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68节

“哈哈,说殿下,这殿下就到了。”坐在那里的孙思邈笑着站了起来,那两位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

“微臣袁天纲,李淳风见过秦王殿下。”两个人都赶忙弯腰行礼道。

好家伙!听到这两个人的自我介绍,李恪也是惊了一下,说实话,自从穿越到大唐以来,李恪可是一直都避免跟这两位神人见面的,主要是传说太过于玄乎,虽然李恪知道,很多传说都是后人不断添油加醋,然后逐步堆叠形成的。

比如说那《推背图》,实际上是道家后世各朝各代的人不断修改完善最后变成了现代那个版本,根本就不可能是原著。

但李恪也总归没主动找过这两位,没想到今日却在这里碰到了。

第408章 给孙思邈看病给袁天纲看相(上)

李恪虽然一直都避免跟他们见面,倒不是李恪怕他们,现在见了,李恪也就无所谓,而是同样笑着道:“一直听闻两位道长大名,无缘得见,没想到今日倒有这缘分。两位跟孙真人认识?”

“回殿下,孙真人是我道家名宿,我等理应拜访。”李淳风笑着道。

袁天纲看起来大约六十多岁了,比李淳风要大不少,不同的是袁天纲乃贞观八年才被李世民招至入京,在朝堂担任职位。

“原来如此,孙真人,新年快乐呀。”李恪笑着道。

“殿下新年快乐。”孙思邈冲李恪拱了拱手,然后又上下端详了一下李恪,这才笑嘻嘻的道:“看起来这个新年,殿下万事都新啊!”

我去,李恪有些无语,这些老中医就离谱,显然孙思邈是看出来什么了,不然的话也不会这么说。

“孙真人果然慧眼如炬啊!”李恪笑着道,“不过孙真人你即便是这么说,也别想绕过去,你得按照我说的,每天活动身体,不然您老人家这身体要是不好的话,我可就罪过大了,我听说华佗华医师的五禽戏非常不错,您要不然练一练?”

袁天纲和李淳风都有些无语,这怎么回事?这怎么秦王殿下关心起孙真人的身体来了?这……孙真人自己有没有病难不成还不知道吗?

就……有些离谱。

“你们看看,秦王殿下你这都要给老朽看病了啊,不过你说的话倒是没错,五禽戏确实是对身体有好处,没事练练有好处。”孙思邈也是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他已经习惯了,但是李恪这份上心的态度,老孙多少也是有些感动的,显然李恪是真的不想让他出事。

“那我给你看病也不是不可能呀,这都说医不自医。”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

孙思邈呀然的看了一眼李恪,然后点点头道:“虽然秦王殿下不懂医术,但是这医学至理却颇为精通,医不自医,很有道理。”

“也谈不上医学至理,其实也不过为人至理罢了,别说我给你看病了,我还想给袁道长看相呢。”李恪冲袁天纲微微拱了拱手道。

好家伙。

李恪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道家对看相其实都多少精通一些,但其实也不是每个人都精通,就拿李淳风和袁天纲来说,两个人在这方面似乎都有所建树,但李淳风真正擅长的是天象观测,套用后世的话来说,更多的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李淳风是真的专家。

当然了,古人很多时候学习都比较杂,而且也是全才,李淳风在其他的方面有也不差,但是他在气象方面是真的杰出,气象和天文,李淳风这方面在大唐绝对是权威,但袁天纲其实也是比较精通天文的。

说起来,李恪这方面跟他们二人掰扯掰扯也是有实力的。

至于袁天纲,看相这东西……怎么说呢?从古至今,袁天纲被吹的神乎其神,但是李恪来了大唐之后,他已经见过了不少神乎其神的人,所以李恪很清楚,后世现代一些被吹的神乎其神的人,其实主要是历史太长了,中间不断的有文人,历朝历代,添油加醋在里面给增加。

就像是大家都玩过的传话接龙的游戏,当过兵的都知道,班长前面一句话,到了队伍最后面有多离谱。

而隔了一千多年……不夸张的说,稍微能做出点神秘事件的人,估计到了最后都能传的神乎其神。

辟谣跑断腿,在后世的网络时代又不是没经历过,都不用太多,每个人往下传的时候,稍微加那么一丢丢神秘色彩,最后都是一个神话故事。

因为这是人类的通病,当我们跟其他人聊天,在谈论另外一件事的时候,总喜欢用无中生友等方式来给自己加强话语权,加重在别人心目当中我说话的真实性,因为这种无中生友可以造成一种,我与该事件联系紧密,语气稍微夸张一点,会有一种我就是亲历者的感觉。

