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64节

“行,你有这个孝心自然是好的。”李世民想了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李恪觉得那二百万贯烫手,想要赶紧花到他的身上,对于这个,李世民倒是无所谓,谁给他花钱,他都敢收。

第148章 儿臣有个想法

“嗯,除了这件事之外,儿臣还有个事情要跟爹你商量一下。”李恪又开口道。

“什么事?”李世民不在意的问道。

“是关于吐谷浑的。”李恪开口道。

“滚,老子好不容易过来跟你母后这里休息一下,你还用事来烦我。”李世民直接骂了一句。

“是是是,那儿子走了,我本来还有个办法能让大唐开疆扩土来着。儿臣告退。”李恪直接点头弯腰行礼告退,流程那叫一个流畅。

“回来!”李世民差点被李恪给气死,你有话不能好好说?!

“好了,好了,二郎你去跟恪儿谈事吧,我这里挺好的,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没事。”长孙皇后看着两个男人争论,没有打断而是笑着开口道,其实这样的场景她很喜欢看,可惜了,不管是承乾还是李泰,都没有那个胆量敢跟李世民这么说话。

李治那小子现在也是胆小的不行,还不如他妹妹呢。

“好,那观音婢你好好休息。”李世民想了想,这里确实不是谈话的地方,而且观音婢向来也不参与朝政。

从立政殿出来,李世民看了看外面道:“走吧,回两仪殿。”

李恪也没反对,立政殿位于两仪殿的左侧,东边,从立政殿西门出来,两个人一边往两仪殿走,李世民一边问道:“吐谷浑,你是又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没有,父皇你都没收到消息,我哪来的消息,不过代国公出马,而且还有侯君集,李道宗等人辅助,拿下慕容伏允问题不大。”李恪很随意的开口道,大唐的赫赫威名也是打出来的,所以李恪这么说也不会惹人怀疑什么。

“你倒是有信心。”李世民摇摇头,“不过目前的局势问题不大,就看能不能抓住慕容伏允了。”

到了两仪殿进去之后,常林给两个人各自沏了一杯茶。

“说起来,你这个茶叶做的不错,以后如果有了好的多送点进宫。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李世民喝了一口茶,然后开口道,现在的茶水显然更符合他的口味。

“是,我知道了。爹我想跟你做一笔生意。”李恪笑着道。

“生意?”李世民愣了一下,有些奇怪的看着,“是我理解的那个生意吗?”

“你可以这种理解,这个生意您必须得参与进来,否则其他人不敢做,里面将来肯定还会有侯君集,或者是李道宗等将领。”李恪笑着道。

“你详细的说说。”李世民来了兴趣。

“爹,虽然现在战局还不明朗,但是儿臣大胆猜测一下,就算是我们打下了吐谷浑,但实际上最后统治吐谷浑的,依然有可能是慕容伏允的儿子,或者是他的兄弟之类的其他吐谷浑首领,可对?”李恪开口问道。

“对。”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然后无奈的开口道,这也是大唐无奈的地方,驻军耗费巨大,实在是驻扎不下,只有像河西走廊等这样比较重点的区域,而且还能够有部分土地足够种粮才有机会驻兵。

像是吐谷浑这些地方以草原为主,耕地几乎没有,没有地方让他们驻军。

“如果儿臣有办法让我们在吐谷浑王庭附近驻军五到十万精兵,并且不用耗费朝廷任何资金,甚至还有可能给朝廷带来收入呢?”李恪微笑着问道。

“此话当真?!”李世民又惊又喜,直接坐直了自己的身子开口道。

“当真,这就是儿臣要跟你说的生意!”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好!如果你言之有物,你的王爵老子过两天就给你改封了!”李世民大手一挥,有些高兴的开口道。

“爹,如果我们有机会驻军五到十万人精锐,是不是整个吐谷浑疆域都可以划分为大唐国土?!”李恪笑着道。

“当然可以!像是吐谷浑,东突厥曾经的颉利等地盘,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驻军!草原上的民族以游牧为主,他们无法在一个地方长期定居,他们追逐草场为生,吐谷浑的人口不多,草场不如颉利的东突厥的河套,九原等地盘的水草丰美,但对我们来说,驻扎大军依然是一个问题!”李世民有些无奈。

