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56节

李恪满意的点点头,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至少比之前的耧车提高了一倍多的数量,李恪小时候他们套种小麦,一天套一匹骡子可以播种十亩左右,单种小麦的话,也就是六七亩。

不过现代的亩数比大唐面积要大,大唐能达到这个效率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比现在的耧车效率要高的多。最重要的是,这两个铁轮可以节约畜力和人力,尤其是后面把持耧车的人,不用那么费力。

甚至在畜力不够的时候,可以人力拉动耧车来播种。

大唐其他的经济作物不多,以粮食为主,而且几乎所有的粮食都是单种的,这种耧车提供的效率自然也是极高。

可以说,这些先进的工具都是在释放生产力,不过前提是,大唐的炼铁数量要跟上。

这些半铁播种机耗费的生铁还高过曲辕犁,想要普及到大唐全境的话,就只有在大唐的各个道挖掘铁矿开始炼铁。

“今年就开始推广,现在就开始大规模的打造。先从关内道开始推广。”李恪想了想,直接就给出了一个决定,这种铁耧车的推广速度快不了,一来生铁的产量限制,二来就是百姓手里面没钱。

所以李恪已经开始想办法压缩成本,他又想起了一招,李恪小时候百姓手里面也没那么多钱,也每年不可能买的起化肥,所以呢,那个时候政府会给百姓提供农业贷款,这玩意相信只要是农村长大的,都听说过。

农业贷款往往都是一年期,也就是春天贷款买化肥,秋天卖了粮食还贷款,明年春天继续。

农业贷款的利息很低,李恪记得当时不少生意人还打这个主意,没资金了跑到村里忽悠很多村民帮他们贷款,给村民一部分钱。李恪老家这么做的人少,因为地多,百姓需要的农业贷款不少。

而一些地少的地方,百姓用不了那么多的农业贷款,就有人这么搞。

或许李恪可以通过这个办法,给天下的百姓贷款买耧车,买曲辕犁?

也不是不行。

实际上,如果是贷款的话,李恪的花费就更少了,因为外界看来,李恪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一个犁头就三百文,天下百姓那么多,李恪能支撑多少人?

但实际上,李恪自己制造一个曲辕犁头的成本不过区区十几文而已,而这些曲辕犁占用的资金远比外面的人所想的要少的多的多。

按照一百文算,天下三千万百姓也不过就是10亿文,李恪手里面的一千二百万贯钱,可是一百多亿文钱呢。

再说了,这东西又不需要百姓人手一个,只需要一户一个,目前大唐登记造册的百姓才不过三百多万户,仔细一想,啧啧,毛毛雨啊。

那么……这里面能不能坑人呢?有没有人站出来愿意给自己坑一把呢?

还有就是,这个曲辕犁头的成本,贷款给百姓的时候,李恪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回收,比如说,百姓在农闲的时候,通过干活抵扣一部分贷款钱?

现在的百姓大部分区域种植的都是以粮食为主,因为作物差不多相同,所以,不忙的时候,是有农闲时间的。

这些时间如果通过给李恪干活,抵扣一定的贷款,但实际上,也许他们干一两个月所做出来的价值,早就将犁头的钱给赚出来了,而剩下的,李恪不就是纯赚嘛!

而且也不耽误百姓生计!毕竟生产力已经被解放出来了呀!

有搞头有搞头,不过这里面需要人来帮李恪统计计算一下相关的基础数据,要不然……交给李泰?

李恪脑海里面已经冒出了无数的骚操作,哎呀,又是脑中热血沸腾的一天呢。

想一想,操作天下百姓,还真是让人兴奋呢。

对了,骡子这玩意也可以大量的繁衍,虽然春秋时机就已经有骡子了,但是恐怕大家想不到,骡子那个时候还是珍惜观赏动物呢,主要给皇家和贵族观赏用的,骡子的好处就不多说了,虽然生育能力极差,但是它的使役年限能达到二十到三十年,远远超过马和驴的干活价值。

并且生命力和抗病能力极强,力气、耐力极大,食量还一般……你品,细品。简直完美的工具骡啊!

