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94节

“但这样的话,就没办法给于诸位实职,原因我说的很清楚了,你们立功之后,没法封赏!否则必将朝廷动荡不安,咱们宗室内部离心!”

“我李恪向来有什么都说清楚,你们想要活的轰轰烈烈,靠自己告诉我们的祖宗,告诉你们的后人,你们的晚辈,你们的祖宗就是这么牛逼,那就只能这么干!”

“不然就像是历朝历代的宗室一样,混吃等死,默默无闻就完事了。”

“所以,我们是今日共襄盛举,还是祭拜一番,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诸位自己想!”李恪大声开口道。

看着下面陷入沉思的众人,李恪面带微笑,我特么就不信了,我都这样了,你们还能当我是老六?我莽夫人设不稳?!

第983章 数风流人物

李恪的说话办事风格,他们早就有所耳闻,甚至见过的看过的也不少!毕竟秦王殿下的很多行为都这么多年了。

但今日在太庙的这番言论还是让他们都震撼了。

跟随秦王殿下的话,他们都热血了,不少年纪小一些的更是直接就喊了出来,要去辞爵了。

但另外一些人还要多有考量,比如说李元昌这些人。

李恪默默的看着,等下面的人冷静了几十秒之后,李恪才又面色平静的开口道:“所以,我之前就说过了,你们身为宗室,你们都想好了吗?”

“你们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一切福利待遇,从头开始奋斗,展现你们的人生价值,未来在这太庙告知列祖列宗你们的勇气、你们的成就,哪怕失败也虽败犹荣的决心。”

“还是回去继承爵位,享受皇室信托给于诸位的一切福利荣誉,成为一个逍遥王爷?!”

“每个人的理想都不同,就像是我,我一直都向所有人表明,我李恪胸无大志,就想当个逍遥王爷,这就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所以,一切皆看你们自己。”李恪看着他们语气平静的问道。

李恪的话让所有人都苦笑了一声。

殿下你胸无大志?殿下你想当个逍遥王爷?你是不是对逍遥王爷有什么误解?你是不是对胸无大志有什么误解?

大唐有今日之局面,固然陛下和高祖功劳很大,但秦王殿下你做的这些功绩,纯粹是因为时间短而已。

再过几十年再看,那个时候殿下你的这些功绩是胸无大志?

你要是胸无大志,那岂不是大唐所有人都得说一句自己碌碌无为?

不过秦王殿下的话也让他们思考了起来,是啊,你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没做,就享受着一切,还要最后再让你直接坐上高位?

那如此,大唐诸多朝臣该如何自处?大唐朝廷还有何公平可言?

大唐还有何未来?大唐宗室自己玩好了。

总不能嘴里说着我要奋斗,我要展现自己的才华,结果还不愿意放弃自己因为出身而带来的荣誉?那些荣誉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既然要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舍弃这些又何妨?!

“殿下!我想问,如果我们辞爵,朝廷会真的重用我等吗?”韩王李元嘉沉声开口问道。

李恪看向了这位十一叔,他跟李恪同岁,也是今年及冠,不得不说自己爷爷是真的勤奋,按照正常时间来说,跟李恪同岁的叔叔就有五位,其中李元亨和李元方,也就是八叔和九叔已经在七八岁的时候早逝。

李恪今天来的时候就已经仔细看了这些便宜叔叔们的资料。

这位十一叔虽然在史书上面记载不多,但他被称之为画家,而且一生也是颇有功绩,不是那种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现在这位十一叔就有个职位是大将军,不过不像是历史上是右领军大将军。

说起来,自己这些叔叔们擅长书画的不少,李元昌也是擅长书画,没办法,他们这些王爷,不做这些做什么?做其他的,也不敢啊。

李元嘉能被称之为画家,相比在画画上面付出了很长的时间,如果将这些时间投入到其他的方面,显然才能并不差。

“本来我想给你们保证的,但现在我突然不想保证了!因为很简单,大唐皇室给你们的待遇不会降低,只会增加!至于其他,那就要看你们的决心有多大!勇气有多大!”

