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59节

不然的话,怎么会有朱元璋三十年治世彻底清理了胡化之危,恢复汉人体系,传承。

可当俞通源还在犹豫,什么样的时辰才是合适的时候,廖永忠的后半段话,让俞通源心头大惊,伸手捂住了廖永忠的嘴巴道:“这话能乱说呢?”

“你忘了苏州那个沈万三的儿子还是孙子?巢湖出钱?这不是摆明了告诉今上,以后的水师,只属于巢湖?”

俞通源一想起沈万三子孙的遭遇,明军进入苏杭时,苏杭城墙被破坏的甚是严重,毕竟是强攻下来的,火炮轰墙头那是必然发生的。

而沈万三的儿子见到明军,要帮朱元璋犒赏三军,朱元璋倒是没杀人,而是直接把沈家抄没了。

你有钱?你有钱好办啊,老子有刀,老子为啥需要你帮助?把你搞死了,钱都是老子的,老子自己犒赏三军,难道不香?

廖永忠拍了拍脑门,摇头道:“真他娘的晦气,自从大明开国后,我们明明有着开国从龙之功,反倒做起事来,比吴王时期还束手束脚。”

一脸闷气的廖永忠,看着手里的狗头金也没了兴趣,一把抛了出去。

“敌袭,敌袭!旷工哗变了,矿工哗变了!”

守在山底下的将士看到山坡上丢下来的狗头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土人哗变。

毕竟大明的犯人,有想要逃跑的,对于逃跑的犯人,他们能抓回来就是后脖子一刀,抓不回来也无所谓,反正这深山老林的。

能聚集过来的前宋遗民部落,都聚集的差不多了。

而矿山里,除了大明迁过来的犯人,更多的还是吕宋土人,毕竟廖永忠打着的是王师南巡,宣扬教化的口号。

总不能把前宋遗民送去挖矿。

相反,明军在这里驻扎后,虽然小股部落,明军也是疲于奔命的清缴抓捕,但前宋遗民迁移之后,被土人抢掠的事情倒是没有在发生过。

而吕宋土地也是肥沃,开垦荒地,种植粮米,廖永忠也不是管民政的人,整个地区都采用军管政策。

前宋遗民要遵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基本道德理念外,唯一的事情就是开荒,种地。

廖永忠也是把人力用到极致,每个人至少要开十五亩田负责耕种,但好处是,目前的廖永忠是不收税的,一切田亩里长出来的,都属于耕种者,而廖永忠采用的是以物易物的方式。

“侯爷,侯爷,您没事吧、”百余名士兵,火速冲到山腰,赶到廖永忠面前,一副护卫的架势。

“你们干什么?”

廖永忠瞟了一眼,心中甚是不悦。

“侯爷,不是矿工哗变了吗?”

第101章 历史在偏移

历史正在以极致的速度,发生偏移。

洪武八年,五月末,播州北岸,海龙屯堡。

傅友德统领秦兵五万,早在扬鉴公然反叛之际,火速拔营,自成都府南下,兵围海龙屯。

五万秦兵,百里连营,一眼望去,营地同蓝天相连。

不过半月时间,王弼领江浙备倭兵八万逆江而上自汉中转陆路,八万江浙备倭兵同傅友德五万秦兵合兵一处,期间更有川蜀各地卫所营兵,在得到傅友德的调令后,迅速南下,向着海龙屯方向赶来。

更有两广总兵朱亮祖,提三万广兵,堵死了云贵同播州的通道,防范驻扎在云南的元朝梁王介入战争。

此时的播州,已被近二十万大军,团团围困,海龙屯内,已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海龙屯北岸,明军连营内。

傅友德面色沉重道:“这杨家在播州数百年,对于当地的形势,比我们要清楚的多、”

“海龙屯内,存兵四万有余,居高临下,且海龙屯配有大量回回炮,真要强攻,乃为不智之举。”

“陛下的意思是,让我等围困即可,武昌府兵马正在向西移动,他们会顺着这里,一路冲进播州内地。”

“除了海龙屯,其他城池,防备必然空虚的很,只要武昌兵能突入进去,战事也就结束了。”

傅友德指着羊皮地图,开口说道。

王弼闻言,心中沉闷不已,摇了摇头道:“颍川侯,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围攻,可没说围而不攻,再则说了,如果只是围住海龙屯。”

“八万江浙备倭兵逆江而上,你知道这一路消耗了多少吗?结果人我带来了,你就让我围着?”