役用价值比马和驴都高许多呢,推广起来可不要太好。

目前西洲,东突厥的归属,让大唐有了大量的驮马,这些驮马不适合当战马,但是用来繁衍骡子,简直了。

骡子一般指的是公驴和母马的产物,叫马骡,简称骡。

而公马和母驴的产物叫驴骡,驴骡也很优秀,但是比马骡要差一些,所以还是繁衍马骡比较好。

哎,不错,又给李泰找了一项活计。这也是需要大量统计民间驴和马匹存量的一项措施。

“鲁师傅你这边的改进如何?”李恪又转向了鲁大强这边。

“回殿下的话,造纸术和印刷术我们一直都在改进,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方面我们在共同推进,活字和雕版这两者适合印刷的书籍和内容不同,都可以用,不过目前两者的版型能够改进的余地并不多,只能是在材质上面进行改进,但实际上提升有限。”

“目前主要改进的是在印刷方面的墨汁方面进行优化,看看能不能找到更适合,更便宜的墨汁,最主要的改进就是纸张。”

“我们分别使用了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几乎类似于殿下您所说的,有纤维的东西,我们都进行了测试,还在里面添加了不同的类型的胶水一样的存在,比如说糯米汁,树胶等等。”鲁大强给李恪介绍了一下,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良方案。

印刷术方面,其实李恪给他们提供了更先进的印刷机器构造图,其实也不能说有多先进,这些印刷机器同样是保存在地下仓库当中的,但它们却是属于手动大型印刷机的那种,有点像是民国或者二战时期左右的那种印刷机器。

不过这些机器对这个时代来说还是有些难度颇高,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让他们慢慢改进也好。

其实在纸张方面的改进,反而意义更大,现在的纸张价格依然有些偏高,等纸张的成本继续降低之后,对社会推动的效果更大。

第381章 殿下来了(上)

鲁大强给李恪展示了一下他们的成果,主要是造出来的不同纸张,李恪拿在手里面看了看,这些纸张的进步明显是有的,比如说墨迹的扩散更小,纸张相对也更白。

李恪没有要求他们立刻降低成本,降低成本这东西总是要一步步来的,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有李恪给他们提供的资料,他们现在已经是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了。

其实可惜的是,鲁大强他们还是缺少了读书人作为他们的支撑。

想要成为一个有合格发明能力的工匠,或者科学家,读书是必须的。

哪怕不成为现代那种完成基础义务教育的学生,但是最起码的数学,格物知识必须要学会,然后才能逐步的建立起他们的科学价值观,才能够将这种精神一步步的传承下去。

“除了造纸方面的改进,纺纱机和织布机方面,我们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主要是让布料纺织的更加紧密以及花纹可以纺织的更加复杂,为此我们和铁匠那边开始改进轴承,主要就是滚珠。”鲁大强开口道。

“目前我们主要适用测试的就是圆柱形滚珠,这个难度较低。”

李恪点了点头,滚珠的类型有各种各样的,普通人最常见的无疑是球形和圆柱形为主,就目前古代的工业来说,圆柱形显然比球形滚珠制造的难度更低。

有了滚珠其实对工业提升的也很大,比如说一些需要轴承的地方效率会更高。

最常见的无疑就是马车等车辆的改进了。

“这些工作都不简单,你们慢慢来吧,目前的人手如果不够的话,就从那些乞儿当中挑选,他们已经初步的开始学习一些知识了,这些孩子的年纪不大,但是他们因为刚刚接触知识,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更强。”李恪点了点头,他很清楚,这些事情都急不来。

李恪想建立的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而不是说目前就着急做出多么先进的东西,有了体系后面可以有无数个,如果只是单独做出几件出来没有任何意义。

“是殿下,就是我们的进度有些慢……让殿下失望了。”鲁大强等人都非常的不好意思,在他们看来,他们拿着殿下给的荣誉,有着殿下近乎不限制的资金支持,但是他们给出来的成果……却很多都是基于殿下原本就给出的成果的一点点改进。

这根本就对不起殿下对他们的栽培。

“不,你们做的已经非常好了,任何工业化的改进进程都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突破的事情,你们现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尤其是你们当中不少工匠都是从头开始学习,不用妄自菲薄,这些事情如果那么容易的话,我就不会给你们建立这么大的区域了。”李恪笑了笑,伸出手拍了拍鲁大强的肩膀道。

