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70节

  陈慕武的邀请,巧妙地让两个人脱离了是非之地。

  希尔伯特当然也不怎么愿意被别人围观,所以欣然同意和陈慕武共进午餐。

  希尔伯特是主办方的贵客,不用和其他来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千多号人一起去吃饭,而是有会议主办方为他专门准备的吃饭的地方。

  陈慕武的邀请,一定程度上让他自己也蹭了希尔伯特的地位,去到了会议主办方在博洛尼亚市内包下来的高级餐厅。

  两个人分别点好餐之后,在等待上菜的这段时间里,希尔伯特便有些着急的和陈慕武找了些话题。

  “陈博士,几年之前我就想和您见上一面,还曾经派出了约翰到剑桥大学前去拜访,邀请您到哥廷根大学参观访问。

  “陈博士的个人魅力真是十分突出,约翰差一点儿就留在英国剑桥,一去不复返了!”

  希尔伯特和陈慕武开起了玩笑,冯诺依曼又不是他陈慕武强行留在剑桥大学的,而是后者自愿留下去的。

  “希尔伯特教授,您说笑了。对了,冯诺依曼先生他现在怎么样?在哥廷根过得还不错吧?”

  既然提起了冯诺依曼,陈慕武想起来,自从他开始去了斯德哥尔摩之后,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实在繁忙,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过去的那些亲朋故旧取得联系,除了冯诺依曼,还有美国的奥本海默,德国的海森堡等人。

  找时间真应该跟他们写几封信,重新沟通交流一下感情了。

  此时正乘坐着蒸汽轮船横渡大西洋的奥本海默站在甲板上,一股强劲的海风吹来,让他忽然打了个喷嚏。

  “约翰在哥廷根过得很不错。不过他的研究方向似乎出了一些问题。”

  说起冯诺依曼的这件事情,希尔伯特脸上忽然多了几分担忧的神色。

  “比起那些更纯粹的数学问题,他的心思似乎全都放在了一种只存在于想象当中的机器上面。

  “约翰也曾经和我交流过几次相关问题,只是我对这种并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虚拟机器不怎么感兴趣,给不了他太多的帮助。”

  得,陈慕武没想到希尔伯特嘴中说的这个果,还是自己当初在剑桥大学种下的因。

  冯诺依曼醉心研究的这种虚拟机器,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自己当初在剑桥郡的那家牛排馆里,向他所描述的那一种陈机。

  算算时间,冯诺依曼在哥廷根大学跟着希尔伯特教授搞研究,已经有了几年的时间。

  这几年的时间里,却没有见他搞出什么太出名的成果出来。

  陈慕武觉得现在已经是时候,挥舞着他的小锄头,把冯诺依曼给重新挖回自己的身边来了。

  冯诺依曼当然是一个天才,他的唯一弱点就是找不太准研究的方向,开拓创新的能力也有些差。

  如果有人能够给他指明一条正确的研究方向,那么冯诺依曼的前途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这种人,当然要搞到斯德哥尔摩,当做自己的左膀右臂才好。

  陈慕武记得自己当初留在英国伦敦的那份名单上面,应该也有冯诺依曼的名字。

  不出的意外的话,大哥应该已经给哥廷根那边拍过电报。

  正好借着自己这次结婚的机会,就可以和冯诺依曼好好聊一聊斯德哥尔摩的王子学院。

  陈慕武颇有些自负地相信,凭借他自己的个人魅力,应该可以把冯诺依曼带到瑞典去。

  想到这里,陈慕武陪笑着说道:“希尔伯特教授,冯诺依曼先生研究的那种虚拟机器,是我当初在剑桥大学的时候,和他无意间提起了一种思考。

  “没想到他居然对这个问题如此上心,那我看我应该找个机会,给他好好写了一封信,同他聊一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希尔伯特也跟着笑了起来:“我说约翰怎么一回到哥廷根大学之后,大脑中就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问题,原来这个始作俑者是陈博士你。

