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23节

没办法,谁让汤和着急,回京面见朱元璋的心十分强烈呢。新1

因为回来的突然,他赶到京城的时候自然是没有人为他接风的,但汤和跟着朱元璋这么多年了,也不在意这些,他当即带着一批少而精的海外货进入皇宫。

负责守卫皇城的锦衣卫见到他时都差点没认出来,好在没有耽误事儿,立刻上报给了毛骧。

而毛骧对于这个事情不敢有一丝耽搁,朱元璋近日有多在意汤和回京这事他可是知道的。

于是立即来到乾清宫,开口之前他还特意平息了一下气息,因为朱元璋不喜慌慌张张的作风,于是沉声汇报道:“陛下,汤将军已经回京,正于皇城外等候,等待求见陛下。”

“哗”朱元璋奏章都不看了,蹭地一下起身,叫上朱标。

“快些,咱可是等了好久,汤和回京咱第一时间都没接到,现在必须要去亲自接他。”朱元璋穿戴皇服,然后催促朱标以及毛骧。

朱标本来想想建议朱元璋直接在这儿等待就好,但转念一想,若是这个时候还这般做,恐怕就算不寒汤和的心,也会让朝中某些人心寒。

这下朱标再无异议,起身跟在朱元璋以及毛骧的后面。

皇城门大开,映入朱元璋眼帘的就是一个哪怕换回体面衣衫却依旧显得十分邋遢的老男人。

而就是这一身打扮,这份气质,让朱元璋知道自己可没认错人。

汤和可谓是激动万分,他在见到朱元璋后,立即老泪纵横,热泪盈眶了。

“陛下!臣汤和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汤和,你也真是辛苦了。”朱元璋触动也不小,他所说也是肺腑之言。

汤和给他立了个大功,又全身而退,他哪有必要再来什么真真假假,搞君与臣那一套。

就算要玩儿,也绝对不是这时候。

“陛下当年许臣大船一百,兵甲一卫,长江入海,臣……不辱使命!”汤和说这话的时候,内心无比自豪。

第204章 遥想当年

每一次为朱元璋打一场胜仗他都会有这样十分豪放的情绪。

尤其是,他还记得朱元璋第一次召他以及其他武官,告诉他们这个任务的时候,那真是人人避而远之,而他不幸,也是被迫无奈铤而走险。

而如今却今非昔比了,这不禁让他想起当初还被他视为苦中寻乐的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古人诚不欺老夫啊!

“咱知道,论宝刀未老,你汤和向来是第一人。”朱元璋少见的露出真切的笑意,而这笑意是对汤和的,也是对他身后那些物品的。

“陛下可别再夸臣了。”

他自己的身子骨他还不知道吗,再让他出远门一次,这骨头就要散在那里了。

汤和先是摇了摇头,然后侧身伸展胳膊,把两箱子以更好的视野呈现在朱元璋眼前。

他介绍道:“陛下,臣身后面的这两箱子,里面装的就是待会的部分货物了,大部分都还在运回的路上,未到达应天府,还请陛下不要心急。”

反正运回来了,早晚都是他的,也没什么可急的,因此朱元璋更是迫不及待想看箱子里的东西。

他大手一挥,当即命令锦衣卫说:“回乾清宫,把这两箱货物也一并带去。”

“卑职领命!”锦衣卫们很快在毛骧的指挥下行动起来,东西比人先到了。

路上,朱标不禁问道:“汤将军,你身上这身,莫不是当初父皇赐予你的蟒袍?”

“太子殿下,没看错。”听到朱标的疑惑,汤和不由苦笑。

他当初虽然没有换掉这身象征着触顶权利的蟒袍,就是为了彰显大明的威风,后来打算回来也依旧没有脱下,就是怕自己某一天在海上出事,再无碰这衣服的机会。

也因此哪怕汤和十分爱惜,但在海上,也依旧改变不了这精细金丝绣成饭蟒袍破掉的结局。

“你们不说,咱还真就没注意到。”朱元璋则有些无所谓了。

他确实眼睛就没离开过汤和以及那两个箱子,哪有心思注意汤和穿的是什么衣服。

反正无论他穿什么,在朱元璋这里都是立功之衣差别不大。

“不过是一件蟒袍罢了,回头咱再赐你一件。”朱元璋说道。

汤和十分感动,朱元璋都没责怪他弄坏大明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臣谢过陛下!”

