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87节

  就算是维特根斯坦也不能打破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规矩,于是迫不得已,他就跟着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拉姆塞一起进行哲学研究,最终取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并成为这里的哲学教授。

  维特根斯坦也很配合的把手和陈慕武握到了一起,并不像他刚刚表现出来的那么高冷。

  “陈博士,您说的不错,我在小的时候很崇拜维也纳那位有名的物理学家玻尔兹曼教授,想着等长大之后,就进入到维也纳大学跟随教授一起学习物理。

  陈慕武原本以为,这次过来见面,不过是打个招呼而已。

  陈慕武知道维特根斯坦也有一段剑桥时光,可是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坐在旁边的拉姆塞不觉得他这话说得失礼,反而还饶有兴致地想要看陈慕武会如何回复维特根斯坦。

  陈博士在物理学上明明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怎么能把自己和被霸凌者联系到一起呢?

  “事实证明,玻尔兹曼的原子论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的唯能论,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出现的错误理论。

  陈慕武算是同意了他的邀请。

  陈慕武肯定不能跟他们说,自己之所以在照片上脸带着笑容,是因为在罗马初步谈妥了一个有关石油方面的大合同。

  “维特根斯坦先生,这两件事情其中大有关联。

  “然而我已经提前声明过无数次了,平行宇宙只不过是我在基于量子力学的理论上,给出来的一种可能合理的猜测而已,并不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是这样的。

  陈慕武心说,难怪这个一脸桀骜不驯样子的人看着如此眼熟,原来他就是小胡子小孩儿时期的同学,歌词里唱的“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那个维特根斯坦!

  于是刚进入聚会的会场,甚至连坐都没坐下的陈慕武,就被拉姆塞给带到了房间里的一个角落。

  “您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高材生,物理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却不满足于把目光只局限于物理学这一个学科当中,在天文、数学和化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您崇尚科学,提出了不少超前于时代但是又被证实为正确的科学观点。

  但您同时又提出了一些让人们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观点,比如说那个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一分为二的平行世界理论。

  而您还支持心灵学,是一位通灵的高手,还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有外星人,接受教皇的邀请,到罗马和他探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问题;

  “您对苏连政府抱有同情,但与此同时,您又和意大利的那个统治者谈笑风生。

  “陈博士,久仰大名,今天终于见了面.”

  “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所以我现在又开始尝试着进行思考,因而也就答应了拉姆塞先生的邀请,来到剑桥大学访问一段时间.”

  “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被透彻了解的动物,前后变现出来的矛盾,只不过是因为在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感悟罢了。

  当初您不也是放弃了回到剑桥大学继续研究哲学的机会,而是回到您的祖国奥地利,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么?”

  一战爆发的时候,维特根斯坦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里,跟着罗素读书研究哲学。

  “您这个人的身上真是既复杂又矛盾,对于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实在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才能深入了解您.”

  他原本可以免服兵役,但是却积极成为志愿兵上了战场,完成了他的《逻辑哲学论》的初稿。

  恭敬不如从命,既然对方有事情找自己,陈慕武也就想着看看维特根斯坦要和自己聊些什么。

  虽然拉姆塞是先把对方介绍给了自己,可毕竟年纪摆在那里,在他介绍完之后,陈慕武先把自己的右手伸了过去:“维特根斯坦先生您好,我是陈慕武,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认识您.”

  维特根斯坦继续说道:“陈博士,难道说您也和我的人生经历一样,先是研究科学,但认为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太多,所以才开始转向了虚无缥缈的通灵和外星人研究,转向了骗人的宗教么?一开始支持苏连,但是又在亲自访问之后认识到了他的缺点,所以才和意大利的那位统治者走到了一起?”

  “维特根斯坦先生,据我所知,当初您并不想研究什么哲学问题,最开始是想要投入物理学的怀抱的.”

  “陈博士,我是说您身上兼具着太多的特点,想要全面了解您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实在是太困难了。

  “玻尔兹曼教授的去世,是近代物理学史当中的一大悲剧。

  因为学术争论和学阀式的嘲笑霸凌,让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在剑桥大学跟着罗素学习,可是他却没有在三一学院里取得任何学位。

  写完这本他人生的唯一代表著作之后,维特根斯坦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他颇具理想主义地去了奥地利的南部山区,投入到了国内的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我靠!