“功劳都给武昌兵?那我来这一遭,穷折腾?”

王弼心中顿生不满,论资历,他比傅友德要高的多,论能力,他也自认不差了傅友德什么,但不知道咋的,王弼就是没能真正崭露头角。

自从北伐结束后,王弼在江浙练兵已经两年多了,终于有机会领兵出征,反倒不让他建功立业…

“你不来,我领的秦兵和川兵满打满算不过九万来人,堵得住海龙屯吗?”

傅友德撇了一眼,虽然海龙屯只有四万土司兵马驻守,但要堵住海龙屯,光靠九万人可不够用。

“我不管,我不信,反正,今天话放这了,你要是不让我上阵,我回去就参你徒耗民力!”

王弼一副撒泼的模样,他也是最早的一批投入到朱元璋旗下,早期作为朱元璋的宿卫,隶属邓愈军队。

洪武三年的开国封赏大典上,他就只混了个大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的位置,在明初的国公侯爵之中,根本找不到存在感。

“你确定要上阵?”

傅友德看了眼跟着王弼一同来的千户们开口询问道。

“奉圣诏,剿贼除奸!”

心中一顿,傅友德轻声笑道:“不用跟我喊口号,没得用,想上阵,那得让我看看你们江浙的兵有没有这个能力。”

“水西有处土司公然造反,违抗圣命,不服王化,那个土司只有七千多人,青壮不及三千,我只给你们两个千户所的名额。”

“把水西土司灭了,营寨烧了。做不到这些,你们江浙的兵就留在这边守着,等到总攻的时候,也轮不到你们上!”

傅友德作为军中最高将领,他当然有权力安排,那支部队冲头阵,那支部队上阵,那支部队在后边干瞪眼,一丁点功劳都捞不到。

“不就是一个七千人的土司营寨吗,两个千户所,我亲自去!”

王弼思索良久,不上是肯定不行的了。

“来,签了吧,六月底之前,必须领兵回营,如果你能做好这件事,总攻的时候,江浙兵冲海龙屯,秦兵去收拾其他的土司。”

没有丝毫犹豫,傅友德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军令状,王弼亦是二话不说,提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更是在上边按了红手印。

“看什么看,都回营去给我点兵,不能拿下水西那个寨子,都给老子滚回家种地去!”

王弼冲着自己带来的江浙备倭兵的一众千户们,沉声呵斥道。

众千户吞了吞口水,签了军令状,要是做不到,那是要被军法从事的…???.11.Com

众人缩了缩脖子,他们是没胆子去签军令状的,但这么好的机会,证明江浙的兵不比秦兵差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等到营帐内的千户们都退了下去,王弼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后仰着身子道:“到时候总攻可一定要给我,能不能封爵,就看这一次了。”

喘了口粗气,傅友德道:“那也得把这件事做好,要不然秦兵也不会同意,我可是尽力了。”

“还不知道你,这次机会太难得了,以后北伐的斩获,肯定不会有大批封赏的事情,而且,最近的竞争压力太大了些。”

“直隶的兵在军改,军改之后,直隶的兵还是最强的军队,他们会配备最强的新式火器和土雷。”

“也不知道这些东西,那年那月能配到我们江浙军里。”

王弼叹息一声,大明开国之前,跟在朱元璋身边的这些将领们,都蜗居在应天,统领的也都是直隶兵。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一家人,吃一锅饭。

