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52节

“陈楚说:北平是个好地方,哪里依山傍海,虎视中原,必出龙凤。燕王殿下还向陈楚套话火器制造方面的事情。”

“可能这引起了太子的警觉…卑职不敢妄论、”黑影子小心翼翼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点了点头,朱元璋道:“北平必出龙凤吗?老大还有什么没说的吗?”

“后日殿下启程前往中都祭祖,秦王,晋王随同,三年后便往封地,殿下好似有意迁都关中。”

“想让陈楚同秦王先去关中策划此事。”

黑影子话音落定,朱元璋摆了摆手,后者迅速离去。

“相信老二老三,独独不相信老四吗?难道老四真的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还是说,谁和他说了什么?”

第89章 朱标的野望

注:换场,换场,换场,主角不在应天混了。

洪武八年,四月三十。

中都。

“作孽啊,作孽啊!”

一处篱笆园内,泥土草房,整个屋子内,家徒四壁亦是不能形容,杂草堆积的床铺,比之诏狱的生活条件,好不到哪去。

坐在草堆里,陈楚双手抓着脸,脑海中回想着前几日在秦王朱婚礼上发生的事情…

“先生,公子过来了。”

蒋站在门口,开口提醒道。

听到声音,陈楚猛地跳起,还不等他换个位置,朱标已经带着朱,朱?走到屋前。

“先生,这里住的还舒坦吗?”

朱标面带笑意的看着陈楚,腹中一肚子火气的陈楚怒目圆睁的盯着朱标道:“舒服?舒服个啥?你这样玩,会玩死人的,你知道吗?”

“你不是活的好好的吗?老二,把圣旨给他。”朱标轻笑一声,没有十成的把握,他当然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听到声音,朱单手高举圣旨走到陈楚面前道:“先生大义,没齿难忘,日后先生有用得到的地方,尽管招呼!”

朱将手中的圣旨递给陈楚,倚靠在门框上,一副社会青年姿态的朱?开口说道:“二哥,还叫先生,这人接了父皇的圣旨,那就是妹夫了。”

“诶,老三说的对,妹夫,你不看看这圣旨里写的什么?”

朱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手中抓着圣旨,陈楚望着朱标,吞了吞口水,从朱?的话里话外之意,已经不难分辨圣旨到底写了些什么。

打开圣旨,从右至左,圣旨中,简言意赅的就说了两件事。

赐婚,但因为种种原因,陈楚要以驸马都尉的身份,在中都守陵三年,直至婚期。

朱标道:“怎么样?算是惊喜吧。”

“你俩先去园子看看,把东西都卸下来。”

眼见陈楚一言不发,朱标摆了摆手,示意朱和朱?离开,二人刚刚走出不远,守在门口的蒋缩着脖子离开。

泥土房内只剩下陈楚和朱标二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

“你知道我是谁,我也知道你的情况,你的学识,我是相信的,而你说的那个大杀器,我也相信、”

“但你也说了,要造那个大杀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

“中都这里,是父皇龙兴之地,也是大明祖地,皇祖父,皇祖母皆葬于此,父皇亦想迁都至此。”

“但中都委实难以为继,不堪帝都重任,地处平原,无遮无挡,论粮产,它不及江南,论防务,他不及关中,北平,应天。”

“所以,把你送到这里,是希望你能在三年内,开府兴学,把你所学,教给这中都学子。”

“三年后,你的学子教更多的学子,到那时候,你的理念也有人继承。”

朱标说的言之凿凿,煞有其事。

陈楚经过那夜的事情,怎么还能轻易信了这黑心的统治者,沉声询问道;“那我的学子要是和你的政见相左,那又当如何?”

“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的。在中都,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也可以随时离开这个院子。”

“婚期之后,你随秦王去关中,帮秦王梳理关中。”

朱标摇了摇头,政见相左?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去关中?你在下很大一盘棋,去关中做什么?”陈楚盯着朱标,他只感觉自己真的是小丑…和朱标论心眼子,太他娘的傻了!

“应天地处江南,虽有长江天堑,但历朝历代,长江就没挡住过敌人,你去关中,梳理关中后,待到天时,迁都至此。”

朱标也不在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思,迁都是从洪武元年开始,一直忙碌到洪武二十五年。

忙到朱标死了,朱元璋在也没有精力去忙这件事,因为朱标死了,他有远比迁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办。

“迁都?那秦王呢?迁都去了关中,秦王封地不是在关中吗?”

陈楚话音落定,朱标只是轻笑,走了两步,坐在草床上,招了招手道:“坐下聊?”

再三思虑,陈楚走到朱标对面坐下。

“还记得第一次在诏狱里见到你,那真是一场意外,不过听你吹牛逼后,我感觉很多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如今有了解决办法。”

“军改,你还记得吗?”