“是!”鲁大强深吸了一口气,他们还有一些工匠不在这里,比如说相当一部分的铁匠是在炼铁厂和炼钢厂的,主要是去研究改进液压装置,以及增加炼铁高炉和炼钢平炉的效率等等。

“看过你们我就放心了,不过你们在搞研究的时候,该休息也是要休息的,希望明年你们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李恪笑着道。

“是!殿下。”

……

从工业区出来,李恪直接转向了不远处的一处村落,这个村落并非是之前就存在的,而是由流民在这里形成的村落,当然,他们现在也已经不叫流民了,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户籍等方面也都被固定在了当地。

村落的房子建筑都进行了初步的规划,都盖得整齐划一。

刘老三脸上堆着笑,正在笑呵呵的跟人们道喜,今天是他家房子开灶的日子,赶在过年前,终于住进新房子了,虽然只是土房子,但这也是他们家的新房子,说起来,这比他们以前村里的房子还要好一些呢,这房子屋里屋外可是涂了漂亮的石灰。

托殿下的福,这石灰虽然是白的,但是却可以防虫蛀,重点是涂抹了这石灰混合之后的东西,即便是下雨,只要不是下的时间很长,就不怕了。

不像是泥土抹平的房子,如果下雨时间太长,下的雨太大,那房子有被冲毁的风险。而涂抹了石灰,这大雨再大,也不会冲毁房子的风险了。

今天村里面的人过来了大部分,这房子都是村里的人一起帮忙盖的,所以今天这开灶,怎么也要请全村人吃一顿饭,虽然说是请全村人吃饭,但实际上大家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粮。

每家每户都是这样,这个村子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盖起来的!

房子都是大家免费帮忙,相互帮忙,邻里邻居不是就是这样吗?

感觉人来的差不多了,刘老三刚准备回去,远处突然传来了马蹄声,刘老三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有马蹄声可了不得,没准是殿下的侍卫过来通知他们有新的事情要做了。

可不敢耽误殿下的事情,哪怕是耽误自己住新房子,也不能耽误殿下的事,没有殿下可就没有他们。

刘老三站在原地,很快十几匹马就拐过了村头的道路,向他家的方向跑了过来。

还没等刘老三看清楚是什么人,就看到来人停下了马匹,直接翻身下马了。

“我的亲娘嘞!是殿下!”等来人翻身下马,刘老三猛地认出来了,直接大喊了出来。

刘老三不认识殿下,但是他认识殿下的这身衣服!天底下有哪个皇子就穿一身衣服的,只有秦王殿下,听说殿下是在他们身上花了太多的钱,已经没钱做新衣服了,所以家里面剩下的丝绸不多,秦王殿下的衣服也就只有那一种丝绸做出来的。

刘老三曾经在秦王殿下去西域前的城外讲话的时候,他远远的看到过殿下一次,当时殿下穿的就是这身衣服,现在还是一模一样,所以刘老三直接就认出来了。

前段时间他们不少人还说,想给一起给殿下买几匹好一些的丝绸,让给殿下做衣服,最后被他们的里正给阻止了。

里正说,殿下交代了,殿下不缺钱,殿下之所以穿一样的衣服,是为了节省,是为了尽量让更多的钱能够用到实处,而殿下自己并不缺衣服穿,如果缺衣服了,还可以跟陛下要。

第382章 殿下来了(下)

“哈哈,你好呀。”李恪翻身下马,笑着开口道,“我听说你家今天住新房,我就来蹭个饭,欢不欢迎啊。”

“殿下,您羞煞我了。”刘老三直接就要跪下来,被李恪一把扶住了。

而此刻刘老三家里面的院子里面,村里面的所有人都沸腾了起来,大家几乎都一股脑的向门口涌了过来。

李恪身后的护卫们瞬间紧张起来,有几个护卫把腰间的刀都抽了出来。

“滚蛋,谁让你们过来的,他们还能伤害我不成,滚外面去,远处守着,我在这里就不可能受伤!”李恪直接大喝一声,直接在身后抽刀出来的两个护卫身上踢了他们屁股两脚,将他们赶走了。

