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91节

  班廷不但实验做得好,而且口才能力也十分了得,他这次又说服了麦克劳德给他和贝斯特两个人支付实验的研究经费和工资。

  他们这个二人实验小组也算是不负众望,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做出来了正确无误的实验结果,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是,实验全部都是由班廷和贝斯特做的,可到了诺贝尔奖,得奖的却是班廷和实验室老板麦克劳德。

  全程没有几乎参与到实验工作中来的麦克劳德,他所做的事情就只有提供实验室,还有为班廷和贝斯特体工实验经费和工资。

  如果说1912年的灯塔研究和1945年的青贮饲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水的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那么1923年的麦克劳德,就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水的获奖者,不分学科。

  当然,这个不分学科的前提是,大部分和平奖得主都要被排除在外。

  麦克劳德的获奖,让陈慕武联想起了之前的痛苦经历。

  他觉得自己和班廷做过同样的事情,都是在别人的实验室里搬砖,拿着别人给他开的工资,重复成千上万次的实验,然后在最终发表的论文上,署上别人的名字。

  相比之下,还是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卢瑟福更好,他是绝对的大公无私,从来不把手下学生和工作人员做出来的成果,大包大揽到自己的身上。

  就冲卡文迪许实验室这出诺贝尔奖的速度,卢瑟福如果想要诺贝尔奖的话易如反掌,但是他最终也没有选择这么做。

  作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然,像卢瑟福这种获奖时在麦吉尔大学任教的不算,班廷对麦克劳德摘桃子的行为很不满,他把自己的奖金分出一半送给贝斯特,还自此之后拒绝和麦克劳德一起出席任何活动。

  不过陈慕武想了半天,到最后也没给小居里夫妇再补充说明这个例子。

  因为在这个故事当中,麦克劳德作为一个反派,他只是利用自己的权力付出了金钱,就轻轻松松获得了荣誉。

  这不就更加印证了弗雷德里克的悲观想法,“拥有知识没什么用,有钱才是万能的”了么?

  陈慕武在一旁发呆,刚刚思路清奇认为洛必达为伯努利家族做出过贡献的伊蕾娜也同样在想着问题。

  她看着这台粒子加速器所在实验室内外空空如也,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因为陈慕武知道自己和丈夫要来这里参观,所以才提前通知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今天别来这里做实验,为两个人营造一种更好的参观氛围?

  外国人的心里藏不住话,所以伊蕾娜把她刚刚想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陈,你不必为了我们两个人而这么做的,大家都是做实验的人,都知道耽误一天实验的话,可能会耽误多少后续的事情.”

  陈慕武听完之后吓了一跳,心说自己女朋友的姐姐还真是聪明,她猜对了一部分,又没有完全猜对。

  自己确实给查德威克发了电报,要求他在这两天让粒子加速器这间实验室清场,但原因绝不是为了能让小居里夫妇更好的参观访问,也不是他在电报里所说的什么检修设备。

  谁也想不到陈慕武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要求,除了他自己。

  “抱歉,伊蕾娜,我没有想到那么远,这件事情也不是我要求做的.”

  睁眼说瞎话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代理主任,脸不红心不跳。

  “但正如你们所见,现在剑桥大学的粒子加速器的使用情况,就是这样一个现状。

  那就是新鲜感过后的空无一人,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没人会来使用这个东西了.”

  陈慕武给查德威克发的那封电报里提出的那个要求,为的就是能营造出这种效果。

  如果能让小居里夫妇亲眼看到作为粒子加速器的诞生地,这台机器在建造完毕的半年之后,就已经开始闲置吃灰无人使用的话。

  那等他们回到法国见到居里夫人,如实汇报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看到的情况,说不定镭学研究所那边对是否立刻集资购买一台粒子加速器,就要进行仔细的研究考虑了。

  陈慕武的意思是,不打算给这两位客人演示一下,粒子加速器是如何运转又是如何轰击的,让他们在这里来个“到此一游”就算完事。

  但身边的人又像是两本十万个为什么,针对眼前的大机器,提出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花了那么多钱造出了这台机器,为什么会说不用就不用了呢?”