朱标开口询问道。

“军改?当然记得。”

陈楚直言。

“是啊,军改之后,天下十镇兵马,这些兵马的将官从何处来?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十年后,军改就会彻底定型,学院出来的学子们顶替原有的老将。”

“权力换上新血,朝廷每年在军队中的投入,精锐之军,便同以往的卫所,大相径庭、”

“而卫所的废黜,也会随着时间,摆在朝廷的面前,原有的边防体系,自然也要打散。”

“这个军改公文,你看了之后,就知道我想做什么了。”

朱标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公文递给陈楚。

拿在手中打量一眼,公文是李文忠写的,上边加盖了大都督印,清清楚楚的写着,对于军改之后的应用方法。

以如今的大明现有之地为例,各布政司分驻一镇兵,直隶三镇兵,镇下辖六卫兵,各卫设五年任指挥使一人,指挥佥事两人。

负责各卫兵丁训练,依朝廷新制考核,分属三等,劣,良,优。以纪律,内务,体能,军阵,四点综合考评。

劣等革名,良等平调,优等升调。

五年期满,大都督府,兵部,内廷,分离查验。

临战时,由大都督府提名,内廷下旨,自大都督府选任良将,统领一镇之兵及至三镇精兵,合力围击。

“负责训练的军官,五年一迁,防止地方将官,吃空饷,喝兵血,把将士当做奴仆。”

“训练和战争分开,所谓一镇兵,只有在战争时,朝廷从大都督府派人统兵,才可以整合一镇甚至是数镇兵马。”

“粮草军饷,依旧由兵部和户部统筹…”

“练兵的只管练兵,打仗的只管打仗,这不就是分权嘛。”

陈楚将整篇公文看完,摇了摇头,并没有从中找到自己要的答案,毕竟这些事情,他之前虽然知道的不全面,但也了解个大概。

“把这些兵练出来,朝廷还需要藩王戍边吗?卫所废黜,藩王的王府三卫需不需要废黜?”

第90章 狼子野心

“削藩?”

陈楚脑海中猛地冒出一个名词来,朱标也要削藩?

“这都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我的那些好弟弟们,没有野心的多,有野心的也不少,比如那天和你见过一次的。”

“老四。”

朱标看着陈楚面部表情变化,嘴角上扬道:“五十步外戒严,把所有人都赶出去,你们也出去!”

朱标好似在和空气说话,但很快,陈楚听到了轻快的脚步声,那脚步声至少有三十多人,就在这泥土房的周围。

“你还记得,你跟我说过的那个故事吗?少年天子,主少国疑,鲜衣怒马,天威沦丧。”

朱标开口望着陈楚,眉头拧紧,陈楚点了点头道:“记得。”

“你是不是忘记了,和我说一下,这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天子,叫什么名字?”朱标出声发问道。

向后挪了挪屁股,陈楚神情略显惊恐的看着朱标道:“你知道了?”

“你自己自言自语说漏嘴的,叫门天子,朱祁镇嘛。木火土金水,自父皇起,他应该是第五代吧?”

“最初我还以为,这是我的不孝子孙,但两个月前,父皇编写祖训录,严定各系字辈表。”

“祁这个字,父皇用在老四家,你说,这个少年天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高祖爷爷,祖爷爷,父亲,都是能征善战的杰出统帅。”

“他祖爷爷不会是老四吧?”

朱标眯着眼睛看向陈楚询问道。

“你比青田先生都神?能窥视未来?”朱标望着陈楚,说出了一件让人心有恐惧的话。

“咳咳咳…只能,只能窥视一点点,一点点。”

陈楚连连摆手,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提到过朱祁镇的名字了,但既然朱标问出来了,那肯定是在他身边监视的人,把这个名字报给了朱标。

“一点点?”

朱标开口询问道。

“嗯…就一点点…”陈楚笃定道。

“你能看到五代后的情况,不会看不到我之后的情况吧,老四是怎么继位的?”朱标迟迟不能释怀。

虽然是好哥哥,好兄弟,但皇位这个东西…再好的兄弟,实际也就那样了。

被朱标逼到角落,陈楚吞了吞口水道:“我所知道的不多,毕竟这种事情,谁能说的清楚。”

“把你知道的说给我。这里只有你和我,不会被第三个人知道!”朱标追究不休的问道。

他不相信,那距离自己近在咫尺的皇位,怎么会跑到老四手里去?

难道他起兵靠着一城之地,把自己从皇位上赶了下去?朱标不信,说死都不信。朱老四会的,他都会,也都比朱老四强,朱老四不会的,他也会。

更何况,无论是政治体量,政治保有量,朱棣哪里能和朱标相提并论。

“洪武十五年,你大儿子先死了,几个月后,你娘也死了,洪武二十五年,你从关中返京,三个月后染病不治,两个月后,你爹把你二儿子立为太孙、”

“次年,你爹继胡惟庸之后,兴蓝玉案,清洗你的党羽,洪武二十六年,秦王薨,洪武三十一年,晋王薨。”

“当年你爹跟着晋王前后脚走了、”

“然后你二儿子削藩,在然后好像就是,燕王起兵,四年之后,燕王长驱直入,放弃一城一地,直扑应天。”

“然后就开启了燕王系当家的局面。”

首节上一节52/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