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28节

朱标看着陈楚,神情沉重道。

官方的斗和民间收税的斗不一样,这是朱标发现的,但朱元璋的雷厉风行,朱标感觉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朱元璋的杀心一起,即便是他,那也是绝对拦不住的。

“你父亲?”陈楚心中万分忐忑,自从他认出了朱标的身份,再也没见过朱元璋,甚至从那以后,出现在陈楚身边的人都少了。

“嗯,朝中官吏,贪赃枉法,上下其手,阳奉阴违,先生,如何才能有效治贪?”朱标叹息一声,他并没有可怜那些贪官污吏的心思。

但贪污横行,如果不能有效治理贪腐,那一个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在内部消亡…

“这个问题你算是问对人了!”

陈楚嘴角上扬,起身走了两步。

“先生当真有办法治理贪污?”

朱标双眼放大,他只是不想去看那空空如也的府衙,大小官吏,一夜之间下狱者数以百计。

“没办法…”

陈楚努力摇头,治理贪污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完全杜绝贪污。

哪怕是后世,也依旧面临这个历史考验,更何况是在大明朝。

刚刚燃起一点信心的朱标,听到陈楚说没有办法治理贪污,瞬间失落,萎靡不振的看着陈楚道:“先生,那有没有…”

“没有!”

陈楚大摇其头,见朱标失落愈重,出声补充道:“现在的贪污更多原因是归咎于今上给官员的俸禄太低,已经低到只能勉强养活家人糊口。”

“而想要在这基础上预防贪腐,多发一些俸禄,让那些不想贪,不愿贪的人有能力拒绝贿赂。”

陈楚话音落下,朱标叹息道:“先生说的不错,我也考虑过这件事,如果把官员的俸禄定高一点,或许会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坚守本心,不去贪污。”

“但是,这也有个极大的问题存在。”

“时间久了,涨过俸禄的官员会认为这是他应得的,依旧会滋生更多甚至更大的贪腐。”

“而如此下去,只会陷入一个新的怪异的循环里,贪腐,提高俸禄,时间沉淀,贪腐,提高俸禄,时间沉淀…”

解决贪腐用涨薪的办法,自然是有用的,但用处也是有限。

想要通过高薪养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国家有没有贪官,可不是看史书上没有写过贪官,那这个国家就没有贪官?

有没有可能,皇帝跟着一起贪,或者说,皇帝根本没有能力去制衡甚至惩处贪官?

“所以啊,治贪是最难办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难的了。”

陈楚唉声叹气,朱标能找他讨论这种事情,他很开心,但朱标提的无解问题,他很不舒服。

“先生,有什么办法能缓解一下,或者给更多的人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在某些时候,可以有能力拒绝贪?”

朱标自然知道治贪不是简单粗暴的杀戮,他爹的那套办法,除了人人自危,实际上只有威慑力,但贪腐,绝不会因为威慑而消失。

“所以说,提高官员俸禄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而这个方案是否能治理贪腐,实际还要看如何提高官员俸禄。”

“如果是通过考核制度,从地方的民生,经济,政策执行,等综合方面评判,考核合格的,多领一倍。”

“我们可以设置阶梯,完成基础的领双倍俸禄,超额完成的领三倍甚至更多。”

“有的时候,贪官不一定不能用,清官也未必就是好官。”

“古人言,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几千年来,何时清过?但黄河不也一样养育着两岸数省的百姓?”