旁听者自然也会更加的相信你的话,然后为了增加趣味性,你再稍微夸大一丢丢。接着当你给讲述的这帮人再给他们的朋友讲述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他们嘴里的朋友,于是……一个神话诞生了。

倒不是说李恪完全否认袁天纲在相术等方面的实力,但李恪觉得它也没有那么神秘,这应该就是另外一种归纳学和数据统计学。

后世的星座学就是一门典型的数据统计归纳学配合心理学而形成的学问。

就比如说,袁天纲看人寿命这东西,实际上在大唐,李恪了解过,大唐的道教道士,多多少少都接触过医学,孙思邈就是道士呀,也就是说,不少道士都懂得望闻问切那一套。

而相面这门学问,李恪就以个人想法猜测一下,咱举个例子,有没有这种可能,比如说后世大家都知道的唐氏儿患者,有相当一部分的脑袋偏大,即便是一些脑袋不大的,但是也有相关的症状,他们的五官发育是异于常人的。

然后道教的先辈们,因为可以说最先靠近行医的那一批,他们于是就发现了这个规律,然后一部分先行者,就将这个东西记录了下来,因为不知道原理,然后他们以结果推导过程,记录的时候,记录有如此面相的人,大脑发育一般都相对迟缓。

作为一个非常兴盛的教派,道教在华夏大地有着足够多的信众和人,于是不断的有厉害的道士学习相面,然后又逐步的验证,修正相学这门学问,一代代的流传下来,相学越来越完善,其实这本身就是归纳的一种过程。

这个过程当中再配合一些识人技巧,记录下来,揣摩一个人的性格也就八九不离十。就像是孙思邈,他即便是不学相面这门学问,你说现在这个年纪的孙思邈,在见到一个陌生人之后,跟他交谈几句,能不能通过看穿他的气质打扮,然后大概揣摩到他的性格和为人?

李恪觉得肯定能做到。

将这种经验也融入到相面学里面,一些足够聪明的,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融会贯通的人,变成一个相学大师,非常有可能。

不过李恪说的轻松,李淳风和孙思邈听来却是有些无语的,他们对袁天纲看相的是挺相信的。

第409章 给孙思邈看病给袁天纲看相(下)

“噢,殿下没想到也对相学有所研究,那不如给老道看看?”袁天纲大方的笑了笑,然后开口道。

“那我试试,说的不对,三位就当大过年的开个玩笑,不知袁道长可否告知生辰八字?”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

“可以。”袁天纲倒是大方,直接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告诉了李恪。

得到袁天纲的生辰八字之后,李恪瞬间进了自己脑海的仓库,然后去翻书对照去了,仓库的书库里面有一本关于公历和农历的换算方法推导,里面有一本真正的万年历,农历其实也是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的,恐怕这也是这本书存在的价值。

它本身也是华夏文明的文化瑰宝之一。

李恪按照袁天纲的生辰八字对照换算了一下,好家伙,原来老袁还是个射手座,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

历史上对袁天罡何时去世没有准确记载,倒是记载过他知道自己去世一事,这个其实也没啥神秘的,很多老人去世的时候都有预感。

不过《旧唐书列传四百四十一》记载袁天纲跟高士廉所说自己寿命一事,也就是说他肯定是去世在高士廉之前的,高士廉是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也就是说袁天纲最多也就是活七十四岁,当然这在古代已经高寿了。

不过后世的不少民间传说,说贞观二十二年的断龙脉事件,还有袁天纲……显然这都是假的,至少史书关于死亡之类的记载还是能信的,袁天纲死于高士廉之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贞观二十二年还活着。

知道这些,就简单了,李恪准备用星座学配合心理学跟老袁聊一聊。

很多人觉得星座学为什么看起来特别准,其实星座学里面对人性格的描述归纳其实是心理学的一种方法,人都有个特性,当你去看某种东西的时候,你的内心其实选择已经偏向于相信它了。

