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勒老老实实地回答起岳父的问题:“爵士,看到第一篇论文是,我认为他的水平基本上就是本科生,只不过是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误打误撞,利用浅薄的物理学知识,解决了高深的问题。
“但看完今天的这篇论文之后,我才发现是我目光太短浅,陈的物理学水平,应该比我现在在三一学院教的那帮公子哥儿们,要高得多!”
爱丁顿也跟着帮腔道:“陈慕武是爱因斯坦博士特意发电报向我推荐的年青人,他在电报中毫不吝惜溢美之词,看来爱因斯坦果然没看走眼.”
“先生们,既然你们都对这个陈有如此高的评价,那么我认为,让这样一位天才,沦落在远东当一名小小的工程师,实在是明珠暗投,太可惜了。
“我们为什么不能邀请陈来卡文迪许实验室,来剑桥,和我们一起投入到物理学的海洋中?三一学院可以有一个数学上的拉马努金,当然也可以再有一个物理上的陈慕武嘛!”卢瑟福表明了自己心中的爱才之意。
卢瑟福也和爱因斯坦一样,瞧不起工程师这个职业。
他不光看不起工程学,身为物理学家的卢瑟福还有一种骄傲,认为物理学是一门至高无上的学科,他曾说出过“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这样的狂妄之语。
然而老天爷也喜欢跟他开玩笑,把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一向自诩为物理学家的他。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卢瑟福只能借自嘲来宽慰自己:“世界上最快的化学变化莫过于我自己,因为一夜之间,我就由物理学家变成了化学家.”
卢瑟福的这个提议,自然也得到了爱丁顿和福勒的赞成。
他们都相信,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向往物理学的年青人,都不会拒绝剑桥大学的邀请,不会拒绝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邀请。
卢瑟福请爱丁顿先不必着急把论文送往皇家学会,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去三一学院找他的老师jj汤姆孙,说服他同意接受把陈慕武招收到剑桥来的这个提议。
作为学院的院长,老汤姆孙在招生上有着完全的自主权,只要他发出邀请,基本上陈慕武进入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老汤姆孙看到自己的爱徒卢瑟福和爱丁顿,以及福勒三个人一齐找上了门,还以为出了什么大的变故。
等到他们提出,要邀请一个中年青人到三一学院来就读,他也顿时来了兴趣:“亚瑟,你说的就是上次你亲自送来论文,现如今正让整个物理学界鸡犬不宁的那个陈?”
“是的爵士,就是那个陈。
我们最近又收到了他送来的一片新的论文,并打算再次将其发表在《自然科学会报》上。
这篇论文发表之后,估计能让物理学界再次陷入更深的癫狂.”
爱丁顿老实回答道。
“还是关于散射理论的么?”
“不,爵士,这次是一篇相对论的论文。
里面讲了……”
年近七十的老汤姆孙,一辈子都投身于研究原子之内的围观世界。
以太也好,相对论也罢,已经成为老顽固的他对这些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卢瑟福提出来的原子太阳系模型,老汤姆孙同样也不接受,他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听爱丁顿说完,老汤姆孙点了点头:“从第一篇论文,我就很欣赏这个叫陈慕武的中小伙子,他的论文中充满了创造力。
既然是欧内斯特、亚瑟和拉尔夫你们三个人联袂推荐的人,我想我应该能放心地签署这样一份文件,邀请陈来剑桥大学了.”
