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6节

低下头,陈楚面色凝重,他也不得不仔细思考胡惟庸的这番话,商人如果真的承担了国家的繁重赋税,会不会打破不能科举的问题…

从而把持朝廷…

资本主义?滚蛋吧,有多远滚多远。

“那这么说的话,想要对商贾苛以重税,必须要有更严格的限制他们不能当官的方法…”

陈楚摸着鼻子,他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又是不得不考虑的,商人做官,遗祸无穷啊。

“没错。商人绝对不能为官,但如果将繁重的赋税压在他们身上,于情于理,他们都要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哪怕不能决策。”

“但麻烦就在这里了。”

胡惟庸开口引导,循循善诱。

“要给商人一定的话语权,但也只是说话的权力,而不能拥有执行,施政,决策的权力…”

“这不是跟下议院差不多嘛?”

靠在木桩上,陈楚念念有词,下议院是有向上议院建议的权力,上议院如何决定,下议院没有权力插手。

而在大明,搞所谓的议会民主,除非是脑瘫,朝堂上坐着的皇帝,正研究着怎么更好的,更顺利的,阻力更小的废除丞相,大权独揽呢。

搞一个分他权力的,那不是活腻歪了?

“有办法了。”

陈楚脑筋快速旋转,看着胡惟庸道:“现在各地的商人们,已经抱团取暖了吧,有没有商会这个组织存在?”

“商会?那是什么?”

胡惟庸摇了摇头,一脸茫然,他在朝中为官多年,在工部干过,在户部干过,如今升任中书省右丞相。

可从未听说过商会组织…

“也是,那应该是后期东南沿海手工业发达,商贸兴盛才出现的组织…”???.11.Com

心中嘀咕一句,陈楚开口道:“我们可以给商人组建一套独立于六部科举之外的路子啊。”

“科举出身的六部官员,外放县官,那都是有实权的官员,但商贾这边,我们独立组建一个商会的组织,各地商会的会长由朝廷任命,和县官一样,三年一任,可以无限期连任。”

“所有商人,最终的归宿都是商会组织,而商会组织负责管理地方商贸运转,同时协助朝廷官员征收商税。”

“谁家交的税多,买卖做的大,谁做这个会长,会长的权力界限在,对纳税商贾进行账目监察,实际纳税额监察,监督是否有商贾偷税漏税,侵占民田。”

“商会设立会长一人,副会长两人,监察官一人,其中监察官是朝廷委派,而会长,副会长,都有直接向皇帝举报的权力。”

“但举报对象只限于所辖区域内商贾,不可举报农户,不可举报官员。”

“会长是谁纳税多谁担任,副会长由区域内商贾投票选出,所有商会组织的商贾都可以向监察官员举报会长副会长是否有以权谋私,欺行霸市。”

“这样的话,事情不就成了?”

陈楚志得意满的笑着说道。

胡惟庸愣了愣,看向陈楚道:“这不是给商人权力了吗?可以直达天听?”

“直达天听?那又怎么样?正常来讲,圣人是很忙碌的,那有功夫搭理商贾那点破事,就是朝中六部的官员,多少奏章被圣人留中不发,最后不了了之。”

“你想,治国方面的奏章都可以留中不发,不予理会,何况是商贾的举报信?而且也限制会长不可以举报官员,不可以举报农民,工匠。军队。”

陈楚笃信不疑,他甚至能想到…

第27章 大明商会组织。

“小先生,您详细说说,这个商会组织,真的能让商贾心甘情愿的纳税,不抢夺话语权吗?”

胡惟庸虽然都听懂了,但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忍不住追问道。

“争权夺利是人的天性,商贾永远都不会放弃对科举的蚕食,但在商会的组织中,他们可以获得以往不可见的权力。”

“会长由朝廷册封,商人是没胆子造反的,而商人聚集在一起,在有限的权力面前,他们也不会抱成一团。”

“会长的位置只有一个,朝廷三年一期的册封只有一份,谁都想得到,只要有人想要争会长的位置。”

“那商会的内部,竞争,斗争,就不会休止,代代相传,代代相争,今天他指责你侵占民田,违反大明律,明天我指责他贿赂官员,商路通畅。后天你指责我操纵副会长选票。”

“让他们斗呗,朝廷只管照单收税,管他们斗的昏天暗地。”

陈楚轻声笑道,他甚至能想到,在商会办公楼里,一众地方大富大贵的商贾们,争吵的脸红脖子粗,指着鼻子互相对骂的景象。

多美妙啊。

“那如果他们不斗争,反而抱起团呢?毕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一旦他们抱团,反而是朝廷把他们揉在一起…”

胡惟庸开口询问道。

争权夺利是必然,但谁也不敢保证,大明这么大的地方,商贾何其多,万一就有一个地区,不争权夺利,一个劲的猥琐发育,就像当初的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闷头猥琐发育。

“切,朝廷是什么?朝廷是大义,是正统,是统治阶层,统治阶层的武器有很多种,但商人不听话,朝廷的武器只有一种,且最有效。”

陈楚一脸淡漠,商人和朝廷掰手腕?怕不是脑瘫哟。

哪怕这个朝廷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只要还能喘口气,商人都是待宰羔羊。

“军队?”

