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铁矿里面干了半个多月了,今天到了李恪跟他们约定的日子,他们重新被带到了这里。
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跟进入铁矿干活的时候,态度已经完全变了。
他们现在身上还穿着铁矿厂发的衣服,怀里还揣着铁矿厂给他们发的月钱,居然都没有收走。
这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在铁矿厂里面对方几乎没怎么限制他们的自由,所以他们可以跟任何人打听消息,包括铁矿厂干活的,还有从铁矿厂运送矿石到炼铁厂的工人等等。
从所有人工人,百姓的嘴里面他们听到的,关于秦王殿下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就没有一个人说秦王殿下不好的。
而这些百姓嘴里面的生活,听到刘召他们的内心深处就是难以置信,他们从未想过,原来百姓也可以过上这样的日子。如果不是周围那数百上千的百姓都是这么说的,而这些高矮胖瘦,甚至连妇女等都有,他们都以为是李恪派来的了。
但直到最后,不论他们如何的不相信,他们都只能相信,对方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那些改变,跟高句丽百姓所过得日子,完全天地之差,重点是就像是对方所讲,大唐在改变,但是高句丽……永远都不可能改变。
李恪曾经给他们讲述的那阶级的关系,高句丽的既得利益等等,他们这段时间以来,越想,就越觉得对方说的太对,太精准了。
有些东西,只要仔细想想,仔细跟自己的经历验证,都可以找到答案。
不仅仅刘召想通了,连他名下的二十六名手下都能想通,所以今天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保持了沉默。
“到了我们约定的时间了,我会如约放了你们,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提供高句丽的情报给我,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大唐和高句丽必有一战,甚至不只是一战,而且还是灭国之战。”
“但我大唐从不像突厥人那样,对百姓烧杀抢掠,毕竟他们曾经也可以说是我中原的子民。”
“这是我曾经给你们讲述过的话,我不知道你们识字不识字,这本书你们带着吧,路上多看看。”李恪挥了挥手,站在李恪身后的张喜将准备好的一本书籍放到了刘召他们的面前。
这是李恪讲过的阶级的关系,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等等,当然也只有这些内容。
“里面有一部分如何向我传递情报的方案,给我传递情报还是向渊盖苏文请功,你们自己决定。”
“不过在这之前呢,我有事要告诉你们。”
“那就是我爹已经知道你们要刺杀我的事情了。”李恪开口道。
刘召他们愣了一下,然后又沉默了下来,李世民知道了?那岂不是说他们要死了?
“放心,我说话算话,你们被我抓到的事情,我没告诉我爹,我爹只是知道有人要刺杀我,但是刺客已经都被杀掉了,我爹正在调查刺客的身份,但是还没确定到底是不是高句丽干的。”
“所以,你们赶紧走吧,当然你们路上可以打听打听我做过的事情,和大唐的改变。”
“除此之外,我最后说一句,如果……我是说如果,你们回到高句丽,你们的家人和周围所有人都死了的话,不要愤怒,要好好活下去,即便不为我干活,你们也要掀翻高句丽,就当为了高句丽的百姓吧。”
“至于渊盖苏文为什么要杀人。我猜,哪怕我爹没查出来到底是谁干的,没有向高句丽质询,为了遮掩消息,渊盖苏文也会选择动手。而你们回去见了他之后,他大概率会跟你们说,是大唐为了报复,派军深入高句丽屠了你们的家人和亲戚,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的家人安排的地方,距离边境应该不算太远,甚至随同陪葬的还有其他的村庄。”
刘召他们都一脸震惊的看着李恪……渊盖苏文会这样吗?他们所有人都是心乱如麻。
“张喜放了他们,给他们准备点钱。”李恪摆摆手道。
“是!走吧!”张喜直接让人带着他们离开这里。
等张喜他们离开良久,李恪才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田蒙。”
“在。”
“通过悦来商行的秘密渠道,通过第三方消息传递给渊盖苏文,就说大唐秦王殿下遭到了刺杀,大唐皇帝陛下震怒,全力调查消息,有小道消息说已锁定是高句丽动手的,这个消息用最快的速度让渊盖苏文知道。”李恪的脸上非常平静。
“是!”田蒙转身离开。
第499章 造船大匠
李恪的目光深邃,这件事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但实际上,其他人知道不知道,李恪都不在乎。
别说其他人,就算是刘召他们知道,李恪都不在乎,他们也不能怪李恪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渊盖苏文,还得跟李恪说一声谢谢。
因为做选择的,从来都不是李恪,而是渊盖苏文。
这个消息如果不提前让渊盖苏文知道,刘召这些人回去之后,别说他们的家人亲朋,连同他们这二十七个人都一个活不下来。
李恪所做的,无非就是调整一下顺序,他还救了刘召他们这些人的命呢。至于他们怎么选择,他们要干什么,那跟李恪有什么关系?
