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50节

  虽然几个月的时间没来,实验室内外相对陈慕武的记忆来说,也没有一丁点儿改变。

  “陈博士,下午好。”

  “好久不见,陈博士。”

  从他甫一走进实验室大门的那一刻开始,陈慕武就接到了源源不断的别人和他打的招呼。

  陈慕武一边和众人作着回应,一边带新婚夫妇两个人走向自己那间尘封了几个月的办公室。

  或许尘封这个词用的并不准确,只是办公室的主人陈慕武几个月没在而已。

  建造上个世纪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到现在已经历经了五十多年的时光。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已经和麦克斯韦那个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那个时代,实验室是一所气派的建筑。

  但是到了现在,随着实验室的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物理学实验,从事实验的人员数目也不断增加,卡文迪与实验室的空间资源很是紧张。

  只有少数几个德高望重上了年纪的教授,才能在实验室里获得一间专属于自己的办公室。

  除了他们,还有这项资格的就只剩下了实验室主任卢瑟福的女婿福勒教授,还有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陈慕武博士。

  陈慕武自从在卢瑟福的授意下,从查德威克手中接过这间办公室的钥匙以后,他就一直没有独享的打算和念头。

  他的办公室从始至终都向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开放,让他们不用再每天从各自的学院和卡文迪许实验室之间奔波,而能在实验室当中有一间屋子安心地搞研究。

  基本上陈慕武身边的这些朋友,每个人都有一把他办公室的钥匙。

  而陈慕武在自己办公室里唯一上锁的地方,就只有一个曾有他私人物品的柜子而已。

  陈慕武没掏钥匙,直接就推开了自己这间办公室的门。

  进去之后,他发现果然有人坐在自己的办公桌旁。

  起初狄拉克还不以为意,觉得是赵忠尧或者是考克罗夫特当中的一个人,要来办公室为即将到来的博士答辩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但是他听到了多个人的声音,这些人嘴里讲着自己不太能听懂的中话,而且里面甚至还有一个女性,狄拉克这才好奇地抬起了头:“陈,好久不见了!”

  他的声音当中有着几分惊喜。

  “保罗,你忙你的,我只是带着两位客人到实验室里转一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陈慕武的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狄拉克却不能顺便就坡下驴。

  他还是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子从办公桌后绕了出来,收到陈慕武在客人面前伸出了手:

  “你们好,我是保罗狄拉克,现在是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一名研究员,也是陈博士在剑桥最好的朋友。”

  “狄拉克先生,见到很高兴。我叫梁思成,这位是我的太太林徽因。

  “既然您有事情在忙,那我们就不做过多打扰,先告辞离开了。另外,祝您在问题的研究上取得顺利。”

  梁思成大大方方地和狄拉克握手,做出了回应。

  而他身边的太太林徽因则稍微显得有一些局促,她觉得自己和先生梁思成的到来,可能打扰到了陈慕武的这位朋友狄拉克的工作,耽误了一件了不得的要紧事似的。

  她用眼神示意陈慕武,他们要不要赶快离开这里。

  陈慕武会意,跟许久未见的狄拉克简单聊了几句最近的情况,就带着两位客人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甚至直接离开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他交代狄拉克,请后者转告自己的老师卢瑟福,说他已经回到了剑桥大学,目前正在陪客人在校园里进行游览参观。

  等他把客人安顿好之后,就会第一时间去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向他报道,请他不要责怪自己。

  出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大门,离开自由校巷走到了康河边,林徽因这才敢大声说话了起来。

  “陈博士,这间卡文迪许实验室不愧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物理学实验室,看上去就很有底蕴。

  “但是我总觉得,贵实验室内部所使用的实验器材和管理制度,好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我虽然不太懂物理学,更不懂物理学实验,但我在耶鲁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参观过那里的实验室。

  “两相对比,我觉得耶鲁的物理实验室最起码窗明几净,实验台上的仪器摆放的很整洁,比起刚刚的那个大厅里一张又一张充满了油污的实验台,看起来要顺眼许多。”