尤其是你明知道这种东西是推测你性格的时候,你依然选择看它,你的内心对它的信任,就已经过了中立线,哪怕过一点点,也是过了中立线。

而这个时候,当你再去看这些内容的时候,里面一些对你性格的描述话语,你会开始自动带入你曾经的经历。

人的一生经历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首先大数据已经先对星座进行了归纳总结,已经排除掉了一部分人,数学是永远不会说谎的,也就是说,这种归纳本身就已经代表大部分。

当你大部分当中的一员,你看这些内容的时候,你性格当中符合它描述的,你的大脑在接受到相关信息,会自动搜索出来。而跟它无关的信息,你的大脑不会检索,这是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

其实心理学不少都是依靠这种人的生理特征来进行归纳,除非经过特殊训练的人群,比如说特工,间谍。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骗测谎仪的原因,他们在漫长的特殊训练当中已经开始违背人类本能的生理反应了,你常规的心理学自然不管用。

也正是因为这种大脑检索,让你觉得,哇,星座好准,但实际上,你一辈子行为当中不准的部分,你一时间想不起来。自然你觉得它准了,就拿射手座来说,乐观就是标签之一。

但你去全国找一下,射手座有得抑郁症的吗?那肯定有啊。抑郁症患者怎么乐观?你又要说了,那抑郁症是疾病呀,不能做数。

其实这本身就是在诡辩的一种了,患有抑郁症就意味着他的性格本身肯定是有一定的缺陷,然后它自然就不符合大数据的大部分性格了,而性格形成是跟生长环境有关的,所以,跟星座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它就是个大概的数据统计外加配合心理学描述弄出来的一种学问而已,其实跟看面相没有任何区别。

换算完,李恪又看了看许多关于射手座的书籍描述,这才直接离开了仓库。

对外界的人来说,李恪根本没离开过,所以在他们看来,李恪是一听完袁天纲的生辰八字,然后就看了一眼袁天纲然后开口了。

“我跟袁道长之前未曾见过,可对?”李恪笑着问道。

“是,一直无缘得见殿下。”袁天纲微笑着开口道。

“嗯,我观道长面向,其实道长的骨子里面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日常说话交谈应该非常的风趣幽默。”李恪微笑着开口道,其实这一点,是不是射手座,李恪都会说,因为作为一个以看面相为主的道长,能说会道绝对是必须的。

李恪说完的时候,他就注意到袁天纲的眉毛不自觉地挑动了一下,幅度很小,但这是他的面部微表情之一,这意味着他的心情有波动。暂且猜测为,他惊讶的时候就有这个微表情。

“殿下继续。”袁天纲没有表现出其他的任何情绪,除了那个微弱的表情之外,显然这位很清楚,人的表情会泄露许多信息。

不过不用在意,李恪就继续了,“除此之外,袁道长应该是一个感觉非常敏锐的人,非常善于观察,深谋远虑。”

袁天纲眉毛又不自觉的跳动了一下。

有效果,李恪知道自己猜对了,其实他说的这第二句,跟上面是息息相关的。乐观,说话非常风趣幽默,这必然是能说会道,而能说会道就意味着他绝对善于观察,因为不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而想要风趣幽默且能说会道,非常难!

其实,这是心理学里面利用话术来表达关联意思的方式之一,你看起来说的是两个内容,实际上这在心理学里面都是相互关联的,猜中了第一点,后面有大一堆普通人听着不一样,但专业人士眼里听起来没啥区别的话术等着你呢。

“袁道长还是一个比较花心的人呢,非常善于跟女孩交流,一般来说,在不知道袁道长身份的情况下,大部分小娘子都喜欢跟袁道长交流。”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

其实这又是废话,这话看似在说爱情,说两性关系,说情感,但实际上不还是人际交往?风趣幽默,乐观,能说会道,别说小娘子,男孩子也喜欢跟这样的人交流啊!这不是必然的吗?只是通过另外一种角度表达罢了。

袁天纲这一次罕见的露出了表情,他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李恪,然后拱了拱手道:“殿下还精通相术?”

