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74节

忽然,一名传令兵,疯了似的骑着一匹枯瘦的马匹,狂奔而来。

听到声音,汤和三人纷纷向着远处看去,不过多时,喊话的人已经来到了面前。

“侯爷,侯爷,前边有个城寨,就在我们向东三十里处,城墙呈现圆形,占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苏州城大。”

“城门内部防御健全,有瓮城,有外城内城之分,而且,东南西北各设一门,门口有人巡视,商贾贸易络绎不绝,人声鼎沸。”

消息送到汤和耳中,汤和只感觉浑身一震,望向身旁的平安,语气沉重道:“看来,这里距离大明太远,哪个人知道的也并不全面。”

“咱们还是小心行事,有没有人能听懂他们说话,先交流一下。”

汤和说道后边,语气一顿,这些人都是他从苏州带来的,最早的他们父辈都是生活在巢湖附近的。

他们怎么可能听得懂大明从未接触过的国家语言。

大明周边的藩国,前往大明朝贡的,都要学习大明的官方语言,也就是淮西官话,而这个…从未接触过的…

“那我们之前的计划,就要作废了,如果有成建制的城墙体系防御,我们想要靠刀兵,四千人根本不够摸到城墙的…”

平安作为朱元璋的干儿子,亦是早早便有了领军作战的经验,虽然名气不如沐英。

微微点头,汤和起身道:“让将士们多砍一些树木,然后把周围清理一下,遇到对方人员,尽可能不要起冲突。”

“带我去哪个城边瞧瞧。”

……

正是晌午时分,秋高气爽的时节,汤和在探子的带领下,悄悄摸到一处山腰,躲在树林中的汤和,望着远处的城墙结构。

“这他娘的,事情不好办了,这里有一座城,那边还有一座城,还好慎重行事,若是不然,真的打起来,咱们这四千人…”

只是看了一眼,站在高处的汤和,将远处的城池防守体系尽收眼底,这城墙的防御能力,确实不如大明的城墙。

城高只有六米,城厚不足一米,简单的石料堆砌而成,虽然这样的城墙,在大明根本算不得城墙,但即便如此,它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别人想要往里攻打,先破城门,入瓮城,在冲瓮城城门,夺外城墙,展开巷战,如果汤和有一万养精蓄锐的明军将士。

这城墙根本不算什么,但奈何,他这四千士兵,刚刚经历了海上的漂泊,生离死别…

“侯爷,那现在怎么办,这和圣上给我们的情况完全两回事,要不…”

平安迟疑的目光看向汤和。

“要不什么?要不回大明问问陛下,怎么办?这一来一回,少说要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等圣上作出决断,黄花菜都凉。”

“圣上把你们交给我,远航万里,在这异国他乡,我还做不到随机应变?听我的,派几个士兵,去和他们接触一下,如果能进城见到官员,那是最好的。”

在这万里之外,将在外,君命真的不受,而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给汤和什么命令。

有的只是,让汤和尽可能的将这里能吃的东西,带回大明,丰富大明的农作物品类及年产量罢了。

“侯爷,要不我进去看看吧。”

平安开口说道。

“你?算了,咱俩进去吧,在带两个士兵,别带多了,进城之后,一旦出现问题,不要管别的,只管往外冲,一定要保证把圣上要的东西,带回大明才是第一要务。”

汤和思虑片刻,他虽然不想去,毕竟对方什么人,什么情况,两眼一抹黑,万一人家起了不好的心思,他这个远航总帅…

但让底下的人去办事,汤和又担心他们做的不好,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唤来两名士兵,众人穿上甲胄,悬挂腰刀,因为城墙周围没有见到骑马的人,汤和理所当然的认为,这里是不允许骑马的。

而遵守人家的规矩,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拉进双方的关系,这更有助于汤和完成这次远航任务。

四人向前,汤和走在前边,神情凝重,过不多时,一行四人已经来到了城墙门下。

守在城门的士兵看见汤和四人,目光闪烁,上下打量着他们,出声询问道:“什么人,哪里来的?”

