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54节

李世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讲话,今天朝会召开的时间本来就较晚,是上午八点才召开的,而这会儿李世民的话,让众人也是有些愕然。

这也太简短了吧?这还是以前的那个陛下吗?以前的陛下不应该是有这样的机会都是勤勤恳恳的听从下面诸位官员的汇报吗?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还有更离谱的。

“好了,现在诸位可以前往太极殿两侧的宴会厅坐着喝喝茶,聊聊天,等到中午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聚个餐,在这里,朕也祝大家新年快乐。”李世民笑眯眯的站起来冲所有人都拱了拱手道。

“谢陛下。”所有人都是一脸懵逼的站起来跟李世民行礼。

这就完了?

“李恪,你要不讲两句?”李世民看着下面的李恪问道。

李恪:“……”

李恪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世民,坏了呀,这么偷懒的办法,老爹也学会了啊。

而且……亲爹,你说这种情况我讲什么,我也没什么好讲的啊。

“父皇,我没有。”李恪无奈的开口道。

“行,那就这样,大家解散吧,中午11点的时候正式开席,朕就回后面准备去了。”李世民站了起来开口道。

看着李世民走了,大家都是面面相觑,这……有些诡异啊,不过陛下说的也清楚,他们虽然准备了一些奏章,但其实都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

毕竟新年第一天除非有了特殊的紧急事件,谁也不会搞出这种影响人心情的事情,这些奏章更多的是以汇报为主。

不过这会儿李世民走了,大厅里面的众人都有些无语,这……走吗?

“好了,大家都走吧,今天的朝会已经结束了。”最后还是李恪无奈的开口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句了,李承乾又不在了,他说去幽州就去了幽州,大概是一个多月前走的,乘船而下的。

所以现在这些皇子里面,就李恪的年龄最大,自然是他直接开口了,说完之后李恪就直接带头走了出去。

李恪都这么说了,大家自然是跟着李恪向太极殿的殿门口走了出去,等离开门口之后,他们就发现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有一些小太监矗立在这里了。

“各位相公可以前往偏殿用茶。”这些小太监都纷纷开口道。

这些大臣里面像是房玄龄他们自然是走在了最前面,进入偏殿,这里已经摆放好了一张张圆桌和椅子,周围已经有小太监和侍女在这里等待了。

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人,李恪随便找了个桌子坐下之后,附近的侍女立刻默默地带着茶壶走过来给李恪添了一杯茶。

房玄龄他们特意都没有聚集在一起,而是各自找了一张桌子,他们都很清楚,今天的举动说白了就是给大家一个交流时间。

他们这些人要是坐在一起的话,普通官员谁还会凑过来?

冯盎进入了偏殿之后,左右看了看,看到秦王殿下单独坐在一张桌子这里,他想了一下,干脆就走了过来。

冯盎的行为似乎是激活了这些官员一样,大家都纷纷各自走向了自己的目标。

“殿下。”走到李恪身边,冯盎冲李恪拱了拱手。

“耿国公,坐。”李恪笑着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我父皇都说了,大家随意聊聊天,不用客气。”

“是。”冯盎也笑了,干脆在位置上面坐了下来,旁边的侍女立刻走过来添茶。

“长安的变化真的很大,我上次来的时候,繁荣之中还能看到些许破败,但现在……整个长安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而且整个长安城的变化,都让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冯盎感慨的开口道。

“正常,不仅仅是长安,大唐各地的变化也会越来越快的,不说别的,耿国公你的高州也会是同样如此,别跟我说不是。”李恪笑着道。

“确实。”冯盎想了想,高州的变化,他也是有些看不懂的。

第886章 你们必须是大冤种

具体的变化,冯盎是说不上来的,但是就感觉随着殿下的一系列政策,整个高州附近的百姓变得更加有活力了,而百姓有了活力,他们不管是种田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积极性。

主要是百姓的收入高了许多,现在因为吕宋岛、象林邑等地方的改革,整个岭南道的百姓都不缺少活,所以百姓的收入高了,百姓收入高了,那对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就越好,而不管城池和百姓的变化都是挺大的。

“橡胶树目前种植了多少?”李恪又开口问道。

“目前我们在岭南道的挑选了许多山头种植,目前已经成长为小树苗的大概有一万亩左右,另外去年,今年种植下去的橡胶树总计有五万亩,都是优先挑选的山林。”冯盎认真的开口道。

“这个数字不够,规模要扩大。”李恪开口道。

“扩大到多少?”冯盎愣了一下。

“冲着3000万亩的面积去扩充吧。”李恪摇摇头开口道,“在吕宋岛,以及吕宋岛西侧的群岛上面都可以大规模的种植,将来真蜡等地方也都可以种植。”