  “维特根斯坦先生,这位就是剑桥大学的陈博士.”

  维特根斯坦疑惑不解:“是的,确实很遗憾,只是陈博士,我不知道您提起玻尔兹曼教授,和我之前的问题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且自从来到剑桥大学之后,他在这所学校的校园中遇到的在后世鼎鼎有名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也就渐渐的忘了还有维特根斯坦这么一个人,一回事。

  结果维特根斯坦是因为自己不能融入成年人社会,觉得“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格格不入,而离开了小学教师职位。

  没想到拉姆塞和维特根斯坦之间也有联系,你要说这个世界大吧,那确实大的很,但你要说这个世界小,又能小得让人吃惊。

  在那里坐着一个眼窝深邃的男人,看到有人前来也不为所动,只是礼节性地朝着拉姆塞身边的陈慕武点头致了致意。

  “可就是这一种合理猜测,却被那些坚持因果论的守旧派抓住小辫子不放,成为攻击我的突破口。

  “维特根斯坦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您认为因果论是正确的吗?”

  面对着维特根斯坦,陈慕武给出了他的致命一击。

第325章 64因果论就是迷信

  陈慕武卖惨卖出了效果,成功地在这次使徒社的聚会上镇住了场子。

  这些人中有的知道玻尔兹曼,有的不知道。

  可是不论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在听完陈慕武和维特根斯坦的对话后,都深深为这位因为坚持科学真理而被攻击,独自奋斗抗争直到死的物理学家而感到惋惜。

  不过,现在陈慕武突然说,他和玻尔兹曼一样都因为学术见解不同而受到了别人的攻击,是什么样意思?

  玻尔兹曼受到了马赫、奥斯特瓦尔德,还有策梅洛策梅洛就是那个为了解决罗素提出来的悖论,搞出了-f公理体系的那个数学家,除了研究数学之外,他还是普朗克的学生,和其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家一样,都属于是跨界达人的攻击,他陈慕武又受到了谁的攻击?

  而且陈慕武把自己比作玻尔兹曼,难不成还有别的暗示意思吗?

  他是想说自己承受的攻击越来越多,到最后也有像玻尔兹曼一样,自杀的打算?

  剑桥大学里研究各门学科的佼佼者有很多,可是研究心理学的就稍微差了一点。

  拉姆塞听完这一番话很是担心,他觉得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带陈慕武出门散散心,整天囿于剑桥大学这块儿一亩三分地,每天除了忙学术就是忙学术,一点儿休息时间都没有,陈博士的身心健康同样也是个大问题。

  要不然找个机会,邀请他去海边度度假?

  关心则乱的拉姆塞,完全忘记了陈慕武可是刚刚从意大利游玩了一圈才回来的人。

  不过,今天新同陈博士结识的维特根斯坦,却不怎么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因为陈慕武在话语的最后用一个新的问题拴住了他。

  因果论。

  自从十八世纪的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休谟开始,他对因果论这个问题就持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在厨房中烹饪一锅美味的浓汤,坐在客厅里的客人,也可以嗅到这锅浓汤所散发出来的鲜美的气味。

  但客人为什么能嗅到这种气味?这是否就是一种必然呢?

  对此,物理学家们给出来的解释是,因为炉火对汤锅的加热,加速了分子的热运动,让越来越多的香气分子溢出锅外,飘到了客厅,所以客人才能闻到这种气味。

  可是,为什么加热汤锅会加速分子的热运动,而不是减少分子的热运动?

  物理学家们只能说,这是历经了成千上万次观察的结果,有些大量的实验现象表明,加热确实会加速分子的热运动,毕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不过休谟的观点中,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结论,也就是被称作“归纳法”的这种东西,不怎么靠谱。

  举个例子,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圈养了许多只羊,他们每天上午八点,准时给这些羊圈中的羊喂食。

  久而久之,羊群中也诞生了一位羊科学家,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归纳之后,宣布自己得出了一条宇宙中最正确的科学结论,那就是“每天上午八点,食物准时出现在食槽之中”。

  可是,就在这位羊科学家宣布这个科学结论的第二天,他并没有在上午八点见到食槽中出现食物。

  因为就在这一天凌晨,农场主把这只羊科学家给抓了出去,杀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同样也能说明观察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当人类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全世界除了澳大利亚的所有人,都认为天鹅全都是白色的,因为当时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天鹅只有白色。

  而且因果论里,还有最致命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有人会说,因为进化论的理论,世界上第一只鸡是从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是先有鸡。

  但也可以利用进化论把这个理论继续往前推,对于最后进化成鸡的那种动物,是先有这种动物,还是先有这种动物的卵?