“不精通。”李恪笑着摇了摇头。

第410章 要不给袁天纲也洗洗脑

李恪的一个“不精通”,让在座的三个人都有些不会了,你刚刚说的这些,其实都已经非常精准了,结果你告诉我你不精通?而且李恪既然说过和袁天纲之前没见过面,那这些东西肯定是不会撒谎的。

“殿下,莫不是在说笑?”袁天纲有些哭笑不得。

李淳风也有些好奇的看着李恪,而孙思邈脸上则是若有所思。

“袁道长,我问个问题。”李恪笑着道。

“殿下请讲。”

“这相术一说,真的是仅仅靠看一个人的面相、长相来断定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寿命几何,前程如何等信息,而没有其他任何消息佐证吗?!”李恪笑着问了一个问题。

李恪的一句话问出,三个人脸上表情各不相同。

李淳风有些愕然,然后若有所思,袁天纲是愣了一下,然后面色有些奇怪,孙思邈则是脸上露出了一抹很是平和的笑容。

至于袁天纲给武则天那个相面的事情。李恪没问,因为他压根不信,即便武则天是个女人,袁天纲也不会白痴到,能说出天下共主这种话,一句贵不可言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这件事似乎是记录在《新唐书》里面的,但别忘记了,武则天当过皇帝,而她一个女人,想要当皇帝,要从某些方面得到认同,要为自己找到佐证,而能够影响天下百姓,宗教是一个选择。

武家和袁天纲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根本不会有史官在他们家,而史官后面之所以能记录在历史当中,那必然是后来武则天或者是武家人说的,而那个时候袁天纲已经去世和袁天纲已经宣扬出去的名声,史官记录下来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殿下何出此言?”袁天纲有些惊奇的看着李恪问道。

“我没有看过道家关于相术方面的书籍,袁道长可信?”李恪笑着问道。

“我信。”袁天纲点了点头。

“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世间万物,透过表象看本质,就能看透大部分事情,最简单的一点,相术的发明,肯定不是为了让各位道长泄露天机所用的。其实说的直白一点,道教,作为一个教派,是需要信众的,而吸引信众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要保持神秘感。”

“相术也可以成为一种吸引信众的手段。当然这是我猜测的。”李恪笑着道。

虽然李恪嘴上说的是猜测的,但是说到这里的时候,袁天纲和李淳风已经是愣住了,而孙思邈则是突然“哈哈哈”畅快的笑了出来。

孙道长畅快的大笑了几声,然后看着袁天纲笑着问道:“袁道友,你要不给殿下看看相?”

袁天纲顿了一下,然后苦笑着开口道:“这个我还真看不了。”

“哈哈,殿下,看到了吗?当有些事情不可为的时候,往往就会说,看不了,借口嘛,要么是贵不可言,要么是天机不可泄露,总是能找到的。哈哈哈哈。”孙思邈笑的那叫一个畅快。

李恪也是有些无奈,老孙这几声笑,那可真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像孙思邈这种人,内心有着自己坚持,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得到去做一件事,而且年龄还非常大的老人,除非你做的事情得到了他的认同,否则这种人你是最难说服的。

任何话术都没用,因为对方已经活的足够通透,充足的人生经验足够弥补一切话术。

而李恪的一些话术之所以对袁天纲这种年龄也不小,还是方外之人的人管用,是因为袁天纲也在局中啊,他不是真正的无所求那种高人,说白了,他不是无欲则刚那种人,所以他必然会受到影响。

孙思邈的笑声将袁天纲和李淳风都笑的有些尴尬,虽然说孙思邈是个道士,他们来拜见,但是孙思邈的道士身份……其实不是那么纯粹。

还是那句话,道教需要借用孙思邈这种为天下救人的身份来吸引信众,而孙思邈则是需要道士这种身份来借助在天下各处的道观的力量辅助他治病救人。

所以,老孙的这种身份,并不纯粹,但老孙活的足够通透,他不介意别人利用他的身份,只要能够帮助他救助天下世人足以。

“怎么样,二位?秦王殿下是不是远远出乎你们的预料?”孙思邈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笑眯眯的看着二人问道。

“确实。其实殿下所言及是,相术一脉,除了面相之学之外,还有话术一学,甚至包括如何观察世人,利用一些已知的信息为自己建立优势,都是有的。”袁天纲叹了口气,也开口直言。

其实,袁天纲也是人精,他很清楚李恪能说出这种直至事情本质的话,就意味着那些对凡世俗人的推脱之言对李恪肯定不管用,既然不管用,那不如实话实说。

像他和李淳风这样的道士,在道教的身份肯定是很高的,他们也肩负有宣传道教的责任。

“能理解,毕竟,如果你们不出世,佛教出世了,对道教的影响也很大。”李恪笑了笑。

自古以来,国内外,宗教的目的或许刚开始是纯粹的,等到了后面,就绝对不会再纯粹了。

首节上一节16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