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57节

  陈慕武一开始只是很朴素地想,让化学联合会派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化学家来,你像这种元素确实是第八十五号类碘新元素,并且再出具一份报告即可。

  他没想到联合会的主席居然会给自己回电报,还说他要亲自来到斯德哥尔摩。

  而且明明自己在去电当中,在最后落款处标记的不是本人姓名,而是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

  那么这位比尔曼主席,他究竟又是怎样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

  陈慕武赶忙按照电报上的要求,草拟了一封回电,注明王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具体地址。

  他拿着写好的电报去往电报局,在往电报单上填发货地址的时候,陈慕武注意到了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

  电报这种通讯工具,自从投入商用开始,就是按照字数收费的。

  早期电报很贵的时候,人们都尽可能地压缩字数,企图用更少的钱传递更多的消息。

  可是地址同样算在字数之内,如果一封跨国电报,光是地址就要注明电报即将发送的国家,省州,城市,乡镇,然后才是具体地址。

  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地址的字数比电报内容还多,花费的价钱也更高。

  所以为了能够降低电报价格,世界各地的电报局都引入了一种叫做电报挂号的东西。

  电报挂号一般都由几位数字构成,相当于是未来电话时代的电话号码。

  而且电报局里面还有专门的电报挂号通讯录,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电报挂号对应的收报人地址,还可以从地址反推电报挂号,从而节省自己在发电报时的电报消费。

  陈慕武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电报局填写电报地址时,很好奇地询问了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地址上的这几位电报括号数字,对应的是哥本哈根市内的什么地方。

  柜台工作人员翻了翻通讯录,然后告诉了陈慕武一个具体地址

  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奇怪,奇怪,为什么比尔曼的这封回电,会是从玻尔那个理论物理研究所发过来的?

  陈慕武虽然很好奇,却没有再给玻尔发一封电报,询问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

  他还有事情要做,那就是按照此前比尔曼给他发来的电报,去准备对方做实验时可能需要使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比尔曼觉得,既然陈慕武说他发现的是第八十五号元素,那么就是第7a族的卤族元素。

  既然是卤素,名字又叫类碘,那么这个第八十五号元素的化学性质,应该和碘的化学性质差不多。

  所以比尔曼在电报中索要的那些化学药品还有仪器,基本上都和碘的检验有关。

  不过里面并没有淀粉水溶液,碘遇淀粉变蓝不假,但是类碘和淀粉会不会发生反应,反应的颜色又是哪一种,谁都说不清。

  这次都是非常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陈慕武总不至于再派弗雷德里克去跑一趟位于斯德哥尔摩市西北边的乌普萨拉,到乌普萨拉大学借东西。

  当然他临时在市面上采购也不太好买,于是在发完电报之后,陈慕武顺势开着沃尔沃去了同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本章完)

第408章 147新元素提取成功

  接收到从哥本哈根发来的第二封电报的两天之后,拎着行李的比尔曼教授,在斯德哥尔摩市的火车站下了火车。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化学分会,其实是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

  而瑞典国内,当然也有联合会成员,能够检验陈慕武制造出来的这种新物质到底是不是第八十五号元素,还是虚惊一场。

  可是联合会的主席比尔曼教授,最终还是选择亲自前来。

  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示,整个联合会对陈慕武,和他建造出来的这种疑似新元素的物质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是比尔曼本人在听了玻尔给他描绘了半天陈慕武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之后,对他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正因如此,他在接到陈慕武的回电后,就立刻收拾行李,坐了最早的一班渡轮和火车,跨越厄勒海峡来到瑞典,来到了斯德哥尔摩。

  因为不知道具体的火车班次,陈慕武没有亲自或者派人去火车站接比尔曼。

  当比尔曼教授来到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王子学院时,众人还在测着铋蒸汽的光谱。

  经过两天多时间的衰变,铋蒸汽中的第八十五号元素类碘的含量已经越来越少。

  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曝光,才能在分光计目镜后面的照相底片上积攒下来足够多的光子,从而记录下一条强度非常非常弱的谱线。

