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28节

“那土豆呢?你们都种了吗?”李恪看着他们问道。

“种了!殿下,这可是神物,就这么一个东西就足以让大唐以后饿不死人了。”赵林有些激动,他们这里是今年才第一次年种土豆,分配过来的种子不多,但是明年的话,所有人就可以将土豆都种下去了。

“哈哈,这都是好事,虽然土豆的产量高,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低,一些比较贫瘠的土地也比较适合种植,但还是要注意轮种,另外就是,它可以当成是配菜,咱该吃主粮的时候还是要吃主粮。”

“另外就是,关于土豆不能吃的部分,赵林你们宣传了没有?”李恪问道。

“宣传了殿下,凡是生芽的部分都有毒,至少得将那一块都切掉才能够吃。”赵林认真的点点头。

“嗯,这件事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不是开玩笑的,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们这些村干部一定要重视起来,宣传到位,不然得话,哪个村里面出了问题,你们这些村干部都难辞其咎。”李恪严肃的点点头。

“是!”

土豆发芽就直接扔了,李恪知道这个根本不现实,不要说现在,一千多年后,李恪穿越前他父母都不会这么做,发芽的地方最多了也就是直接切掉,将整个土豆都扔掉,那是不可能得。

看完了厨房,李恪又从厨房出来,去了隔壁的卧室里面,先是看了看火炕上面铺着的席子,然后又摸了摸床上麻布缝制出来的被子:“怎么样?冬天暖和不暖和。”

“暖和。”赵三刚忙点头道,“现在我们冬天的被子里面都买了咱朝廷补贴的羊毛,没有了味道之后,这羊毛被子冬天盖起来可太暖和了,而现在我们自己都有养羊,每年的羊毛二斤羊毛可以更换一斤清洗去除羊骚味的羊毛,连冬天的棉衣问题也解决了。”

“挺好!过几年大唐还会有新的冬天过冬的作物大量普及种植,就是那西域比较流行的棉花,大唐朝廷已经开始推广了,到时候大家都能够用上更好的保暖衣物。”李恪笑着道。

当然,棉花未必会比羊毛更加保暖,不过同样的保暖效果,棉花被要比羊毛轻一些,主要是羊毛有些粗,对现在的布料来说,容易从被子里面钻出来,不适应的人睡着不如棉花被舒服。

套两侧布料或许好一些,但对现在的百姓来说,买两层被套也不容易。

“殿下,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有殿下您发明的火炕,冬天基本晚上烧一炉子,一晚上热得很,根本不冷!”赵林笑着道。

“那就好,看你们过的好我就放心了,走,出去逛逛。”李恪摆了摆手。

将整个百草湾村都逛了一个大概,李恪将方方面面的问题都给问了,吃的好不好,饱不饱,住的怎么样,穿的是不是暖和,还有就是各家各户的牲畜,养殖的家禽家畜,畜力等等问题都挨个问了一遍。

这里本来就是牧区,对于畜力方面有优势,虽然整个吐谷浑向大唐内地提供了大量的驮马,但提供驮马这种事情肯定是就近原则。

这河湟谷地肯定是优先保证的。

等逛得差不多了,问的差不多了,李恪才让大家都聚集在了村里面中间的一个小广场上。大家也没有什么讲究,都是从各家各户搬出来的凳子,椅子。

大部分的百姓都是站着的,李恪倒是也没有要求,只是几个人坐着的,比如说李恪坐在这里的,李嫣,以及几个跟着李恪的史官他们也都坐着的,他们甚至还有一个桌子,因为他们要记录东西。

“各位乡亲们。”李恪看着周围的百姓笑着开口道,“说实话,看到你们今天的生活,我很开心,因为我放心了。”

“今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芜,这里也基本都是牧区,大部分的牧民生活都很困苦,一年下来,基本都是温饱都无法保证。”

“而一旦迁徙搬走可以说是什么都没剩下了。”

“现在看到大家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田地庄家,有了自己的家畜牲畜,我很开心!”

“因为这意味着大唐朝廷过去几年的工作是有效的!不管是我的工作,还是大唐无数官员的工作都没有白做!”