汤和几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他们并不能听懂对方的话语,好在一旁的平安,连连摆手,比划着。

“我们是从海外大明来的,这是我们船队的将军,我们的将军想要见你们的官员…”

当然,对方能不能看懂,平安夜只能祈求,老天爷保佑了。

“侯爷,您看哪个。”

跟在汤和身边的士兵,指了指城墙上方,城墙上一块石头雕刻着两个字。

顺着士兵的手指望去,汤和瞳孔放大,神情凝重道:“这个…我好想在那本书上见过,又好像不对劲…和秦小篆很像…”

“这俩字念什么?”

汤和望着那两个字,总感觉很熟悉,但又不认识,尴尬的抠脚。

身后的士兵摇了摇头道:“侯爷,卑职也不知,但确实和战国时期的文字有些相似,还和道士画符差不多…要是咱们带个道士来就好了。”

汤和都不认识的字,他们怎么会认识。

只是感觉熟悉罢了。

平安向着城头望去一眼,眉头紧蹙道:“活显城。”

“怎么会有城池叫这么奇怪的名字。”汤和摇了摇头道。

“可能第一个字不是活,但第二个字肯定是显…”平安心中一动,蹲下身子在地上鬼画符,伸手招呼着守城士兵。

磕磕巴巴,让人无法看懂的文字,平安竟然写了出来,一旁的守城士兵看着地上的字,摇了摇头,蹲下身子写道:“看不懂…”

“难道就因为语言不同,我们白玩一趟?”

深呼吸,汤和猛的叹息,面对四个奇装异服的旅客,周围的人群,缓缓聚集了过来,过不多时,一名穿着羽毛服饰的中年男子,脸上画着黑白道道,头上倒挂着羽毛。

手中握着一根金箔包裹的权杖。

中年男子走到汤和的面前,二人四目相对,男子叽叽呱呱的说道:“你杀过很多人,你是个危险的人!”

汤和本就是大明贵族,是顶尖的一批贵族,哪怕他只是个侯爵,但在朝中的威望,依旧很强。

而面对外邦官员和自己对视,汤和又岂能露怯,但这不露怯却露了他杀戮无数的眼神。

杀过人的眼神和没杀过人的眼神是两回事,更何况是汤和这种,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百战将帅。

那杀过许多人的眼神,普通人真的会被吓住。

“他说什么。”

汤和扭头看向平安,平安硬着头皮道:“不知道,但好像是说要杀人…”

“我有办法了。”看着要比划的平安,汤和顿时灵光一闪,比划别的都太麻烦,而且不容易理解,汤和摸着自己的肚子,早年的经历,让汤和练成了一门神功。

他可以控制肚子叫还是不叫,当然,想让它叫的时候,必须是没吃饭。

中年男子听到汤和的肚子叫声,看了看汤和只有四人,并没有什么危险,虽然汤和的眼神,让他感到丝丝不安。

但处于善良的本能,中年男子做了个人人都能看懂的手势,请汤和入城。

“果然是侯爷,就是不一样。”

两边的士兵连连出声夸赞道。

第127章 汤和东行纪(二)

活显城内。

碎石铺就的街道,石头缝隙中,填满了沙石,走在前边的中年男子,时不时的回头看望着汤和。

刚刚哪个跟着平安在城门前比划半天的守城士兵,小跑来到中年男子面前,叽叽呱呱的说着什么。

中年男子神情一顿,回首望向汤和,一手指着自己的衣服,一手指着汤和的盔甲,双手在汤和面前循环着。

眉头拧紧,汤和开口询问道:“他这意思,是想要我的甲胄?”