“毕竟,太庙就在这里!列祖列宗就在这里!”

“我大唐22年除夕跟那些门阀世家的庶子、次子、旁支等年轻人说的话,你们都应该听过了,我就不再赘述,最后我送了他们两句诗,与他们共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他们共勉!”

“而今天,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冬天我去雁门关附近视察时候所看到那北国风光。我现在突然也有一首词想说给你们,与你们,与我自己,与所有大唐宗室共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晋武隋文,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封狼居胥,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恪一字一顿的将那首词念了出来,一些关键的人物李恪自然是进行了更改,毕竟不少人还是他们的后代,还未出生呢。

当李恪将最后一个字念完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啊,他们是大唐宗室!他们差什么了?!

李元昌愣了,他之前辞爵之类的,其实并没有喊出来,因为他年纪不小了,他虽然只比李恪大一岁,但经历的更多,所以想的更多,他不是热血青年了。

但这首词一出,李元昌突然觉得有股热血涌了上来啊,他想起了前些年他自己在书房里面的长吁短叹,那个时候他私下抱怨过自己的二哥,抱怨他不给自己机会,抱怨他防备着所有兄弟。

虽然有些话他不敢说出来,但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玄武门是个什么情况,李元昌不想评论,因为那里面涉及到的情况很复杂,但他却一直认为他也有着经世之才,但却整日只能与书画作伴!

他也想像自己父亲一样做一番惊天伟业,就算是今日大唐已经建立,但大唐不还是有很多缺憾吗?!大唐不是还需要人才吗?!

他就不能成为一个登上史书的宗室大臣吗?!

这些他都想过!但这些雄心壮志都逐步的被磨灭,直到刚刚李恪将那首词念完。

是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想要成为风流人物,瞻前顾后,连一点雄心魄力都没有,还想成为青史留名之人?

翻遍史书,青史留名之先贤,哪个简单了?!

就连那大汉最后的颜面,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的蜀汉刘备,不也是崛起于微末?!忍辱负重多久?连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他一个大汉宗室之后连个诸侯名头都混不上,一直到后来的蜀汉开国皇帝,他简单了吗?

第984章 还看今朝

“我,李元昌,要去太庙上香明志,谁去?!”李元昌深吸了一口气,直接大声开口道。

李元昌站出来,让其他人都愣了,因为这些宗室里面李元昌算是家族地位最高的人之一了。在李元昌之上就是李元景了。

李元景就是除了李世民之外年龄最大的了。

“哈哈哈,老七,我跟你去。”李元景这个时候笑了两声,站了出来直接大声开口道。李元景之所以这么选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李元景已经是一州刺史,已经有了实权。

但是执政过后的李元景更清楚,李恪所说的是有道理的,他如果不辞掉这个爵位,那他李元景这辈子可能也就是这样一个刺史了,或者是直到他晚年的时候才有可能晋升。

但这显然不是他所想的。

谁还不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了?他们也都是大唐宗室,他们谁也不比谁差。

“六叔七叔等我。”

很快就有人开始呼唤了起来,接着他们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一些反应慢的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也看的出来,他们不是不想这么干,而是没想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众人以李元景为头,都整齐的进入了太庙里面。

从旁边的管理太庙的官员手里面接过香烛,开始上香祭拜。

“列祖列宗在上!今日我等在这里共襄盛举!我等愿共同辞去大唐宗室赐予的爵位,以此明志:以我等自己的才华,为大唐做出的贡献争取这封爵位,如若我等此举碌碌无为,那便碌碌无为!”

“我等身为大唐宗室,愿与天下百姓相同,以功绩为荣,而非出身!我等享受大唐百姓的供奉,理应为大唐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等身为大唐宗室,当君子以言之有物而行有恒。”

“我等身为大唐宗室,当忠君爱国,为维护大唐统一、稳定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等身为大唐宗室,如若碌碌无为,不能为国分忧,不能为君分忧,甘愿清白一身不受任何封赏!我李元景及代我后世所有子孙,在此明志!望列祖列宗见证!”