“所以,你们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朝廷说,如果说你们村里的人解决不了,有乡里的,乡里解决不了有县里的,县里解决不了还有郡,有州,最后还有我。”

“如果最后连我都解决不了的麻烦,那我们就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将这件事最后给办好,大家说好不好?!”李恪大声问道。

“好!”周围的百姓都是轰然叫好。

“很好!大家有这样的心劲我就更有信心了,这意味我们以后得生活肯定是可以过的更好!不过呢,还有一个问题,我就得先替赵林他们这些官员说一句话。”李恪笑着道。

第1066章 你们千万不要盲目崇拜

等大家的目光都投过来了,李恪这才继续道:“其实我要替他们说的话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这些基层官员都很不容易,都说的上级一张嘴,下级跑断腿。”

“就像是我,虽然给大家制定了许多不错的政策,但实际上我就是长了一张嘴而已,真正执行起来的是他们这些官员,而这些官员最后一级一级的向下派发,最后执行的都是这些底层的官员。”

“而他们很多也都是第一次当官,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各位乡亲,给我们的这些底层官员多一些容忍,我知道他们有时候可能会做错事,甚至好心办坏事,还有时候大家的一些诉求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满足。”

“请大家给他们一点时间,给他们一点信心,让他们跟诸位乡亲共同进步!当然我说的容忍是指他们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并不是什么情况都要容忍。比如说贪污腐败,又比如说官商勾结等问题,就请大家一起监督。好不好?!”

“好!”周围的人群又是大声叫好。

“那我可就替诸多的底层官员谢谢大家了。”李恪笑着冲周围拱了拱手。

“另外呢,还有最后一件事我要拜托大家,那就是大家遇到了难处,或者说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一定要相信朝廷,相信政府,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努力解决的!”

“最后大家一定要将你们的日子都给过好了,我知道大家都很相信我,但我也不是神仙也不是万能的,你们的秦王殿下也是个人,所以大家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找当地的官员解决问题。”

“大家千万不要搞盲目崇拜,崇拜我一个人也没什么用,我一个人也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如果不是大唐朝廷上下一心,如果不是我父皇大哥的支持,我也不可能给大家带来如此之多好的政策,大家说是不是?”

“所以,日后,大家就安心过日子,大唐朝廷一定会努力让大家的日子过的更好的!这不仅仅是大唐皇室的责任,这是整个大唐朝廷所有当官的责任。”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去卖这马铃薯。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所有人都是答应的痛快。

跟百草湾村的百姓聊完,李恪就继续上路了。

跟其他的百姓一样,百草湾的百姓目送李恪他们离开之后,聚集在村里面的其他村百姓也都纷纷逐渐的回转自己的村里面。

只有百草村自己的百姓还聚集在了一起。

“诸位,殿下的话大家刚刚都听到了,殿下说,我们得相信朝廷,不要搞盲目崇拜,所以关于建设咱们村祠堂,供奉殿下长生牌位的事情。”赵林趁着大家都在,赶忙开口道。

“赵林,赵村长,别忘记了,现在咱大唐的村长都是选出来的,你是我们选出来的,所以你别扯犊子,殿下说不要搞盲目崇拜,但是你看我们这村里面的人盲目吗?我们都很清醒。这个祠堂必须盖。”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二话不说直接就大声开口道。

“对,就是,田柱说的对,殿下说不要盲目崇拜,我们都不盲目,再说了,这祠堂大家都是一起出钱,你要不想出,这份钱我们都给你出了。”另外一个人也跟着开口道。

“不是,我也是咱村的一员,我怎么能不出,我这不是响应殿下的号召吗?”赵林无奈的开口道。

“屁,我看你这个村长学艺不精,你是不是最近没好好听课?”田柱大声问道。

“我怎么就没好好听课了?”赵林脸都黑了。

“之前咱乡里安全部的治安军成员老乔来给我们讲课,还说,咱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呢!老乔说,信仰是什么?信仰可不是神啊,贵啊,而是相信咱大唐,相信咱大唐朝廷!相信咱大唐干啥都一定行!这就是信仰!”

“殿下是不是皇子,殿下是不是代表着大唐朝廷,我们信仰殿下,有问题吗?要么说你没好好听课呢。”田柱大声道。

赵林:“……”你确定那老乔是这个意思?