“一旦我们有了足够的办法驻扎大军,五万大军足以辐射整个吐谷浑,非但如此,包括南侧的吐蕃都可以被我们威慑,像是西域三十六国更是会在我们的直接威慑之下,曾经龟qiu兹ci敢对我大唐出言不逊,汉朝傅介子的事情朕就能让他在龟兹发生!”李世民恶狠狠的开口道。

李恪了然,要么说后世自称汉人呢,傅介子的事迹李恪当然知道,傅介子乃西汉著名外交家,他做了什么事呢?当时的楼兰,龟兹等国一直都当墙头草,在匈奴和大汉之间摇摆不定。

而楼兰还做出杀害大汉使官劫掠财物的事情,傅介子自请携带黄金锦绣出使楼兰,然后他在楼兰王宴请他的宴会上,直接拔剑将楼兰王给杀了!杀了还不算,他当着楼兰王的儿子大臣的面直说:“汉军方至,毋敢动,动,则灭国!”

就这么牛逼,楼兰当时真没人敢动。

其实大唐后世做的差不多,后王玄策能一人灭天竺一国,和大汉傅介子所行之事相差无几,靠的就是大汉,大唐强大的国力!包括大唐后世郭昕守在今天龟兹国的,万里一孤城,满城尽是白发兵,靠的是他们的战斗力吗?或许有,但更多的是大唐曾经强横的,横扫西域的实力。

这些国家就怕杀了这些人,会招致大唐报复,毕竟没有人知道历史。

所以李世民的想法就很容易理解了。

西域诸国其实并不强大,大唐最强大的战斗力安西军,后期常备军力不超过三万,虽然都是精锐,但是威慑的疆域面积超过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吐谷浑这里能够驻扎五万精兵到十万精兵是什么概念,李世民比李恪更清楚!

“那这个生意就要做了,其实这个生意最重要的地方就位于吐谷浑王庭青海西南不到100里的赤海!这里乃是一天然盐湖!只要进过儿臣工匠改良后的食盐制作方法,它可以月产盐超过五万石以上,而且都是比父皇你现在吃的盐都好的精盐!”

“按照儿臣的方式来经营的话,它每年的收益利润可以达到二百万贯左右。”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此话当真?!”李世民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二百万贯的利润?不要说二百万贯,如果驻扎五万精锐,不打仗,一年花费也就是十万贯左右,考虑到吐谷浑比较遥远,这个数字再加五万贯足矣。

“当真!”李恪微笑着开口道,“所以儿臣的想法是,这笔生意按照十成来计算,李世绩二成,儿臣二成,剩下六成,留给当地驻军三成,三成留给父皇您。”

第149章 为什么这么做

对于李恪嘴里的分成李世民没有问缘故,而是直接皱着眉头问道:“跟李世绩有什么关系?”

“没啥,他是儿臣有间商城的黄金会员,儿臣说了带他做生意的。”李恪耸耸肩膀。

“五十万贯你就给他一年盈利二百万贯生意的二成份子?!”李世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很想说你脑袋没问题吧你。

“千金买马骨,当然要竖立好榜样了。”李恪理所当然的说道。

“行吧,技术是你的,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不过这个留给原地驻军三成是不是太多了?还有,朕那三成可以不要。”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这个钱您必须拿,您不拿,其他人拿着不安心,毕竟这里有数万军队,如果都交给将领,到时候这些士兵也必然对将领非常的忠心,这对您统治不利,所以,这个事情必须由您的名义来,如果您确实不要这三成利润的话,儿臣可以让吐谷浑在几年之内成为铁板一块!彻底归于大唐!”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我说不要就不要,你说怎么操作?”李世民眼睛都亮了,他对什么钱不感兴趣,他一个皇帝国库的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李世民的钱,虽然现在有国库和内库之分,但是你要看皇帝怎么想。

这点钱李世民看不上,但是开疆扩土的诱惑力对李世民可是更大!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关系,李世民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功绩来证明自己!