“我李元昌及代我后世所有子孙,在此明志!望列祖列宗见证!”

“我李元礼……”

“我李元嘉……”

所有人都是跟着李元景重复了李元景最后一句话,李恪当然也跟着重复了,反正他又不怕怕什么?

倒是李元景这话说的,漂亮啊,一看自己写给下面各州的公文李元景就没少看,而且估计也都明白自己的意思。

不过既然他们说了,李恪就说话算话,日后只要他们敢立功劳,大唐就敢给他们封赏!

大唐皇室岂可怕立功之人?!

门外,偷偷看到这一幕的常林,心里叹了口气,我的殿下,这老臣可真帮不了你,都是你自己干的。

常林早来了,他之前一直在隐藏自己的身形,李恪自然是没看到。

常林等到里面的所有人都说完话,上完香之后,他才发出了一声干咳,抬腿走了进来。

众人听到声音,立刻都回过了头,看到常林,所有人立刻心里一惊。

不过常林什么话都没说,进来之后,先是恭恭敬敬的给这里供奉的牌位上了香,这才走到李恪身边伏耳低声道:“殿下,陛下让臣转告你,不管您给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承诺,你都可以在太庙,当着列祖列宗的面代替陛下承诺给他们。”

常林的话音落下,李恪就是脸色一喜,不亏是我爹,不亏是历史上的李二,有魄力,果然懂我。

“诸位王爷,臣先告辞。”常林说完之后就直接后退一步,给所有人行了个礼,然后才转身离开。

等常林离开之后,李恪就直接走向了旁边,再次拿起了三柱香,对着列祖列宗的排位认真的行礼之后,才大声开口道:“今大唐高祖后人现大唐皇帝李世民之子,大唐秦王李恪代大唐皇帝祭告列祖列宗。”

“朕及朕后世继位皇帝,对大唐所有主动辞去爵位的大唐宗室,与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唯才是举,付以重任,臣忠君信。”

当李恪斩钉截铁的话音落下之后,在场的所有人瞬间大喜,刚刚常林说了什么他们不知道。

但秦王殿下这个时候敢说这种话,显然就是得到了陛下的首肯,也就是说,刚刚常内侍应该跟殿下说的就是这个。

这下他们就更加自信了。

今天这一步,没走错!

虽然他们年纪都不大,但没有一个人是傻子。

从程咬金在朝堂之上提出撤销世袭爵位开始,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最后通过的可能性极高,也就是说,日后没有世袭罔替了。

虽然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但撤销爵位是肯定的,而且当时朝堂上众臣虽然表情古怪,但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这就是很说明问题。

随后就是李孝恭等人在元正的宴席开始前跟李恪说的话,这些话肯定是传出去了,宗室们肯定是都知道的。

像是李元昌他们这些王爷,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的身份地位让他们所处的位置很尴尬,日后注定只能是一个闲散王爷。

而他们的爵位也不是世袭的,子孙后代必然是降级继承。

因为汉朝宗室的例子在那里,大唐宗室不可能不注重这些。

秦王今日的许诺固然重要,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因为大唐皇室信托。

皇室信托能赚多少钱他们不知道,但以殿下一年能赚几个国库来看,那皇室信托的投资一年赚一两个国库没问题吧?

他们可没忘记,皇室信托可以持有很多国有资产股份的,虽然持有比例大部分都是二成,三成。但盈利能力可是不低。

而在大唐皇室信托里面可是有规定,凡是能取得成就的宗室成员,能够拿到的钱越多!而且还是分等级的,达到一个级别就会得到一个级别的支持和金钱分配!

这里面的利太大了。

要知道,那皇室信托说的是取得成就,而不是你的爵位高低。继承来的爵位屁都不算。

首节上一节39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