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67节

赵璞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前方船只的旗语清晰可见的映入眼帘,只是一眼,赵璞已经分辨出旗语要说明的事情。

“救人?救什么人?打旗语,所有船只,前方海岛靠岸。”

张稍加思量,指着远处的海岛,他还真想上岛去瞧一瞧,这个就在大明眼皮底下的岛屿,而大明对他的了解,却仅仅只有字面上的聊聊记载。

“喏。”

传令兵挥舞着令旗,不过多时,各个船只纷纷回应旗舰的命令,逐渐向着海岛的方向靠近,停靠岸边。

第115章 争权夺利

中都府。

“娃他娘,今天邹老爷怎么说的?”

年近三十的壮年男子,土生土长的中都人,林富三站在院子中将手上的泥土洗干净,看了眼灶房内正在忙碌的妻子林李氏。

“邹老爷说,作坊要停工了,新的机器速度太快,这才半个多月的时间,原料就用干净了,说是好像要从外地调原料进来。”

林李氏端着饭菜,走到院子的桌子上,边走边说道。

“不干就不干吧,正好过几天,你在家把地里照顾一下,我今天去问了,咱们这要修官道,官府发文说,年满十五,不足四十的男人都可以去做工。”

“一个月给七钱银子,还提供吃住。”

林富三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一脸笑容的说道。

“那么多钱?往年官府不是都用徭役吗?怎么这回又给工钱,又提供吃住的…不会是骗人的吧?”

林李氏心中没底,从小到大,她看见的都是官府做什么工程,征召徭役,不给钱也就算了,甚至连吃食都要自己带去。

这份巨大的落差,委实让人不敢相信。

“不会吧,我听粮长说,公文是从府衙门出来的、”林富三摇了摇头,他哪里有机会进城。

但官府如此大张旗鼓的要修官道,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可谓是天文数字,公文从府衙出来,下发到各地县城,又从县城发到各地粮长手中。

由粮长统计辖区的人,并由粮长带领,将他们送到工程地。

“那你也得小心点,给官家做工,胳膊拧不过大腿,粮长说没说,要去多长时间?”林李氏望着林富三,心中疑虑道。

“嗯…大概要去做至少五个月吧,要把原本的官道,拓宽夯实,至少有六十多里地要做。”

林富三心中思索着说道。

……

洪武八年,八月初三。

自从修路公文下发后,整个中都府辖区内,烟尘漫天,以县城为中心,向着各处村寨修通辅路。

以府城为中心,向着各县方向,夯实,平整,拓宽官道。

无数的钱粮,如流水般从中都府向外散去。

中都府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年年免税免赋的政策,虽然这块土地不比江浙苏杭富庶,但胜在百姓家中,存货之多,堪称大明朝之最。

没有了战乱之苦,又有帝乡之称,朝廷大力帮扶之下,官府亲自下场,以五钱银子一石的中都府粮食行情价格,从百姓手中购入粮食。

数十万两钱粮的投入下,愿意务工的人,并不在少数。

毕竟,这次修官道,中都府摒弃徭役政策,采用雇佣,发薪的方式。

而中都府忙的热火朝天,应天府也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在紧赶慢赶,宝钞提举司得到命令,需要印刷价值八十万两的宝钞。

应天府。

皇宫。

“陛下,最后一批宝钞,已经运出去了,没有大雨阻档的话,十日之后便可送达中都府。”

毛骧躬身回答道。

分四批,每批二十万两的宝钞,如此大规模的宝钞运输,除了锦衣卫,也没什么能让朱元璋放心的了。

“去传胡惟庸。”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毛骧退下,继而看向身边的朴不成,沉声吩咐道。

“喏。”

朴不成连忙应声,迈着小碎步,赶往中书省衙门。

过不多时,胡惟庸姗姗来迟,进了乾清宫,躬身作揖道:“臣胡惟庸,参见陛下。”()

“最近宝钞提举司印刷了近百万两的宝钞,迅速流入民间,咱忽然有个想法,你听听,是否可行。”

朱元璋心中犹豫不决,他也怕自己一个不好,又将好不容易搞起来的宝钞,一下子拉入深渊。

那样的话,在想把宝钞拉回来,可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力气了。

“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胡惟庸作揖回答着,心中暗暗盘算道:“宝钞印刷又不归我管,我那知道可不可行…”

“中都府依靠修路一事,八十万两宝钞,顷刻间便成了钱粮,宝钞的购买力是朝廷给的,而朝廷若是滥发宝钞,就会造成对民间财富的掠夺,甚至闹到最后,宝钞连纸都不如。”

“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红线,比如大明有多少货物,有多少宝钞,只要宝钞没有超过这个红线,那不就是说,宝钞并不需要压制,还可以尽情的发?”

朱元璋捏着胡子,神情沉重道,之前因为伪钞的事情,朱元璋对发宝钞,很是纠结。

而这一次,也是陈楚在提出军中监察和将监军体系进行修改后,顺带将此事说了出来。

中都府也缺钱的很,百姓富裕了不假,但官府还是很穷,想要修路,单靠商人,也支撑不起来如此庞大的工程。

商人需要参与进来,但不能全指望他们。

“这个…陛下所言非虚,去岁户部已经收回了四千七百万两旧式宝钞,前些日子还上书询问,是否销毁。”

“臣忙着川蜀的事情,便将此事搁置了,民间旧式宝钞,八成已经完成了回收工作,这个时候,民间宝钞大量减少。”

“户部还说,许多盐商都苦于无法获得旧式宝钞,而耽误拿货,臣认为,这个时候印刷宝钞,补充货币短缺,最合适不过。”