  “既然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那我忽然觉得它似乎也没那么奇怪了。

  “我现在甚至认为,这个问题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很有研究价值。

  “等我开完这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再次回到哥廷根大学之后,我也要好好地同约翰聊上一聊,先搞清楚这个虚拟的机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荣幸之至,希尔伯特教授。”

  陈慕武没想到当自己说出这个问题是他提出来的之后,会引起希尔伯特的极大兴趣。

  他不知道对方这是真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还是只不过是一种客套话而已。

  聊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的午饭终于端了上来。

  不论是菜品还是摆盘都很精致,服务员的态度也很友好。

  陈慕武切下一小块牛排送进嘴里仔细咀嚼,味道同样没得说。

  “教授,我听说您前段时间生病了,不知道现在恢复的怎么样?”

  陈慕武也问了一句客套话。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希尔伯特也和普朗克一样,活到了四十年代。

  现在才1928年,就算希尔伯特身体有病,估计也不是什么大病。

  报纸上都说希尔伯特是抱病来到意大利,参加这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陈慕武觉得其中应该有不少水分。

  不过是想要为了突出德国的数学家们在时隔了八年之后,再次来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有多辛苦而已。

  “嗨,不过是临来的前几天有些伤风感冒,根本就算不上有什么大病。

  “他们那些报纸记者们就是这样,只要一有些风吹草动,就巴不得搞出一个妇孺皆知的大新闻出来。”

  陈慕武端起装有气泡水的杯子:“教授,我衷心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谢谢你,陈博士。”

  探听到希尔伯特身体健康这个消息,陈慕武才放下心来。

  又客套了几句,陈慕武向希尔伯特发出了邀请。

  “教授,等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之后,您有什么日程安排吗?”

  “哪有什么安排!无非就是跟着德国来的数学家们一起回国,等回到哥廷根大学之后,我就去找约翰好好聊一聊,自己提出来的那个虚拟机器的问题。”

  陈慕武没想到希尔伯特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显然他本人对此还是比较重视的。

  “既然如此,希尔伯特教授,我想邀请您同我一起去一趟英国。我将在十月份在伦敦和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举行婚礼,希望您也能一起来参加。请放心,从博洛尼亚到伦敦,还有从伦敦到哥廷根的往返旅途消费,都由我来提供。”

  “陈博士,恭喜你!”

  希尔伯特也没想到,陈慕武居然会抛出来这么一个邀请。

  “既然你邀请我去参加婚礼,这么热闹的事情我当然不能错过。那我就厚着脸皮,等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之后,和你一起去伦敦,参加陈博士你的婚礼。

  “对了,陈博士,说起国际数学家大会,你这次来到意大利博洛尼亚,不准备在会议上做个演讲或者发言吗?”

  面对希尔伯特的问题,陈慕武表现得很诚实:“教授,说实话,我这次来参加会议,视听说德国的数学家们终于允许被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所以才来到意大利,想要同您见上一面。

  “之前您一直邀请我到哥廷根大学访问,只是我一直都没有时间,这件事在我的心中始终都是一种遗憾。

  “所以这一次,我才说什么都要在结婚之前抽出时间来赶到意大利,就是为了和您见面。

  “对了,教授,这是我在斯德哥尔摩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如果有机会的话,欢迎您向这份期刊投稿。”

  说着话,陈慕武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面,拿出一本《王子学院学报》的创刊号,递给了餐桌对面的希尔伯特。

  希尔伯特接过之后,礼节性地打开了期刊的封面,简单浏览了一下里面的目录。

  他看到论文的标题不是中子、正电子,就是类碘和类锰,就又苦笑着抬起了头。

  “陈博士,你这本期刊上的内容对我来说,稍微有些深奥。

  “如果上面写的是有关广义相对论的问题,我还勉强能够看一看。

  “但是这上面的内容全都是实验物理学,那我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说到广义相对论,陈博士,你知道我们数学家大会上,也有有关这部分的内容吗?就在第三个力学分会场,会有有关天体力学、天文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数学物理方程和相对论力学的研讨会。