“这个简单,三成如果仅仅作为维护大唐驻吐谷浑驻军,十万人都足够了!我想这里也用不了十万人,五万精兵足矣!以五万为例,儿臣可以附带做其他的生意,但是当地的粮食,不要从西域三十六国购买,也不要从河西走廊调运,而是从山南道,河东道内地运过去。”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

“为什么?!”李世民有些懵逼,这不是多花钱吗?“你知道从山南道,河东道运送的粮食损耗有多少吗?至少七成。”

所谓七成就是指从这些地方运送100斤粮食,到了地方只能剩下30斤,因为运送的府兵也是需要吃饭的,这些就是损耗。

“我知道。”李恪笑了笑,“您不是那三成不要吗?那三成用来给这些运送粮食的府兵发放粮饷,这部分府兵因为他们只负责运输的关系,儿臣介意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年纪大了,或者立过功,但是却又返还原籍的府兵。”

“调用他们运送粮食,一来他们有战斗力,二来这也算是对他们的补助,给他们发放军饷。”

“那不是跟大唐现有军制有所冲突?”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这里就不得不说,大唐的府兵军制了,后世所有人的印象当中,当兵打仗是有钱的,而大唐仅仅岁入一千万贯,凭什么养得起全国接近八十万士兵?!

实际上这里是有误解的,首先,府兵制是没有军饷的。也就是说,当府兵是没有钱的,这是因为府兵在国家给你发了均田制永业田的时候,你需要服兵役,所以没钱可以拿,不仅仅没钱,府兵还还需要自己准备购买轻武器。

比如说弓、横刀、以及自带粮食!没错,府兵服役的粮食是自带的!当然这说的是非战争时期。而这些武器平时由朝廷保管,服役时拿着朝廷出具的证明领取相关武器。

而朝廷负责的只有铠甲,但是铠甲是可以轮换使用的。

所以大唐的军队对朝廷资金消耗极低。

但这里面有特殊的军队,比如说戍边,守卫边境的军队超过一年后是可以拿到军饷的!但是这部分的士兵不多,对大唐朝廷来说,负担自然也就很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无法在这些附庸小国长期驻军的原因,因为驻不起。

“不冲突啊,这部分府兵父皇可以雇佣啊。”李恪咧着嘴笑着道。

李世民有些懵逼,显然不太懂。

“这是大唐皇室为了体恤边疆将士,然后由自己的内库出钱雇佣立功府兵解决边疆战士的粮食问题,这又不是国家行为,跟国家的府兵制不冲突。”李恪笑着解释了一下。

李世民:“……”你这不就是换个说法吗?不过仔细想想,好像……确实可以说的通?而且这也宣传了他李世民的声望,让他在底层士兵当中颇有威望。

想到这里,李世民古怪的看了一眼李恪,怪不得他能一己之力弄的整个朝臣和世家都无能为力。

“你还没解释为什么非要从内地运粮。”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李恪有些头疼,这个东西不好解释,这是属于经济问题了。

在这个时代的人内心里面,比如西域打仗了,为了节省朝廷资金,自然是直接从河西走廊陇右道调粮,这本没有错。

但是陇右道虽然可以产粮,但目前来说产量和余粮都不多,抽粮太多,必然会造成当地粮价上涨。

而一个国家的产量是恒定的,吃粮的人也是恒定的,也就是说总量是不变的。

看似从内地调粮消耗了七成,但实际上这七成是被运粮的府兵吃了,而这些运粮府兵家里面的粮食就剩下来了,百姓的粮食无法大量保存的时候,自然就会卖出去的,所以市场上的粮总量是不变的。

而内地运粮,河西走廊的余粮就会留存,这本身也是战略存储的一个办法,可以辅助调控大唐各个区域的粮价。

其次,给这些府兵发钱,还有一个隐藏的作用就是藏富于民,民有钱了,自然就有钱买李恪产出的商品消费,李恪有钱了,就可以多给百姓想办法赚点钱,这个过程当中,国家也得到了发展,良性循环,三赢!

古代的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门阀世家都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将钱给埋起来!百姓还好,毕竟没多少钱。

而像是这些五姓七望的大门阀,还有富户,他们的钱要么在仓库里面发霉,要么就已经偷偷的找地方埋起来了。

而这些世家又都贼有钱,一埋就是几百万贯,上千万贯,钱埋起来不流通,那玩意跟地下的铜矿有什么区别?整个国家可使用的铜钱少了,自然就不够,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现在大唐所有世家的手里面绝逼有大量前朝,甚至南北朝时期的钱币。

如果他们将这些钱都挖出来,回炉重铸,大唐的铜币绝对够用了,不用再用绢帛等代替货币了。

李恪现在做的就是想办法让钱流通起来,这个办法,只能是他或者是李世民砸钱,将钱给到百姓的手里,其实这也是提升国家实力的一部分。

“爹,这个要不然我改天给你解释?”李恪无奈的开口道,这东西解释起来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释完的。

“你什么意思?”李世民瞪了他一眼。

“我怕您听不懂。”李恪试探着道。

李世民:“……”你是不是屁股又痒了?