说到这里,李恪看到了那边的党仁弘,干脆向他招了招手,党仁弘在关注着这边呢,看到李恪的动作就直接向这个方向走了过来。

想了想,李恪干脆开口道:“耿国公,你看看岭南道的其他几个总督都在什么地方,让他们过来吧,正好说说这个事情。”

“是。”冯盎赶忙开口招呼了一声站起来去找人去了。

正好李恪又看到了不远处回来正在跟苏定方说话的李道宗和苏定方。

李恪赶忙站起来,走过去跟李道宗打招呼,这是自己未来老丈人,当然得巴结好了。

“殿下。”李道宗先给李恪行了个礼,李恪也赶忙给李道宗行礼,“您跟我们去坐一会儿。”

李恪的称呼让李道宗有些哭笑不得,虽然说李恪和李嫣的好事将成,但说实话,李道宗也没想到李恪对自己的态度居然这么尊敬,这跟他想象当中的殿下可不一样,不过诧异之余,自然也是有一些欣慰的。

“你那边不是要谈事?”

“今天就是闲聊。”李恪笑了笑。

“那走吧,一起。”李道宗看了看苏定方道。

苏定方瞄了一眼李恪,李恪也给他点了点头,苏定方这才跟了过来。

李恪三人回到这个桌子的时候,冯盎带着李袭志、李南、李光度、陈智略、杨世略、宁长真、冯士hui、邓文进、宁道明等人走了过来。

除了丘和目前因为年龄较大没有赶来之外,岭南道各个州的都督几乎都过来了。

“大家坐,今天是闲聊,不用客气,挤一挤。”李恪笑着道。

李恪这么一说,大家也就都跟着笑了,这一个桌子坐十个人刚好,这会儿人数自然是超过了十个人,不过也无所谓,大家都干脆从旁边拉过来几个椅子在这里坐了下来。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此次的征西大将军,青海道都督李道宗,也是我未来岳丈。”李恪先给他们介绍了一下李道宗。

他们估计都是听说过的,但是见就肯定没见过了。

李道宗有些哭笑不得,像是李恪这么介绍的……尤其是那个未来岳丈,这可真是不多见。

众人自然是纷纷笑着向李道宗行礼,尤其是向李道宗表达羡慕,不过他们表达的羡慕不是因为李嫣要嫁给李恪,而是羡慕李嫣能够如此有能力,有才华,担任大唐三品官员!

虽然大家都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这话谁都爱听啊,有才华固然是一方面,但同样也肯定是因为秦王殿下的缘故啊,要是民间一个普通女子有李嫣的才华,没有秦王殿下,能上来就是三品官员?

怎么可能!更何况还是在这个年岁。

将苏定方也介绍给他们之后,李恪才继续刚刚的话题:“刚刚我跟耿国公谈了一下,关于种植橡胶的问题,岭南道靠近南海的部分都适合种植橡胶树,而关于如何种植橡胶树的方法也有专人告诉你们,我就不多赘述。”

“目前整个岭南道这边的橡胶种植面积是多少?”

“殿下给我们提供的种子大约能够种植十五万亩左右,目前我们大概已经种植了十万亩,成活率很高,基本可以达到九成九以上。但其他的种植方法,因为幼苗还小,没有办法采取这些措施。”党仁弘开口道。

“嗯,我的想法是,未来挑选到合适的种植未知,主要提供给那些山民,你们意下如何?”李恪看着他们问到。

李恪的话一出口,他们就知道殿下要收山民的民心,实际上,现在殿下已经收的差不多了。整个岭南道范围之内的所有山民,几乎九成以上现在都不排斥跟汉民接触,不排斥的同时,殿下在他们当中的影响力简直可以说是与时俱增。

不夸张的说,现在李恪去岭南道甚至更西的山民当中振臂高呼,至少召集一二百万山民都没有任何问题!