胡惟庸双目放光,管他斗不斗的,听话就好,不听话直接平了他,慌个啥?

商人还能翻了天不成?

“这就要说另一个限制了,朝廷按照布政司划分区域,每个布政司只有一个商会,而所属商会的商贾,只能在商会所属区域进行贸易。”新1

“闹到最后,缺货的地方会越发缺货,不缺货的地区会货物堆积严重。”

“这个时候…不对…不对…反正都是吹牛逼,咱们可以玩的大一点啊,一个县弄一个商会,每个县的商会会长是府州商会的成员,每个府州商会的会长是布政司的成员。”

“这样,他们想不斗都不行啊,谁都要为自己的商会博得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商贸路线,资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不用按区域划分商贸范围了…”

陈楚微微点头,制度嘛,就要不断改进,吹牛逼嘛,就要往大了来。

“一个县一个商会,县商会的会长是州府商会的成员,州府商会的会长是布政司商会的成员…”

胡惟庸嘟嘟囔囔的说着。

“没错,在上边再来搞一个大明皇家商会,所有布政司商会的会长是大明皇家商会的成员,而大明皇家商会,统筹大明所有贸易,对内,对外,皇家商会的会长由皇帝指派,可以是商人,可以是太监,可以是六部官员担任。”

“这样的话,金字塔就形成了,皇帝虽然不在商会之内,但握着商会的决策权,而从县商会爬到大明皇家商会,这可不是一段小路程。”

陈楚在地上的沙土上画着。

金字塔的最后一层,自然是大明皇家商会,向下是各布政司商会,各州府商会,各县商会。而圣人两个字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

看似不在商会体系内,但实际上,皇帝通过商会组织,可以极大的控制帝国商贸运转,控制了商贸,不也就等于间接控制了财富。

或许,真的到了大明要亡国那天,皇帝拉着这帮商人捐钱捐物,肯定比衮衮诸公要强的多吧…

明军战斗力弱吗?当然弱了,因为没钱啊,没钱谁卖命?

明军战斗力强吗?当然强了,因为有钱啊,八旗都能按地上摩擦。

“按照这样,一环扣一环,皇帝足不出户,就能清晰的看见帝国商贸运转的大致情况,虽不具体,但也足够了。”

“对商人苛以重税,给与商人自领域内的些许权力,实际上这也不算权力,商贾只能管到商贾,不管民,不管军,不管官。”

“小先生,您认为,商税定在多少合适?”

胡惟庸眼中满是光芒,他知道陈楚能给他一个答案,但现在看,这意外收获太多了。

这个商会组织,可以让朝廷更有力度的控制商贸。

而且商会组织不涉及政治,军队,即便哪天真的脱离朝廷控制,脱离皇帝控制,翻手可灭。

在强权面前,商贾的抱团,算不得什么。

“商税的额度…这个很难有标准啊,反正我知道的是,对于从事粮食,盐业买卖的商户,尽可能的免税就对了,至于其他的具体要如何定税…”

“抱歉,回答不了。”

陈楚摇了摇头,制定税法那是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的,可不是一拍大腿,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决定。

哪怕他只是吹牛逼,但这个牛逼不好吹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虽虚长几岁,却是远不及先生。自惭形秽。”

胡惟庸躬身作揖,靠在木桩上,背对着陈楚,手指在地上不停地转动着。

心中也是不知在思量着什么。

陈楚背靠着胡惟庸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姓胡,因为学不会官场的圆滑,别人都叫我糊涂。”胡惟庸在进诏狱之前,毛骧三申五令不能暴露身份。

他自然相信,只要他暴露身份,可能真的就出不去了,朱皇帝绝对能干出这种事来。

“这名字,真奇葩啊。你还有机会出去吗?”

陈楚吞了吞口水,轻声询问道。

“应该有吧…谁又知道呢…”

胡惟庸叹息一声,出去?他想出去,随时都可以好吧。

“你出去…算了,你一个通判…”陈楚本想着让这糊涂在外边帮自己奔走一下。

他想出去啊。

可转念一想,这人不过是个通判,怎么能左右朱皇帝的心思,尤其是这种贪腐案…

第28章 平平无奇的朝会

洪武七年,十月十七。

在诏狱住了两天的胡惟庸,已经离开诏狱六天。

身为中书省右丞相,兼领文武百官,奉天殿早朝。

经过六日的深入研究,解析,再剖析,胡惟庸将陈楚说的那些,整理成了自己的东西,带来今天的早朝。

“臣,中书省右丞胡惟庸,有本启奏!”

胡惟庸躬身出班,今天的奏章,他是和老朱通过气的,毕竟他这个丞相不能拿个改制奏章出来。

皇帝茫然,同意的话,皇帝没面子了,不同意的话,丞相没面子了。

丞相可以没面子,皇帝不能没有啊。

精通此道的胡惟庸,自然不会给朱元璋难堪。

“奏。”

朱标站在龙椅旁,一身衮龙袍双手背在身后,这段时间可是让朱标忙的脚不沾地。

朝廷废除了盐业的繁重,不再使用盐商运输粮食,而为了来年开春,汤和能如期启程。

朱标一直在操劳要送往北疆的百多万石粮食。

好在如今秋收刚结束,收集粮食的难度并不大。

首节上一节16/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