他李恪只是张口说点话,他们到底怎么选择又不是李恪逼着他们的选的。
再说了,没准李恪想多了,人家渊盖苏文不会这么干呢。
远离长安城之后,张喜直接将手里面的几个草原人样式的钱袋丢给了刘召,恶狠狠的开口道:“赶紧滚,如果再看到你们出现在长安城附近,殿下不让我们动手,我们也得偷偷干掉你们!哼!”
说完,张喜直接带着人转身走了。
“头儿,这秦王殿下,真的放了我们?”一个刘召的手下忍不住开口问道。
“如果想要杀我们,用得着这样吗?”刘召苦笑了一声,对方的大气远远要超过他们的想象,刘召的内心已经迷茫了。
迷茫之余,还有无尽的恐慌,他现在内心非常的矛盾,他怕李恪说对了,那意味着他的家人和……刘召已经不敢想下去了。但是如果李恪猜错了的话,那刘召又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这些东西,要交给渊盖苏文将军吗?
但以他对渊盖苏文的了解,这东西要真的交给了对方,等待他们这些人的下场……
“头儿,我们怎么办?”另外一个手下也是有些茫然,或者说他们所有人都有些茫然。
“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回去吧,毕竟高句丽才是我们的家。”刘召停顿了片刻,然后才轻声开口道。
“头儿……我害怕。”一个手下沉默良久,然后开口道。
他害怕什么,人人都知道。
“不怕!我们回去,你们内心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我们回去之后,有些事情真的发生了,你们就做出自己的选择吧。”刘召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口道。
说完,他将手里面的书拿了出来,“这里面的内容,就是秦王殿下讲给我们的,你们如果想听,路上的话我可以念给你们听,大家相互讨论也可以,等到了边境的时候,这本书恐怕无法拿出来了。”
“不管我们家里是什么情况,这东西如果让将军看到了,我们就死定了。”
“所以,想学知识的话,就记住它吧。”
其他人都没说话,但是刘召似乎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想法,而是先打开钱袋看了看里面的钱,这才开口道:“走吧,到下个郡县,对方给的钱不少,到下个郡县买点驮马。”
驮马并不贵,对方没少给他们钱,里面还有一些银两,说实话,刘召都不知道秦王殿下为什么会这么做,难道真的指望他们这些人帮他干活不成?
只是有些事情在回到高句丽之前,他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
人时常总是在感慨“生命是有限的”,但却活的像“生命是无限的”。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二月初,接到秦王殿下的八百里加急,宇文林第一时间收拾相关资料赶往长安,紧赶慢赶,因为渭河等还未解冻,所以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赶到长安。
到了长安,宇文林第一时间就来秘密见了李恪,不过这一次在两仪殿见宇文林的不仅仅是李恪,还有李世民和李承乾。
“臣宇文林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见过秦王殿下。”宇文林情绪平稳,如果说是两年前,他见到李世民也许会很激动。
但是现在,他已经不激动了,或者说,李恪给他开拓了眼界,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所以他现在除了秦王殿下看到谁都不激动,见到秦王殿下,也得是秦王殿下有更先进的知识才行。
“免礼,你宇文氏自古以来就容易出工匠,比如建设这长安城的也是你宇文家的人。”李世民笑着开口道。
“多谢陛下,如若不是秦王殿下,我们这等工匠也上不得台面。”宇文林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恪对他很看中,李世民要生气了,你会不会聊天。
“好了,废话少说,我让你制作的船只,你建造的怎么样了?”李恪开口问道。
“殿下,如果您提供了图纸,我们还不能将实物建造出来的话,那我们就是纯纯的一帮废物,您可以直接将我们赶走了。”宇文林很干脆的开口道。
行吧,既然跟李恪聊天都是这个样子,李世民也就不生气了。
“海船现在有完工的吗?”李恪认真的点了点头问道。
“有!我们建造了两艘排水量约为1200吨的尖底改良帆船,载重量约为700吨,满载排水量1900吨。风险预留10%的话,货物载重量约为600吨。”宇文林直接给出了一个数字。
“吨?”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一吨约为十六石。”李恪给李世民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像是宇文林这些人早已经使用李恪打过来的标准计量单位了,主要是大唐的石等计量单位很多时候不准,而且换算起来比较难,李恪干脆就用吨了。
当然这个吨也不是随便用的,他在脑海里面的仓库里找到了几套标准的砝码,李恪拿出来了一套给他们做精准的测量原型。当然这玩意也做不到完全的精准,但李恪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目前大唐的科学研究还不需要那么精准,到了后世一千克的标准重量是由普朗克常数来计算的,当然了,这个世界,这个常数最后用谁来命名,那李恪就不知道了,他肯定活不到那个地步。
后世为了更高级的科学研究,标准重量是跟光速和原子秒共同计算出来的,很多现代度量衡都是可以相互换算的。普朗克常数h = 6.62607015 ×1034kg m2s1
1KG=h/6.62607015X10-34 m-2S。
其中米和秒,分别用光速C和铯原子133原子共振频率ΔνCs定义。
光速 c = 299792458 m s-1,因此1m = 1/ 299792458 cs;
铯133 原子共振频率 ΔνCs = 9192631770 Hz,即 1s = 9192631770 / ΔνCs ;
带入上面的公式就能计算出来了。
第500章 砸钱
不过这玩意对大唐来说太高深了,没必要。能有精准到克的砝码,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至于日常因为空气腐蚀等原因导致的细微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
听到李恪给出的大概换算,李世民大概换算了一下,就有些惊呆了,一艘船可以装载一万石货物?!一套明光铠大约35斤左右,岂不是说一艘这样的海船就可以装载三万多套明光铠?!