但看大家显然都不同意取消建设祠堂,赵林自然也知道反对没有效果,他也就不反对了。其实他也不是很想取消,这不是他觉得殿下都亲口说了,而且殿下才刚刚走,咱不得响应殿下号召?

“对,就是,赵林就别操那个闲心了,我跟你说,信殿下不比信仰那帮秃驴强多了?我没搬来咱青海之前,我们隔壁村有一个商人,那家里也算是十里八乡的富户,那一家都信仰和尚。”

“那佛祖的金身都没少给修,庙宇也没少给修,最后猜怎么着?他家儿子一家人出门省亲的时候被那土匪给劫了,人都给砍了,儿媳妇被土匪糟蹋,最后跳崖自尽了。”

“那商人就想不通去问那和尚,问他为什么这么信仰佛祖,佛祖还让他遭逢此大难。”

“你猜那和尚怎么说?那和尚说,他命中该有此劫,他与佛祖缘分还不够。我呸,那伙土匪最后在前两年全国剿匪的行动当中被咱大唐的士兵给消灭了。”

“所以说,干活的是咱大唐的士兵,享受供奉的是那和尚和佛祖,我听说那商人直接将自己全部身家都捐给朝廷,朝廷不要,他最后又拿出来给乡里修路了。”

“你说,我们还不如信殿下呢。”村里另外一个男人大声开口道。

“好了,好了,我这不是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吗?大家都同意修,那我自然也没意见的,那就修,明天就开始!争取今年入冬之前就修起来!”赵林大声开口道。

“这就对了!今日殿下来看我们,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殿下将我们放到了心上,当年答应我们的事情,说道做到,这样的殿下我们不供奉,供奉谁?要我说,这不仅仅要修,咱还得修的更好一些!”

“对,我也同意。咱修的要好一些。反正以后咱世世代代的小兔崽子们都得给殿下上香供奉,不能忘记了。”

村民们都是纷纷叫嚷起来,赵林也没啥意见,修就修,最多不过多出的一把子力气。

第1067章 赤海城

百草湾村的事情并不是特例,而是李恪一路上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对于这些百姓的心里,李恪能理解,他们只是想看看自己而已。

所以李恪也就停下让他们看一看,虽然耽误了行程,但他这一次来青海,不就是做这件事的吗?等李恪赶到赤海城的时候,整个青海的第一场雪都已经落了下来。

赤海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它和前往西域三十六国的北线,也就锁阳,高昌等国家的城池一样,成为了经过这里前往若羌等国的重要途径城市之一。

因为赤海城有着完善的建设,所以往来这里停留的客商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另外就是青海本身的牧民也多以这里为聚集点,所以赤海城也是越来越繁荣。

不过赤海城居住的牧民数量并不多,反倒是不少的商人以及驻守青海的那一批士兵家族更多的居住在这里,还有就是整个盐湖里面工作的工人和家属,以及位于青海的工业区家属更多的都是居住在这里的。

看着这座在原本历史中并不存在的城市,李恪多是感慨。

乔师望已经在城外迎接他了,两个人相互见礼之后,乔师望就笑着问到:“怎么样?三郎,这赤海城的变化大吗?”

“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李恪摇摇头道,他当初走的时候,赤海城基本就已经建成了,现在只不过是更加的完善而已,而且城池里面的房屋数量也更多了。

“怎么样,倒是你还适应吗?”李恪看着乔师望开口道,乔师望还是李恪的姑父呢,他的妻子是李世民的妹妹。

“适应,青海这边的所有工作基本你已经完成了,我在这里不过就是守成而已,甚至很多事情下面的人做的比我都更好。”乔师望摇摇头道。

“听说你路上被百姓们给拦住了。”乔师望调侃了一句。

“姑父,你也知道我为什么而来,当年离开的时候,就答应了回来看看他们,既然回来了,那就看看他们,目前青海的底层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主要就是河湟谷地的种植区和牧区的工作要做好。”李恪无奈的点点头道。

“这个三郎你放心,牧区和种植区的划分工作准备的都没什么问题,而且准备在这里建设的粮食储备中心也已经建设完成了,不过,听说三郎你发明的火车,前往伊丽河谷的火车会从这里前往吗?”乔师望对这个很感兴趣。