  谱线强度随着时间在不断递减,说明这是一种衰变得非常快的新物质。

  大家愈发确幸,在回旋加速器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

  只是在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专家到来以前,谁也不能妄下这个结论。

  比尔曼没想到,在斯德哥尔摩会见到五个人,每个人的名气都不小。

  他以为这里只有一个陈慕武,充其量再加上几个他手底下跟着做研究的学生。

  但实际情况是,王子学院的实验室里,不光有陈慕武,还有去年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以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

  比尔曼到达斯德哥尔摩之前,还觉得自己这个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主席很有身份。

  可是到达这里和众人见面之后,他觉得自己很可能是地位最低、最微不足道的那一个。

  “比尔曼教授,您好。”

  “陈慕武博士,您好。”

  两个人的母语,一个说着丹麦话,另一个说汉语。

  风马牛不相及,谁也听不懂谁。

  所以他们彼此之间用欧洲大陆的通用语,法语来交流。

  陈慕武的法语水平,不像英语和德语水平那样熟练,更比不上他从小讲到大、说了两辈子的汉语。

  不过马上就要成为法国人家的女婿,而且这些天来一直在和伊蕾娜还有弗雷德里克一起做研究,陈慕武的法语水平比之前有了不少的进步。

  所以他和比尔曼之间,使用法语的日常交流完全没什么问题。

  就算涉及到专业知识,有些内容比尔曼不好用法语讲出来,或者他说出来的法语陈慕武听不懂。

  那也可以让伊雷娜或者弗德里克在中间做翻译,而且化学还是一门的符号语言,就算讲不太清楚,只要把反应方程式写到纸上,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因为有玻尔坐镇,所以目前来说哥本哈根大学的物理学研究,更偏向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

  故而就算卡文迪许实验室自己的师弟陈慕武研制出了静电式的粒子加速器,自己的老师卢瑟福也向满世界推销这种新奇的实验工具,玻尔没有让理论物理研究所掏钱,给自己的师弟和老师捧场。

  因为大家都是做理论研究的,偶尔会动手做几个简单至极的实验,实在是用不到这么高端先进的物理学实验设备。

  所以此次前来的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教授比尔曼,根本没有见过粒子加速器。

  看到摆在实验室里面的那个圆柱形物体,比尔曼就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陈博士,这就是你们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出来的那台粒子加速器吗?之前的氢元素的第二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为三的超重氢,就是被这台机器所发现的吗?”

  听说过没见过,比尔曼很好奇。

  他本职工作是一名化学家,所以比起来用加速器做的和物理反应,他对新的元素和新同位素的出现更感兴趣。

  “比尔曼教授,虽然这一台也叫做粒子加速器,只是同剑桥大学与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所里出现的那一种,并不是同一个类型的加速器。

  “这是我们几个人在斯德哥尔摩研制出来的第二代粒子加速器,和第一代比起来更加先进,而且背后的原理也截然不同。”

  陈慕武一向一碗水端平,他不把功劳全都归到自己身上,而是平均分给了其余四个人。

  陈慕武让弗雷德里克给比尔曼教授粗略地讲了讲,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听完对方的讲述之后,比尔曼教授啧啧称奇。

  “了不起,真的了不起!这个点子实在是太棒了,不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也节省了一个又一个加速电极。

  “陈博士,这一定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点子。

  “在还没离开哥本哈根的时候,玻尔教授已经向我描述了许多有关于你的事迹。但是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亲眼见到本人,和你创造出来的这种新鲜玩意,我才能够了解到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有多强大。”

  比尔曼为了吹陈慕武的彩虹屁,在话语里自动将其他四个人的功劳抹去。

  只是剩下的四个人,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都觉得比尔曼教授话说的不错。

  “所以你们就是利用这台机器,让放在中央的阿尔法粒子,在两个半圆之间一圈一圈地做着圆周运动,获得一个速度和能量非常大的粒子,然后再轰击到了靶金属铋上面?

