果没弄错的话,这东西造价低廉、生产快捷、可加水搅拌后只要凝固,那硬度堪比青石,乃建城、铺路的神器!”

朱高煜这番回答直接把问话的官员都说楞了,一旁的工匠们此时听着朱高煜的描述也跟听天书似的。

嘴上虽然没人说什么,可实际上都在琢磨,这破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没多久,伴随着一阵阵炙热,第一窑的烧制结束了,

看着颜色有些不怎么正宗的成品,朱高煜本能的皱了皱眉头。

不过他还是叫人打水过来试了试,果然失败了。

朱高煜翻了翻刚刚的各种记录,思前想后觉着还是在窑内温度上出了问题。

他重新调整了下鼓风机,让火力更加猛烈了以后,果断的开始了第二次煅烧。

这次,明显比之前温度更上一层楼了。

而当这次的成品摆在朱高煜面前时,朱高煜看着那熟悉的灰扑扑的颜色,顿时喜上心头。

“哈哈哈,这次看起来似乎是没错了,赶紧的,打水过来试试!”

在场的都是第一次见到水泥,甚至所有人连听都是第一次听见。

所以朱高煜哪怕要搅拌水泥做实验了,都只能带着人一起干,不然其他人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不多时,利用一个废弃的木箱,朱高煜飞快的在地上弄出了个方方正正的“石块”。

然后朱高煜直接一拍手,不管了。

“行了,诸位把刚刚我的一些步骤、细节重新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如今正是秋老虎在的时候,温度不低天气也干燥,一晚上绝对够这些水泥凝固了,明天咱们再来看看就是了。!”

说完就拍拍手离开了,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真就这么有自信的吗?

翌日,刚刚下朝的朱高煜直接来到了试验场地,拎过一把旁边放着的大锤,压根没有丝毫犹豫,甚至一旁的工部官员都没来得及阻止,他便一锤子砸了上去。

砰……

一声格外清脆的响声在眼皮子底下响了起来。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傻了。

昨天他们可是看着朱高煜弄的,这就是一堆“灰”加了点水而已啊,怎么就这么硬了?

朱高煜可不乐意光自己一个人干活,直接把锤子往旁边一递道。

“来来来,看你们似乎都有点兴趣的模样,那你们轮流试试呗!”

“不然你们摸清楚这东西,恐怕以后你们干活都不痛快了!”

这个理由一出,众人还真就接过锤子一个个的走了上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别看朱高煜弄出来的是土水泥,可这玩意儿但论硬度的话比起现有的各种天然建材,其实已经不差了。

但最重要的是着东西便宜、造起来方便啊。

石灰矿而已,又不难弄,眼下应天周边都有呢。

最妙的是,这东西他们可是看着朱高煜弄出来的,仅仅用了个箱子,就能轻易的弄出一个大方块。

那他们要是手艺好的,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弄出其他形状?

那相对于原来的青石、城墙砖来说,简直不要太好。

要知道,建城所用的青条石看起来普通,可实际上开采、运输、使用所消耗的民力大了去了。

一个石匠要是手艺不成的话,压根不敢上手弄这种城墙砖好吧,不然他压根赔不起,更别说后面的其他责罚了。

而如今有了这水泥,那工部的日子就要好过太多了。

毕竟,全大明所有的公家营建可都是工部的事情呢。

听着众人那早已习惯的吹捧,朱高煜一脸的淡然。

作为穿越者,能做出这些固然高兴,但也无须太过骄傲。

他无非是仗着后世的些许学识罢了,真正能让这些东西进一步改善、提高的,还是得靠在场的工匠们。

他们才是真正能推动大明的科技继续往前走的人。

朱高煜认真的让人记录好了每一窑水泥的烧制过程,整理过后便是大明第一批水泥的标准制作流程了。

而随着土水泥的制成,朱高煜也不近松了口气。

后世的他,永远记得小时候隐隐约约听到的一个标语“要想富先修路”!

当时只是觉着顺口而已,等到长大了弄明白以后,他才真正明白,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到底能给当地带来多大的好处。

明面上的沟通、交流就不说了,单说物资的运输快捷起来以后,商税的增加,都足以让大明的国力继续升腾。

第二百零九章 要想富先修路!打架也是一样的!

水泥的试制成功,显然让一整天朱高煜的心情都非常好。

第二天的朝会上,朱高煜都是笑着的。

眼见着一众朝臣说完了日常事务以及地方紧急事务以后,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诸位,我打算在大明境内修建几条直道,沟通南北、横贯东西。”

“我大明幅员辽阔、疆域广大,若没有直道相连,恐怕十年、百年后,依旧跟大明朝廷离心离德。”

“更不用提当地的物产明明可以在异地卖出高价,却因为道险路阻只能在当地贱卖。”

“这些都是我决心要修建的直道的理由!”

