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3节

不过咱大孙子不一样,不愧是生在皇家的种,看事待物,起头便能视天下为棋局、万民如棋子。

可惜,这等大孙子,不是咱的嫡长孙!

若是咱的嫡长孙,咱恐怕会更加开心!

朱元璋仅仅只是分神了片刻,便赶紧掐灭了这危险的想法,这东西,不能想,想多了就乱套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琢磨琢磨刚刚大孙子提出的屠圣法呢。

屠圣法,顾名思义,屠灭圣人之法!

现如今大明,也只有儒家那位圣人了。

只是,朱元璋弄不明白,为何朱高煜会想要屠灭圣人?

虽然老朱平日里冲着读书人痛下杀手,更加看不惯那些腐儒的举止、作风。

可他也明白,大明若是要长治久安,就离不开儒家的这套东西。

自大汉开始,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才打下基础的,难不成在大明,就得改了不成?

可改了之后呢?

朱元璋完全无法想明白,到底为何要屠圣,为了什么?之后怎么办?

可若是直接问的话,咱是不是显得太过木讷了?

啥得都咱大孙子说出口才能明白?

咱自己琢磨琢磨先。

老朱这倔脾气一起来,还真就开始坐在那儿开始细细琢磨了起来。

许久,朱元璋猛然间抬起头,满脸惊诧的看着朱高煜道。

“小友,你今日里这番话,若是让那些酸儒知晓,他们会和你拼命,届时,谁都保不住你的!”

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说,朱高煜了然的笑了笑,顺着话头答道。

“老爷子,您发现没?”

“在您看来,若是这帮腐儒知晓了在下的言语、举动之后,在下必死无疑!”

“在下虽然生在乡野,但好歹也是个皇子龙孙。”

“可就是这样的身份,你还是觉着读书人有办法让在下赴死!”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他们凭什么弄死在下呢?”

朱元璋闻言一愣,感觉脑海之中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了,可死活就是隔着那么一层薄雾,看不清真面目。

这不由得让他急的抓耳挠腮的,却又始终不得其法。

最后,弄来弄去,还是只得把视线投向了那今日里屡屡有惊人之举,多智近妖的大孙子。

朱高煜看着张老爷子那明明没有说出口,可实际上却写在了脸上的渴望,差点笑出了声。

这才对嘛。

不能一再的让你们感受到小爷的优秀和魅力,怎么把你们这等将帅之才收纳至麾下?

看着老爷子那表情,感觉吊胃口也该有个极限,朱高煜暗笑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这其实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问题。”

“他们的出身以及所学,除了让这帮子读书人自视过高、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之外,还放大了他们的欲望。”

“从开始的想要一朝中举入仕,到想要家中良田万顷、屋中娇妻美妾,再到当官做宰。”

“他们的欲望一步步放大的同时,他们的收获也一步步在放大。”

“可还有个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欲望,那便是掌控欲!”

“从最基本的掌控当地治下百姓、治下一方水土,到控制一国之言论,最后控制一国之君。”

“二位稍微想想就明白,但凡文臣当道的,是不是会不断的劝谏君王?”

“可最关键是,凭什么他们劝谏的,就一定是对的?”

“凭什么就一定要按照儒家学说当中的条款来就是好的?”

“这其实,就是他们骨子里抹不掉的掌控欲而已!”

“但这些所作所为,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两点!”

“一为儒学或者说自家学说的更加兴盛,名头更大才能招揽更多英才嘛。”

“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都是儒学出身,只要君王乃至天下人按照他们划出来的道道运转,那他们天生就赢了几分。”

“更何况,你和他们对着的时候,对手是他们,裁判还是他们,你怎么赢?”

朱高煜行云流水般的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和朱棣彻底沉默了。

尤其是朱元璋,作为当朝皇帝,此时一回想自己登基这几十年,忽然觉着头皮发麻。

咱是不是早就被那帮子读书人给骗得深信不疑了?

看似咱高高在上,口含天宪、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但实际上呢?

咱的话,真的管用?

管用几分?

那帮子读书人总说,皇权不下乡,强调乡绅治民,是不是这帮子读书人在打埋伏?