他们很快回到乾清宫,那两个箱子早就被打开,里面的东西也早就被锦衣卫们有效率的陈列摆开。

但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虽是短短一年,但汤和却感觉恍如隔世,除了跟朱元璋介绍这些物品,他还有许多话要对朱元璋倾诉。

而朱元璋也能够理解,依旧不着急看那些东西,还无所谓汤和衣衫尘土,直接拍在他的背上,甚至还帮他掸了掸灰尘。

征南逐北这么多年,朱元璋即使当了皇帝,养尊处优了,其实都没丢掉这个习惯。

汤和也没有去想朱元璋这般行为的意图何在,他只是回想起当初跟在朱元璋身后征战沙场的日子了。

这些如走马灯一般,每当他在海上遇到危险时,就要回想一遍。

“汤和,你坐吧。”

“谢陛下,陛下,不知您可还记得当初……”然后汤和带着朱元璋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兄弟情。

汤和如今突然念旧的原因,朱元璋十分理解,因为面前这位是立了汗马功劳的人,所以他也愿意回顾一下。

“当年陛下与我加入了起义军,从军的头几个月里,陛下还都只是个新兵。”

那时的汤和27岁就已经官至千户,而朱元璋则是24岁没什么经验。

当时论资历和辈分,汤和应该是朱元璋儿时的大哥和引路人,但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应当一直当大哥,而是选择做一名合格的小弟。

“当然记得,咱怎么可能忘?那时的你虽然贵为千户,但却总是跟在咱屁股身后,毫不夸张,你汤和当时就对咱马首是瞻了啊!”

朱元璋虽然愿意跟汤和聊一聊过去,但不会选择自己特别不喜欢的时候,肯定要去挑自己能接受的。

汤和当初那般对他,他也毫不谦虚,甚至感觉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曾经如此,现在回想起来,就会觉得确实是如此。

“汤和啊,我看你是一时跟随人,一辈子跟随命!”朱元璋罕见调侃了一句。

看来这新大陆确实能让朱元璋满意一段时间了,最近真是笑颜也多了。

“陛下说的是,臣跟了陛下,从未有后悔的想法。”汤和说道。

他这句也是真话,当时朱元璋非要让他这把老骨头硬上的时候,虽然有过不满和抱怨,但却从未心生过悔恨之意。

路是人自己选的,若是真是那样,实在可耻,赶紧找个地方死一死就好。新1

汤和说了这么一件后,并不打算真跟朱元璋回忆全部的经历,那肯定会讨人嫌。

加上这样简单地一诉苦,汤和其实心里已经舒坦多了,于是缓了一下,主动开口:“陛下,臣于洪武七年十月出发,如今九年……”

“如今已经是四月份了,快赶上清明了。”朱元璋本想再跟见他扯点过去那些事儿,但见汤和主动不提他也就不管了,然后又出声提醒道。

“那便是一年半的时间,陛下,这一年半里,光是那些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臣在海上就遇到不少。”

这不就是朱元璋心心念念想听的懂了,他顿时饶有趣味。

“臣等依靠航海观测仪器和羊皮海图,一路闯进生死未卜的陌生海域。”

“而迎接臣的,却是比以往海上更猛烈的惊涛骇浪、急流暗礁和暴风骤雨的撞击。”

“那边也有语言不通的海盗,不认识我泱泱大明,不知道大明是哪里,任何一条船都有被进行无差别攻击的时刻,实在气焰嚣张。”

“然而他们惹错了人,我明军每次都是出手迅速,很快就将船击落了。”