  “我本人其实还是很期待你能登台做一个演讲的,我估计这次来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其他参会者,也都希望你能这么做。”

  希尔伯特笑着看向了陈慕武。

  这下,陈慕武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答应吧,他事先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准备。

  如果是让陈慕武上台讲讲他的中子和正电子是怎么发现的,陈慕武绝对会信手拈来。

  而不答应的话,陈慕武觉得也不太合适。

  尤其是希尔伯特还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很明显他是想让陈慕武登台做一份报告的。

  思考片刻之后,陈慕武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希尔伯特的邀请。

  不过他只答应了一半。

  “教授,不瞒您说,我其实也有登台讲一讲的想法,只不过我想要讲的不是有关广义相对论这种基于物理学的数学问题,而是另外的事情。

  “我不想去第三个力学分会场,而是想要去第七个数学史的分会场。

  “我看了会议开幕前下发的会议手册,发现数学史那部分可以发表有关古代和中世纪的数学史,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的数学史这两个部分的论文或演讲稿。

  “我本人对这个题目还是很感兴趣的,您知道,我来自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也是那四个国家里唯一一个文化一直流传至今没有中断的国家。

  “或许近现代以来,中在各个方面都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但是在古代,中在各方各面,绝对能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所以不可能把事情各方面都讲得很清楚。

  “但我恰好对中古代的数学成就很感兴趣,在国内的时候曾经对这方面的历史做过一定的研究。

  “所以我想着,如果会议的主办方允许的话,我想到第七个数学史分会场那边登台做一个报告,名字就叫做《中古代的数学发展及其成果》。”

  “这当然也很好,”虽然没能获得自己满意的答案,但希尔伯特还是笑着点了点头,“西方一向对中的数学发展缺少一定的了解,如果陈博士您愿意现身说法,我相信对数学家们开阔眼界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完)

第423章 162国王的晚宴邀请

  中午吃饭的时候,陈慕武和希尔伯特说出来,自己想要在本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数学史分会上做报告这件事,在当天下午就传遍了各个来参加会议的数学家的耳朵里。

  这多亏了希尔伯特本人的影响力,他只不过是和几个相识的人说了一句,这则消息就从他这里开枝散叶,弄的是人尽皆知。

  于是会议的主办方直接找上了还没来得及报名的陈慕武,询问他想要在哪天进行这个演讲,并问他演讲题目是什么。

  陈慕武没想到对方的办事效率居然有这么高,于是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在纸上写下了《中古代数学发展史》这么只和一个题目,递了过去。

  当然,比陈慕武要在本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演讲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本人已经来到了意大利这个消息。

  这些数学家们虽然也都或多或少的曾经听过陈慕武的名字,但是像希尔伯特这样,能够根据报纸上刊登出的照片,一眼就认出来陈慕武的人毕竟是少数。

  有的人甚至在博洛尼亚大学大讲堂举办开幕式的时候,就坐在陈慕武的旁边和附近。

  但是他们从没想过这个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珠的东亚人是一个来自中的人,都把他当成是基因突变而身材异常高大的本人。

  说起来,如果不算陈慕武曾经发表了几篇有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论文,陈慕武对现代数学研究的唯一贡献,可能就只有陈慕武不完备性定理这唯一一种东西。

  真正让陈慕武名扬四海的,还是他在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上取得的贡献。

  尤其是随着陈慕武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到达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他在王子学院创办的那本《学报》的创刊号,也跟随着陈慕武的脚步,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来到了亚平宁半岛的土地上。

  虽然他自己曾经送了一本创刊号给希尔伯特,后者对上面印刷的内容不太感兴趣。

  但是,却依然有很多研究理论的物理学家,也来参加了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

  他们有的是来听报告,有的则是要在力学分会场上,发表他们最近的学术研究成果。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都是能够看懂陈慕武文章当中所写的内容的。

首节上一节370/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