这一刻,朱元璋脑海之中仿若那热油碰上了冷水一般,各种想法、念头四处飞舞。

朱高煜没管那么多。

到这方世界这么些年,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场景,让自己深深明白了一点,上辈子的自己是何等的幸福。

我不奢望把这世界建设成上辈子那模样,我也没那能力。

但,我希望尽我所能,让砸门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能过上不缺吃、不缺穿、有书读的日子。

想到这里,朱高煜干脆直接把最后一番话都说了出来。

“就好比眼下盛行那程朱理学。”

“我皇爷爷之所以支持理学,无非是觉着理学有利于统治罢了。”

“可他却不曾想到,这乃是加在大明头上的一道枷锁。”

“理学继续发展,这些腐儒们,就会把这道枷锁不仅用在百姓身上,还会用在皇帝身上。”

“到了那时候,哼哼,文人们抱作一团,开头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

“但嘴里说的是仁义,其实心里却满满的都是算计!”

朱元璋听到这话,脑海之中顿时如被闪电劈开了一般,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十八章 掀开历史的遮羞布

朱棣此时也顾不得假寐了,从刚才听到自家大儿子要屠圣开始,他就已经坐立不安。

眼下还能端坐于此,也不过是强装镇定罢了。

虽然听明白了自己儿子要屠的乃是读书人的“圣”,但还是让他觉得心凉。

这东西一个不好,不光他燕王府几百口人头落地,恐怕就连老朱家的国本都要动摇。

有道是杀不尽的读书人,而且只要此言一出,天下读书人怕是和大明针锋相对了。

到时候可比攻城拔寨难度大多了,而且敌人是谁根本无从知晓,可能一时间天下无敌也可能一瞬间天下皆敌。

朱棣听整个人呆愣在那,不过脑子里却越来越清醒,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现在却清晰的摆在眼前。

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自己那侄子朱允,就是被那些腐儒洗脑了。

如果自己的这个侄子真继承了大统,还真有可能被这些文官控制。

届时,可不就是自家儿子说的这个局面?

到了那时候,这大明是老朱家说的算,还是读书人说的算?

这大明,到底是何人之天下?

圣天子垂拱而治?

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朱元璋显然也想到了什么,面色一片肃然。

如果真的如自家大孙子所说,事情的严重性可能远超掌控。

不过朱元璋作为帝王哪怕深陷死局也会向死而生、舍命一搏,自然不能就这么认输,随后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小友说的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吧?”

“读书人中固然有腐儒,但也不乏清流,读书也多有读出天下社稷之辈,也有为国为民着想的。”

朱高煜听到这话,顿时一愣,转而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这位颇为不服气的张老爷子。

“老爷子,您为何如此天真?”

“为国为民?”

“您说的是谁的国谁的民?”

“在那些读书人眼中,听他们话的国才叫他们的国,受他们驱使的才是他们的民!”

“他们眼中排第一的,永远只有他们崇敬的至圣先师们制定的大礼、规则。”

“至于他们口中推崇备至的伦理道德,那不过是一块他们用来约束世人和帝王的牌匾罢了。”

“当然了,也是他们为了推广学说、遮掩自己的遮羞布!”

“毕竟,他们嘴里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哪一条不是正正确确?”

“忠孝节悌啊!忠君爱国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黔首贫民,但凡听到这些,难道会不认同?”

“可世人哪里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们制定的标准,却不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啊!”

说到这里,朱高煜难得的激愤了起来,甚至连原本温润如玉的面容都有些涨红了。

“他们想要所有的事情都要符合他们认为的标准。”

“规则越多,对他们的好处就越多,对皇帝的束缚对天下的束缚也就越多,对百姓的忽视就越多。”

“文官全都劝皇帝,应当如何,从来不说为何如此。”

“你让他讲求利害关系,动不动就是舍民取义”

“为什么不是舍他们自己?”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激动不已,实则他当年就是被贪官污吏害了个家破人亡。

更别说,自从坐上这帝位二十余年来,那些对自己劝谏之人,何尝不是个顶个的举着大义旗号?

如今回过头一看,自己好像真就是用文人说的那套东西在要求自己?

嘶~

首节上一节13/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