“可以,种植在山区可以一举两得,不占用耕地的同时,也不会破坏山林,而且还可以给这些山民带来收入。”冯盎直接开口了。

“那么未来,我们要不断连续的扩大橡胶的种植面积。”李恪开口道,橡胶的需求量未来是巨大的,可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橡胶。

而现在既然大唐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那李恪不介意将橡胶产业在大唐发展起来。后世全球橡胶种植面积接近2.3亿亩,几乎都是集中在亚洲。

实际上后世国内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都非常适合种植橡胶。

而这些地方也有着大量的山区,适合种植橡胶的山区肯定是有许多的,在大唐,可以将种植橡胶和山民联系起来,增加山民收入,笼络山民人心。

“殿下,扩大到多少?”杨世略问了一个刚刚冯盎问过的问题。

“至少1亿亩!所以你们尽快种植就对了,不过有一点,我们不缺少合适的山区,那么就主要在适合运输的山区种植,这也是一种国家战略任务。”李恪开口道。

现在的大唐和后世国内不一样,后世国内开始大规模种植橡胶的时候,需要快速形成产业,而且国家需求巨大,所以都是国有企业在种植,挑选的地方也是比较好的地方。

但大唐目前不需要这么多橡胶,只是在未雨绸缪,那么就可以选择一些相对交通位置较差的山区地方,不占用耕地,还可以增加现在加入大唐的山民收入。

将来随着橡胶产业需求不断上行,这些地方的交通自然而然会修建起来,那么这些地方跟大唐的联系就会加深,它们想要跟大唐断绝关系都做不到了。

橡胶是一种产业,也可以是扶贫项目,还可以是大唐统治这些山越之地的重要措施。

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想要深入这些地方,加强他们和外界的联系就很难!而现在,前期的橡胶制品都是门阀世家使用,反正他们赚得多,多收他们几十倍的利润,他们也不会有意见的。

他们的钱刚好用来发展地方。

找到一张高清的历史贞观12年地图,分享一下。

历史上唐最大疆域图,分享。

第887章 门阀世家牌怨种

天下之大,光利用朝廷来普及基础建设是不行的,必须要借助这些门阀世家的力量!让他们也跟着行动起来!

李恪很清楚,凭借他自己或者是全部都由国有商行来做这些事情的话,太慢,而且也不现实。经济发展是必然有其规律的。

这些门阀世家你不可能让他们都不赚钱,那也不可能,李恪也不可能垄断所有的产业,既然他们都能赚钱,那就想办法让他们将钱都花出来。

不仅仅是花在花天酒地,娱乐享受上面。

实际上这方面,一些大的门阀世家是有很严格的家规的,他们的弟子固然出手大方,但不会离谱。

所以想要让他们彻底将钱花完是不可能得,这个时候,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很重要了。

而吸引他们花钱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个可以遇见的,未来有着长期收益的项目,这类项目是这些门阀世家最想看到的。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门阀世家出资修建官道,很合理吧?他们自己会算一笔账的。

只有集中全天下所有人的钱来办大事,那么大唐的官道进度会变得非常快。

不仅仅是道路,还有其他的诸如工厂等等建设也是如此。

所以这些大冤种李恪必然是要利于好了。比如说,李恪先通过奢侈品等各种手段,用1块钱成本从他们身上赚取100块的利润给国库。

然后再利用国家工程,将工程承包给这些门阀世家,但是这些工程虽然总利润有110块,但利润率却只有10%左右。

这样可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

反正李恪手里面赚钱的办法多了去了,而且吸引他们想要投资的办法也多了去了,所以不用担心。

一亿亩的总数量让大家都是有些愣神,大唐用的了这么多橡胶树吗?

“殿下,我们用的了这么多的橡胶吗?”冯盎忍不住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实际上其他人也都想知道,如果单纯的种植,最后用不了,那不是劳民伤财吗?

“橡胶树想要能够开始割胶,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五年之后割胶的数量也非常少,至少八九年左右的橡胶树才能够大量的产出。”

“这也意味着你们想要扩充到一亿亩的规模,可能要至少十几二十年之后了。”

“现在的大唐用不了,但是并不代表将来的大唐用不了。”

“大唐宝马商行制造出来的全新马车,你们看了吗?那上面的轮胎用的都是橡胶产品,而整个大唐的运输商队未来如果全部都采用这种轮胎呢?那需要多少橡胶?”

“或者将来有更大更多的马车呢,以及其他的机器设备上都要用呢?你说需要多少?”李恪笑眯眯的开口道。

后世的很多轮胎都是人工合成橡胶了,天然橡胶根本就不够用的,虽然大唐合成橡胶估计得个几十年,前期都是天然橡胶来制作,所以这东西不用担心用不了。

等轮胎、轴承之类的制作技术跟上之后,什么自行车之类的都可以安排了,那个时候也许内燃机出现之后,汽车也可以出现了。

反正,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更何况橡胶不仅仅是制作轮胎,橡胶需要用到的地方可是太多了,工业里面有太多的行业跟它有关系。

以橡胶树的成长速度,以及目前大唐橡胶树的扩充速度,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

首节上一节35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