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3节

“当然是一统六国,让华夏重新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诸侯混乱,给天下百姓以休养生息。”李世民开口道。

“有道理,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功绩是,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这为后来人建立大一统王朝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这也是很多华夏周围的游牧民族进入华夏,却又不断被同化的原因。”李恪开口道。

李世民挑了挑眉毛:“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不过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那关系可大了去了,从古至今,因为古代造纸技术不发达的缘故,人们是刻画在竹简上的书籍,所以最大限度的为了节省空间,虽然人们已经发明了标点符号,但是却并不使用!绝大部分时间都不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很早就有,但是却基本没人用,因为大家养成习惯了。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断章取义!所以为什么现在读书难,需要老师,那是因为很多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普通人没有老师根本就读不懂是什么意思!所以普及标点符号非常的重要!”

“我觉得爹你要将这个事情当做是大唐的政令执行下去,要求所有的人在书写文章等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标点符号来断句,这样可以降低后人读书的难度,重点是免得有人断章取义,弄错了原作者的意思!”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李世民:“……”

他刚想说什么,李恪又抢在他之前开口了:“爹你别不信,最简单的一句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原本的话是没有标点的,那么后世人读的时候有几种断句方式?”

“刚刚我读的是一种,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三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四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五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爹,你自己说说,孔子一句话,后面却有五种断句方式,而五种断句方式的意思完全不同,很多甚至完全相反,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政令上,出现在爹你的圣旨上,出现在大唐重要的史书上,您觉得会如何?!”

李世民,常林,长乐等公主们,人都傻了,不就一个君子远庖厨吗?至于吗?!问题是李恪的话……却让李世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或者说,身为世家传承,一直都有老师来教导,他们不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严重性,或者明白了也不会挑明。

但身为统治者,李世民瞬间就知道了使用标点符号的好处!如果书籍都有标点符号,那意味着识字就能自学,而不像现在必须要老师。

他抬起头看着李恪,表情变得无比的诡异,所以?狡辩都能狡辩出于国有利的国策?!

“爹,好了,你尝尝。”李恪很随意的将手里面的几串羊肉串递了过来。

李世民下意识的接了过来。

第75章 继续忽悠

接过来之后,看着手里面的肉串,李世民就怒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你给老子吃肉?

而李恪已经顺手拿起一串肉直接撸进了嘴里,赞,就是这个味道,香!这个时代的羊可都是放养的!后世很多羊肉很膻,是因为圈养的缘故,圈养育肥的羊膻味很重,后世去过内蒙的都能吃的出来,内蒙的羊肉膻味要轻的多。

看着李世民拿着串儿,嘴角抽搐的样子,李恪心头一跳,不好,大意了,老头子谈正经事的时候不喜欢这么随意。

不行,这什么破习惯,得给他改了。

“哎呀,爹,你快吃,凉了不好吃了。”李恪假装没看见,直接伸手将手里面的一串肉放到了李世民的嘴边。

李世民:“……”

看着眼前的肉串,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李恪的好意,自己发火好像也不太好?而且自己儿子和自己这种亲密的互动,上次还是他们小时候。顿了顿,他还是张开嘴咬住了肉,李恪直接一撸,肉串一小半进了李世民的嘴里。

咦?味道不错。

一股独特的香味在李世民的口腔中绽放,他有些惊讶,他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烤肉串。

不过很快,一股特殊的辛辣就在他的舌尖绽放,李世民瞬间“嘶”“嘶”吸着凉气,“这什么东西?这么辛辣?”

“啊,辣椒,我忘记了,爹你喝水。”李恪愣了一下,哦,忘记了,大唐没有辣椒,只有茱萸,但是茱萸的辣度跟辣椒还没法比,不太一样。

顺手端过一杯水,李世民赶紧喝了下去。

旁边的常林:“……”

蜀王殿下你真是……

“爹,味道怎么样?”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问道。

“嗯……还行。”李世民喝了水,也就没那么辣了,毕竟他之前也吃过茱萸,对辣椒多少有些接受能力,“不过……”

看李世民眼睛一瞪,似乎就要说话,李恪哪能给他这个机会,立刻大声到:“晋阳,高阳,城阳,安康,新兴来吃肉拉!肉熟了!清河,兰陵,晋安你们几个也过来!”