  林徽因从一个女性视角,比较客观地指出来了卡文迪曲实验室的大问题。

  且不说实验仪器的新旧,这个问题完全只是和实验室的经费有关系。

  美国人有钱,实验仪器当然要更加先进一些。

  而之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卢瑟福只能拿着有限的经费惨淡经营。

  在陈慕武这个财神爷到了之后,实验室里才变得富裕了起来。

  除了实验室的经费问题,还有就是林徽因口中说的那个,实验室里面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差距。

  美国不愧是当今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他们不仅在工厂里的管理制度更加先进,就连实验室里也引入了管理学,有着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

  相比之下,卡文迪许实验室就变得像是落后的手工作坊。

  虽然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有着数量众多的教职工和学生,但是实验室当中的基础实验模式,确实就像是家庭作坊那样。

  大部分实验都是由某位教职工或者是某个学生提出申请之后,经过实验室主任和他身边小圈子中的几个人讨论之后获得批准,然后就开始独立完成。

  就像陈慕武刚刚到达剑桥大学的时候,他自己做了单个粒子的伽玛射线散射实验,也是同样自己做了可见光的散射。

  就算有的实验不是一个人做,而是分成小组靠众人携手,但是这个实验小组的人数,基本上也都控制在两三个人范围之内。

  整个卡文迪许实验室内的人员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手段。

  如果不是卡皮察在几年之前组建的那个用来探讨学术的卡皮察俱乐部的话,大家相互的信息交流可能比现在还要更少一些。

  而在美国,这些实验室每隔一周或者半个月,就要召集全体人员,开一个组会,研究一下下一步的实验方向是什么。

  那里实验人员之间的沟通很通畅,长此以往下去,就算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美国的实验物理学水平超过曾经的世界中心欧洲,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陈慕武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向卢瑟福提出过建议。

  因为卡文迪许实验室积习已久,在现有的体制基础上进行改革,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陈慕武只能等瑞典的王子学院开幕之后重新开始,彻底改变这种作坊式的实验研究模式了。

  对于林徽因提出来的这个观点,陈慕武只是简单的应付了几句,没有过多地为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解释或者辩驳。

  他只是向两个人透露了,自己在斯德哥尔摩筹建的那所学校,基本上马上就要建设完成,到了新学校那里,自己一定会采用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还有就是目前新学校那边急需大量的老师,尤其是向瑞典学生教授中文的那一种。

  陈慕武拜托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人回国之后,替他寻找一下合适的人选。

  如果真找到的话就推荐到瑞典来,学校那边开出来的待遇绝对是非常丰厚的。

  他这番交代绝对是意有所指,希望林太太能够成功地把徐志摩给他哄过来,别再想不开去坐那个安全性能十分堪忧的飞机了。

  导游陈慕武带着两个人,沿着康河的河畔一直走到了粒子加速器所在的那间实验室。

  时值暮春,康河里面已经有了在其中畅游的健儿。

  “陈博士!”

  “陈博士!”

  他们还在水中纷纷向给剑桥大学游泳俱乐部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几块金牌的陈慕武打起了招呼。

  在一年之前,这间在剑桥郡新建设的粒子加速器,还是来卡文迪许实验室参观访问的必去景点。

  作为粒子加速器概念的提出者,陈慕武也当过几次导游,当时的他每一次都像是介绍自己的掌上明珠一样,对客人们如数家珍。

  但是世殊时异,短短一年时间过去,这台静电式的粒子加速器,已经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在不算太遥远的北欧,小甜甜已经初具雏形。

  虽然仍然有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待使用这台粒子加速器,陈慕武的态度已经和之前截然不同。

  他只是简单地向这两位客人们介绍了两句,然后就像那种低价团里面不负责任的黑心导游一样,宣布就地解散,自由活动,等两天之后赵忠尧的博士答辩会上,大家再相聚。

  (本章完)

第400章 139二十英镑的礼金

  两天之后,卡文迪许实验室迎来了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

  四月份不是剑桥大学的普遍的毕业时间,这场答辩会也是为了没能赶上去年夏天答辩的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专门举办的。

  在来到剑桥大学参观做客的梁思成和林徽因眼中,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既然都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这场拿到博士头衔的答辩会,应该就是一场走形式走过场的答辩会而已。

  总不能说他们都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却连博士论文都通过不了吧?