陈楚心中思量片刻,掏出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历史大剧中的一段台词。

这句台词用来形容清官和贪官太合适了。

“黄河一旦泛滥,黄河改道,殃民无数…先生不用说,我知道,长江一样会泛滥成灾,殃民无数。”

朱标拍了拍额头,清官,贪官…

“实际上,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百姓能见到官吗?即便见到也是少数,而贪官实际上贪的是士绅大族的贿赂。”

“压榨百姓虽然也有,但毕竟只是少数。想要源头治理贪官,就要治理需要贿赂官员的人群。”

“比如,商人,地主,乡绅,这些人在民间掌握极大的权力和财富,压榨百姓,贿赂官员也是他们为主要群体。”

“朝廷通过商会组织控制商贾,可不可以对商贾进一步限制,如果商贾贿赂官员被查明,处以重刑,子孙家人,永世为奴的那种。”

陈楚看着朱标,对于株连陈楚是没有心理负担的,那些人贿赂官员,官员收受贿赂,最终享受的可不单单是收受贿赂的官员和行贿的人。

甚至他的家族,都能在其中得利。

既然得利,承受相应的罪罚,自然是没问题的。

“先生,可以是可以,但是谁会承认呢?”

朱标迟疑道,对于行贿的人处以重刑,朱标自然也不会有心理负担,这完全符合当代普世价值观。新1

“这就需要商人之间内部斗争了,只要上边的人耳聪目明,商人阶级是有办法把消息传上去的。”

“至于官官相护…那就没办法了。”

陈楚摇了摇头,总感觉还差点什么,如果举报的人,被灭口了,被压下来了…那事情怎么办?

“对,连坐,商会组织管理一地商贾之事,如果朝廷查出贪官,而这贪官的贿赂来自商人。”

“地区商会,实行连坐制度。”

陈楚微微点头,似乎对自己的办法很是自得。

朱标摇了摇头道:“先生,你贿赂我,会被别人知道吗?”

陈楚长大嘴巴,目瞪狗呆的看着朱标道:“别太小看商贾了,他们互相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人人自危,担心被连坐的话,他们就会自相监督,想让他们拧成一股绳,更是没了可能。”

“他们只会整日盯着,是不是谁去行贿了,而自己不知道。”

陈楚这个办法算好办法吗?绝对不算,甚至说是个馊主意都不差。

但行贿人和被行贿人,在如何狠的惩罚,都不为过。

陈楚绝不会知道,因为这个制度,他在后世被骂的体无完肤,被资本一次又一次的开棺鞭尸!

第46章 以官驭民,以民治贪

“总结来说,反腐要有至少四套班子,第一套班子已经有了,就是诏狱,可以跳过朝廷六部,直接拿人。”

“第二套班子,实际上也是有的,就是御史台,但是第二套班子还欠缺点,如果一个人只能从锦衣卫得到情报,那很容易形成偏听偏信,而即便是御史台和锦衣卫同时存在。”

“但谁也不能保证,御史台会不会和锦衣卫串联,今天不会,明天也不会吗?”

“所以要有第三套班子,这个班子最好是不存在于明面的,潜藏在水下,只有一个任务,深入各地,将真实的情况的反馈回来。”

“同时也兼具对贪官的摸排工作,以及对行贿人的摸排工作。”

“搞高压特务统治,但这个特务统治,实际上无论是御史大夫,锦衣卫,还是我说的暗线,他们所针对的人都是各地官吏,贪赃枉法,损害朝廷威信。”

“而对于官场的高压特务统治,非但不会被百姓厌恶,反而百姓看见那些当官的被整的提心吊胆,死去活来,还会拍手称快。”

“但高压统治只能让人畏惧,实际上并不能彻底解决贪腐的问题,而贪腐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能遏制,打压。”

“通过高压特务统治,权力者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手里捏着大棒,但据我对政治的了解,恩威并施才是王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所以也要有一套对清廉官员的帮扶体系,首先就是清廉官员的俸禄…”

说到此处,陈楚忽然停了下来,望着朱标道:“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从人性的角度讲,想要让官场上人人自危,不敢贪腐,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官员身上下手。”

“比如朝廷可以设立一个养廉银体系,查抄的贪官污吏,所受贿赂中,一部分注入养廉银内,用作每年的官吏考核后,针对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官员进行补贴。”

“这样的话,那些真正清廉的官员,既是为了名声,也是为了更多的年终奖,更是为了政绩。”