“三锅,三锅我来了!”晋阳跑的最欢,虽然她跑的慢,但是听到吃的,那叫一个欢实。

看着自己的一堆女儿跑了过来,李世民到嘴边的话也就停下来了。

“来来来,给你们,这些都没有辣椒。”李恪将自己手里面没有辣椒的肉都挨个分给了这些妹妹,然后又对晋阳说:“兕子,快给爹喂点肉。”

晋阳手里拿着一个肉串,先是自己咬了一口,然后吧唧吧唧吃着眼睛都眯了起来,听到李恪的话,又将肉串伸到了李世民的嘴边:“爹,吃肉。”

这小家伙,也跟着李恪学着叫爹。”

“哎!兕子真乖。”李世民立刻喜笑颜开,直接蹲下来,张嘴就接住了兕子递过来的肉串。

常林在旁边佩服的五体投地,蜀王殿下属实是拿捏了陛下的软肋,有这十几个妹妹……蜀王殿下以后的日子可是要好过不少了。

“阿耶,阿耶,吃我的。”城阳也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

看着李世民在那里哄女儿,李恪嘿嘿的笑着,这才将手里面的肉串又分给了清河兰陵她们三个。

这三个小丫头大一些,手里面拿着肉串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下嘴,主要是她们平时的礼仪也不让她们这么吃啊。

不过让李恪意外的是,居然是清河先试探着拿起了一串肉,直接放到嘴边吃了起来。

“怎么样,都试试,这感觉跟宫里可不一样,既然出来了,就要开心,就要自由。”李恪大胆的开始教自己的几个妹妹。

兰陵和晋安相互看了看,也干脆拿了起来。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立刻挑了挑眉毛,他又觉得火了,“李恪……”不过自己女儿在旁边,李世民还是压住了火气。

不过李恪多贼的一个人,这么多年的打不是白挨的,李世民什么状态,李恪哪能不知道,真不知道他每天哪那么多火,李恪觉得绝壁是被魏征给气出来的。

“哎,爹,出来就是开心的,你看一家人其乐融融不好吗?像是这样的机会可不多,您想想,您上次能跟十四个女儿一起出来的日子是什么时候?您再想想,像是长乐,豫章她们年纪都不小了,您早就急着想将她们嫁出去,这还是我拦了下来。”

“我要是不拦的话,她们几个应该早嫁人了,您见她们一面都不容易,像是这样的情形,您还能感受吗?”李恪拿着小刀刀疯狂的往李世民心头戳。

有一说一,李世民多少有些女儿奴的属性,所以……

李世民愣了一下,看着那边正在巧笑嫣然,乖巧谈事的长乐几个大一点的女儿,他直接沉默了,是呀,这样的机会还有几次。

“哎,罢了罢了,这样挺好,这样挺好。”李世民叹了口气,火气来的快,去的也快,李恪的话很有道理。

“来来来,爹,我们几个坐在这,让他们厨师去烤,对了,常内侍,你也吃。”李恪将一些肉串也递给了常林。

“谢殿下。”常林没拒绝,作为一个优秀的内侍省头目,常林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既然不生气了,李世民自然随着李恪的样子,直接搬了两把椅子在旁边坐了下来,然后李恪招呼长乐她们几个人也都坐了过来。

几个小的她们跟喜欢自己玩,像是晋阳她们几个都围着烤炉等吃的了,那边有侍女照顾她们,自然不用李恪操心。

等大家坐下之后,李世民突然反应过来,朕是不是被拿捏了?只是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几个女儿,李世民内心又安慰了自己几句,罢了罢了,女儿在这里,过段时间找个由头,揍李恪一顿也就算了。

“你刚刚说的,确实是有点道理,不过这事办起来也得有个章程,关于标点方面,得找人设计出一套合适的符号才行。”李世民坐下来,又续上了刚刚的话题。

“这个简单啊,我就是专业人士啊。”李恪大大咧咧的开口道,后世的标点符号那是经过了多少年验证的,自己直接“发明”就可以了。

第76章 三哥的嘴真厉害

“你?”李世民一脸古怪的看着李恪。

“当然了,这事就是我提出来的,所以我会,这不是很合理吗?”李恪很随意的开口道,当下他也不遮掩,而是直接拿了一个棍子就在旁边地上演示了起来。

“这是逗号,表示一句话没有说完,这是句号,这是分号……”李恪将后世常用的所有标点符号都给介绍了一遍,你还别说平时用的时候不觉得,现在突然觉得这玩意数量还不少。

李世民和常林他们都以为李恪是随便说说吹牛的,但是现在一看,好家伙,这小子居然真的有东西啊。

连像是书名号这种东西都已经研究出来了,而且还很有道理,刚刚李恪刚提出这个东西的时候,李世民想来想去也不过就是一个点,隔开要断的句子就行。

被李恪这么一说,这里面的东西学问居然不少!

长乐她们几个妹妹都是有些面带崇拜的看着李恪,长乐经常接触李恪还好,其他的一些妹妹不太常接触李恪,现在一看,三哥太厉害了!有经世之才啊!

“不错,你小子终于干了一件有用的事情!这件事你写个奏章,朕解除你的禁足,你在朝堂上将这事提出来。”李世民一高兴,立刻笑着道。

“啊……”李恪眼珠乱转,我的天,我才禁足几天你就解除?

“爹,万万使不得。”李恪面色一整,面色严肃的开口道。

“嗯?”