在得到了老汤姆孙的首肯之后,三一学院很快出具了两份公函,一份送到英国下议院的教育委员会,请他们通过外交部转到英国驻华公使馆,让他们代为邀请陈慕武到剑桥大学留学。
另一份则送到了伦敦波特兰大街四十九号,中华民驻英国公使馆,同样也请他们把邀请函转交回国内。
爱丁顿还自掏腰包,到电报局同样给陈慕武拍了一封电报,不但告诉他第二篇论文即将成功发表,还把剑桥大学邀请他来留学的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了位于远东的海。
第57章 06陈慕侨左右为难
驻英公使馆临时代办朱兆莘,在收到了剑桥大学发来的公函之后,再一次被吓了一跳。
也不是朱兆莘少见多怪,主要是在现在这个国际之间交流主要靠写信的年代里,是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在国内发几封电子邮件,就能申请到国外的大学的。
陈慕武和欧洲通信一次,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沟通频率,完全不能和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相比。
民时期留学的流程是,一个学生在完成高中或者大学的学业以后,或是家里出钱,或是考了国家和省里的官费留学项目。
拿到钱之后,他们就要选择留学的目的地,或欧或美,或是生活费和学费最便宜的本。
等他们乘船漂洋过海长途跋涉,到了留学的目的地之后,官费留学生会在中驻当地使领馆的教育官员协调下,进入到早就联系好了的大学。
而自费留学生,则要凭借自己在国内取得的文凭,获取当地大学的入学考试资格,通过考试之后就能被大学录取。
即使这所的考试没通过,还能再参加下一所大学的考试,反正欧美有的是大学,只要你有钱,就总能找到学校就读。
最不济也能进入到专门为留学生开设的预科补习,这些个财政紧张的大学们,断然不会拒绝一个上赶着给他们送钱的财神爷。
朱兆莘在驻英公使馆担任一等秘书多年,为无数名来英国留学的官私费留学生联系过学校。
每次都是他跑东跑西,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最终完成这些事宜。
而今天,是他第一次看到有英国的大学会把邀请函送到公使馆中,请他们代为邀请中学生到英国来留学,而且居然还开出了一大笔奖学金。
送走来者之后,朱兆莘喊来相关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立刻往国内发报,到外交部,到教育部,到海两路铁路局,直到能找到这个叫做chen的学生为止。
早期的民内阁仿佛开在大路旁的行脚旅店,长期居住的客人不多,每个人都是在里面住上一两夜,然后又匆匆离开。
1916年到1928年期间,北洋政府的内阁变更37次,改组24次,有26人担任过总理,此外还有四个摄政内阁在短时间内行使过执政权,任期最长的十七个月,最短的仅两天。
其中以去年1922年,内阁变换的次数为最多,短短一年时间里,国会就换了八个内阁。
内阁的频繁变动,导致各个政府部门的官员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再加上远在国外的驻英公使馆,接受国内传来的信息有时间上的延迟,所以发报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顶头上司,外交部的外交总长到底是姓顾、姓王,还是姓施、姓黄,干脆在公文电报上也不写名字,直接以“外交总长钧鉴”作为的开头。
黄郛二月初才临时救火,顶替被参议院否决的施肇基,署理出任了外交总长一职。
甫一从驻英公使馆的电报中看到chen这个名字,黄郛就立刻想起来,前几天在《益世报》上读到的邶大讲学盛况,貌似那个讲学的人也姓陈?
于是他立刻派人给邶大打了个电话,不久之后,下属打完电话回禀道:“黄总长,上个月在邶大讲学的那个陈汉臣,确实就是英国电报上所说的陈慕武.”
黄郛觉得这个人名有些耳熟,追问道:“陈慕武?他是哪里人?”
“这……属下不清楚,等我再打电话到邶大去问问.”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黄总长的一句话,让工作人员再次去而复返,他告知黄郛,陈慕武是江虞人。
什么叫无巧不成书?
这位黄郛同样是也虞县人,同样也曾跑到过本留学,和陈慕武的大哥陈慕侨,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本时期都有过几面之缘,但没有深交。
至于黄郛在本时期深交甚至拜了把子的朋友是谁,实在是不可说,一说本书就要被噶。
自己的同乡后辈里出了一个获得了世界排名第一大学青睐的天才,黄郛作为老乡也与有荣焉,他赶快让人把这封驻英公使馆发来的电报,转给了教育部一份。
这个年代的大学,倒也不是个个都像邶大那样是个穷逼。
陈慕武的母校,三所交通大学的上级单位是交通部,交通部控制着全国的铁路、海轮还有邮政、电报事业,自然财大气粗。
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这样的教会学校,有着大量国外信徒的支持,才能方便他们在中传教洗脑。
只有清华学校最为特殊,归负责调配庚子赔款的外交部管理。
黄郛作为外交总长,刚好有能支配清华留学经费的权限。
所以他甚至干脆下了一道特别命令,让从外交部管理的留学经费中特拨出一笔,当做是资助自己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兄弟留学的特别官费。
处理完这一系列公务之后,黄郛又以私人名义,向自己留时期的同乡兼同窗陈慕侨拍了一封电报,告知他令弟被剑桥大学邀请留学的好消息。
收到黄郛电报的陈慕侨,成为了陈家上下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虽然爱丁顿比朱兆莘早了好几天就把电报发到了两路铁路管理局,但陈慕武这条咸鱼在回到单位销假之后没几天,又请了一个星期的长假。
北上之前一天,大哥替他答应了张乃燕的讲学邀请。
过年期间,张乃燕在报上读到了去邶大讲学的陈慕武的种种事迹。
刚过完年,这位新上任的江教育会会长就迫不及待地带着礼物再次登门,给陈家老太太拜年是假,提醒陈慕武不要忘记承诺,赶快定下日期回江讲学是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陈慕武只能再到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随同张乃燕南下江。
接到黄郛的电报,陈慕侨真是又惊又喜又愁。
惊的是,陈慕武到底做了些什么,去邶大讲学一次,怎么会惊动国外的大学?