“应该是吧,看他们的样子,穿的东西连皮甲都不如,这玩意能挡得住刀剑嘛…”

平安一副高傲的表情,虽然对方有很多人,但上过战场的平安是知道的,自己虽然只有四个人,但全副武装的四个人,如果真的要冲出这石头城,难度并不算大。

全副武装的他们,无论是兵器精良程度,哪怕铁刀有些生锈,但依旧要比这些人的武器锋利许多。

而真的打起来,他们有着防御到牙齿的甲胄,披甲的士兵如果不考虑力量消耗殆尽的情况,那是多少无甲士兵都难以比拟的。

“告诉他,找一个屋子,这副甲,给他了!”

“你回去一趟,去把我的朝服取来!”

汤和摸了摸身上的甲胄,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更何况,这种甲胄,在船上还有不少。

平安和那守城士兵又比划了许久,也不知对方是否理解了他们的意思,中年男人面露喜色。

很快,在中年男人的带领下,汤和等人沿着主干道,畅通无阻的进入内城,来到一处寒酸到极致的宫殿面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官府?”

看着石头堆砌的房屋,极少的木制结构,汤和心中迷茫万分,在大明不是没有石头堆砌的房子。

但那种房子,真的上不得台面,真正的好宅子,那都是几百年的木料,精雕细琢而出的。

眼前这个看着相似官府的石头屋子,说不好听的,连大明的天牢做工都不如。

在守城士兵的带领下,汤和进了一间屋子,看了眼屋内简陋的布局,捏了捏鼻子道:“这他娘的也算是城池嘛…”

“这一路走来,他们好像完全没有城池的治理经验,不过他们倒也是在用铁器,虽然锻造上要比我们的铁器差了许多。”

“等一会想办法问问哪个中年人,他好像在这里很有威望。”

平安摇了摇头,这一路上他见到不少打铁铺,但那种最简陋的打铁方法,在大明早已经淘汰几百年了。

自然,平安也没有想要把大明的打铁技术传授给他们的想法,毕竟唐时制造的祸端,后辈子孙,受尽苦难。

……

汤和离境时,朱元璋特赐蟒袍,在衣着规制上,汤和的这身蟒袍,同亲王,高于郡王,而在爵位上,虽然依旧还是侯爵,而这套蟒袍,如果是在大明的话,汤和也只能供奉在家里。

但这套蟒袍随着他出海,在这海外,要彰显大明天朝的威仪,自然是要穿在身上,才能彰显。

换好蟒袍的汤和,神清气爽,他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活着穿上这身衣服的。

当然,他确信,以他的小心谨慎性格,再加上本身就和朱元璋的千丝万缕联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死的时候肯定能穿上超规格的衣服。

换好蟒袍后,平安已经将这所谓的官府情况摸的七七八八,倒是让平安奇怪的是,他们来到这里,这里的人竟然没有半点的防范。

如果是在大明,官府接待没有接触过的异国百姓,肯定是要有防范的,甚至可能会被打上奸细的标签。

而实际上,大明的百姓也是生活在恐惧中,他们是认生的,一个村子,百八十户人家,突然冒出来几个陌生人,是没人敢和这些人交流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间谍利用,最后给整个村子招灾。

一身蟒袍的汤和,缓步走进正厅,这个看起来比汤和在应天的宅子的茅厕大不了多少的正厅内,聚集着三十多人。

站在上方的中年男子正是去城外见了汤和的那人,此时的他,正摸着精良的甲胄,他用手中的刀剑劈砍,用长枪桶刺,除了帮助甲胄刮锈外,愣是伤不到分毫。

周围的人见到汤和的带着平安走了进来,叽叽喳喳的交头接耳,不知道说些什么,但很快,上方的中年男子摆手示意众人噤声。

“这些人都说些什么?”

汤和听着杂乱的声音,目光沉重道。

“说什么不知道,但肯定是说侯爷这身衣服。”平安从这些人的眼神中,看出的只有无尽的羡慕,他们似乎很羡慕汤和穿在身上的蟒袍。

精细的金丝绣成的蟒袍,别说这些穷乡僻壤的人羡慕了,放在大明,有几个人不羡慕的。

而在大明,这身衣服代表的就不是高贵,漂亮,华丽了,他代表了近乎触顶的权力。

首节上一节74/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