  换到植物上也是一样,是先有这种植物,还是先有植物的种子?

  甚至来到生命的起源,单细胞生物,因果论的怀疑者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先有单细胞生物,还是先有单细胞生物的分裂?

  利用因果论,则永远也解释不了这个看起来像是悖论的难题。

  受到休谟这位英国哲学的祖师爷影响,他的徒子徒孙们,一直都在因果论这个问题上,把休谟的理论不断发扬光大。

  维特根斯坦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成的那本哲学小册子,《逻辑哲学论》里,就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从现在的事件推出将来的事件。

  相信因果联系是迷信.”

  因为师承罗素,一位花了三百六十多页定义了“1”是什么的猛男,所以维特根斯坦也用逻辑否定了因果关系。

  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没有本质,只有现象。

  而现象这种东西,只有经历过才能得知它的存在。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够认识到现象,没涉及到本质的研究现象,只能被当做总结和统计,没有经历过的现象符合逻辑这种说法,只能是没经历过,而不是不存在。

  因果关系的核心,是有“因”就“必然”会有“果”,因和果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现实世界当中有因果关系,那么因果关系必然存在于现实世界当中。

  人们认识现实,靠的是经验。

  但是这种基于经验的统计结果的“必然”,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理论当中,就只是统计结果而已。

  不能够用这种统计结果,加上逻辑思考,推导出不符合因果关系的现象不存在。

  既然不能够用逻辑关系推导出存在因“必然”存在果,那就说明因果关系也是不存在的。

  维特根斯坦完全没想过,陈慕武居然还对他的《逻辑哲学论》书中的思想有所了解,因而忘记了刚刚在初次见面时,他对陈慕武提出了几个问题来诘难。

  维特根斯坦这才想起来,陈慕武也是一个在哲学在数学上有过研究、做出过贡献的人,一个不完备性定理,就让“数学之王”希尔伯特丢盔卸甲。

  于是他开始很兴奋地同陈慕武讲述起,自己对因果论的看法:

  “陈博士,我个人并不排斥现实世界中基于人类经验的有因果关系存在的现象,我只是排斥觉得因为这种现象,就认为可以用逻辑推导出现实世界‘必然’是存在有因果关系的。

  “这种没办法用逻辑表示清楚的东西,我将之称作为‘不能谈论的事物’,而能用逻辑表示清楚的东西,则将其称之为‘能谈论的事物’。

  “‘能谈论’的这部分,可以交给像你们这种科学家去研究,而‘不能谈论’的这部分不能用逻辑表达,在这一部分上,科学家们应该对此保持沉默。

  “很显然,‘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这件事情,其本身就是一个不能谈的事物,自然就应该保持沉默。

  “人谈因果关系如何如何,在我看来,那完全就是一种迷信.”

  陈慕武刚刚抛出来的那个有关因果论的问题,就像是在充满火药的燃料库当中划燃了一根火柴,彻底点燃了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激情。

  他在使徒社聚会的这个角落,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有关因果问题的高谈阔论。

  刚一开始使徒社的众人还稍微有些兴趣,因为维特根斯坦也是今天才第一次来参加聚会的客人。

  可是他的话越说越深奥越说越难懂越说越忘我,聚在这里听维特根斯坦和陈慕武闲聊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三三两两地离开去继续谈论他们刚刚的话题。

  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今天把维特根斯坦介绍给陈慕武的拉姆塞,还一直在旁边陪着这两位,他大脑的思考速度,倒是能勉强跟得上这两位大佬的思考速度。

  “陈博士,我们在这里已经说了几十分钟的因果论,但这和刚刚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看维特根斯坦的解释告一段落,拉姆塞见缝插针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看来最一开始的疑问,是始终都绕不过去了。

首节上一节287/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