“您作为皇帝,乃千金一诺,这奏章儿臣可以给您写了,不过这禁足的命令就算了,您要是随便给我解除了,齐国公会不会心里有想法?儿臣跟齐国公之间的矛盾,那是我们的矛盾,对您来说,齐国公一有跟您相逢崛起于微末的感情,二有治理国家的功劳,三有母后这边的亲情。”

“您罚了齐国公半年的俸禄,结果儿臣禁足不过几天,就直接被您解除了,换您您怎么想?”

“虽说不至于跟您心生芥蒂,但也总会觉得您偏向于自己儿子,非秉公处理。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必君臣离心,于朝廷无益,于国家无益,于您和我母后感情都无益。”

所有人都面色诡异的看着李恪。

因为两个人并排坐着,所以李世民更是斜着眼睛看着李恪没完,我怀疑你只是不想上朝,想在城外逍遥,但是我没有证据。

问题是李恪这话,说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要是换个皇子,李世民必然是欣慰不已,能有这番见识也是不俗,考虑周详,颇为不易。

但如果是李恪的话……这里就要,嗯按照他刚刚介绍的,这里就要打个问号?

长乐简直是太佩服自己三哥了,其实这些人里面,说了解李恪的,长乐说第一,无人敢说第二。一来,女孩子的心思本就细腻,容易关注一些细节,二来就是李恪在自己这个妹妹面前也不遮掩自己的真性情。

所以,长乐对李恪的了解,绝对无人出其左右,至少比父皇母后他们要了解的多。

自己这三哥,长乐真的是觉得,三哥的那张嘴啊,如果去鸿胪寺任职,专门负责外交事宜,那绝对能青史留名。

太强了,其他人都被三哥莽撞的性格给误导了,认为三哥不会说,但实际上,三哥那张嘴可太强了,真是死的能说成活的,如果三哥假如是赵高的话,指鹿为马那个成语今天就不存在,指不定那马现在就叫马鹿!

而三哥强就强在,他狡辩的角度无人能敌,偏偏颇有道理,你根本无法反驳,真不知道三哥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按理说三哥也没这个条件啊,他在外面跟人向来都是武力说服的,什么时候讲过道理。

如果李恪知道长乐的想法,那估计会乐着告诉她,开玩笑,凡是经过后世网上各种论坛微博强力对线多少年的,这不都是基本操作?

网络上面那些杠精,角度之清奇,道理之蛮横,各种歪理邪说杠的你怀疑人生。他李恪好歹对线无敌。

“行吧,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这奏章你尽快写出来。”李世民摆了摆手,他也懒得分辨李恪到底是不想上朝,还是真的为了这个原因,只要他办事就行了。

“爹啊,其实我还有件事想跟您讨论讨论。”李恪开口道。

“什么事。”

“就是事关,长乐、豫章她们的婚事。”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李恪的话一出口,几个妹妹多少有些羞涩,她们也没经历过这种父兄当面说她们婚事的,很多时候都是母后跟他们说。

“你还要捣乱?你不是跟长孙家说好了吗?”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其实儿臣说的不是这个,儿臣说的近亲结婚的事。”李恪开口道,其实这个理由李恪之前想过,后来被他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李恪不是学医的,他说的话没人信,这个时代近亲结婚太正常不过了,其实古代也限制近亲结婚,但是限制的堂系血亲,也就说父系这边的血亲,表亲是不限制的。

古人懂不懂李恪不知道,但有一点,近亲结婚有问题,调查需要大量的数据对比说明,但在大唐不现实。

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大量的调查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在这个时代难以想象,朝廷的金钱有限,不可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

而小范围内的调查没什么用,样本太少。因为时代不同,后世人们不觉得什么,但是这个时代畸形就是近亲结婚?别闹了,后世解放初期,因为典盐不够,小孩子的大脖子病在六七十年代数量庞大。

你告诉我,在古代,这算不算畸形?除此之外,这个时代,比如后世有疫苗的小儿麻痹,在这个时代没有!同样因为怀孕期间营养不够,劳作过度等导致的各种畸形婴儿太多了!

你要敢调查,你信不信这些数据加起来比近亲结婚导致的畸形和疾病多的多!

而古人对待这个的观念就只有一个,孩子夭折了,再生一个就是了。

五姓七望为了保持血统纯正,相互之间通婚,都不与外人结婚,他们在乎的是后代?不,他们在乎的是统治地位。在他们看来,女人不过就是生孩子的,一个不行,多生几个,只要有一个继承的就行。

所以时代不同,人们的观念是不同的,很多观念根本无法推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方法,那就是找一个“权威”来说这件事。

而这个时代能称之为权威的,也只有一个人了,孙思邈。

第77章 爹这的羊毛真多

但孙思邈不是那么好见的,李世民刚上任就招过孙思邈进宫,但实际上孙思邈大约在一年后才来到长安,因为他长期隐居在各种山林,寻找草药,游历于大唐各地,为的就是编写出救人良方。

首节上一节33/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