但随着大明开国之后,地盘迅速膨胀,竞争逐渐就开始了,内卷也出现了,这个时期,真正的元廷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难成大事。

但这个时期,也是武人从军博个封侯的大好时机,在朱元璋死之前封爵,那可都是开国功臣,和后边因各种原因封爵的,那可是天差地别的。

而这些之前蜗居直隶的众人,徐达在燕云练兵,徐达是不想立功了,也不愿意和他们争,王弼在江浙练兵,傅友德在关中练兵同时管着太行以西的军队,李文忠,常家在直隶练兵。

广地的朱亮祖,这些人想要再进一步的,只能靠自己练的兵来拼,自然就会演变成,秦兵,江浙兵,广兵,湖兵,直隶兵,山东兵,山西兵,燕兵等不同派系。

第102章 吕宋国书

应天。

东宫。

“姐夫,姐夫,你的帮我啊,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能承受的住,你不会看着我死吧?”

朱标从书房走出来,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跟在朱标身边,叽叽喳喳的说着,走在前边的朱标,脸色沉闷道:“帮你?不可能,我今天帮了你,明天是不是又有其他人要来找我了?”

“你缺那点?活不起啦?”

朱标甩了甩袖子,完全不理会常茂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没完没了,一切全当耳旁风。

常茂憋着嘴道:“姐夫,你不帮我,我可去见我姐了!”

“哟,威胁我?你去跟你姐说,看看你姐不打断你狗腿!”朱标瞟了一眼,迈步走出东宫。

常茂哪里敢去见常欣,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不过了,跟着朱标走出东宫时,他还要开口说话。

却被朱标堵了回去道:“我要去见父皇,你要是想去,跟我一起去乾清宫,把事情和父皇说说?”

一听到朱标要去见朱元璋,常茂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吞咽口水道:“姐夫,不用,不用…”

“回去把屁股都擦干净了,我没时间给你擦屁股,别等着刀架脖子上,才想着擦屁股。”

朱标提醒了一句,快步离开了东宫,向着乾清宫的方向赶去。

……

乾清宫。

“常茂事发了?”

朱元璋眺望一眼,对朱标说道。

“那点破烂事,也值得拿出来说,还来找我,亏他还是开平王的儿子,丢人现眼罢了、”

朱标漫不经心的说着,常茂哪能比的上他爹万一,

点了点头,朱元璋手中拿着一份公文,递给了朱标道:“看看吧,他在中都干的好事。”

听到中都二字,朱标上前拿过公文,打开一瞧,上边密密麻麻的写着陈楚在中都半个月的授课情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养虎不成反噬主,这种例子本就屡见不鲜,如三国五胡,唐之云南辽东。”

“这句话说的很好,儿臣认为,值得广而告之,掠我土地,杀我父母,辱我妻女,夺我口粮。”

“野蛮战胜文明,历史的倒退,文明的堕落。”

“不过,这个用经济手段控制草原,能成?”

朱标只是粗看一眼,对于陈楚在中都的授课情况,已是大致了解,看着用经济手段去控制草原…

“这种事情,并不是说不行,问题在于,大明如今的情况,并不算好,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产出却远远不及唐时,却要供养数倍于唐的人丁。”

“哪有余力通过经济手段去控制?”

朱元璋哀叹一声,大明想要达到唐朝时期的人均口粮,那可太他娘的难了,哪怕技术有所提升,远非唐朝能比拟的。

但气温下降,人口远超唐朝时期,这两个基数摆在这里,想要达到那个高度,根本不可能。

“廖永忠有消息传回来吗?”

朱标脑海中思量许久,光靠大明,能养活六千多万丁口,已是不易,在要供养草原,同化草原,将草原变成北方藩屏,成为大明的地域臣子,而不是敌人。

那需要的粮食也是海量的。

首节上一节59/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