“所以,大家议一议吧,怎么修,从哪儿开始修,都说说吧!”

朱高煜这话一出,整个朝堂顿时就炸锅了。

一众朝臣此时满心的苦涩。

娘咧,咱们这位太孙殿下是真能折腾啊。

这才监国多久啊,折腾出多少日子了?

他们现在随便数了数,朱允造反、远征东瀛、北征、税务院建立、监察院建立、清丈土地、一条鞭法……

好家伙,这位太孙殿下是一天都没闲着啊,不是在折腾就是在琢磨着折腾的路上。

可这次不一样了啊,这折腾的太大了啊。

“殿下,还望三思啊!直道的好处,臣等其实都知道,臣等何尝不希望家乡父老能有一条好路走?可实在是这直道耗费太过恐怖了!”

“没错殿下,历朝历代为何只有秦朝成功修建过直道,其他朝代都只是修修补补,主要原因就是耗费太狠了!”

“殿下,臣看过古籍,秦朝时的直道,那可是连垫路的沙土都要反复炒熟以后才能使用,工艺极其的复杂,光是这工艺咱们现在就没有啊!”

……

一众朝臣没有丝毫犹豫,几乎朱高煜刚刚提出修建直道的想法以后,立马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其实也是慢慢磨合之后弄明白了,这位监国太孙其实是听得进意见的,也不会玩什么因言获罪的勾当。

但你得言之有物,不能想着什么说什么,更不能弄些不着四六的“子曰”“书中有云”之类的屁话。

所以,朱高煜的朝堂上也越来越热闹了。

毕竟,谁不想再朱高煜这位命中注定的“今上”面前露露脸呢。

朱高煜也确实挺得很认真,他其实还蛮喜欢眼下这种氛围的。

有事就说事,直接了当的说出意见和问题,能处理的就当场处理,能答复的就当场答复,这不比以前弯弯绕绕的要有效率得多?

就好比今天,要不是这帮子没事儿就把古籍当小说看的官员开口,他哪里会知道大秦时修建一个直道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沙土炒制?

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原理?

最终的效果他倒是知道,秦直道可不是仅仅在秦朝有用,可以说一直到如今大明了,还有部分路段的秦直道填填补补就能用。

甚至好些官道其实就是在原本的秦直道上拓宽而来的。

眼见着朱高煜既没有出言打断,也没有收回之前要修建直道的旨意,一众朝臣们愈发的激动了。

而一些之前还在观望的大佬们,也终于开始下场了。

这不,户部尚书赵彬就当先站了出来。

“殿下,臣有本奏,户部得殿下支持,于东瀛得了一笔浮财,税务院的商税开征也确实一改户部往日里拮据的场面。”

“可臣还是得实话实说,若是要户部支撑起在全国修建直道这等惊世骇俗的工程,户部力有不逮!”

“毕竟现有的国库存银每一笔都是有去路的,每年的官员俸禄、各地营造还有应急用的赈灾款,这都是需要户部一笔笔核算的。”

“臣恳请殿下收回成命,待户部再宽裕一些后,再行此事!”

大佬就是大佬,劝谏的就是不一样。

他没说修直道不好,而是明确说了,眼下钱不够,你晚点修去呗。

其实这话还一个意思,你若是能跟蓝玉在东瀛干的那样,再弄到一大笔意料之外的进账,那你爱怎么修怎么修,户部绝不阻拦。

其他朝臣,眼见着连户部的部堂都下场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紧上啊,不然风头都让大佬们出了。

“殿下,此等工程劳民伤财啊!”

“殿下想想当年的隋炀帝,他好大喜功之下修建的大运河,如今咱们都还在用,可实际上呢,硬生生把隋朝的老底子都砸进去了啊!”

“殿下,咱们慢慢来不要紧的,何必动辄弄出这等大工程呢?”

好家伙,隋炀帝的举例一出来,朝堂之上更加热闹了。

朝堂之上永远不缺拍皇帝马屁的,那么如今皇帝不在,朱高煜堂而皇之的坐在了龙椅上,想拍拍他的马屁的自然多的是。

这不,仅仅是用隋炀帝举了个例子而已,一群人就蹦了出来了。

一部分朝臣开口就是请奏治这个举隋炀帝例子的朝臣大不敬之罪,此乃不把殿下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至极。

首节上一节142/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