  这就好比有的人能在奥运会百米上夺金牌创造世界记录,但是却在学校运动会上跑一百米的时候跑了倒数第二名一样可笑。

  可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像某个人的想象,而是总能一次又一次不断突破着别人的认知。

  这场发生在卡文迪许会议室的答辩会,依旧严苛无比,不管是台上讲的人,还是抬价提问的人,都说了许多他们两个完全听不懂的物理学知识。

  那个留着一字胡,身材高大。被陈慕武介绍说是他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老师,同时也是实验室的主任卢瑟福更是一脸严肃。

  看他这个样子,林徽因甚至觉得台上答辩这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今天的结果会是凶多吉少。

  在大家依次都针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过后,卢瑟福他最后开了口,向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分别各自询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觉得,粒子加速器继续向后发展的话,它的形式应该是什么,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

  像林徽因这种外行人,都能听出来,最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涉及到许多专业的物理学知识,只是基于现有的理论,对未来做出来的一种畅想。

  但偏偏台上回答问题的这两个人,却都不约而同的在这最后一个问题上卡了壳。

  他们彼此都支支吾吾的,讲不出话来,甚至一度都尴尬到了台上下不来。

  从刚刚开始和卢瑟福一样一直不发一言的陈慕武,终于在场面变得极度尴尬之后,开始替他的两个得力助手救场。

  “你们考虑一下爱因斯坦教授的相对论效应。”

  陈慕武的这句话像是一个暗号,他刚说出来不久,台上的两个人就给出了卢瑟福问题的答案。

  “粒子加速器将来的发展会进入到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时期,这是因为考虑到相对论效应的话,一味的提高加速电压,并不能让被加速的粒子获得的速度和电压之间呈线性增加关系。所以必须考虑应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在短时间内,粒子加速器只能把粒子加速到百万电子伏特数量级。”

  林徽因虽然没能从他们两个人的回答当中,听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仿佛只是在把一句话从头到尾来回来去说而已。

  但是她看到了坐在主屏证人位置上的卢瑟福点了点头,示意他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同时也表示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通过了本次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从今往后正式成为了剑桥大学博士头衔拥有者的一员。

  林徽因看不懂这件事情就对了,她哪里知道,卢瑟福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就是想要和他最喜欢的学生陈慕武斗斗法,一不小心殃及到了站在台上答辩的两条池鱼。

  卢瑟福早就察觉到了,陈慕武带着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两位因为粒子加速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提前那么多时间去瑞典,应该不仅仅是为了领奖做准备。

  他们三个人很可能在研究一些有关粒子加速器方面的新问题,只是在他们回来之后,不管卢瑟福怎么旁敲侧击,他都不能从这两个人嘴里面套到任何有用的话。

  卢瑟福很慕武究竟又想出来了什么新点子,今天好不容易见到了他那个在伦敦家里面一待就是三四个月的好学生,于是提出这个问题来敲山镇虎,想要得到陈慕武给他带来的一种解释。

  听陈慕武提到了相对论效应,卢瑟福觉得他说的应该是真心话。

  看来他们在斯德哥尔摩那边,应该只是想要研制出一种超越卡文迪许实验室这台百万电子伏特的粒子加速器,而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和刚刚的回答,似乎这项研究工作不太乐观?

  也不怪卢瑟福会根据别人的表现做出这种判断,就算再给他一个脑袋,在不了解陈慕武回旋加速器原理的前提下,他是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好学生居然在尝试一种新的加速器模式。

  这场临时增加的博士论文答辩会,最终算是有惊无险的顺利召开。

  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戴上了迟来半年多的博士帽,在众人的庆贺声中,成为了全场最受瞩目的两个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俩,赶快向他们的同胞赵忠尧送上自己的祝福。

  看到别人博士毕业,穿上博士袍,戴上博士帽,林徽因在心中稍微有一些那么不是滋味。

  这是因为他和他的丈夫梁思成,都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的建筑学,梁思成已经拿到了宾大的硕士学位,可是自己却连一个博士学位都没有拿到。

首节上一节350/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