这个物资运送量远远超过了李世民的想象,这可比陆地运输强多了。
“目前大唐的内河能开吗?”李恪问道。
“空载可以,满载不能,尖底帆船是海船,它的吃水线更深,内河无法支撑,但是运送货物大约为万石的船只,如果采用传统的平底造型,在运河是可以运输的,采用明轮配合三角帆动力更强。”宇文林面色恭敬的开口道。
(以上运河可行万石船记载出自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此则不啻载万也。)
“我们现在说海船,如今是二月初,在今年的7月中旬前,也就是五个半月的时间,并且将位于渤海的大唐官方造船厂全全部交给你,并且调集悦来商行的大部分力量给你使用,你可以在附近想雇佣多少百姓雇佣多少百姓,不计成本,你能建造好几艘这个规模的海船?”李恪也不废话,而是直接问道。
之所以是7月中旬,是因为7月到10月阿拉伯和萨珊波斯之间的卡迪希亚战役开始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路途按照一个半月来计算,剩下的一个半月到了萨珊波斯,肯定是要跟对方交接的。
当然交接的人员可以提前出发,甚至现在就出发也可以。
但预留充足的时间是可以的。
“如果调集足够的船只,利用运河,从大唐各个区域运送木料到渤海,五个半月时间,算上现在的两艘,臣最多可以再造四艘,因为渤海的造船厂只有三个船坞,没有现成船坞进行扩建的话,最多只能再同时开工造一艘,人再多也没用,不过如果时间不紧张的话,后续船坞倒是可以扩充,一个船坞的建造大约要一到一个半月。”
“殿下是需要远洋吗?”宇文林看着李恪问道。
“对!远洋,走广州通海夷道(大唐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呼),直接前往波斯,我可以提供完整的海图,包括夜间白天皆可定位的相关工具。”李恪直接开口道。
宇文林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直接抬起头道:“殿下,臣强烈要求跟随船队一起行动。”
“不行,你还有很大的作用。”李恪摇了摇头,直接就拒绝了,宇文林跟鲁大强这些人不同,鲁大强等这些工匠,可以说他们能够成为大师级工匠,完全是用时间堆出来的,天赋或许有,但是并不多。
而宇文林不一样,宇文林算是李恪遇到的,在古代真正有科学家气质的人,他跟后世李恪在大学里面的研究生导师很像,而李恪的导师是那种真正国之栋梁的那种。
要么人们说,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你在大学里面接触到的导师,也许就是你人生的巅峰了。不了解的,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导师有多牛逼。
李恪读书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也是研究生毕业了之后才逐步了解到自己导师有多牛逼的人。
而宇文林身上的气质跟他老师就很像,比如这种直白简单的交流方式,不是他不懂,而是他懒得学,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直白的交流方式是最高效的交流方式,可以避免浪费他的时间。
“殿下放心,我已经发现了几个好苗子,我学到的东西大部分都可以将书稿给他留下,就算是我死了,殿下你也不会无人可用,但是我跟着船队跑一趟的话,我也许更加能发现船只的优势和缺点,而且在船上我也不耽误学习和研究,另外,我们是船队一起行动,每艘船还有小船以及水密舱,不至于死。”宇文林拱了拱手道。
李恪彻底无语了,你说你一个研究人员跑什么跑。
“这样,我觉得你没有必要跑到波斯去,一来一回可能要半年时间,时间太长了,如果你想去海洋的话,可以就在渤海,东海,黄海等海域进行测试,发现问题随时都可以靠岸调整,效率更高。”
“而且不是说造完这些船就不造了,造完这些船,整个船队的建造工作不会停止,反而还会加大!”
“你的研究经费无上限。”李恪赶紧给宇文林画饼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没问题。”宇文林想了想,他不是一定要去波斯,他只是为了研究如何造船而已。
“那就这么说定了,如果能维持六艘海船的话,船队的配比你考虑一下,比如说专门安置人员的,还有专门运送货物的,可以进行细节方面的安排。”李恪开口道。
“我明白,尖底船的配重和仓位安排难度很高,您不说我也会考虑的。”宇文林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殿下我还有个想法,如果是为了远洋的话,我个人建议将铆接技术也应用进来。这样的话,可以加强船底龙骨的强度,在对抗风暴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