“激发官场内,争相举报的风气,而权力者又可以做出选择,这就是掌握了主动权,他可以查,也可以不查,而如果查的话,三套班子,信息整合,很容易判断出来。”

“除此之外,还要在御史大夫身上开刀,比如御史大夫的考核中,如果在他任期内,朝廷在他的辖区抓到了贪官,而这个贪官的贪污的消息不是从御史台出来的。”

“那至少能治御史大夫个渎职罪名…”

“不过说到底,贪污是人性,只能遏制,想要没有贪污,除非人都死光光。”

对于如何治贪,陈楚也没有好办法,毕竟这东西,说是治贪,谁知道是不是打着治贪的名义…党同伐异?11.CoM

“从根源上限制贪官的产生,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从小灌输清正廉洁的高尚思想,不敢保证杜绝贪腐,但至少能培养一些清正廉洁的人出来。”

对于贪腐,没有人敢保证,也根本做不到保证,只要有人的地方,黑暗和光明必然是永存的。

“先生说的这些,根源治理,一头堵,一头疏,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至少能正一正这股不正之风。”

“只是先生总说的根源治理,不知何是贪腐的根源?”

朱标苦思良久,萝卜加大棒,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这是最好的办法,而陈楚支持特务统治的出发点,也是让朱标眼前一亮。

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在荒废之前,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王公贵族,朝廷上的衮衮诸公。

百姓虽然也对锦衣卫畏之如虎,可权势巅峰的锦衣卫,会去瞧百姓一眼?从百姓身上能榨出来点啥?不如抓个大官,既有油水,还有政绩。

痛恨特务高压统治的,只有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人群,而恰好,这群人掌握了舆论,特务统治的危害自然是被越传越凶。

“根源?每个人的贪污原因不尽相同,但大体可以归为一类,缺钱,比如说当官的人,他都当官了,吃的,喝的,住的,玩的,却不如商贾舒坦。”

“还有一部分是从小穷怕了,贪了之后,还不敢花。”

“如果让民间富裕起来了,自然也可以消除一小部分的官员贪心,但实际上,钱这个东西,多少都会感觉不够。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如果想要长此以往的肃清贪腐问题,皇帝必然是和官员站在对立面的,这实际上是皇帝在给自己做掘墓人。”

“除非,皇帝能拉起一支新的力量,和官员作对,而这类人最好是不掌握权力,但是却时刻在和贪官作对。”

陈楚面色凝重,治贪这个千古难题,是无解的,任何制度下,都会形成适应新制度的贪腐。

而制度的进步根本不可能与贪腐的方式进步相比较。

“新的力量?不掌握权力?那他们怎么和官员作对?”

朱标看着陈楚,一脸迷茫的说道,没有权力,靠什么和官员作对?那些官员可都是掌握着具体权力的。

在权力面前…

“靠舆论,舆论是个好东西,贪腐的重灾区往往存在于权力不能达到的地方,乡村之中,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已成定律。”

“如果能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让百姓去和官员斗法,引导舆论让天下人唾弃,曝光贪官污吏的罪行,深刻的让百姓知道贪污的危害。”

“自然会有人自告奋勇,揭穿贪官的遮羞布。”

“而想要引导舆论,最重要便是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之所以官员贪污横行不法,最大的倚仗便是欺上瞒下。”

“如果下边的人不能瞒,上边的人不能欺,皇帝用官员治理天下,皇帝用百姓反治官员。”

“从哪里看,皇帝都掌握着主动权、”

陈楚在地上画了个圈,最上方的是皇帝,左右两侧则是百姓,官员,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个程度,皇帝有三套完全不同的情报体系。

百姓民智渐渐开启,只要百姓开启民智,绝不会缺乏勇于揭穿黑暗的人,皇帝当然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比如万历皇帝,他自己都不把祖宗江山社稷放在心上。

继承人都不能好生培养,万历死后,二十余年的时间,三个皇帝就没有一人是经过严密的储君培养的。

但用百姓反贪,用官员治民,皇帝站在中间,做他的天平…

首节上一节28/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