喜的是,自己小弟这枚金子终于发光,被世界上知名的大学慧眼相识。
但愁的是,年前陈慕武北上讲学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惹得老太太十分不快,为了能长时间地把小儿子留在自己身边,母亲开始着手准备给三弟安排相亲了。
如果此时告诉母亲,三弟将远赴英伦留学,而且一走就是几年,老太太肯定会是一百个不同意。
身为大哥的陈慕侨左右为难。
他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
谢谢大家的打赏、月票和推荐票,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58章 07各怀心思的众人
陈慕武在江省内讲学的行程安排颇为紧凑。
他先是跟着张乃燕到海南站,坐着沪杭甬线的火车到了嘉,在省立第二中学讲演一场。
然后继续登车前往杭县,又在省立第一中学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各讲一场。
离开杭县之后,两人又从城南白塔岭下的闸口南渡钱塘江,在江对岸的西兴进入萧曹运河,坐船沿着千年的运河水道,直接穿过邵兴城,最终在曹娥江的西岸下了乌篷船,在曹娥庙旁等待着过江的轮渡。
曹娥庙中自然供奉的是曹娥,这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女。
但让曹娥庙闻名于天下的却不是曹娥,而是他的本家曹操。
庙里有一座曹娥碑,蔡文姬他爸蔡邕曾为此碑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一天曹操和杨修路过此地,曹操问杨修知不知道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杨修才思敏捷,一下子就看出来字中的深意,曹操让他不要说,直到往前又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想明白,这八个字背后所指的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给张乃燕讲完这个故事,渡江的轮船也到达了曹娥庙前的渡口。
两人登船渡到江对岸,渡到江对岸,就到了陈慕武的故乡,虞县。
无论是在钱塘江,还是在曹娥江,以及连接两者之间的西兴运河上,陈慕武从来没感觉有一丝一毫的晕船现象。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一到了海上,他就开始天旋地转,真是奇哉怪也!
按照张乃燕的安排,他们应该从曹娥江南岸的曹娥车站,登上甬曹线的火车,直接坐到终点波,然后在鄞县的省立第四中学和甬江女子中学各讲一场,就算圆满完成任务。
但在临行前,陈慕武的大哥陈慕侨,非要张乃燕在行程中多加一个学校,那就是虞县驿亭车站旁边,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
陈慕侨此举,倒不是因为秉信《项羽本纪》里的那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而是这春晖中学,和他们老陈家还颇有渊源。
陈家三兄弟的叔祖父陈春澜,在海开埠之后,离开家乡来到十里洋场闯荡,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做起,一直做大到在海开了十几家钱庄。
陈春澜子嗣不丰,那么多家钱庄又缺人管理,就从自家子弟里挑选精明能干的接手,陈慕武的二哥陈慕平因此才得到了江路上的那家钱庄。
陈春澜年老之后不忘桑梓,先是拨款在虞建立了春晖小学校,后来又拨巨款十五万大洋,在白马湖畔修建起了春晖中学堂。
春晖中学现在的校长经亨颐,又是陈慕侨在本留学时的同乡兼学长,得知他三弟要回故乡讲学,就立即写信邀请陈慕武也来春晖中学讲上一场。
于情于理,陈慕侨都没办法拒绝这一邀请,所以才恳请张乃燕在行程中多加了这一个学校。
张乃燕巴不得陈慕武能多讲几场,所以也就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应该说,在江省内的这几场讲学中,让陈慕武最惊喜的就是春晖中学这一场。
这所学校虽然才建成不到一年,但师资力量却非常雄厚,他在学校里,见到了翻译《爱的教育》的夏尊,见到了在浦站等车时想到的朱自清,见到了画漫画的丰子恺,还有丰子恺的老师,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
讲学结束之后,张、陈二人留宿在学校一晚,和诸位名师大家彻夜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