第150章 我要翻新整个长安城

“说!”李世民怒声道。

“这个事关经济,解释起来很麻烦。”李恪有些无奈,这玩意看似简单,给一个现代人解释,可能三言两语就行,因为现代人都有相关的基础,你说一些他都懂,但是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解释。这就好比你给一个人不懂物理的人解释量子物理……你得从基础开始才行。

“经济?什么时候轮到你给我来讲述经济了?”李世民一脸懵逼,就你?

一听李世民这话,李恪反应了过来,哦,大唐的经济一词跟后世不太一样,大唐的经济一词的意思是经世济民,整治天下,扶助百姓的意思,就是治理国家。

“哦,爹你误会了,我说的经济一词,指的是货币流通,国家繁荣与否方面,跟国计、度支、岁计等相关的问题,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就用了这个。”李恪绞尽脑汁才想起几个词汇,这几个词汇在大唐代表着国家财政这个意思,但是财政这个词大唐也基本没有。

李世民古怪的看了看他,这也就是老子在这里,要是一些大学士之类的在这,听你敢乱改经意词汇的意思,喷不死你。“你说吧,我听着,我有的是时间。”

李恪无奈,只能苦着脸给李世民讲解了,简单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货币流通起来带来的国家经济繁荣方面的知识。这玩意……李恪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好歹也是经历后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多少也知道一些,大概的原理还是知道的。

等李恪解释完毕之后,李世民一脸懵……他……没听懂,或者说一知半解。主要李恪对这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让他给另外一个人解释,他找不到合适的例子来说明,光是说明性文字自然听的一头雾水了。

老李的脸红了一下,还好遮掩的好,尴尬一闪而过,他摆摆手说道:“这些东西老子自然懂,你照你的办就是了,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藏富于民,民有钱了,自然朝廷补贴也就少了,补贴少了,朝廷也就富裕了。自然可以将钱用作他处。”

“那就按照这个办?”李恪试探着问道,他怀疑李世民就听懂了这一点,不过没有证据。

“就按照这个办,具体的方式你得写个奏章,李世绩那边的二成可以给他,关于留给府兵当地的三成以及我的三成你看着用。不过这些成本控制方面你觉得该如何处理?直接让府兵们动手吗?”李世民问道。

“用什么府兵,这次打仗必然抓获许多有罪之人,营地的初步建立,包括盐池的建设就让他们,死了都不心疼,至于到了后期更简单了,没事就以练兵的名义去让这些精锐骑兵剿匪!出了河西走廊的马匪不要太多。”

“而且像是吐蕃虽然归顺我大唐,但是松赞干布不是没事就想娶公主吗?不下嫁于他,动辄威胁劫掠我大唐边境,五万精锐士兵直接出击,就找吐蕃附近一些部落,实在不行,派遣控制住之后的吐谷浑的当地人,让他们混入这些部落,然后主动挑事。我们借机出征!将人抓回来之后让他们干活。”李恪早就胸有成竹。

如何抓捕劳动力李恪早就想好了,得益于茶卡盐湖的高质量盐,这里的盐工只要有体力就行,工作指导自然有人去做。所以生产成本几乎相当于没有。

至于运输成本,其实李恪也想好了,从内地运粮过去返回的时候,拉点货物,这不是常规操作?来回都有货物可以拉,运输价格自然就低了。

而且还有其他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借用黄河,这个时期的黄河上游是可以通航的。

其实大唐的陇右道粮食产出是可以的,而关中因为人口众多,在大唐中期经常缺粮,反而需要陇右道那边补充,就是借用黄河顺流而下到了壶口瀑布上游再通过陆运到关中。

其实这个时代的黄河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运输任务。

李世民点点头:“不错,你赶紧将这些写成一个完整的计划奏章,我这里会向朝堂公布,然后送信给李靖他们,准备执行,你的人员什么时候到位。”

“等那边战局定了,我的人立刻就可以到位。”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还有,爹,这件事不用经过朝堂,您直接宣布就行了,就以您的名义,这是在通知朝堂而不是让他们决定,因为不花朝堂一分钱。”

首节上一节6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