  这次提问的是弗雷德里克。

  “因为轰击的物质只有那么一种,也就是氢原子核。

  大家从锂开始被轰击,一开始被当做靶子的还是比较轻的金属或者非金属,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

  “可是元素的数量有限的,甚至连在元素周期表中排二十多位的铁元素,都是已经被拿来用作靶。

  要知道,铁……”

  说到这里,陈慕武的话戛然而止。

  他本来是想说,要知道铁是这个元素周期表中最稳定的元素,核聚变合成到铁-56就会停止。

  可是这个内容有点太超前,陈慕武又是下意识说出来的,虽然及时反应了过来,可还是一时语塞。

  “陈,铁怎么了?”

  “铁,铁它虽然很容易就被制备,可是它太重了啊!一枚铁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核的五十六倍,就算把氢原子加速到高能状态,用它来轰击铁原子核,也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结果的。

  “而且这种大家伙很金贵,使用寿命也有限,频繁去做这种无意义的轰击实验,不光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既费钱又费电,徒劳无功.”

  陈慕武总算是把他一时激动脱口而出的话给圆了回来,让弗雷德里克和伊蕾娜也跟着点了点头,像是认同了陈妹夫的说法。

  但弗雷德里克依然是一副思考的表情,半晌之后,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陈,正如你所说,氢原子核的质量太小,对轰击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那假如把氢原子核换成其他的东西,是不是又能重新设计新的实验了?”

  “其他东西是什么,氘核吗?”

  陈慕武莫名想起来了自己老师卢瑟福心心念念的那个计划,用氢核来轰击氘核。

  “氘核……这当然也可以,但会不会很难制备出来?”

  英雄所见略同,自己当初也是这么忽悠老师的。

  弗雷德里克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用现有而且能大量制备的阿尔法粒子。

  “我在巴黎大学跟着朗之万教授学习的时候,在几年以前读过你和布莱克特博士发表的一篇论文,你们在那个实验中利用阿尔法粒子轰击氮原子,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嬗变。

  “那么这台粒子加速器能否加速同样是带正电荷的阿尔法粒子?我们用阿尔法粒子去轰击一些轻原子核,比如说锂、铍等等,会不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弗雷德里克这番话,陈慕武一开始听着还算正常。

  尤其是他说读过自己和布莱克特一起发表的那篇论文,让陈博士甚至还有些洋洋得意。

  但是越往后面听,陈慕武就越觉得不对劲。

  直到弗雷德里克把自己的问题说完,陈博士在心中已经开始冷汗直流。

  用被粒子加速器加速过的高能阿尔法粒子,去轰击铍靶,能不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能,太能了。

  关于这个实验,眼前的这对夫妻俩在上辈子做过很多研究,并把轰击以后发射出来的一种电中性粒子,命名为硬伽马粒子。

  这种硬伽马粒子,它的真实面目并不是伽马粒子,而是……

  中子。

  令老师卢瑟福魂牵梦萦了许多年的中子。

第330章 69手心手背都是肉

  德国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放射性物理学实验室主任,之前是前任主任汉斯盖革的助手的瓦尔特博特,是桃李满天下的普朗克的学生之一。

  早在1923年,爱因斯坦向普朗克推荐了他在海认识的一位中学生陈慕武,并说他这个中学生有一篇论文已经投递至《物理学年鉴》编辑部之后,普朗克就是分别找了盖革和博特,让他们设计实验,验证这个伽马射线散射的理论是否正确。

  博特这个人的命运,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查德威克有些类似。

  后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是一个滞留在德国的英国人,而被德国政府扔进了战俘营里呆了几年。

  而博特的境遇和查德威克出奇的一致,他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德国的骑兵部队,然后因为战斗失败成为了战俘,不过关押他的不是英国政府,而是沙皇俄国。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两个都成为了这次战争的受害者。

  但他们两个人在战俘营中也都不忘学习物理学知识,没有虚度那几年痛苦而无聊的时光。

  但博特和查德威克之间的相似之处,或者说是他们两个人的联系,还不止于此。

  在原来的时空当中,1930年,博特离开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转而去担任吉森贾斯图斯李比希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兼任系主任。

  陈慕武总算是临时编了个理由,把自己的准连襟暂时糊弄了过去。

  因为德国和法国接壤,博特的研究就先传到了法国巴黎大学旗下的镭学研究所,那个居里夫人和小居里夫妇生活工作的地方。

  这倒更像是应了那句未来清华大学的校长还没说出来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不过,美国的物理学者们会感到失望,不代表今天来参观的弗雷德里克和伊蕾娜两个人会感到失望。

  但很多抱着向欧洲向英国学习先进的物理学知识,从美国而来的物理学家们,在见识到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真实面目之后,总会在心中产生很大的落差感,因为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很失望,与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个实验室完全不一样。