没别的原因,很久以前陈楚就研制过的火器,经过古代人的多重改良,已经可以用来对抗了。

第205章 海上危险

因为有了改良的火器,其实他们已经渐渐把大明的名声,在那片海域传起来了。

“陛下,那帮奇装异服,面貌与大明完全迥异的人虽然不认识‘明’字,但却认识记住了这个轨迹,他们之间应该是通风报信过的。”汤和说这个的时候,语气不免带了些自豪,“以至于后来我们再遇见海盗,大部分都是见着大明的旗帜就跑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十分满意。

有了这点,那么后续再派船去那边就轻松许多,起码不用考虑海上自然事故之外的因素了。

汤和继续说道:“有时也会在海上撞见海盗们之间争斗,他们为人多欺软怕硬,不敢纷扰我明军,便专挑弱小的捏。”

“且残忍狡诈,多数海盗会对船只进行不打旗语的袭击,无尽地杀戮,着实恶寒。”

汤和又回想起某一天撞见的场面,那是一艘实力看起来还算强的水船,虽然比不上他们,但在这海上游荡也是有些资本的。

这艘船当时直接偷袭了另一艘外国船,因为偷袭很快得手,于是陆陆续续有他们的船员登上被打败的船。

那群人虽然不敢招惹汤和他们,但在知道汤和他们在看之后,有船员就故意抓起一个人面向他们的方向,一击割喉,喷出的鲜血喷洒而出,也染了动手的人的脸一片。

汤和清楚地记着,那个人对于鲜血毫不在意,露出邪笑的表情,目光挑衅地看着他们,还扬了扬手中惨死的人,好似在说“敢不敢?”。

然后那异国船员甚至嗜血般舔了嘴角的血,汤和一生杀了不少人,什么样的尸体没见过。

但这惨无人道的作为,仍旧实实在在地恶心到了他们。

汤和顿时摇了摇头,将那一幕晃出去,朱元璋见状不免好奇地问道:“你刚刚莫不是想到了什么?跟咱说说。”

汤和顿时露出无奈的微笑,只好又生动形象地把那事儿讲给朱元璋和朱标。

片刻后,他已经说完,但朱氏父子却都没说话,还在回味。

很显然,杀人嗜血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

过了一会儿,朱标才说出自己的评价:“看来这外邦人,还处于未开化的阶段,只能用这般野蛮的手段才彰显实力,看来是不足为惧的。”

汤和点了点头,十分赞同:“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也是这般想法。”

汤和不希望气氛因为一个野蛮外国人而变得怪异,于是又转移了话题:“陛下,太子殿下,其实路程险阻多,也不单单只是因为有海盗。”

“海上风暴多也是一个原因,就是撞见这嗜血之船后的没几天,我们就遇上了风暴,当时臣在的整只船都剧烈摇晃,船板脆弱不堪,有不少将士只是踩了一脚,腿就划入坑中陷了进去。”

“但好在风暴并不持久,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场海难下来,并无货物的损伤,也没有人员死亡,大多都只是擦破了皮的外伤。”

“幸好是虚惊一场,不过在海上,像这样的虚惊一场着实是数不胜数。”

“而且海上的自然灾难也尤为奇特。”

“从何说来?”朱元璋好奇道,同时递给汤和一支毛笔,让他展示出来。

汤和便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圈,在其中一块画了个小圈,另一边画了几条波纹,然后解释道:“陛下,假设这一片便是深不可测的海域。”

然后他分别指了小圈和波纹说:“这个便是臣等大明船舰,这里便是突发的自然灾难。”

汤和甚至都没继续往下说明,发生了什么就已经直观的摆出来了。

“噢?那海上竟然还会分割领域?”朱元璋想了半天,也只得借用陈楚用过的词语来暂时形容这一现象。

汤和点了点头,“这一现象着实扰恼臣数日之久。”

朱元璋点了下头,示意了解。

但其实已经在心中记下这个现象,他会在回中都后找陈楚问个究竟。

陈楚既然能说出未知大陆,那么就一定会对这样的现象有认识。

“汤将军,这海上还有什么事情,是能让船破人亡的?”朱标问道。

“太子殿下,除开海难,海盗侵扰,最后一点就是疾病了。”汤和说道。

首节上一节123/125下一节尾节目录