胡惟庸思前想后,朱元璋想印宝钞,他拦也拦不住,不过倒是说,随着旧式宝钞的退出,制造旧式伪钞的收益和风险已经非常大。

而这个时候,让大量的新式宝钞,涌入民间市场,补充本就短缺的货币,确实是个不错的好办法。

“咱之前还在想一件事情,朝廷为什么会这么穷,前两日咱苦思冥想,终于让咱想到了,咱准备新设个机构,大明粮局。”

“这个机构,隶属于内廷,专职收购民间粮食,将百姓产出,统一定价收购,卖出。”

“整合大明各地太仓,各地粮长不在负责收税的工作,以粮长为中转,面向百姓以四钱三每石的价格,收购粮食,以四钱五的价格,卖给粮局。”

朱元璋试探性的勾勒着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但此时,胡惟庸却迷茫了,连忙出声道:“陛下,此举不可啊,粮食事关天下安危,应当归属朝廷啊…”

第116章 副城构想

中都府。

陈楚刚刚放下教鞭,正准备离开时,一众孩童已经退去,倒是学生中,那个叫王琦的孤儿,见同窗都已经离开,凑到陈楚身边道:“老师,为什么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下坠,却会同时落地。”

“不应该是小一些的先落地吗?”

王琦一脸迷茫的看着陈楚,就在前几天,陈楚带着他们做了一场小实验,在北城门的方向,十三米高的城墙上,丢下去两颗铁球。

“在同一个地点,风向,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同样的东西,虽然重量不同,但一样会同时落地,而如果是一斤铁球和一斤棉花,这就不同了。”

“至于具体为什么,你可以多做实验,实验是检验真知的唯一办法。”

陈楚揉了揉王琦的小脑袋瓜,他的父亲在北伐的途中,明军攻占潼关时战死,至于他母亲,他自己也不知道。

“哦,老师,今天我能跟您去看一下您做的纺织机吗?听院长说,老师做的纺织机,比原有的纺织机,速度快了十倍不止。”

“学生也想像老师一样。”

王琦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今天就算了吧,老师一会还要去趟城外,你回去准备一下,明天陈捕头会去孤养院接你们,到时候你们跟着陈捕头一起去。”

陈楚拒绝了王琦,虽说王琦很是勤奋,但毕竟开小灶这种事,还是算了,思想一定要摆正。

当然,最重要的是,陈楚已经有约了,还是拒绝不了的那种。

……

中都府,西城门外。

经过三千多名民夫,十数日的夯实拓宽,平整,第一层石头和水泥已经铺了上去,看着道路的宽度,又望了一眼城门的宽度。

迈步走向江文的方向。

“江府尹,这个城门的宽度,只能同时出路三辆马车。以后咱中都府会成为最大的商贸区。”

“这个太窄了。”

指着城门,按照陈楚的设想,中都府的修路工程,官道一律按照八车道的宽度拓展平整。

将原本的官道,拓宽了一半。

而官道虽然拓宽了,但城门的宽度却是有限,不消去想,便能知道,等到这条官道完全修缮好,通车的那天,商人们想要进城,怕不是要排上几十里的队伍。

“这个,都尉大人,您就别难为我了,这城墙,绝对不能动啊,它可是圣上下旨,刘基督建的。”

“这中都府城墙,一面墙也不能拆,不能拆。”

江文第一反应是陈楚要拆城,毕竟想要把道路拓宽,这是最好的办法,可若是其他的城墙,拆了重修,也就拆了。

但眼前的这座城墙,那可是朱元璋下旨,以都城的规制修建的,拆了它…陈楚死不死不知道,江文肯定是要死的,还得是死的很惨的那种。新1

“也不至于非拆不可,咱们可以换个办法,修个副城。以这面城墙为后墙,取十六丈宽,八丈长。”

“要矮于后边的城墙,修三丈高,专门修一个商业区,以后百姓买货物,都到这边的副城来。”

“商人卖东西,也必须到这边的副城来,在四面城墙,都给他修个副城,东西两侧做商铺,南北两侧做工坊。”

“副城围着主城墙,主城墙后边又是三道瓮城,也是兼顾了防御。”

陈楚心中细细盘算着,这个方法若是施展,那中都府的商人,都都要搬去城外居住,到时候,如果有人来攻击,第一个受灾的就是商人,商人的背后,才是百姓,官员。

“另外,还要加条限制,非商会成员,商籍不得进入外城。就把他们都安排在外边,这样里边也不会显得拥挤。”

陈楚摸了摸鼻子,一旁的江文开口说道:“那贩夫走卒呢?”

“他们?他们不是民籍嘛,而且贩夫走卒不是免商税的嘛…”陈楚狐疑的目光看着江文,贩夫走卒都是民籍,而实际上,贩夫走卒除了自己家里生产的一点小玩意。

他们若是从别的地方进货,看似没交税,实际上是交过税了。

“东南西北,四条主干道上,不允许摆摊经营,把辅道让出来,城防图不是这样的嘛。”

“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东南角,中间这里是内城,这四个角,单独看做一片区域,这里边的四条主干道,都是辅路,贩夫走卒可以在每一个角的区域内的道路上摆摊经营。”

“但是以内城为中心的四条府城主干道,随着时间推移,这四条道路会变得异常拥挤,所以还是尽早杜绝。”

“而且,我这段时间也观察了,这四条主干道上,实际没有多少贩夫走卒在叫卖。”

陈楚将城防图画在地上,指着各个角落和干道,开口说道。

“作坊那边,一天能生产多少这些水泥灰?”

抓了抓头发,陈楚想把中都搞起来,水泥灰自然是重中之重。

首节上一节67/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