李恪的动作让周围的百姓也都立刻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有些感动。

“都别挤了,挤到殿下怎么办?!”人群当中,刘老三急了,直接大吼了一声。

刘老三这么一吼,所有人立刻停下了自己的动作。

“哈哈,大家别挤了,来来来,给我让开一条路,我也想跟大家聊聊。”李恪哈哈笑了两声开口道。

李恪这么一说,周围激动不已的人群都笑了出来,大家的情绪也平稳了许多,平稳的同时,人群又从中间给李恪让开了一条路。

到了院子里面,李恪干脆在院子中间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百姓家用椅子的还太少了,都是凳子,因为他们木头也不多,而且凳子占地方少,使用也方便。

“来来来,大家都坐下,今天我过来就是跟大家聊聊天的,大家不要紧张。”李恪笑着招呼了一声,所有的百姓立刻都纷纷坐了下来,不少的百姓甚至干脆直接席地坐在了地上。

而一些小孩子则是好奇的爬上了周围的院墙,甚至还有顺着梯子爬上房顶看热闹的半大小孩子。

许多百姓都离李恪坐的很近,看着周围围了一圈的百姓,李恪笑了笑,这个场景……还真是眼熟啊,只是上辈子他也只是从电视里面看到过。

“这位郎君,你是今天的主家,你叫什么名字?”李恪笑着看着刘老三问道。

“回殿下的话,我叫刘老三。”刘老三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哈哈,好,刘老三,这房子刚盖起来?”李恪看着刘老三问道。

“今年冬天盖起来的,不过之前墙皮还没干,村长和里正说住进来要生病,而且冬天用火烤又不太好,这让房子才阴干,今天准备搬进来。”刘老三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这房子都是什么材料盖的?结实不结实?”李恪又笑着问道。

“殿下,房子是用土坷垃盖墙,房顶是木头上梁,搭椽chuan子骨架,再用红柳和芦苇各自编一层类似席子一样的,再加小麦秸秆铺一层,最上面用小麦的麦芒和泥混合上房顶。”刘老三听到李恪询问,解释的很详细。

“这土坷垃是用黄黏土压成的?”李恪开口问道,他还真知道这玩意,因为这种盖房方式,李恪上辈子小时候北方不少地方都在用呢,要么是土坷垃,要么是土坯。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土质。

“殿下知道?”刘老三有些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恪居然知道这个。

“就是选一块黄黏土的地,给地里放水,等快干的时候,用牛拉大石磙进去里面将泥土压实了,等压得差不多了,再将压好的地裁切成大约一尺见方的坷垃块,上面盖草,等这些坷垃块阴干之后,就用来盖墙,对是不对?”李恪笑着问道。

“对!”刘老三满脸的惊叹,别说刘老三就是周围的百姓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殿下居然还懂这个。

“这种盖房结实不结实?和土坯哪种更好?”李恪倒是知道农村也是有土坯房的,土坯也是挑选黏土混合小麦的麦芒,以及秸秆混合,再放到木制的模具里面用力压制成为土坯,最后堆积在一起晒干,然后盖房。

“结实,结实!我们都是垒两层坷垃,墙有二尺多厚,因为这些坷垃都压的非常紧,干了之后很结实,垒出来的房子只要不是被大雨或者是山洪冲刷,几十年都没事!”刘老三笑的一嘴不整齐的牙都出来了。

“这个盖房比土坯要更快,土坯需要人力和模具来压,耗费时间,坷垃更快,而且整块的黏土晒成的坷垃也更结实。”

“而且我们还有殿下您给我们准备的好东西,石灰涂抹墙壁之后,外面就不怕雨水冲刷了,这可比我们以前用泥磨平要强的多!”刘老三飞快的说道。

“哈哈哈,这个也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工匠们的功劳,我记得石灰是要混合石绵的吧?”李恪笑着问道。

“对的。”刘老三点头道。

李恪笑了笑,单纯的石灰可没有这么好的效果,里面混合了石绵才行,不过其实最好的混合物是石灰混合玻璃丝,然后再涂抹在外墙上,这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要不是人为破坏,或者是鼓泡起皮,几十年都没问题。

首节上一节156/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