  “陈博士,你除了能够设计天才般的回旋加速器之外,这个新的想法也很不错。

  “像我们这些化学家,为了寻找可能存在的新元素,大家都是和探险家还有矿物学家们联手,或者干脆自己就变成探险家和矿物学家,到野外、到矿山、到海边、甚至到世界上根本没有人类到访过的无名小岛,去寻找见过或者没见过的矿石,然后再研究从里面是不是能发现新元素。

  “像你这样把两个原子核通过加大能量碰撞的方法融合到一起,是我们化学家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版本。

  “不管这一次,你到底发没发现新的第八十五号元素,这种研究方法对化学元素的发现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启发。

  “陈博士,你的这台回旋加速器的造价大概多少钱?如果不贵的话,我想也给哥本哈根大学采购一台。”

  汉光武帝刘秀曾经说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该来的总是会来,跑都跑不掉。

  就算被玻尔一手把持的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系,认为自己是搞理论工作的,没有向卡文迪许实验室采购之前的那种静电式粒子加速器。

  但现在,比尔曼教授已经代表着哥本哈根大学的化学系,向陈慕武询问起这种最新式的回旋加速器的价格来。

  陈慕武倒是不着急立刻就把回旋加速器给卖出去,他想的是在机器上多出几个成果,用这几个成果打打广告,做宣传,然后再把回旋加速器卖个大价钱。

  所以他没有去回答比尔曼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不要着急,先看看实验的产物再说。

  陈慕武告知对方,经过他们几天以来的观测,这种实验产物的衰变速度非常快,所以必须在实验完成后立刻做检测。

  大家一直都在等待着比尔曼教授的到来,这个实验必须等他来了之后,才能开始重现。

  在这两天之中,陈慕武又麻烦了自己的准姐夫弗雷德里克一次,让他再去乌普萨拉大学那里,重新要了一块儿铋金属回来。

  他这样来来往往去了很多次,就算是再没有好奇心的人,都忍不住有些好奇,居里夫人的女婿究竟在瑞典不走干什么。

  乌普萨拉大学的人忍不住问弗雷德里克,他屡次三番的来借铋金属,究竟是要做什么实验。

  弗雷德里克知道陈慕武不止一次提到过想要给这个实验保密,可是对方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这么多次帮助,不回答转头就走也不太合适。

  所以他大脑飞速旋转了一会,给出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善意的谎言:

  “超导。”

  自己那个准妹夫陈慕武,他不光是研究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在超导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目前科学家们找到的超导临界最高的铌元素,就是来自陈慕武在戴维-法拉第实验室里的发现。

  铌是金属,铋也是金属。

  铌可以超导,铋怎么就不能超导了呢?

  小居里夫妇早就把弗雷德里克二次拿到的这块铋金属,打磨掉了外面的氧化层。

  现在比尔曼教授终于来到了哥本哈根,那么就可以当着他的面进行实验演示,从而再一次得到新的疑似第八十五号类碘元素了。

  王子学院的回旋加速器再次启动,无数经过一圈又一圈圆周运动,获得了超高能量的阿尔法粒子,源源不断地打到了放在靶子位置上的铋金属上。

  众人听不到像雨水打在玻璃床上那样的声音,也看不到像陨石坠落地球那样撞出来的火花和灰尘。

  只能静静地等待着轰击结束,然后请远道而来的比尔曼教授,立刻对实验当中的产物进行检验。

  靶子上的铋金属,不可能因为源源不断的轰击而全都转换成第八十五号元素。

  所以经过轰击后的靶子,其实是铋和类碘元素的混合物。

  比尔曼教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类碘元素从这种混合物当中给分离出来。

  铋金属也有一些神奇的化学性质,比如说它的熔点在47c到之间,甚至不需要加热,只用开水便能把坚硬的金属给泡融化。

  但铋金属的沸点又非常高,大概在1470c左右,和它的熔点相比,两者之间差了一千多摄氏度。

首节上一节357/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