“估计不太可能。”李恪想了想,然后无奈的摇摇头。

虽然说青海这边的地形也同样平坦,但相较于走隆右道,沿着河西走廊可以串联起来大量的人口和村落,在进入新疆州之后,那边的道路建设铁路也更加的合适。

铁路线自然是走后世的铁路线,从天山以北一直绵延到伊丽河谷的附近,然后再看能不能横穿天山。

即便是不能横穿天山,但从那里前往伊丽河谷也已经非常近了。

“哎。”乔师望有些失望,因为如果铁路修建过来的话,不用想都知道,青海会因为这条铁路线而有着巨大的发展,但现在就几乎不可能了。

“你就不考虑直接从这里修吗?现在青海的西部几乎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在牧区划分之后,抛开转为种植土地的牧民,其实大量的牧区都是一直空缺的。尤其是多了紫花苜蓿作为牧草补充之后,现在牧民对于牧草的需求量正在降低。”

“如果从青海经过的话,整个青海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重点是如果铁路从这里可以直接再向青藏州绵延的话,那对于掌控整个青藏州来说也是好事。”乔师望想了想问道。

李恪有些无语,你在想什么呢?你知道在那片土地上修建铁路的难度有多高吗?虽然说蒸汽火车的铁路难度要低于后世的铁路难度,但同样不是现在的大唐可以搞定的。

“不了,在外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恐怕青藏的人口都会降低到一个极低的地步。青藏州的人口按照我现在的计划,将会集中到几个最适宜人居住的河谷地带,其他的大片地方都直接空缺就好了。”李恪摇摇头道。

现在大唐的情况跟后世的情况并不一样,吐蕃原本人口是三百多万,抛开松赞干布带走的,大唐实际上拿下了接近三百万的吐蕃人口。

而这些吐蕃人口,在经过两年的宣传,至少有接近三分之一开始沿着后世川藏,滇藏线路开始绵延前往云南和四川等地。

吐蕃农奴因为桑吉他们的宣传,对于大唐的忠心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地方,而且这一连串的措施下来,这些吐蕃的农奴已经彻底归心,他们和这些山越之民混居之后,有利于加强大唐对当地的统治。

这样的话,吐蕃的人口至少有三分之一将会被迁徙到内地来。而剩下的也将保留在整个青藏高原最适宜人居住的几大聚集地当中。

这样整个青藏高原剩下的大部分其实并不太适合人类生存的区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维持原貌。

也就是说,这里大部分区域都将属于无人区,而因为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缘故,这些地方这个时代也不用担心敌人入侵之类的问题,几个主要的隘口都是有人驻守。

剩下的区域里面,就算是有人能够过来,也无法过来大部队,更何况,另外一头的天竺都是一坨烂泥,你还指望精锐部队入侵大唐?

所以,青藏高原这边肯定是安全的,实际上整个西南区域现在的敌人也不多了。

“好吧,这样也好,这样的苦寒之地,大部分地区确实是不适合人类生存,不过将来铁路肯定是要从金城这边修过来的吧。”乔师望又补充了一句。

“这是肯定的,无论如何青海这边也是重要的后勤基地,而且前往西域的话,这里是重要的支点,铁路也是肯定是要修过来的。”李恪跟着点了点头。

乔师望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他突然又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

第1068章 地理位置决定未来

“你叹什么气?”李恪看着他有些无语的开口道。

“哎,其实我觉得青海应该也不会成为大唐的中心,估计也是属于偏远地区的州,至少它不会那么重要。”乔师望叹了口气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李恪倒是有些好奇。

“很简单啊,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了这里的上限,虽然东部有河湟谷地可以耕种土地,但也仅限于此了,部分的矿产估计也不会特别多,主要是相较于其他州不是特别突出。”

“另外西部、西南部等大量的戈壁滩外加跟这边连接的新疆州也是若羌等气候恶劣的区域,中间就是荒无人烟的大沙漠。”

“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成为跟西部连接的中转站也难,从丝绸之路南线的破败就可以看的出来,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为像是新疆南部的这些小国,现在大唐各个城市人口并不多,人口不多,商业就不会太过于繁荣,没有商业,往来人流量就不多,而想要从青海过道的就更少了。”

“等铁路从隆右道建设过去,这里就更是荒无人烟了,估计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青海道要自给自足的发展了。”

首节上一节42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