  他心里想的不是应该潜移默化地告诉艾芙一个什么样的外星人科幻题材,而是另外一项更加重要的事情。

  因为当时在人们对于粒子的认识里,如果一种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了偏转,能够检测出带着正电,则会对应着各种情况,最简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原子核。

  卢瑟福、查德威克是他尊敬的人,居里夫人和小居里夫妇,也是他尊敬的人。

  他们之间既有亲戚关系,对方又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于情于理,他都应该乐于见到小居里夫妇在有关中子问题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如果排除掉小居里夫妇,中子从被攻击出来,到最终被发现,在其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两个人,也恰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关进战俘营中的博特和查德威克。

  毕竟这种和人类玩了几十年捉迷藏的粒子,可是他的老师卢瑟福在入主卡文迪许实验室之后,一直都心心念念想要寻找到的东西。

  剩下的查德威克和布莱克特等人都是头一次见,不过双方各有各的遗憾。

  冥冥之中,也算是一种巧合。

  为什么小居里夫妇会提前这么多年想到用经过加速的阿尔法粒子来轰击轻原子核?难道说也是自己提前把粒子加速器给研制出来,从而带来的蝴蝶效应么?

  既然他们能想到这一点,那么保不齐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物理学家们,同样也能想到。

  小居里夫妇这边遗憾的是来到了剑桥大学,没能见到实验室的主任卢瑟福。

  让陈慕武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弗雷德里克心里也清楚,虽然他们两个人马上就会成为亲戚,但是他和伊蕾娜现在的身份,并不是来剑桥大学走亲访友,而是作为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客人来参观采访的。

  “呃,弗雷德里克,现在这台机器里面的粒子源,装的是利用氢气产生质子的质子源。

  如果想要加速阿尔法粒子的话,那就需要拆开机器,对里面的内部结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

  工程量大麻烦不说,而且我的两位助手现在一个去了美国,另一个去了德国,他们都不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我一个人是肯定是完不成这项改造的工作的.”

  这一方面是陈慕武觉得回家时间太久,再离开学校的话他这个代理主任就太为失职太不应该了,另一方面也是小居里夫妇的再三要求。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尝试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锂铍硼这些质量比较轻的原子核,并检测出来了在轰击的核反应之后,会从中发射出一种经过电场不会发生偏转的电中性粒子。

  如果陈慕武不回去,彼此之间没有了翻译,相反还能够抽出时间来去伦敦附近的其他地方看一看,比如说牛津大学,再比如说那个疑似是外星人遗迹的巨石阵,等等。

  弗雷德里克问出了一个好的问题,但陈慕武现在却不能对这个好的问题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但其实,不需要把阿尔法粒子放入电势差这么大的电场中进行加速,只需要在粒子源前面加上一个大小差不多的电场,稍微给它加速一下,再去轰击目标上的靶原子核,就能得到这种实验现象了。

  如果巴黎有了粒子加速器,陈慕武以后再想忽悠居里夫人一家离开法国去瑞典的话,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陈慕武觉得自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句话,叫“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但是,陈慕武很早之前就很想把中子仍然像上辈子那样,留在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实验室早就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仪器最出色的实验室,就连管理水平也不够先进,只凭着天降猛男卢瑟福,带着一群小猛男们,一起维持着实验室中最后的辉煌。

  这些粒子确实不带电,但粒子的质量并不小,而是和质子的质量差不多,完全符合人们在理论上对中子的估计。

  但大家的遗憾应该再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消失,因为不久之后,连接他们双方之间的纽带陈慕武和艾芙就要结婚,在那次婚礼之上,不出意外的话两边的人就能再次相见。

  对于原子核里面的那种电中性粒子魂牵梦萦的卢瑟福,和他的助手查德维克都对博特还有小居里夫妇的结论不太认可,他们又重新设计了实验,最终得到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结果:

  近年以来,卡文迪许实验室似乎正在焕发着它生涯当中的第二春:不断增加的经费,更新换代的仪器和设备,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陈慕武挥一挥衣袖,作别南下的火车。

  此时在剑桥大学的弗雷德里克,还全然不知他向陈慕武提出来的这种利用被加速的阿尔法粒子,去轰击质量较轻的原子核意味着什么,他只不过是面对这台世界上最先进的粒子加速器,稍微发散了一下思维而已。

首节上一节291/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